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当代 2009年第1期 >

第78部分

当代 2009年第1期-第78部分

小说: 当代 2009年第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头可羡,须知富贵非吾愿。雁足难凭。没个音书寄子情。田园将芜,不知松菊犹存否?光景无多,怎奈椿萱老去何? 
              自家为父母所强,来此赴选。谁知逗遛在此,竟不能归!今又复拜皇恩,除为议郎。虽则任居清要,争奈父母年老,安敢久留?天那!知我的父母安否如何?知我的妻室侍奉如何?欲待上表辞官,又未知圣意如何?苦!好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系人心。 

              言犹在耳,我心下顿默,一时竟生茫茫之感,一如倦极的飞鸟。不是所有的书生在得到功名之后都会欣喜若狂。不是在所有的人眼中,富贵都值得用生活的其他价值来换取,蔡邕不是蔡邕,蔡邕是读书人中更纯粹稀少的那一类。可惜他的纯粹,并不能使他得到赦免,只能使他更痛苦。 

              更在某个深夜,当我读到这段话时,逼我再次意识到“身不由已”这个偶尔被遗忘的残忍真相。 
              是何处涌起的酸楚触动了心肠,为什么忍了又忍,仍是有泪欲流? 
              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人有多少事能够自主啊?我们都不是为自己而活。决绝的对抗是激烈的美,而柔顺的妥协,意味着旷日持久的自我牺牲。 
               
              (四) 
               
              皇帝难得有兴做次媒,不成功,岂有此理?下面人赶紧操办起来! 
              蔡状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牛家强娶进门,心怀哀怨地成了牛宰相的东床。东床坦腹不坦腹,他心思满腹。 
              平静安逸的生活表象下隐藏着一个新贵不为人知的心酸。 
              强对南熏奏虞弦,只觉指下余音不似前,那些个流水共高山?呀!只见满眼风波恶,似离别当年怀水仙。 
              顿觉余音转愁烦,似寡鹄孤鸿和断猿,又如别凤乍离鸾。呀!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只是螳螂来捕蝉。蓝田日暖玉生烟,似望帝春心托杜鹃,好姻缘翻做恶姻缘。只怕眼底知音少。争得鸾胶续断弦。 

              他只得满腹心事诉于琴,在锦衣玉食的团团裹挟当中,蔡邕抑郁不乐,此时他的念旧顾清贫尤显可贵,物质不能洗劫他内心对故人的思念,他不知道家人近况如何,被迫娶了新妇,对旧妇的亏欠更使得他对赵五娘念念不忘。 

              如泣如诉的琴声,扣人心弦,前来探视的牛小姐被打动了。她衷心倾慕丈夫的才华,比起他的才华,他时时落落寡欢的样子更惹她怜惜。 
              她不明白他为什么明明坐拥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却依然孤苦得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 
              她想为他解忧,却分明感觉到他的闪躲。感情的进退如此奇怪,他的闪躲却让她更执意地想靠近。 
              结亲时的小小波折被顺遂的婚姻遮掩过去,蔡邕温顺地掩藏了心事,他不愿把怨愤加诸在无辜的妻子身上。 
              牛小姐也随之淡忘了说亲时的那点不愉快,现在她很满意父亲的安排,蔡邕确实是理想对象。她至今不知道蔡邕在老家还有个妻子,而这正是他当初坚拒联姻的原因。 

              为了不伤害女儿,牛丞相一手遮天解决了问题,同时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情。 
              蔡邕性格柔和、稳妥,他也掩饰得很好。 
              牛小姐很有见识。当初听说蔡邕拒婚的时候,她不是觉得自己被侮辱了,而是对父亲坚决要把自己嫁给状元的主张不以为然。她想劝说父亲不要强人所难,但有些话她又的确不方便开口,只能私下对伺候自己的婆子婢女感慨: 

              百年姻眷,须教情愿。他那里抵死推辞,俺这里不索留恋。想他每就里,想他每就里,有些牵绊。怕恩多成怨。满皇都,少什么公侯子,何须去嫁状元? 

