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1].杂项篇-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有一次去上海,在拍卖会上看到一个百宝嵌小盒,就是鸡蛋那么大,底价非常低,紫檀的,盒盖上嵌有银丝组成的〃冰心玉骨〃四个字。翻过来一看盒底,我心中大喜,底下写着〃吴门周柱〃,这不是让我捡着一漏儿吗?然后我就坐在现场等着,拍到这个小盒时,就开始跟人家悄悄地争。结果我一看,满场那么多手都举起来了,我就知道这个漏儿捡不着了,最后一直争到8万元才买到。我当时就感叹:现在懂行的人太多了。这对我来说不是件好事儿,但对社会来说是件好事儿!因为我国全民开始有这种文物意识了,知道什么是好东西,过去仨瓜俩枣的钱买件国宝的事儿一去不复返了。
错失良机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也不懂什么是百宝嵌。当时北京地安门有一个收购部,离我们出版社很近,我有时候闲着没事儿就在收购部门口待着。我待在那儿干吗呢?因为当时卖东西的人特别多,我多看看,第一长知识,看人家都拿什么东西;第二,备不住还能捡一漏儿。
有一天,我看见一个人很生气地从收购部的屋子里出来,手里抱着个东西。我当时不懂,就觉得是很花的一个大盒,呈葫芦形。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个宫廷的黄花梨百宝嵌葫芦盒。我就问那个人:〃怎么回事啊?〃他气哼哼地跟我说:〃他们就给我60块钱,我想卖100块钱。〃我就没敢接这话,如果我说〃我给你100块,给我吧〃,这盒子就是我的了。还别说100元,可能给80元就买了。可我当时不懂,不敢买,就是上去瞎问问。我那时候也年轻,二十几岁,脸皮也厚,上去就跟人家说:〃哎哟,这东西我连60块都给不了。〃就说点儿片汤话。
今天想起来这件事,对我而言是件坏事。我当时不懂,把这么大的漏儿放掉了。对社会而言,更是件坏事。当时那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民族创造的那样的瑰宝,没有人认。当时人们的工资低,一个月也挣几十块钱,两个月的工资也可以购买这件国宝了;今天大家倒是挣钱多了,问题是谁两个月的工资能买下来啊?所以我想,一件事只要对社会是件好事,那就是件天大的好事,不一定对你个人是一件好事。我收藏的过程,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对我都是好事,所有的东西长时间没有人关注,都低于它正常的价值,我在那儿抄底。今天虽然东西都很昂贵,大家觉得高不可及,但对国家、对文化的保护,是件好事。
第四讲 含英咀华,百宝争辉—镶嵌艺术 第39节: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
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
我们再回到钱泳的《履园丛话》,这段记载提供的第二个信息是什么呢?百宝嵌的种类非常多,大到屏风、桌椅,小到笔床、茶具。从实物来看,各种百宝嵌的小文玩非常多,经常能够碰到;大件的百宝嵌家具也确实都看到过。
我第一次看到百宝嵌大家具是在北京的硬木家具厂,有一张百宝嵌黄花梨大罗汉床,就搁在食堂里,工人都坐在上面吃午饭。罗汉床的软屉都烂了,坐不住人,工人就直接把三面围子卸下来搁在床上,再坐在围子上。当时我到那儿一看,也不是太懂,就觉得看着真漂亮。我印象非常清楚,上面还有哩哩啦啦的面条,扒拉开一看,这么漂亮的东西就坐在屁股底下,谁也不当回事儿。这就是二十年前对待文物的态度。后来等我对这张罗汉床有认识的时候,它也卖几千元了,我没有那个能力,就被李翰祥导演买走了,后来也是他转让给我,至今在观复博物馆里展出。这张罗汉床就是以螺钿为主,嵌出相对的龙纹,中间有象牙球,上面运用了朱砂、寿山石、绿松石、青金石、象牙等各种名贵材料,典型的明代风格,非常难得。
我和这张黄花梨百宝嵌罗汉床像什么呢?有点儿像追对象。从我看见它第一眼起就喜欢,虽然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像看见一个女孩儿挺好,摸不清楚,也没有什么想法。慢慢有了想法又追不上,被别人追去了。后来呢,别人撒手了,又被我追到了。不管怎么着,最终是我获得了这件东西。
第四讲 含英咀华,百宝争辉—镶嵌艺术 第40节:当事者迷
当事者迷
在收藏中,绝大多数东西是你不可能得到的,相当一部分要擦肩而过。擦肩而过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买不起,有的是其他因素。
