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7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7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要知道,中国从汉朝以后一直到清朝,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诸位如果有这机会到中国去旅游,你到北京去看看故宫,故宫里面还有很多招牌都是用寺。这寺不是寺庙,寺是政府办事的机构,在古时候直接属於皇帝的,这办事机构称寺。寺是什么意思?永久设立的,不会废除的,永久设立。在中国确实是永久设立,改朝换代,每个朝代内府,皇宫里面这办事机构还是称寺,一直到清朝这名字没有改过。皇帝把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这地位提得很高。寺的长官是卿。说三公九卿诸位都有印象,三公是皇帝的顾问,用现在的话是顾问,国策顾问,遇到大事皇帝拿不定注意,请这些人来商量商量,这都是元老。九卿是皇帝下面办事机构长官,寺的长官叫卿,所以皇帝下面九个寺,九卿。以后把出家人居住地方也称为寺,这出家人都是皇帝的老师,所以不称卿,称主席,称方丈,称和尚,这些称呼都是寺的领导人。
  称和尚,一个寺只有一个和尚,只有一个人能称和尚,别的人不可以称和尚,和尚是这寺的领导人。现在大家对这历史都没有注意到,这是佛教的常识。所以如来的成就,菩萨的成就,一切真正修行人的成就,没有一个不是苦行得,释迦牟尼佛示现这样子。后面这结语:
  【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五段妙观察:
  【诸佛子,此四天下东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观察。如来於彼,或名调伏魔,或名成就,或名息灭,或名贤天,或名离贪,或名胜慧,或名心平等,或名无能胜,或名智慧音,或名难出现。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是娑婆『四天下东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观察』。从世界的名称,我们晓得这世界的居民都很有智慧,所以这世界称「妙观察」。不像我们这世界称之为「堪忍」,堪忍意思是你真能忍受得了。这是一个好名称,观察上面加了个妙,这意思很深。我们一般讲一一法中,这一切法一一法里头,你都能够看出它的性相、事理、因果,才能称之为妙。一切诸法,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因果有转变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因果转变不空,因果循环不空,因果相续不空,这才称之为妙观察。这世间肯定是多数都有这能力,当然不可能全部,但是占多数,称为妙观察世界。如来在这世界应化现身。
  『或名调伏魔』。魔,《八大人觉经》跟我们讲了四种魔,这是四大类,每一类里头数字没法子说,太多太多。第一种「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佛在《楞严经》里面专讲五阴魔,每一大类讲十种,那十种还是类,五大类总共就五十种。很多同修都晓得,楞严会上佛讲五十种阴魔,诸位记住阴,五十种阴魔,就是从五阴变现出来的魔障。第二类「烦恼魔」,那个头数也说不尽,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就晓得烦恼魔有多少。
  第三种「死魔」。死魔不是一种。我们知道人在六道里头,其实哪里有死?这身舍掉了,过几天他又去找个身去了,身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中国人俗称灵魂,不生灭!佛法里面称为神识,阿赖耶识,「来先去后作主公」,到这世间他先来投胎,死的时候他最后离开,离开之后,他又找别的地方去投胎去。到哪一道?他自己做不了主,业力在牵引著他,自己做不了主。只有真正修行人有定、有慧,有定有慧自己才能做主,没有相当的定慧,总是业力做主。定慧做主当然好,绝对不会到恶道。这就让我们想到,财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就是在六道里面生死自己能做主,财布施做不了主,业力牵著你走,这死魔。死为什么称魔?你修行功夫没成就,寿命到了。寿命到了,你修行的功夫中断了。纵然说你修得很好,你来生得人身,又能遇佛法接著再修,在我们一般想至少你要中断二十年,二十年的中断,前面修的大概也忘得差不多了。纵然善根深厚接著再干,是比一般人进步快一点,为什么?你有根底,你阿赖耶里面有修行的种子习气,学得比别人快,这是肯定的。这中断就是大退步,进进退退。尤其是修行人也不例外,死了之后来生还能得人身吗?得到人身,你有把握能遇到佛法吗?能遇到善知识吗?靠不住!往往这一死,中断了好几世,这真叫魔障,这称为死魔。