              我很质疑戏曲故事中高官的见识。天下士子千万,状元考试虽然第一名,官运却未必是第一名。结亲何必非状元不可?状元是名头响,落到实处却可能是个文职闲差,仕途未必有进士好。 

              京城待嫁淑女无数,押宝也不必都押一家吧!更何况,强扭的瓜不甜。我由此处开始欣赏牛小姐的通达了。然而一开始,牛小姐的性格看起来却一点也不可爱。 

              牛丞相上朝公干去了。婢女惜春偶尔在花园里放肆玩一下,被小姐骂得狗血喷头,这段戏看得我很不舒服,一个千金小姐,训斥起丫鬟来一口一个贱人,真叫人惊诧,乡野村妇略识礼仪也不至于如此口舌不净。 

              这样写。虽然是作者特意强调牛小姐是个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宰相千金,但这样的语言实在有失身份,牛小姐几句话之间生生由淑女成了个泼妇。 
              这是作者用力过度,考虑欠妥之处。除去这点小小不善,《琵琶记》的整体语言都很妥当的,曲词和谐优雅。 
              尤其是蔡邕的言辞,很符合他雅量高洁、无意于功名的性格。 
              终朝思想,但恨在眉头。人在心上。凤侣添愁,鱼书绝寄,空劳两处相望。青镜瘦颜羞照,宝瑟清音绝响。归梦杳,绕屏山烟树,那是家乡? 
              怨极愁多,歌慵笑懒,只因添个鸳鸯伴。他乡游子不能归。高堂父母无人管。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人生光景几多时,蹉跎负却平生愿。 

              思量。那日离故乡。记临期送别多惆怅,携手共那人不厮放。教他好看承。我爹娘,料他每应不会遗忘。闻知饥与荒,只怕捱不过岁月难存养。若望不见我信音,却把谁倚仗? 

              思量,幼读文章,论事亲为子也须要成模样。真情未讲,怎知道吃尽多魔障?被亲强来赴选场,被君强官为议郎,被婚强效鸾凰。三被强。我衷肠事说与谁行?埋怨难禁这两厢:这壁厢道咱是个不撑达害羞乔相识,那壁厢道咱是个不睹事负心的薄幸郎。 

              悲伤,鹭序鸳行,怎如那慈乌返哺能终养?谩把金章,绾着紫绶;试问斑衣,今在何方?斑衣罢想,纵然归去,又恐怕带麻执杖。天那,只为那云梯月殿多劳攘,落得泪雨如珠两鬓霜。 

              几回梦里,忽闻鸡唱。忙惊觉错呼旧妇,同问寝堂上:待朦胧觉来,依然新人鸳帏凤衾和象床。怎不怨香愁玉无心绪?更思想被他拦当。教我怎不悲伤?俺这里欢娱夜宿芙蓉帐,他那里寂寞偏嫌更漏长。 

              谩悒快,把欢娱翻成闷肠。菽水既清凉,我何心贪着美酒肥羊?闪杀人花烛洞房,愁杀我挂名金榜。魃地里自思量,正是归家不敢高声哭,只恐猿闻也断肠。 

              在我的价值取舍中,情深义重始终是不能割舍的前提。蔡邕的性格令我喜欢。身陷相府的他显然不知道赵五娘在家乡的遭遇。但他知道家乡遭了灾,始终存在不详的预感。由始至终,他的志向意趣都不曾趋于俗流。 

              冰清玉洁的人难以融入虚情假意的场合。看着身边高谈阔论的衮衮诸公,他们兴致勃勃。蔡邕常心绪寥落,陷入游离的孤独。周旋于权贵之间的经历更让他清醒,厌倦。纵名满天下又有几人对你真心赞美?广厦千间不过夜眠八尺,玉粒金莼食之无味。醇酒美人。玉搂欢会又何尝真正开怀一醉,心无挂碍? 

