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2009年第5期-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台湾做了《台北晚九朝五》;还有之后的《寻找周杰伦》;我做的监制;但并不成功。我当时想法就是多学习;然后多培养一点新人;可陈可辛告诉我;你就来做导演吧;替公司赚点钱;等到再成熟一点再去做监制。
当我刚进Applause Pictures时;就开始想《十月围城》了;陈可辛劝我再拍戏;那我就想;干脆就做《十月围城》。但我一直都找不到资金;因为那个时候大陆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我的电影要拍到六七千万。没有合作伙伴的话;谁敢投?大家都问我一个问题——你怎么回收?外国市场又怕香港片子;盗版一堆;大陆市场又没完全开放;台湾又死了。后来我那个老板讲;不理;我觉得这个题材可以;我自己投。
然后我就去找演员;那个时候你要找大牌;所有的人都是六七部戏在轧;清末民初的戏;你让人家为了你的戏把头发都剃光;太难了。那个时候差不多全香港的演员我都找遍了;恰好找到一组演员;这组演员这三个月都没有接戏。
找资金拖了我半年;找演员、凑档期又拖了我半年。等到资金演员都到位了;开始搭景;等到一搭景;隔壁的一条村;就是SARS的发源地。明星也害怕;工作人员也害怕;一搞;又停了几个月。SARS过去之后;我要再凑齐演员的档期意味着要再进行一次难度非常大的协调;等我把这一切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之后;我老板出状况了。老板出状况的两个礼拜之内。我妈妈中风了;变植物人了;我姐姐癌症;接着我被车撞。
我整个人崩溃了;得了忧郁症;什么事都做不了。
幕后逸事:
陈德森导演所讲的老板;是当年UFJ银行副总裁曾献基。曾献基于2004年2月8日被发现在其私家游艇上烧炭自杀;在其留下的遗书中;曾先生称寻死是因为财政困难。曾献基在生前与陈德森交好;除《十月围城》之外;先前的《台北晚九朝五》、《寻找周杰伦》他也都有参与投资。并帮助陈德森成立金川映画公司。
据当年的新闻报道;参与《十月围城》的演员;有郭富城、陈奕迅、梁家辉等八大演员。
十二
那两个月发生的事情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我亦不知道怎么解决;就把自己关在家里;什么人也不要见。陈可辛、尔冬升;没有一个人敢去找我;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我;害怕说错一句话而使我陷入更极端的状态。
三个月之后我信了佛教;并开始试着走出家门;我一个人去了加拿大;听各种法师讲授佛经;后来又去了印度;让我明白想要站起来还是要靠自己;这样慢慢前后有一年;我才慢慢好起来。其实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我的母亲在这期间过世了。
也正是在我回港之后的这段恢复期;林建岳老板来找我;鼓励我走出来;并打算投钱给我拍戏。当时林老板是准备投《十月围城》的;但我觉得停了这么久;我没有信心一下子捡起来。林老板讲没有关系;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约了刘德华吃夜宵;不如大家吃个饭聊聊天。
这天晚上;华仔收工之后我们一起吃饭。中间我们谈了很多动作片的计划;因为他们一直把我锁定为一个动作片导演。刘德华一直都没有什么兴趣;聊得直犯困;当大家聊得差不多该回家时;我随便讲了一个小孩希望可以快点长大的故事;刘德华突然就很兴奋;“就是这个。”我当时跟他讲;这是我十年前的一个计划;只有两页纸的一个大纲;刘德华讲:“没关系;我们就做这个。”就这样;我们合作了《童梦奇缘》。
幕后逸事:
在渐渐走出阴影之后;陈德森突然顿悟;电影虽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但并不是生命中的一切。《童梦奇缘》拍摄结束之后;碰到不投机的导演;他干脆就不要再勉强;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如做义工盖览务中心;去监狱开讲座教犯人如何拍电影;对于他来说;更为享受的是电影之外的生命过程。当然;为了糊口;他有帮亚洲卫视拍一些电视电影;并作为监制培养新导演;直到2009年2月;陈可辛和黄建新挂帅的人人电影公司成立——《十月围城》被重新提上日程。
十三
大约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我接到陈可辛的一通电话;那个时候《投名状》刚下片;我们自然而然就聊到了他的新片。我们聊了那么多;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陈可辛的那句话:“德森;我觉得你那个可以弄了。”
陈可辛说的“那个”;指的就是《十月围城》。
去年《投名状》和《集结号》的成功;让陈可辛对内地电影市场的看法改变很多;《投名状》让他坚定了内地观众对于大片的消费能力;而《集结号》让他直观地感觉到;原来主旋律也可以拍得这么好看。我觉得他是基于这两点的考虑;才决定开拍《十月围城》。也许在我面对其他电影时;内心会有一个市场的算盘;可如果是《十月围城》;我眼里就只有电影本身;所以当他告诉我可以弄这个电影时;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你给不给我建一座城?”
