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

第26部分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26部分

小说: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够可怜!
  34。献帝为什么册立曹操为魏王?世子为谁?
  献帝九岁时,在董卓的阴影下登基。后来走投无路,被曹操迎入许昌。同样生存在曹操的阴影下,根本没有自主权。现在文武百官,为了讨好,提议立曹操为魏王。尚书崔琰力言不可,被曹操下令仗杀于狱中。献帝那里有说话的余地?只好册立。曹操还假意推辞,连续三次之多。献帝当然不许,于是曹操欣然拜受。并且依照惯例,立长子曹丕为世子。耿纪、韦晃、金袆、吉邈、吉穆五位大臣,眼见曹操奸恶日甚,出入用天子车服,将来必然篡位。于是整顿军马器械,发誓必杀国贼。
  夏侯惇奉曹操命,巡警许昌。遥见城内四下火起,有人大声呼喊“杀尽曹贼,以扶汉室”!便领大军围住许都,派一支军队入城灭火,捉拿五家老小,全部斩首。在朝大小官员,斩死三百余人。曹操定爵封官,又换上一班人物。曹操不但不惭愧,反而认为这些人不忠。
  有人把曹操和王莽相比,说他至少没有篡位。然而带剑入宫,喝令左右乱棒打死伏皇后,把自己的女儿立为正宫。如此作威作福,和篡位实在相差不远。
  铜雀台落成时,曹操曾说死后能在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于愿足矣。不久便要称为魏公,荀彧还因为反对而致死。如今登上魏王的位置,再活得久一些,会不会篡位呢?人要活得久些,才知道自己的野心有多大。人应该活得长久一些,才能够证明自己不会变成坏人。古人常说盖棺才能论定,用意即在未死之前,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变成什么样子?有待时间的考验。
  35。左慈为什么掷杯戏曹操?用意何在?
  孙权为了讨好曹操,令人挑选大柑四十余担,星夜送来祝贺魏王。中途挑夫疲困,暂歇山脚下。来了一个瞎了一只眼,又跛着一只脚的男人。说要减轻大家的负担,每担各挑走五粒。果然担子轻了很多,大家都很惊疑。那天临别时,说是曹操的同乡,姓左名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要大家代表他,向曹操致上敬意。
  曹操看到大柑,亲自拿来剥开。只有空壳,里面并没有果肉。他十分吃惊,问是什么缘故?忽报左慈求见。曹操一见面就叱责他,用什么妖术,挖掉大柑的果肉?左慈笑着说:岂有此事?拿大柑来剥,都有果肉,而且味道十分甜美。但是曹操亲自剥开的,俱皆空壳。曹操更为惊恐,赐坐后,左慈索酒肉。饮酒五斗不醉,肉食全羊不饱。曹操问他有什么法术,他说已经学道三十年。问曹操到了王位的地步,为什么舍不得跟他到峨嵋山修行?曹操回答也曾想过急流勇退,奈何找不到接替。左慈笑着说刘备而不用帝室宗亲,为什么不让位给他?曹操一听,原来是刘备派来的奸细。喝令左右,快给我拿下。左慈大笑不止,狱卒痛打他的时候,竟然能够熟睡。***监**禁******七日,面皮反而红润。不给他饮食,他也不要。还说数十年不食,也无妨。一天吃一千只羊,也行。
  有一天,曹操大宴群臣。左慈忽然出现,曹操要什么,就给什么。拿出一本“孟德新书”,曹操看了,居然一字也不差。把桌上的玉杯,掷向空中,最后化生一只白鸠,■殿飞行。左慈却不知所往,原来出宫门去了。曹操命许袆引三百铁甲追拿,始终擒捉不到。
  左慈有这位的本领,鬼扯,不可能,我偏不信。的确有很多人,抱着这样的观点。说起来有一些偏激,也不够理性。我们既没有办法相信他,也没有能力加以否定。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毕竟还不足以判断这样的事情。用现代话来说,左慈是一位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一位高明的魔术师,或者一位资深的催眠大师。那又怎么说呢?是不是也要全盘加以否定呢?世界上神奇古怪的事情,并不是现代科学所能够完全了解的。不妨冷静一些,想想它的用意,有什么值得我们当做借镜的。
  或许是水镜集团,发现天下的局势,发展到这样地步。如果有人点醒曹操,让他悬崖勒马,说不定还有转机。于是商请左慈,用这种奇特的方式,对曹操提出最后的警讯。希望他能够改变主意,来一个大转变。
  就算这是曹操的一个梦境,并不是真的。用意也是一样的,不忍心见他到死都不知悔改,再给他一个机会。可惜曹操对刘备成见太深,甚至于十分痛恨。所以不论是真是假,对他都没有作用。自作自受,谁也帮不上忙。左慈言人所不敢言,他已经尽了言责,完成使命。
  曹操很幸运,有机会听到左慈的良言。曹操十分不幸,死到临头还执迷不悟。我们记取这个宝贵的教训,最好养成高度的警觉性。遇见不是神经病的人,说出类似神经病的话,便要特别小心。好好听一听,仔细想一想,说不定想出一些非常有益的东西,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何必一下子就加以排斥,使上天无从保佑呢?

