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

第27部分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27部分

小说: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误了大事。
  关羽素来重义气,对大哥刘备十分恭敬。现在的口气和态度,充分显示他的骄傲,已经冲昏了头。黄忠在川的表现,他很可能不清楚。黄忠的宝刀,把曹操的猛将夏侯渊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关羽可能也没有听到。因为大家都不敢在他面前,夸耀别人的武艺。他只记得黄忠是自己手下的败敌,要不是当年义释黄忠,那条老命早就不见了。现在居然和我同列,当然很不高兴。侠义人士,大多感情丰富。正因为如此,才特别要戒除傲气。
  40。关羽斩庞德,有什么特别启示?
  荆州是曹操和孙权的共同目标,孔明惟恐两面受敌,要关羽先攻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援,于禁自愿领军前往。庞德紧接着要当先锋,却因原为马超旧属,亲兄庞柔也在西川为官,引起众人疑虑。庞德再三保证,绝无二心。回家后令匠人造一木榇,向亲友表示受魏王重恩,誓以死报。当众发誓与关羽决战,不杀关羽即自杀,否则便为关羽所杀,所以一定会用到。曹操闻知,特别告戒他“可取则取,不可取则宜守”,千万不要凭着血气之勇。庞德却宣称:当挫关羽某三十年的声价。
  消息传来,关羽十分震怒。和庞德交手,才感叹“刀法惯熟,真吾敌手”。次日再战时,庞德先施拖刀计,放于箭射中关羽左臂,幸被关平救回。关羽拔了箭头,所幸射得不深,敷上金疮药,誓报一箭之仇。忽报于禁移师,将七军置于低地。连日大雨不止,关羽派人堰住各处水口。不久水位高涨,放水尽淹七军。于禁见四下无路,愿意投降。庞德落水被擒,誓死不降,关羽喝令刀斧手推出问斩,并怜而葬之。可惜关心只看到别人,并没有回头看自己。他如果想到:英雄出少年。自己笑黄忠为老卒,也应该想想,自己也年过半百,将近六旬,不复当年英勇了。被庞德射中手臂,也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向关羽提出警戒。赶快把情况告知孔明,让他做出合理判断,以便做好全盘性的考虑和调度。可是关羽的警觉性不够,总以为别人会老而自己不会,年轻人永远不如自己。却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岁月不饶人!
41。关羽刮骨疗毒,曹操的反应如何?
  关羽右臂中箭,关平救回后拔出臂箭。但是庞德所射的箭有毒,已侵入于骨。以致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大家建议暂时回荆州调理,再作打算。关羽则说此次打樊城,是北伐的开始。怎么可以因小疮而误大事?大家只好到处遍访名医,刚好华佗闻知关羽中箭,特来医治。关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陀入帐见关羽。当时关羽正和马良对奕,伸出右臂让华陀观看。华佗指出毒透入骨,如不早治,恐怕来不及了。关羽问他怎么治法?华陀说要用尖刀割开皮肉,以便刮去骨上箭毒,问关羽会不会恐惧?关羽回说死都不怕,还怕这等小事?
  我们知道华陀备有麻沸汤,可以止痛。是不是为了满足关羽的好强心理,故意不说而让关羽喝下?我们不得而知。或者关羽有意在众人面前显现勇敢,执意不喝,以增强信心,鼓励士气,也很有可能。刮骨疗毒之后,关羽大笑而起,告诉大家: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消息传到曹操,大为惊吓,急忙聚集文武,商议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表示关羽和孙权相处并不好,关羽胜孙权不一定喜。不如请孙权攻打关羽,条件是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曹操才决定不迁,大叹反而不如庞德勇敢,害怕关羽到如此地步。关羽借着刮骨疗毒,向同仁宣示决心,要奋战到底,这是好事。但是,只想到北伐,想不重视与孙权联盟。使曹操有机可趁,诱使孙权来扯后脚。想想看,若是孙权不理会曹操,却出兵合肥,与关羽联合军事行动,共同对付曹操,那该有多好!
  