“好;我们建这座城。”
我说的这座城;就是1905年的香港中环。十年前我拿着剧本去跟别人谈投资;十个人听完我的计划;有七个人扭头就走;两个人劝我不要再发疯了;而这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陈可辛。十年来;因为这座城;我和陈可辛纠结了无数次;就在《投名状》上片前;还有美国的投资商表示愿意出钱投这部电影;但他们没有这座城的预算。
陈可辛在跟我承诺了这座城之后;我们就开始找盖这座城的地方;车墩、横店、黑龙江、广州……最终;我们把景选到了上海松江。其实在与陈可辛奔波找景的这段时间;我知道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手里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可陈可辛就是有这个魄力;他认定了的事情;不管有没有钱;都要弄。
我们一边找钱;一边组班底;他找来了和他在《投名状》中合作愉快的黄岳泰;我找来了十年前《十月围城》的原班班底:美术指导麦国强;服装指导吴里璐;武术指导董玮……看着这么多人都愿意来帮忙;我心里有一种感觉;这次行了!
幕后逸事:
陈可辛在打电话跟陈德森讲《十月围城》可以开拍时;陈德森刚刚经历了一次很大的打击;原本计划由周迅、张震和孙红雷主演的一部影片因为种种原因在开拍前流产。
十年前陈德森拿着《十月围城》的剧本去找投资;十个人听完七个人扭头就走;两个人劝他不要再疯了;只有一个人;跟他讲:“陈德森;你拍吧;我看好这部戏;如果这部戏能开;算我一份。”当年唯一一个相信他的;就是《大内密探零零狗》的导演王晶。
在陈德森的眼里;十年前还有一个疯子;这个人就是刘伟强;因为他要在香港电影环境最差的时候问老板要四千万拍《无间道》。
十四
自《神偷谍影》之后;我心里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拍一部令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都为之动容的动作片。可究竟要拍什么;怎么拍;我一直都没有太成熟的想法。2000年的时候;公司有了两个拍片的计划;陈可辛要拍一部文戏;我要拍一部动作片。
6
在拍完成龙的戏之后;我已经被彻底地定位为一个动作片导演。我承认;我是一个很爱设计动作的人;可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突破既有的香港动作片模式——开场先是一段小打;十分钟之后再打;中间反复打;结尾是暴风骤雨般地狂打。
或许观众不会去分析每一部动作片的结构;可每次我拿着剧本去找投资时;投资商会要求我按照经典动作片的模式去改剧本;而我每次想到这些套路时;心里就会觉得很烦。
为什么我就不能颠覆这个规律?为什么我就不能让电影的前半部分一点动作都没有;把所有动作戏都集中在后半部分呢?
当然;现在我知道了对于十年前电影市场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因为这样一来;你必须要保证你前半部分的文戏足够厚重;不至于让冲着动作片进电影院的观众连一半都没看完就起身离场;另一方面;你要保证你压轴的动作戏足够精彩;场面和调度上都罩得住。
我顺着这个模式想故事;发现当时的电影市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以民国为题材的电影了;而我向来喜欢拍小人物;于是有一次聊天;我跟陈可辛讲:“Peter;我想拍一部以清末民初为背景的动作片;这次还想拍小人物——你觉得让一群小人物在一个混乱的背景下保护一个很重要的人;这样的故事会有趣吗?”
“你要他们保护谁呢?”