36。张飞本爱喝酒闹事,孔明为什么还送好酒给他?
  刘备取益州,曹操定汉中。曹军由汉中侵入川东,但逐一为刘备军击败,趁势进攻汉中。曹军张郃,张郃大败,分兵守住三寨,多置檑木炮石,坚守不战。张飞令军士大骂,张郃也在山上对骂。张飞无计可施,便每日饮酒,大醉乱骂。
  使者报告刘备,孔明却说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做三车装,送到军前给张将军喝。刘备不明白,问他“张飞自来饮酒失事,军师何故反送酒给他”?孔明笑着说:“张飞自来刚强,但是义释严颜,表示他很有智慧。现在饮酒装醉,是使用计策。”
  于是命魏延解酒赴军前,车上各插黄旗,大书“军前公用美酒”。 张郃从山顶观看,见张飞坐在帐下饮酒,兵卒在面前相扑为戏。大骂张飞欺人太甚,当夜就下山劫寨。结果张飞大胜,报入成都,刘备十分欣喜。
  张飞继续用计,把张郃逼到葭萌关。孔明命两位老将,黄忠和严颜。先杀夏侯德,再斩夏侯渊。曹操紧急发大军来救,还是挡不住刘备大军的威势。
  一个人只爱喝酒,却不动脑筋,称为酗酒,迟早必定出事。一个人先动好脑筋,然后才喝酒,那就是策略性的饮酒,目的在诱人上当。张郃对张飞不了解,以为张飞真的在喝酒。如果了解张飞,更应该提高警觉,为什么黄旗上写那么大的字?分明是要误导张郃的观点。把张飞的粗犷和孔明的谨慎合起来想,很容易明白其中必然有诈。只要自己忍得住气,张飞再喝酒也无济于事。
  37。杨修猜中夜间的号令,曹操为什么杀他?
  杨修这个人,原本不值得一提。现在像他这种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可以说愈来愈多,不得不分析一下。
  有一次,曹操造花园一所。造成后,请曹操观看。曹操不说话,拿笔在门上写一个“话”字。大家都不明白,杨修说:“门内添加活字,分别是阔。”把门改窄之后,曹操大喜。问:“谁知吾意”?左右回答杨修。曹操表面上赞美,心里头十分嫉忌,怎么这样聪明?
