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传-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一个补缺的人。阿尔聪明伶俐,又是麦肯齐的徒弟,当然就是最合适的人
选了。阿尔接替了沃克的工作,负责这个店铺和电信局。
阿尔对沃克的电信局很感兴趣。他不仅能自由自在地工作,而且由于
电报房的办公室又是珠宝店的一部分,表匠的工具也放在这里,可以随时拿
来摆弄自制的电讯设备。此外,爱迪生还能在夜里“偷学”接收通讯稿的那
位电报员的经验,老板铺子里还有好多科学杂志、技术图书,可以免费翻阅。
但是,沃克只能每月付给阿尔20 美元。塞缪尔·爱迪生不允许自己的
儿子继续在这里赚小钱。在塞缪尔看来,孩子已经逐渐成人,手艺嘛学得也
不赖,到头来反不如当初在火车上卖食品和报纸挣的钱多。
1863 年,爱迪生16 岁。他由麦肯齐介绍,当上了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
特枢纽站的电报员。这个地方距加拿大较近,离休伦港也只有100 英里。他
在秋天来到这里,这也是他生活中的第一次迁徙,这次迁徙对他以后的成功
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时,贝尔正在搞解剖死猪一类的试验。看来,爱迪生在电学上比贝
尔发蒙要早,经受的磨难更多。后来他们两个人无形中在科学上展开了一场
竞赛。
在斯特拉福特,爱迪生找到了一份做夜班报务员的工作。这里有一个
关于阿尔如何找工作的故事。
1864 年冬天,天气奇冷。连接休伦港和加拿大城市萨尼亚的大湖冰封
雪冻,水底电缆被冰块割断了,湖面停止了交通,两座城完全失去了联系。
正在人们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阿尔提议如果能供给他一辆车头和一
个司机,他便可以和对岸通讯。铁路当局同意了。他爬上了靠近湖边的一辆
休伦港路段的机车,拉响了汽笛,用笛声发送模尔斯电码。对岸的人听到这
奇特的声音,全集在岸边倾听。这笛声不久便被加拿大的一个电报员接到,
马上跳进那边的火车,发笛声回答。两座城市间的联系就这样恢复了。
爱迪生用火车笛声发送电报的事被大干线铁路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
他们雇他做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的电报员,负责接受夜电,每月付给他25美
元的工钱,夜间工作的时间是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
阿尔到了斯特拉福特枢纽站,开始了报务员的生涯。到这时,人们开
始称他为汤姆,他由于长大了,而没有人再叫他小阿尔。
他在斯特拉福特格兰治街找到一间寓所,晚上做收发报工作,白天在
屋中做他的试验。
有一次,他听说哥德里支的货栈中有一个电池瓶破碎了,便迅速赶去
探视。电池是硝酸液式的,用铂片作电极。这种电池价格昂贵,他一直想买
而未能购得。这次可被他发现了,他要站长把那些电极片送给他。得到允许,
他马上就把它们携回了斯特拉福特。
汤姆第一次当真正的报务员,干得并不很好,因为他在白天没有学会
休息。为了干他的工作,汤姆·爱迪生必须通宵醒着。由于夜间没有几个字
可以收发,他没有许多事情可干。
于是汤姆把所有的晚上都用来学习钟表,把装配成钟表的那些零件一
件一件都拆开,想知道钟表是如何工作的。他也读一些书籍,做小小的实验。
有时他也睡觉。
铁路局为了防止夜勤的人睡觉,规定每隔1 小时要发出“6”做信号。如
果每隔1 小时发出这“6”的信号,打瞌睡也就没有关系了,对方还以为在坚
守岗位。
汤姆想用晚上的时间睡觉或做他的实验,于是,他想出一个计谋。他
制作了一个带缺口的轮,从镇上购来一架闹钟,将带缺口的轮与钟表连接在
一起,每隔一小时,就接通一次电路,使之自动发出“6”字的信号。这种
装置是他的第一项发明,需要的确是发明的母亲。
汤姆·爱迪生发明这项装置后,如果没事,夜里就在电信室打瞌睡。
总局里管电信的模斯先生,看到汤姆·爱迪生所发信号准确无误,甚至一秒
