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阿毗阇恒水边。
时,有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
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
出家学道,于上增修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
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恒水,见恒水中有一大树,随流而下。语彼比丘:“汝见此恒
水中大树流不?”
答言:“已见,世尊!”
佛告比丘:“此大树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沉水底,不阂洲渚,不入洄澓,
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顺趣、流注、浚输大海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言:“比丘亦复如是,亦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沉水底,不阂洲渚,不入
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临趣、流注、浚输涅槃。”
比丘白佛:“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云何沉没?云何洲渚?云何洄澓?云何
人取?云何非人取?云何腐败?善哉!世尊!为我广说。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
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此岸者,谓六入处。彼岸者,谓六外入处。人取者,犹如有一习
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忧、若苦、若乐,彼彼所作,悉与共同,始终相随,
是名人取。非人取者,犹如有人愿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诸梵行,当生在
处处天上’,是非人取。洄澓者,犹如有一还戒退转。腐败者,犯戒行恶不善法,
腐败寡闻,犹莠稗、吹贝之声,非沙门为沙门像,非梵行为梵行像。如是,比丘!
是名不着此、彼岸,乃至浚输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215 水流大树经
216 守护六根如来禅
时,彼比丘独一静处,思惟佛所说‘水流大树经’教,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得阿罗汉。
时,有牧牛人名难屠,去佛不远,执杖牧牛。比丘去已,诣世尊所,稽首礼
足,于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我今堪能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沉没,不阂洲
渚,非人所取,不非人取,不入洄澓,亦不腐败,我得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修
梵行不?”
佛告牧牛者:“汝送牛还主不?”
牧牛者言:“诸牛中悉有犊牛,自能还归,不须送也,但当听我出家学道。”
佛告牧牛者:“牛虽能还家,汝今已受人衣食,要当还报其家主。”
时,牧牛者闻佛教已,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尊者舍利弗在此会中,牧牛者去不久,白佛言:“世尊!难屠牧牛者求欲
出家,世尊何故遣还归家?”
佛告舍利弗:“难屠牧牛者若还住家受五欲者,无有是处。牛付主人已,辄自
当还。于此法律出家学道,净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
时,难屠牧牛者,以牛付主人已,还至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牛已付主,听我于正法律出家学道!”
佛告难屠牧牛者:“汝得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
出家已,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增
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
'读经笔记'
就像我所听闻的一样:
有一段期间,佛陀住在阿毗阇恒河边。
那时,有一位比丘来拜见佛陀,对佛陀稽首礼足之后,退在一边,禀告佛陀
说:“善哉世尊!请为我说法,我听闻之后,将找一个清静的所在,独自一人,住
217 水流大树经
218 守护六根如来禅
不放逸,专心精勤思惟:‘一个有名望的世家弟子,之所以剃除须发成为比丘,
是因为正信世俗之家,并非身心依止之处,乃出家学道,依佛正法正律精进修习
清净梵行,直到自己清楚知道,而且也见证到:烦恼生起的因已断,已没有推动
后续生灭的业力,清净的身、口、意行已确立,应断的爱欲悉数断尽,心善解脱,
不再于三界受生。’”
这时,世尊观察恒河,见水中有一探大树,顺流而下,就对该比丘说:“你看
见水中有大树在漂流吗?”
答说:“看到了!世尊!”
佛告比丘:“这棵大树,不靠这岸,不靠对岸,不沉水底,不为河中小沙洲所
阻碍,不被卷入漩涡,没有人来打捞,也不被非人取走,本身又不腐不蛀,就这
样顺着水流,趣向、正向、通向大海,不是吗?”
比丘白佛:“是的!世尊!”
佛言:“入我教法、修习梵行的比丘,也应该像这棵大树一样,不着此岸,不
着彼岸,不沉水底,不阂洲渚,不入洄澓,亦不人取,不非人取,又不腐败,就
随顺着法流,趣向、正向、通达涅槃。”
比丘白佛:“什么是此岸?什么是彼岸?什么是沉没?什么是洲渚?什么是
洄澓?什么是人取?什么是非人取?什么是腐败?世尊慈悲!请为我详加说明,
我听闻之后,将找一个清静处所,内寂其心,精勤思惟法义,加上自己的身心经
验,互相取证,住不放逸,直到心完全解脱,自知自见贪、瞋、痴断尽,不再生
起有续的冲动。”
佛告比丘:“此岸: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内入处,是六个接收讯息的
入门处。
彼岸: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外入处,是外在的一切讯息。
人取:是依人不依法,譬如我们和某人或某出家众亲近,于是如影随形,随
着他的喜、忧、苦、乐,情绪也跟着起伏颠倒。
非人取:虽不依人、不取着于人界,却取着于天界。譬如有人愿修梵行,心
219 水流大树经
220 守护六根如来禅
想‘我今持戒、修苦行、修种种清净行,来日当会往生梵天。’这就叫非人取。
洄澓:就是原本入佛法流顺趣涅槃,却又洄游趣向五欲,流转喜贪。
腐败:是犯戒、或有身、口、意恶行等,纵情五欲、少闻正法的行为。恰似
良田里的莠草和稗草,徒具稻禾的模样,却无论如何结不出稻穗,反而会妨害稻
禾的生长;又似吹贝之声,混杂在其他乐音中,却奏不出优美的旋律。出家人放
逸不守戒律,虽剃发染衣,空有沙门外观而无沙门内涵,非梵行而现梵行像。
所以,身为一个比丘,应该一切时正知正念,不着此岸六根,不住彼岸六尘,
入佛教示,依法不依人。永不退转,远离诸恶邪见,住于净戒,身、口、意唯有
妙行。如是入佛法流、住不放逸、勇猛精进,趣向、正向、通达涅槃。”
此时,该比丘闻佛所说法义,很欢喜的作礼而去。
当时,该比丘独自到一静处,内寂其心,精进禅思,就佛陀所说‘水流大树
经’的教示、教义,反覆思惟,取证身心经验,直到断尽贪、瞋、痴,证阿罗汉,
不受后有。
这时,有一位叫难屠的牧牛人,正在离佛陀不远的地方,放牛吃草。比丘刚
走,他就前来拜见世尊,稽首礼足之后,退在一边,对佛陀说:“世尊!我已能不
着此岸六根,不着彼岸六尘,不沉迷于色、声、香、味、触五欲,没有欲贪的障
碍,不会随着别人的忧悲喜乐而颠倒,既不取着于人界、也不会取着非人界的种
种天界,入佛法流永不退失,也不会纵情五欲、少闻正法、造身口意业。我可以
在您的正法律中出家,修习清净梵行吗?”