  另外有一次,塞北送一盒酥来。曹操吃了,觉得很爽口。提笔在盒上,写上“一合酥”字样。放在桌上,被杨修看见。竟然拿起汤匙,与众人分食。曹操发现时,问他为什么这样?杨修回答:盒上明白写着一人一口酥,所以不敢违命。曹操只好苦笑,心里却很厌恶。
  曹操恐怕有人谋害,常吩咐左右:“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时,你等千万不要靠近。”有一天,白天睡着时,所盖的被子掉落地上。服侍的人上前去捡,被曹操跃起一剑刺死。于躺下睡觉,醒来后假装不知情,问左右这是怎么一回事?还伪装痛哭,厚葬死者。大家都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不相信,在葬仪时感叹:“并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这个人自己在梦中。”传到曹操耳中,对杨修更加厌恶,到了痛恨的地步。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爱慕杨修的才学,常常邀约商谈,有时通霄达旦。曹操与众官商议,要去曹植为世子。长子曹丕得知,秘密邀请朝歌长吴质前来商量。因恐被人发觉,用大笼把吴质装在里面,伪称是绢匹。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向曹操打小报告。曹操派人在曹丕府前探查,曹丕慌忙告知吴质,临时改以真的绢匹,用大笼装运进府。探查人员来看,果然是绢匹,回报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蓄意要害曹丕,更加痛恨。
  曹操想试一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干,一方面通知两人出某城门,一方面又规定守门人加以阻挡。曹丕先到,守门人不放行,曹丕只得退回。曹植问杨修,这种情况要怎么应对?杨修说有王命出门,可以斩杀阻挡的人。曹植来到门前,守门人阻挡,曹植立即斩杀。曹操认为曹植比较有能力,有人却说这是杨修教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喜欢曹植。杨修又提供曹植很多资讯,使他在曹操提问时,能够对答如流。曹操心中甚为怀疑,后来知道实情,非常愤怒。认为杨修欺他,有斩杀的念头。
  这一次杨修随军出战,每夜都有不同的通行号令。这一天,夏侯惇入帐问号令,曹操正在喝鸡汤,见汤中有鸡肋。随口便说:“鸡肋,鸡肋!”杨修得知,便告诉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返回许都,有人报知夏侯惇,大惊之下,问杨修为何如此?杨修说鸡肋表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现在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岂不是在此无益,不如早归?夏侯惇很佩服,也跟着收拾行装。曹操睡不着,发现大家都在收拾行装,急召夏侯惇。问清缘由,知道又是杨修作怪。便下令刀斧刀推出问斩,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杨修死时,仅卅四岁。曹操不过是借故斩杀,他却年纪轻轻,便自误误人,丧失了宝贵的性命。当今喜欢探测上司心思,且又屡猜必中的人,请注意这个案例,好自为之。
  38。孔明要推尊刘备为帝,刘备为什么只称汉中王?
  孔明下山,全力佐助刘备。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刘备的一切政治措施,都为汉献帝而设备。自领益州牧时,遥向献帝表奏。现在曹操自立为魏王,显然有篡位的企图。孔明等人,眼见曹军大败,弃汉中回许昌之际。为了争取正统位置,有心推尊刘备为帝,以讨伐国贼。刘备再三推辞,认为如此等于反汉。孔明提出很多理由,刘备坚持不肯。孔明说以义为本,未便马上称帝,可暂为汉中王。刘备又说未获得献帝明诏,不可以称王。孔明建议先进位,然后表奏天子。大家同声劝进,刘备终于接受。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立刘禅为世子,大封群臣。
  刘备既能为汉中王,便修表禀告献帝,以示尊重。表到许昌,曹操大怒说:吾誓灭之。即时要起兵赴两川,与刘备一决雌雄。司马懿建议派特使说动孙权兴兵取荆州,然后出兵取汉川,使刘备首尾不能相救。曹操大喜,指派满宠赴江东见孙权。相约两面夹攻刘备,并派人过江一探关羽动静。由诸葛瑾向关羽提婚,说孙权儿子要取关羽女儿。被关羽当场回绝,还说什么“虎女安肯嫁犬子”?孙权大怒,下令指日要取荆州。
  曹操一向自视为正统,刘备要抢这个位置,当然不依。孙刘联盟,由于荆州问题一拖再拖,始终未能解决。曹操趁机拉拢孙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三国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复杂,也愈来愈难掌握。魏吴本无仇,双方却都与刘备有说不清的乱账,看来够刘备难受。
  39。刘备封五虎将,关羽不肯受印,是什么道理?
  究竟有没有五虎将的称号,我们不方便推测。只是曹操与孙权有意夹攻刘备,消息传来,刘备赶忙与孔明商量,如何应对?孔明认为如果关羽先下手取樊城,使敌军胆寒,便能化解。他一向谨慎,建议先把封号报告关羽,然后才要他行动。关羽接受镇守荆州的重任,当在四十七、八岁,现在一晃之年,已经五十好几岁。这些年来,对西川的情况并不了解。而一人独大,难免更加刚而自矜。所以一见面便问“汉中王封我何爵”?意思是自家兄弟当上王位,总该对二弟有好的封赏。特使司马费诗回说“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知道“关、张、赵、马、黄”并列时,非常生气说:“张飞是三弟,马超世家子弟,赵云和弟弟一样,可以和我并列。黄忠是何等人?敢和我同列。”又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不肯接受印信。幸亏费诗很会说话,赶忙加以解释。说“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劝他不要计较。关羽这才醒悟过来,拜受印信,并说几乎误了大事。
  关羽素来重义气,对大哥刘备十分恭敬。现在的口气和态度,充分显示他的骄傲,已经冲昏了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