钟也不差,觉得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得到的,心里十分佩服汤姆·爱迪生的
严守时间,并对斯特拉福特分局夜班报务员提出表扬。
但是,古语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天晚上,终于发生
了问题。汤姆·爱迪生的信号发出没多久,模斯(Hiram Morse )因有急事,
发出呼叫。可是毫无反应,竟似石沉大海,叫了几次也没有用。爱迪生没有
惊醒。模斯觉得奇怪,心想:也许有什么事情发生。莫不是斯特拉福特分局
碰上强人打劫,夜班报务员英勇抵抗,横遭不测。。于是,模斯跑出事务所,
到了斯特拉福特枢纽站,发现汤姆·爱迪生正在睡觉。就这样,他从斯特拉
福特枢纽站给赶了出来。模斯虽然革了汤姆·爱迪生的职,但很欣赏他的才
能,又替他在萨尼亚站找了个电信的工作。
汤姆·爱迪生到萨尼亚站就职没多久,便碰到一件大事。一天晚上,
从本局拍来快报,命令行驶中的货物列车,马上停驶。汤姆回电之后,马上
跑出去找信号手,可是还没有找到信号手,货车就已急驶而过。他马上回到
电信室拍电给本局:“货车已经通过。”“那会造成相撞事故的。”爱迪生为此
十分害怕。他拼命去追货车。爱迪生心里很急,加上外面很暗,一不小心,
掉到深沟里昏迷不醒。还算运气,这两列列车互相发现对方的前灯而紧急煞
车,避免了撞车的大祸。事件发生之后,爱迪生被叫到加拿大多伦多市的铁
路局去面质。爱迪生详细地向总经理说明了那天的情形,在谈话中,恰巧来
了两个英国人。当总经理和两个英国人谈话时,爱迪生便悄悄地逃离总经理
办公室,跑到铁路上,上了开往萨尼亚的货车。
然后,他乘一艘小船离开加拿大边境的萨尼亚,逃回他的家休伦港。
当时,电报事业刚刚问世,会操作机器的人并不多,所以报务员的待遇很高,
也很受电信公司的欢迎。由于美国的电信事业是民营的,竞争激烈,那时报
务员的流动性也很大,常常随意被调换工作,而很多公司都争相以高薪聘请,
所以报务员们大都往待遇高的地方去。
当时,人们都把那些电信人员称为“电信骑士”。所谓“骑士”,除了
有骑马的意思外,另有称谓武士的用意。这本跟报务员没有一点关系。但是,
由于报务员的待遇高,有些人就自以为了不起,目空一切,和武士没有什么
区别,所以“电信骑士”成了一种讽刺语。
爱迪生并没有因为薪水高而目空一切,所以这种称谓是不适合他的。
不过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有志者,不管有多大的艰难困苦,他也往待遇高的
地方跑。因此他决定就以斯特拉福特为起点,往中西部去求发展。
爱迪生从1864 年到1868 年的这4 年,也就是他17 岁到20 岁的这段
期间,在美国境内过着动荡的电报员的生活,从这里换到那里,生活没有保
障。这4 年中,汤姆·爱迪生换了10 个工作地点。其中5 个地点被免职,5
个地点是自己辞职不干。
为什么这样?原因是无论在哪个地方,他都热衷化学和电的实验,这
已经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他一天不实验新发明的科学方法,就
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只要有钱,就买书,只要有空,就看书。所以雇主们都
不高兴。
1864 年初,汤姆·爱迪生在距底特律西南60 英里的艾德里安找到了工
作。他被肖尔湖——密歇根南方铁路雇用。他每月可以挣得75 美元的薪水。
后来他被派到离镇1 英里处的伦纳威岔道去。他到达那里后,就向一个报务
员租得一间屋子,布置了一个小工厂。不久他又被派在夜间值班,工作时一
有机会他就读书。由于他不服从命令而再次失业。一次,他被铁路总监告知
断开线路,发送电文。可是他不理睬,仍照章行事。于是,他就被解职了。
此后,他在印第安纳的韦恩堡当白班电信技师。但是3个月后,他又
失业了,据说因为经理要把他的职位让给自己的友人。
汤姆不能够像那种职业需要的那样井井有条地工作。他也拒绝别人要
他做的事情。当他认为他收发的电报比其他的电报重要时,他就占线收发他