              他不以为喜,却不得不强颜欢笑,曲意周旋。这就是生活。不自私的人,纵然自己不快乐。也不会忘记顾惜别人的感受。 
               
              (五) 
               
              与蔡邕内心彻底的抗拒背离相比,王十朋要显得轻松一些。他的个人意愿和现在生活的走向是一致的,母亲在玉莲投江后难以在钱家继续住下去,北上来找他。 

              得知爱妻投江的消息,书生心痛昏厥。 
              她成了水底的孤魂,他在江边祭她,将自己的感情葬入水中,转身成了敛默的男子,从此与情爱无涉。 
              带着母亲赶赴偏远地方上任。与蔡邕一样,王十朋内心也觉得为官不乐,功名陷人。 
              腾腾晓行,露湿衣襟冷;徐徐晚行,月照遥天瞑。只为功名,过离乡背井,渡水登山蓦岭,戴月披星,车尘马足不暂停。晴岚障人形,西风吹鬓云。 
              被功名驱策,身不由己。亡妻的影子萦绕心怀,让他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凄凉的山风利刃一样穿过胸口,内心的凄楚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无论是王十朋自愿的顺从,还是蔡邕不情愿的顺从,他们都按照主流价值的意志,完成了从一个清贫士子到科举魁首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出戏里,两位作者不约而同用插科打诨的方式讥讽了科举考试。考状元就是儿戏。蔡邕和王十朋考状元都如探囊取物,居然也没有遇到营私舞弊的现象,就那么易如反掌地摘得了头名。 

              笑过之后发现,滑稽的考试并不滑稽。它曲折地反映了读书人对于科举考试的矛盾和心酸。一方面他们认同并依赖这种人生的晋升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此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形式深深厌恶,对八股文嗤之以鼻。 

              滑稽的考官也不滑稽。一个不拘一格的考官,带来的可能是众多读书人展现才华改变命运的机会。 
              有时候,制度的小小松动,稍稍改变成规,并不意味着摧毁破坏,而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惊喜。 
              一个看似光彩照人的转变,扭曲的,除了生活的方式和节奏,还有他们当初逍遥自在的理想和心性。 
              当行云流水的生活一去不返,身陷富贵泥沼的读书人开始回味。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正用当初想念荣华富贵一样的心境想念曾经的清贫恬淡。 
              前程如云,旧事如烟。人在路上徘徊。 
              当功名富贵繁花似锦触手可及。内心却不可挽救地黯淡萎缩凋残,渴望世界清净闭塞,退缩成一两个人的世界,归隐林泉,观花望月,渴望吃到当年吃厌的齑粥咸菜。 

              却又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塑造成另一种人。身不由己的人,前进和后退都举步维艰,只能停顿,困于现状。 
              其实可以看出,经过许多波折,王十朋对尚未正式开始的宦游生涯隐隐已生厌倦之心。但他知道现在他不能退了。只有勇往直前。 
              看到太多对功名汲汲以求的人,以致我们都忽略了还有另外一些人,是厌倦功名的,他们的心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清洗,变得更通透、更恬淡。 
              终于到达。励精图治。当一个人不再执着于私属情感时,不再计较个人得失时。他由患得患失变得沉稳练达,开始掌控全局,胸有天下。 
              偏远之地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而原先他应该赴任的富庶之地却遭了灾疫。许多人死于非命。 
              安定下来的钱玉莲也没放弃寻找丈夫,她派人前去任地打探消息,只得到王大人阖家亡故的消息,她并不知道此大人非彼大人,选派之事当年已被万丞相做了手脚。 

              钱玉莲闻讯,伤心欲绝,立誓为亡夫守节。这一对痴情男女隔着世间的山水,互以为对方身丧九泉。他们没法约定,却默默做了同样的坚持。拥有同样的执拗。 

              与你之外,再不言爱,这样坚定过了一年又一年,就让我一个人在此生根发芽,我不转身,直到看到你走过来,与我重逢。 
              我想。不必刻意宣扬什么过于严肃的意念,守节作为个人意愿出现时,是要被肯定被尊重的,我以我的方式去祭奠我的情感,与他人无关。哪怕决绝到一死追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若刻意把守节作为一种道德操守来宣扬,要求全社会普遍施行,每个女人非如此不可,那显然就不近人情,恶毒且阴险了。 

               
              (六) 
               
              《琵琶记》和《荆钗记》都写男女之间的深情忠贞,却不腻腻于儿女私情,于男女之事更是少言。这节制在杂剧里是罕见的。这也是我对这两出戏念念不忘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