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其时,惜哉!告诉大家,水镜集团的宗旨大公无私,替天行道而不顾虑个人的成败。
刘备当下盛赞:真隐居贤士也。心里明白,孔明如果不加以特殊的礼遇。和水镜一样,是不愿意出山相助的。水镜这一番话,促成刘备的诚心拜访,使三顾茅芦传为人间美谈,而流传万世。这当中有进有退,有刚有柔,也有成有败,使刘备今后和诸葛亮相处,心中有一个底。这是最完整的战前辅导,使孔明获得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使刘备对所邀请的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合理的期待。水镜做为战业咨询顾问,实在是服务到家,考虑得很周全。
12。三顾茅芦,为什么传为千古美谈?
世世代代,都可能有诸葛亮这样高明的人士,只是刘备难求。请看今日的微才广告,口气都不是很好。好像提供工作机会,已经很了不起。求职的人,非低声下气不可。动不动要提出申请,还被问有什么要求?诸葛亮如果遇到这种主人,恐怕不可能加以理会。当时诸葛亮既有贤才,又有志向。有人建议他往投曹操,必定获得重用。他认为曹操虽然求才若渴,由于志不同道不合,不能考虑。有人建议江东孙权是好主人,孔明说他能贤亮却不能尽亮。既然无法发挥,何必浪费时间?他坚持慎选明主,否则宁可自己做做研究。听说刘备仁德为怀,先让徐庶去试一试,果然如此。水镜把路铺好,他自己还要亲自试看看。
他算到刘备将于近日来访,故意外出。由童子口中,说出归期不定,行纵也不明,考验刘备的耐性。再请崔州平泼冷水,说自古以来,治乱无常。就算把孔明请出山,也是徒费心力,试探刘备的信心是否坚定?然后放出讯息,使刘备知道自己回到队龙岗。那时候天寒地冻,三兄弟一定有不同的意见。让他们内部先沟通沟通,对礼聘孔明这件事,能不能达成共识?以免将来成为空降部队,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难免造成障碍。促成刘备在内部调上,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故意让三人再度抽空,看看三人如何反应?刘备怎样安抚?会不会自己也发起牢骚?安排石广元、孟公威从旁观察,最后请岳丈黄承彦面试,大家都表示同意,第三次都有家等候三人的来访。
对刘备来说,能够三次顺利成行,实在并不容易。因为关羽和张飞,都有不同看法。能够三次兄弟同行,证明刘备领导有方,随时展现大哥风范。两位弟弟虽然有意见,却也能够顾全大局,配合兄长的意愿。虽然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值得孔明投入,把自己的心力贡献出来。
但是,为了将来好做事起见,还是不能亲自到门口迎接。以免一下子主从定位,失去先生的地位,很难做事。
所以他故意书寝,高卧不起,看刘备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叫童子吵醒,还是故意大声说话来吵醒?关、张二人,是不是忍得住?将来会不会接受他的意见?一切都通过考验,这才翻身醒来,问童子有没有俗客来说?如果开口就问有没有贵客光临,岂不是露出马脚,让刘备识破他的心思?于是整容更衣,使刘备获得很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十分谦虚,说自己年幼才疏,比不上水镜、元直。刘备更加坚定信心,好不容易见面,今天非打动孔明的心,把他请下山不可。若是孔明一开口就自我膨胀,说水镜、元直不错,只是不如自己高明。又说刘备虽然命苦,到现在还找不到立足之地,现在找对了人,以后可以安心。说不定刘备恼羞成怒,反而把孔明挖苦一番,拂袖而已。因为这么大的口气,这么高的资态,以后大概很难领导,不如算了。反正大家都说时机不对,徒劳无功,不如另做打算!