佛告牧牛人:“你送牛回主人家了吗?”
牧牛人答:“牛群中较大的牛,都有生养小牛,它们会带着各自的小牛,结伴
返家,不须我亲自送回。请准许我出家学道。”
佛告牧牛人:“牛群虽然自己会回去,毕竟你现在受雇于人,回去跟主人交代
清楚,是你起码的责任。”
牧牛人听闻佛陀的教示,很欢喜的作礼而去。
当时,尊者舍利弗也在那里,牧牛人离去不久,他就对世尊说:“难屠这个牧
221 水流大树经
222 守护六根如来禅
牛人,请求出家,世尊何故又教他回去呢?”
佛告舍利弗:“牧牛人难屠道心坚定,不可能再回世俗的家去追逐五欲,他把
牛带回去,向主人交代清楚,会马上回来,在我们的正法正律中出家修习清净梵
行,一直到自知不受后有,证得阿罗汉果。”
牧牛人难屠,把牛群送回家,向主人交代清楚,马上又返回世尊这里,向佛
陀稽首礼足之后,退在一边,对佛陀说:“世尊!牛群已经悉数交付主人,请接受
我的请求,让我在您的正法正律中出家学道。”
佛告牧牛人难屠:“你现在可以依此正法正律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难屠牧牛人出家成为难屠比丘,即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所以族姓弟子,剃
除须发,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依佛陀正法正律不断修习清净梵行,
持续累积解脱的智慧资粮,直到自知不再有来生,成阿罗汉,证无上正等正觉。
【第三十篇】
明王善治
所谓城者,譬人身粗色。善治城壁者,谓之正见。
交道平正者,谓内六入处。四门者,谓四识住。
四守门者,谓四念处。城主者,谓识受阴。使者,谓正观。
如实言者,谓四真谛。复道还者,以八圣道。
223 明王善治
224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二一五经、大正本一一七五经、佛光版二六九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处坐禅,作是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作
是念已,诣诸比丘,语诸比丘言:“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见,令见清净?”
比丘答言:“尊者!于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比丘作如是知、
如是见者,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彼比丘记说,心不欢喜。复诣余比丘所,问彼比丘言;“诸尊!比丘
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于六界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如是,比丘如是知、如
是见,得见清净。”
时,比丘闻其记说,心亦不喜。复诣余比丘,作是问言:“比丘云何知、云何
见,得见清净?”
彼比丘答言:“于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
我,作如是知、如是见,得见清净。”
是比丘闻诸比丘记说,心亦不喜。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独静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作是念已,诣诸比
丘,三处所说,具白世尊。我闻彼说,心不欢喜,来诣世尊,故以此义请问世尊:
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佛告比丘:“过去世时,有一士夫,未曾见紧兽。往诣曾见紧兽者,问曾见紧
兽士夫言:‘汝知紧兽不?’答言:‘知。’复问:‘其状云何?’答言:‘其色黑
如火烧柱。’当彼见时,紧兽黑色如火烧柱。时,彼士夫闻紧兽黑色如火烧柱,
不大欢喜。复更诣一曾见紧兽士夫,复问彼言:‘汝知紧兽不?’彼答言:‘知。’
复问:‘其状云何?’彼曾见紧兽士夫答言:‘其色赤而开敷,状似肉段。’彼人
见时,紧兽开敷,实似肉段。是士夫闻彼所说,犹复不喜。复更诣余曾见紧兽士
225 明王善治
226 守护六根如来禅
夫,问:‘汝知紧兽不?’答言:‘知。’复问:‘其状云何?’答言:‘毵毵下垂,
如尸利沙果。’是人闻已,心复不喜。复行问余知紧兽者,问:‘汝知紧兽不?’
彼答言:‘知。’又问:‘其状云何?’彼复答言:‘其叶青,其叶滑,其叶长广,
如尼拘娄陀树。’如彼士夫问其紧兽,闻则不喜,处处更求,而彼诸人见紧兽者,
随时所见而为记说,是故不同。如是,诸比丘!若于独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
所因思惟法,不起诸漏,心得解脱,随彼所见而为记说。”
“汝今复听我说譬,其智者以譬喻得解。譬如有边国王,善治城壁,门下坚
固,交道平正。于四城门,置四守护,悉皆聪慧,知其来去。当其城中,有四交
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若东方使来,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即答言:‘主
在城中,四交道头床上而坐。’彼使闻已,往诣城主,受其教令,复道而还。南、
西、北方远使来人,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亦答言:‘在其城中,四交道头。’
彼使闻已,悉诣城主,受其教令,各还本处。”
佛告比丘:“我说斯譬,今当说义:所谓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