  42。吕蒙胧采用什么策略,来突破关羽的心防?
  关羽当然知道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但是他却忽略了,自己镇守荆州这么多年。曹吴双方都以自己为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可以说了解得相当深入。自己对东吴的动态,是不是掌握得很好?在知彼方面,可得几分?
  鲁肃任都督时,由于理念相近,都要复兴汉室、消灭曹操。因此刘备一拖再拖,关羽蛮不讲理,都十分克制。弄得自己两面不是人,也受尽孙权的埋怨。鲁肃亡故时,循周瑜方式,荐吕蒙自代。吕蒙的最大责任,便是取回荆州。他全心研究关羽的习性,和荆州的形势。发觉关羽进攻樊城,并没有带走多少兵力。大部份军力,还是留在荆州,以防吕蒙出击。于是伪装自己有病,并且放出风声,说要因病辞职。孙权也故意透露要更换将领,以陆逊取代。对关羽来说,吕蒙还稍有份量,陆逊是什么人?简直没有听过。所以对陆逊派来的人,直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然用这个无名小将来代理吕蒙”。殊不知这正是吕蒙和陆逊的最高机密,趁关羽对陆逊不了解的紧要关头,呈书备礼,写得非常谦卑恭敬,使关羽看得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不再担心荆州被袭,把兵力调到襄阳,准备全力对付曹操。
  吕蒙装病,却在极机密的情况下暗袭荆州。陆逊接任,采用高帽子策略,使关羽的心防,松懈下来。认为东吴无人,找陆逊这样的人来和关羽对阵,有何忧虑?孔明对陆逊,可能也没有多大认识。就这样上了大当。在防备松懈的情况下,被吕蒙偷袭成功,造成大祸。
  
  43。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些厉害?
  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十五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把他安置在左右。邓当死后,还用他来接替邓当的位置。孙权继承大业,他在许多战役都建有功劳,升为偏将军。孙权见他颇有才能。但是口头报告、文字请示时,经常闹笑话。便劝他多读书,才能够出口成章,让大家刮目相看。他起初以军中事务太多为由,推说没有时间。孙权说他的事务更多,时间更少,还不是常常读书?又说曹操一直到年纪很大时,都很认真读书。于是替吕蒙选了一位老师。他自己也下定决心。从此好学不倦,获得长足的进步。鲁肃接任都督时,以为他还是跟过去一样。长谈之下,才发现完全改变了。使他十分吃惊,夸奖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吕蒙反过来提醒鲁肃,关羽好学,又有英雄气慨。要和他打交道,必须有一些计谋。否则全凭武勇,大概没有人打得过他。可见那个时候,吕蒙已经在关羽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几乎把关羽的个人和团体,都逐一分析。在知己知彼的层面,吕蒙已经占了上风,比关羽更胜一筹。
  一个人一生当中,有好的母亲、好的老板、好的上司,便最为幸运。吕蒙三者都有,母亲支持他、孙权教导他、鲁肃赏识他,难怪很快就成为东吴的杰出将领。当然,吕蒙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才是真正持续进步的原因。
  