自己的电报。爱迪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新知识,做各种实验,当他对一本书
或发明感兴趣时,他可以让待发送的电报等若干小时。他喜欢捉弄别人来取
乐,不时地捅些漏子,结果当然很不美妙。
南北之战使许多最出色的报务员脱离了他们的工作,战争把大批报务
员吸引到了军队里。大约有1500 个电信技师被征入伍,所以找工作容易。
他不喜欢上白班,因为白天工作不利于他的实验。10 月初,他迁到印第安
纳波利斯。
他一到印城后,便进入了西方联合公司。他后来的步步升迁,就是与
这家公司密不可分的。有一个叫斯坦登(WilliamStanton )的报务员曾亲眼
见他走进公司办公室里。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汤姆的头发是反卷着的,颈
间围了一个纸领,领带也没有,看来像个“乡下人”。公司里的人问他道:“你
能收发得很快吗?”他回答很是含糊。可是当他开始发报时,他的“发报速
度之快如同闪电。甚至连那些收电专家们都感到招架不住,他们常常不得不
打断爱迪生的电文,叫他重复一遍。”于是他就获得了一个位置。西方联合
公司的职员名册上记载托马斯·A·爱迪生做夜班报务员,工作时期自1864
年12 月至1865 年1 月止,月薪75 美元。
后来他被调到另一处工作。那边工作更加忙碌,他常接受下大批电文。
由于他在电报方面的造诣,不但操作熟练,业务水平很高,而且通晓科学原
理,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时收发新闻稿的工作报酬最高,汤姆和其他发
报员一样都希望自己能担任这工作。那时电报局中大都改用纸条记录机,在
连续的纸条上刻记点划。他觉得如果想办法在此机后面再加接一台记录机,
便可控制住记录速度。
他和同事对于这种新机虽然都毫无经验,可是他们能从第二机上抄得
清晰正确的新闻电报。他们有时将一二份抄本高高的悬出,向人展览。当公
司经理看到这整齐美观的电文时,只是摇摇头走了开去。他不了解这两个生
手怎么能抄出这样优美的报文来。
在平时,对方新闻电的发报者总应允他们早些开始接收,而他自己却
上戏院去了。可是,一天夜里,关于林肯总统选举的票数报道源源不断地发
来,汤姆和他的同事竟落后了一小时半。人们开始抱怨。公司命令第二天早
晨进行检查,发现了那二重记录机,爱迪生只得遵令拆下,把它抛在一边。
他每到一个新镇,就花极少的钱找到一间住处,并拿出房间的一部分充作实
验室。他得到工资的时候,往往把全部的工资用在购买实验材料和装置上。
然后他不得不找朋友借钱吃饭。
汤姆对衣着仍然漫不经心。他的外套太大不合身;衣服不干净、不合
季节。他的头发仍然长得竖起来,看上去是一副乡下人的样子。
由于耳聋,他有时显得似乎不太友好。工作的地方不干净,睡觉的房
间是黑暗的,往往在他的床上能找到小虫。这时建造的电报装置不好。因此,
电报线上产生很大噪音,使发报难以准确。汤姆常常不得不编造他通过电报
所收到的新闻的某些部分。
由于他努力地工作,使得他成为一名快速发报员。他的工作态度非常
主动,“据传说,在接受林肯总统被刺的头条消息时,他由于全神贯注得像
机器一样抄收着电文,以至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抄收的乃是一条多么重大
的新闻。”
19 岁时,他再次调换岗位,到辛辛那提一个很小的、气味也不好闻的
实验室工作。他最初逗留在这里时,在西方联合电报公司工作,月薪60 美
元;在离去前已成为一个头等报务员,月薪增加到120 美元。
他开始工作后不久,公司当局答应他利用公司的地下室。他余暇时便
在那里研究如何在同时发送两个电报的方法。他的行为很古怪,可是他坚决
的实践精神却赢得了一辈老人的敬爱。其中有一个名叫季利兰(Ezra tGilliland )的曾说他是“我生平所遇见的青年中最奇特的一个”。
汤姆在辛辛那提初识了第一个收发电报的好朋友米尔顿·F·亚当斯。
辛辛那提是汤姆曾经工作过的最大的城市。亚当斯是一个无忧无虑、可善可
亲的年青人。他见汤姆的性格孤独,时常替他担忧。他们高兴时,便一同上
戏院看戏,或是偶然的在罗文花园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