是啊;要保护谁呢?我被陈可辛一下子问住了。虽然我的脑子里早已有了一些小人物的形象;但那个重要的人是谁;我却一直想不出。而在那之后;我感觉每天都会有一帮叽喳分子趴在我的耳边追问:陈德森;你到底要我们保护谁?
我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后来有一天;陈可辛告诉我;他的父亲曾在1973年拍过一部以民国为背景的动作片;讲的是一个保镖保护孙中山的故事。我们找来那部片看了一遍;虽然人物故事都比较简单;但正是那部电影启发了我:我可不可以多找几个人来保护孙中山呢?为了爱情;为了友情;为了尊严;为了报恩;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我对政治啊;革命啊;一点都不感兴趣;我关心的是;那些小人物在乱世中是怎样一种状态。重要的是;那部戏也让我顺其自然地找到了那个重要的人。
幕后逸事:
《十月围城》最初的名字叫《十月维城》;野史有过记载;在1905年lO月15日;孙中山曾经到过香港;而他抵达的地方;就是维多利亚港。后来;苏照彬跟陈德森讲;用“维”不如用“围”;因为“围”这个字更有动感;听起来更像是动作片;陈德森听从了他的建议;所以才有了《十月围城》这个片名。
故事的方向定好后;陈德森就去找人弄剧本;《十月围城》第一稿剧本的作者是陈慧;她当时还是一个专职编剧;后来听说因为写《十月围城》的剧本被陈可辛和陈德森逼疯了;就跑去写小说了。之后剧本又经秦天南等其他编剧之手改了几稿;故事才算是基本定下来。
2003年;《十月围城》的剧本定稿之后;陈德森亲自拿剧本去送审;因为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所以审查相当麻烦。每天早晨九点四十五分;陈德森就站在电影局门口;一连站了九天;以至审批剧本的领导再见他时都觉得惊讶:“你怎么天天站在这里?”最终;剧本通过了审查;可因为投资人的自杀;所有一切成了泡影。
十五
李玉堂最初叫李煜堂;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第一稿中的那个李煜堂;和现在很是不一样;他比现在的李玉堂更灵活;更懂变通;吸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更高;除了经营金利源的药铺生意;他还从事贸易运输;甚至开了一间戏院。他比一般人更快接受了孙中山维新的思想;所以他很快就成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骨干成员。这次剧本里的李玉堂;还是一个富商;他仍然可以为了革命捐出自己的半壁家产;但他已不愿再承认自己是一个革命分子;他想躲避革命;远离革命;而他一次次地出钱暗中赞助革命;仅仅是为了换得一个有利于生意的太平环境。简单讲;十年前的那个李煜堂;想更多的是要怎样保护孙中山;而十年后的这个李玉堂;想更多的是为什么要保护孙中山。
十年前;我曾想过要曾志伟来演李玉堂;因为当时整个剧本看下来;还是有一点悲壮的;我不想电影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紧张的气氛里;所以我需要曾志伟。等到今年再来定这个角色时;我当初的想法恰恰成了陈可辛所担心的部分:如果李玉堂这个角色由曾志伟来演;观众会不会觉得不够严肃?
恰在这个时候;《梅兰芳》上映;王学圻扮演的十三燕一下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可我们还是很谨慎;找来王老师之前的片子看;在看完王老师在《天地英雄》里的表演之后;我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了。于是我们奔赴成都;与他聊剧本;而王老师对李玉堂这个角色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这部戏定下的第一个角色。其实在这个阵容刚刚曝光时;就有许多人来问我;李玉堂是不是十三燕的一个翻版。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很容易;如果真的是;即使我愿意让王老师来演;王老师自己也未必肯接。十三燕是伶人的坚持;李玉堂是商人的犹疑;两个角色完全不同。
让我现在再来看当初的选择;我还是觉得没有错;一个要集结义士统领大局的人;首先是一个有气场的人;他站在那里;别人就不能怀疑他的权威。曾志伟的资历绝对够;可他常年在大家心目中都是一个活泼的形象。王老师一到剧组;也不知道为什么;从上到下都喊他一声老师。而对于他的演技;大家更是没有怀疑过;我还记得甄子丹第一次和王老师在片场相遇时;甄子丹便拱手笑言:“王老师;请您手下留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