我曾经在上海碰到一件百宝嵌的屏风,那是我迄今为止想起来就后悔的一件事。屏风是全套的,十二扇,紫檀嵌有百宝,亭台楼阁,山水人物,有明确的纪年款嵌在上面:乾隆四十七年。这套屏风是朋友带我去一户人家家里看到的,他家要卖。我一进去,家里人都缠着黑纱,老爷子去世了。全家十三口人,这屏风十二扇,没法分,只能卖了分钱。当时开出的价钱是十万零八千,我说给十万,那家人就不卖,非要十万零八千不可。我当时还说:〃怎么这么死心眼啊?为什么不能还价呢?〃中间人跟我说:〃甭理他,你出门他就会卖给你。〃上海的路我不太熟,那天还下着雨,出门以后打辆出租车就走了,我自己也不会再找到那个地方。出来以后,人家也不追出来,也没有卖给我们。
隔了几天,我扛不住了,问中间人:〃那件屏风什么时候卖啊?不行咱再问问他,再加上那几千块钱买了吧。〃中间人哭丧着脸跟我说:〃第二天就被另外一个人买走了。〃我捶胸顿足啊!后来就想人家为什么差那一点儿钱就不卖给我们呢?其实道理太简单了,他们家里的人事先对这笔钱做了一个分配,比如儿子辈的人一人分多少,孙子辈的人一人分多少,都清清楚楚,全加起来是十万零八千。我非少给几千元钱,人家就没法分配了。不能说本来分1万元,到手变成了8234。8元,这没法分,听着也不舒服。但我当时上哪儿去知道这事儿啊?
后来我总结经验教训:第一,不能受人干扰。其实我当时心中早投降了,我能出十万就能出十万零八千,对吧?但中间人老说〃你出来他就会卖给你〃,结果我动摇了。第二,很多道理当时是不明白的,一定是事后才明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处在事情当中的时候,有时非常糊涂。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当时就处在迷的状态,不知道人家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很多道理一定是事后总结,总结了,就有利于再战江湖。如果再碰见类似的事情,我一定不会撒手,但问题是我能不能再碰上。
第四讲 含英咀华,百宝争辉—镶嵌艺术 第41节:飞鸣食宿
飞鸣食宿
百宝嵌的品种中,有简有繁。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都嵌得比较繁,比较满,为什么呢?富丽堂皇,体现一种价值感。而嵌得比较少的作品,往往显得特别雅。比如我有一个紫檀百宝嵌拜匣,用的材料少,图案嵌得也不满。
拜匣是什么呢?给大家先解释一下。今天来一个快递员,递过一个信封说〃马先生,你的快递〃,我签个字,收了信就可以了,对吧?古代不是,过去规矩大,主人互相之间送信送请帖,让自己家的仆人去送,仆人不能直接拿着信件,得搁在拜匣里头。拜匣实际就是一个装信件的盒子。比如仆人拿着拜匣说:〃张老爷,我们家老爷的孙子过百日,设下宴席,请您赴宴。〃把匣子打开,把请帖给人家送过去,自己不直接拿手来回送。说起来,古代有钱人家里自己有特快专递,直接递过去,不需要别人。那么,拜匣就成为一种礼仪。过去贵族的拜匣非常讲究,常见的有紫檀、黄花梨、红木的。我有个非常好的红木拜匣,上面写着〃福臻堂赵〃,就是赵家的拜匣。
我买的这个紫檀百宝嵌拜匣的图案是四只芦雁和几根芦苇,大部分空间留白,非常淡雅。这个图案所表达的意思是〃飞鸣食宿〃,四只芦雁分别表现四种形态。第一是〃飞〃,技能。飞是禽鸟生存的一个最基本的技能,人类生存也需要一个技能。第二是〃鸣〃,情感的宣泄,信息的沟通。今天为什么老打电话啊?就是情感也需要宣泄,信息也需要沟通。第三是〃食〃,吃是维持生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第四是〃宿〃,休息,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生存。飞鸣食宿,古人寄托于芦雁身上的这种情感,实际上说的是人类的生存状态。通过这个紫檀拜匣,反映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这就是古代文物中很多特殊的地方,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小结