  44。吕蒙怎样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麦城?
  鲁肃接下周瑜的位置,继任都督。开始时看不起吕蒙,后来经不起大起的劝说,才和吕蒙长谈,深受感动。吕蒙提出好几条计策,要对付关羽。鲁肃为了表示敬意,特别拜访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
  吕蒙似乎全心全力,以关羽为目标。他不但向鲁肃提计划,还三番两次建议孙权,一定要拿回荆州。好像不灭掉关羽,便永不罢休的样子。反观刘备这边,一心一意要打通汉水,使荆州和汉中连成一起。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所造成的威震华夏,弄得曹操几乎要迁许都以避其锋。魏吴不得不联合对搞关羽,而孔明的高度警戒,在这种时候竟然祝若无睹,实在是难以想像。至少指派张飞或赵云,进驻江陵以资支援,居然全无动静。
  鲁肃死后,由吕蒙接任。他密献进袭关羽的计谋,令士兵改穿白衣,伪装客商。赠送财物给江边烽火台的驻守军士,使其相信而得以把船停泊江边。二更时期将烽火台官兵击倒,一声暗号,八十余船精兵尽出,占领紧要关卡。接着长驱直入,迳取荆州。他知道关羽对恃了这么多年,东吴官兵对荆州恨之入骨。攻入城后,很可能滥杀无辜百姓,或者抢夺财物。因此特别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必定依照军法严办。
  关羽在荆州的防务,实际上十分严密。江边烽火台原为第一道防线,随时发布前言讯息。但是吴船日夜兼程并进,未曾走漏消息。吴军又扮成客商,瞒过守台人员。当夜全部被俘,根本不能有所行动。关羽在襄樊,留守的人员是糜芳,为刘备的小舅子,十分可靠。既然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可以放心向北方推进。
  问题出在关羽的部将傅士仁身上,他驻守南郡。由于关羽好强,动不动就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子,对部属也不知尊重,以致傅士仁早已怀恨在心。对关羽的前方补给,常不称职。关羽扬言回荆州后要依法治罪,内心更加恐惧。荆州有失,傅士仁立即赶来见糜芳,说并非不忠,而是势危力困,不能支持。表示自己向东吴投降,也劝糜芳早降。糜芳正在犹豫,关羽又着人来催粮米,并说迟交便要立斩。糜芳大惊,忽报吕蒙引兵杀至城下,两人出城投降。孙权大喜,分别加以重赏。
  关羽对荆州的情况不明,还时常派人返回城中。吕蒙对这些人都十分厚待,并使他们到眷属家中问候。眷属们也趁机要求问候军中家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早已人心归吴,全无斗志。忽然在魏营中传来荆州已失的流言,探马证实,并说糜、傅二人已降。关羽自知中计,孤军无力作战。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引兵取荆州。军士潜逃的很多,到麦城时已剩五、六百人,且多半带伤。城中无粮,忽报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当然不依。吕蒙献计,令潘璋引精兵五百,埋伏于山僻小路上。先把关羽坐骑绊倒,擒获关羽父子。孙权以礼相待,极力劝降。后以曹操礼遇无效为鉴,斩关羽父子。赤兔马不食草料,随之饿死。吕蒙不久病死,曹操接受关羽首级,也被吓死。这一连串变化,岂是一般人为的能力,所能够做得到的?莫非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那里默默地翻转?
  
  45。关羽在三国人物中,受到后世最高的尊敬,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关羽号云长,是河东(现在的山西,在黄河以东)解县人。从小便富于正义感,表现出高度的豪侠性。他生于公元一六一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享年五十八岁。
  不管桃园三结义是不是确有其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义同手足,誓言要共存亡,史书已经有明白的叙述。大庭广众之中,常见到关张二人,侍立在刘备两旁,终日不离,表示他们对刘备的忠心、尊敬与礼貌。
  许多人看《三国演义》,看到关羽阵亡,便掩卷悲戚,再也看不下去。似乎黄巾当年所呼喊的“苍天已死”,再度在心里响起。三国的希望,全都在“忠义”二字。如今代表忠义的关羽,忽然消失,表示忠义不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再看下去,又有什么用?干脆不看,心中还好过一些。现代经营挂帅,想起曹操对关羽的礼待,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看到关羽马瘦,立即赠以名马赤兔。一方面羡慕,一方面也想不通,关羽为什么这样不开通?可见每一时代,都有不一样的风气。不过这样的人愈多,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愈乱,社会忠义也愈差。幸好历代尊敬关羽的人,一直很多。表示心中存忠义的人,依然不少。关羽虽然有很多缺失,但是他的大忠大义,活在大家的心中。随着时代的演变,给大众以不同的启示。我们可以这样说,尊敬关羽的人愈多,那一个时代的忠义精神愈旺盛。失荆州。缺乏政治智慧,并不致损害关羽的卓越品德。


46。关公为什么显圣?后来又怎样演变?
  三国众多人物当中,关羽的地位,在千年以后,成为最为崇高的一位。他的封号,由侯、王、帝、圣、天,一路向上跃升。不但融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跨越时空和种族,覆盖了中国社会所有阶层和地域。这位历史上最为奇特的神圣偶像,一直到今天,信徒仍然遍及海内外。他的神化,实际上从关羽死时,由于英魂不散,来到荆门州当阳县玉泉山。大叫:“还我头来!”当时有一老僧,法号普静。问关羽说:“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呢?”关羽大悟,常常在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就于山顶上建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