孔明一向愿闻将军之志,把刘备的心安定下去。愿意聆听主人的理想,大多是好幕俸。这么高明的军师,当然不能错过。于是三顾茅芦,慎始善终,园满地收场。
13。隆中决策定三分,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孔明未出山之前,已经做好全球布局的计划。他从战略上,对全局做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在短短几分镜之内,把曹操和孙权的势力和地盘,做出明确的归纳。指出荆州和益州,才是刘备的用武之地。三分安下,曹操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必须善用人和。说得完整具体,使刘备非常兴奋,只提出一点疑问:荆州刘表、益州刘璋,说起本都是汉室宗亲,怎么忍心抢夺这些地方?孔明三言两语,就把答案说得十分明白,刘备更加安心。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三、五分镜之内,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就表示对于事情的根本,还不能充分掌握。这时候说来说去,都在枝枝节节上面兜圈子。再复杂的事情,也要在三、五分镜之内说明白,才显得抓住根本,有充分的把握。孔明若是啰啰嗦嗦,讲个没完没了,恐怕刘备也听不进去。说不定敷衍一下,客套邀请,孔明一客气,也就不勉强。三顾茅芦的结局,就不园满,成为空欢喜一场。
预测未来,只能说出大方向,不适合涉及细节。因为变数太多,过程很可能难以预料,说多了反而不准。但是大方向不会改变,只要看得准,说出来不会错,便是料事如神。隆中决策把今后世界的大方向,说得十分明确。刘备是局中人,心理更是明白。诸葛亮所说的,势在必行。只是以往自己进退无据,才浪费这么多时间。孔明带着完整的战略,又与主人事先建立共识。准备妥当,又在刘备诚意相邀的礼遇下出山,可以说是未上演先轰动呢!
14。孔明的隆中对策,主要内容为何?后果如何?
刘备和孔明在室内长谈,主要是分析当时的形势,以及站在刘备的立场,为他做出未来的整体规划。由于对谈的地点,称为隆中,所以大家都叫它隆中对策。
首先,孔明指出: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已经拥有百万军队,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不适合和他正面冲突。
接着说孙权据有江东,父子三世,地势险要而民心归附,可以和他合作,也很难抢他们地盘。
然后方针对刘备,说有一块土地,好像是上天特别留下来给他使用。那就是荆州和益州,领域也不小。
刘备虽然胸怀大志,却对天下大势,并不十分了解。刚开始以为曹操打不得,孙权不能打,自己毫无希望,不免有一些伤感。忽然听到荆州和益州,不觉眼睛一亮。连忙请教如果这样的话,要怎样规划,才有进展?
孔明暂停一下,想知道刘备的反应如何?若是只想拥有荆益两州,造成三国鼎立,便于愿已足。实在没有必要下山,做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三分天下,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不应该是目标。幸好刘备也是这样想,孔明才提出三国鼎立之后的远程规划,主要有两点:
(1)联吴抗曹,是基本策略,不能轻易改变。
(2)待时机成熟,分东、西两路北伐。东路由荆州、西路由益州,使曹操不得不分散兵力。如果孙权再加兵支援,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才是远程的目标。
可惜后来基本策略有所改变,后半段的规划,更是无法完成。隆中对策虽好,也不能不接受隐程序的影响。
15。孔明决定下山,对家人的交代,有什么用意?
诸葛亮一再推辞,刘备力邀鼎力相助,又献上金帛礼物,表示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将尽力让孔明满意。这是主人最大的诚意,孔明只好接受。天色已晚,商请刘备等人在龙岗住宿一宵。第二天幺弟诸葛均回来,孔明交代:刘皇叔的好意,不容许不出山。家人要继续农务,在家留守。因为功成之日,便要回来归隐,预留个去处才好。
这些话主要是说给刘备听的,意思是三顾茅芦的知遇之恩,一定会用心报答。这一次出山,必然尽心尽力。有幺弟在家主持,不致有后顾之忧。同时表明心迹,只同苦不同甘。将来功成,不会留恋世俗的荣幸,也不致率亲引戚,把家人亲友都带去凑热闹。孔明这种光明磊落的心态,实在令人钦敬,更值得我们学习。不像一般人,趁机把家人引见,想获得一官半职,或者功成名就,便去掉自己的根本。不把乡里故人,当做一回事,令人学得忘本。
孔明的一举一动,都合情合理,一点也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刘备的一言一行,也都出乎至诚,有情有义。这两位搭挡,能够长久合作,互相信任,实在非常难能可贵。绝不是一般的群臣、同志所能比拟。孔明如果遇不到刘备,一生躬耕南阳,大志难伸。刘备如果请不动孔明,孤寡浪荡,也将难成大事。两人互补,各施所长,使蜀漠集团,快速发展,与曹操、孙权两大集团鼎足而立。果然按照隆中决策的规划,三分天下。孔明的贡献很大,刘备的肚量也不小。两人缺一不可,称为最佳拍挡,最合适。
16。孔明下山的第一次表现,主要是什么?