下面做一个总结。镶嵌艺术中还有很多单一的品种,比如嵌象牙、嵌骨、镶铜、嵌宝石等等。比如玉器中有嵌宝石的痕都斯坦玉,也是一种镶嵌艺术。由于这类镶嵌艺术比较单一,数量较少,我就不详细讲了,大家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从整体上说,镶嵌艺术是一种奢华艺术,它是做加法,深得贵族文人乃至宫廷的喜爱,与老百姓的接触相对有限。不能说老百姓就不使用镶嵌艺术品,我在山西的很多小盒、小盘上都见过简单的镶嵌艺术,但没有百宝嵌这么复杂。镶嵌艺术在宫廷,尤其到了清代宫廷,受到皇帝的欣赏,所以清宫中留有大量百宝嵌以及螺钿艺术品。
镶嵌艺术在中华民族的工艺美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它的地位主要表现在选择材料的重要性。我讲过,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视材料的民族。那么,镶嵌艺术所着重表现的内容,都跟当时的审美有关,比如商周的嵌松石、战国的错金银、唐宋元明清的嵌螺钿,以及明后期到乾隆时期风靡一时的百宝嵌,都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审美。
下一讲开始讲另一种流传极广,与民间更为贴近的艺术——雕刻艺术。
第五讲 雕镂精湛,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第42节:竹文化
第五讲
雕镂精湛妙趣横生
…竹雕艺术
雕刻艺术在中国非常广泛,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石窟,比如龙门、云岗、敦煌石窟,都有雕刻艺术。再有就是帝王墓道上的石刻,比如唐代的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墓道上都有雕刻。但我现在要讲的雕刻限定在可以把玩的、陈设案头的小件雕刻。
雕刻工艺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古人一开始用于雕刻的主要材料都取自动物或植物,比如骨头、木头、象牙、犀角等等。由于古人缺乏环保意识,所以有很多早期在中国地区可见的珍贵动物,比如犀牛,都逐渐绝种了,象牙来源也日趋减少。下一讲会讲贵重材质的雕刻,而这一讲仅限于竹子…竹雕。
竹文化
竹雕的原材料就是竹子,来源广泛,易于雕刻,价格低廉,所以供人发挥的空间很大。最早的竹器,目前能够看到比较成形的带有雕工的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勺,勺柄上带有很精细的雕工。竹雕艺术在唐宋史籍中都有很明确的记载,但能够看到的出土实物并不多。
明中叶以后,竹雕艺术迅速崛起。我们已知的明代竹刻大家,都不仅限于竹雕,包括犀角、象牙和紫檀等材料也能雕刻,但为什么都称他们为竹雕大家呢?因为中国文人赋予竹子很高尚的品格。比如图案中常见〃竹梅双喜〃、〃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赋予竹子的优良品格,这种品格第一是清高,第二是坚韧。
中国的竹文化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文化,深入民间。比如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写的〃六分半书〃被文人称赞为〃乱石铺街〃;他画的竹子受到推崇,非常有名。今天不仅能欣赏到他的绘画,还能在其他雕刻艺术上见到他的竹石,这些都彰显出竹文化如何深入人心。民间还有这样的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是文人通过观察自然植物后所赋予的一种人格化的品质。竹子是空心的,在汉语中与虚心非常巧合。
第五讲 雕镂精湛,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第43节:朱氏三松
在所有雕刻使用的材料中,竹子是最便宜最易得的。今天到南方去,能看到大片竹林。文人使用竹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设计,使这样一种普通的材质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化腐朽为神奇。
朱氏三松
历史上的竹刻,大家首推晚明朱氏祖孙三代。朱氏祖孙是嘉定人,创立了竹刻的嘉定派。第一是朱鹤(朱松邻),著名作品是竹雕松鹤笔筒,现藏南京博物院;朱鹤的儿子朱缨(朱小松),作品有竹雕人物香筒,现藏上海博物馆;孙子朱稚征(朱三松),他的竹雕残荷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