好不容易下山,大家都在期待,孔明有什么样的表现。刘备待他像老师一般,他也真的像军师一样。预测曹操有南侵的意图,派人到江东打听情况。他必须设法引起孙权和曹操的注意,获得挥洒的空间,才有表现的机会。
一个人最怕的,是人家不把他当做对手。表示大家不把他当一回事,根本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有了对手,还要看属于那一种等级?等级愈高,自己的份量就愈够。当时的重量级人物,便是孙权和曹操。孔明的目标,当然锁定这两位。必须把刘备提高地位,和曹操、孙权等量齐观,才可能三分天下。孔明的首要策略,便是利用曹操和孙权的矛盾,未制造自己的机会。联吴抗曹的盘算,在孔明心中已经成形。于是打听虚实,搜集情报,成为第一要务。刘表差人请刘备到荆州商量大事,孔明知道机会来了,自动追随刘备前往,准备取得荆州。对孔明来说,抓住差异性是追随刘备前往,准备取得荆州。对孔明来说,抓住差异性是他的主要任务。任何风吹草动,都十分警觉,绝不轻易放过。刘表的长公子刘琦向刘备求救,刘备向孔明请教。孔明推说家务事外人不方便表示意见,刘备却暗示刘琦,想办法问孔明。对刘备而言,同样是任何风吹草动,都要找机会让孔明表现。双方面密切配合,很有默契。
徐庶的第一次表现,是曹操派兵攻打荆州,提供良好的机会。现在曹操不来,孔明暂时不打仗,给他更充裕的时间,可以好好布置。他的第一次表现,说起来还是打一场漂亮的仗。现在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这一次而准备。
17。孙权为什么要破黄祖?刘表的反应如何?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在江东广纳贤士。曹操破袁绍后,命孙权遣子入朝随驾。周瑜劝阻,引起曹操不满。由于黄祖的杀父大仇,仍未报复。适逢黄祖部将甘宁未降,呈献破黄祖策略。由孙权亲自督军攻打夏口,杀黄祖祭亡父之灵。刘表闻知黄祖遇害,急请刘备过来共商大计。表示自己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要把荆州送给刘备。孔明请刘备答应,刘备坚决不依。使孔明衷心感叹:“真仁慈之主也!”尽管如此,已经引起曹操的重视。徐庶趁机大力吹嘘诸葛亮,说刘备有了孔明,简直如虎生翼。使曹操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
大凡任何事情,总是无风不起浪,有因才有果。黄祖当年不杀孙坚,孙权未必急于攻打夏口。黄祖不死,刘表不一定产生把荆州送给刘备的念头。曹操原本对刘备很不放心,现在听到这些讯息,更是惶恐不安。派夏侯惇杀奔新野,提供诸葛亮首度大显身手的舞台。
刘表和袁绍兄弟一样,都是不识人才,也不善于用人。当时北方战乱不安,许多人都南下避难。刘表却不予重视。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同父异母而不能相容。还要请教孔明如何避祸?而刘表自己也不得不求救于刘备。荆州是兵宾必争之地,刘备当然想要,并且非常想要。但是,想起上一次陶谦让徐州的故事,使他警觉到现在还不是该要的时候。吃不下来的东西,吃了反而不能消化。不如暂时不要,该得的迟早会得到,急什么呢?因此获得孔明的信任,更加全心投入,岂非更好!
18。孔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表现得如此?
这位空降部队,和当年孙权接棒时,同样要面对严厉的考验。只不过孙权面对的是老臣,孔明所面对的,则是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和张飞。这两人看见大哥如此礼待孔明,心中不悦,说:“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史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刘备一时兴奋,竟然回答:“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人更加不高兴。听说夏侯惇引兵前来,毫不客气地问刘备:“为什么不叫你的水世去战呢?”孔明十分明了这种情况,请刘备把剑印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