  四大类,五阴、烦恼、死魔都是属於本身的,第四大类叫「天魔」,天魔是属於外面的,不是自身的。凡是身外所有一切的障碍、灾难,都叫做天魔。通常我们讲天魔总不外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诱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这属於天魔。你自己茫然不觉,甘心情愿跟它走,以为是乐事,以为是好事,你怎么知道你会堕落?增长你的贪瞋痴慢,这就是魔。它不增长戒定慧,它增长贪瞋痴,教你造业。即使教你造善业,你也是遇到魔了。为什么?善业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这修行人,无论你修的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你的目的不是要超越三界六道吗?造善业生三善道出不了三界六道,造恶业肯定堕三恶道,魔就是帮助你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轮回打滚,不让你出去。
  佛在此地示现,名号叫「调伏魔」,这个魔四种魔都包括在其中,如来果地。让修行人安安稳稳在菩提道上免除魔障,这事情确实佛能做到。我们想想看,我们今天也在修行,这也是菩提道,魔障太多了,好像佛没来帮助;其实佛对你的加持,对你的帮助从来没有中断。为什么你还脱离不了魔障?这问题是你自己不能够跟佛合作,佛帮助你,你不肯接受,那你就没法子了。佛用什么帮助?示相言说,这经上讲的这两种方式。言说,佛现在不在世间,经教就是佛的言说。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印刷术发达,现在一个人家里要想请一部《大藏经》不是难事,我们这讲堂里面就有十套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十种!这是现代人的福报,古人不敢想像。古人的福报是那个时代人心淳厚、善良、老成,名利、五欲诱惑的力量小,这是他们的福报。我们今天经典得来很容易,但是名利、五欲诱惑的力量太大,可是经典得来容易,你合不合作?
  许许多多人家,佛教徒家里我看到都供养著有《大藏经》,供养,放一个书橱摆在那个地方供养,有没有看?没有看。一本也没有翻过,这就是什么?跟如来不合作,那就没有法子。你要合作,天天去读,古人讲的阅藏,阅藏会开智慧,为什么会开智慧?他因为得定。譬如这个人真有福报,他不要工作,所有时间都是自己的,每天用八个小时来看《大藏经》。这一套《大藏经》大概要五年的时间可以看完,五年他心是定的,定生慧,就是这么个道理。不是他看经看开悟的,是他定中开悟的。你想想看,一天八个小时,他没有妄想,所以阅藏有阅藏的方法,这个不能不知。
  阅藏是恭恭敬敬听佛的教诲、听佛讲经说法。一定要用马鸣菩萨教你的方法,「离言说相」,你看经不执著文字相;「离名字相」,不执著里面的名相;「离心缘相」,一直看下去,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想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你要这样一想,把你的定慧破掉了,你得不到利益。恭恭敬敬用这方法戒定慧一次完成,每天用八个小时修戒定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所以,经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句也没有看漏,也没有看错行,这是修慧。可不能研究,懂就懂,不懂也没关系,你在这地方修根本智。
  果然能够守住马鸣菩萨的教诲,用这种心态来阅藏,这一部《大藏经》看完了,开智慧,所以这开智慧的道理我们要懂。不开智慧?他看《大藏经》一面看一面在胡思乱想。我常常讲,佛经没有意思,你想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想错了,佛哪有意思?你要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如来真实义就在面前,你才真正能懂,所以不可以落在意识里头。现在也有看经的人,很少,但是他不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古人阅藏开悟那种成就,他没有,他做不到。由此可知,凡事都是要用清净心,真诚清净平等。你不用这心,在佛法、在圣教里面都不可能有成就。
  降魔没有别的,总的原则来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能降伏四大类的魔。我们看世尊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面有降魔这一段,佛用什么方法?你细细看是不是戒定慧三学。坚持绝不破戒,决定在定中,魔再强大,就是诱惑力量,威胁利诱如如不动。
  第二个名字,『或名成就』。佛用这一个名号,我们也能想到,那个世界修行人都希望有成就。佛示现成就给他看,觉悟他、帮助他、提醒他,看看佛是怎样成就的。前面我们看到佛名号里头有「苦行得」,苦行成就的,持戒成就的,修定成就的,六波罗蜜成就的,普贤十愿成就的。方法、法门无量无边,成就是相同的,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关键只在你会学。会学,怎么样才算是会学?印光大师说得好,「诚敬」,就这两个字。你有诚敬的心,有诚敬的态度,你就会学;不会学的是你没有诚意,你不尊重。我们世间人常讲敬业,你对於你自己的业不尊敬,你怎么会有成就?所以关键就这两个字。
  印祖在《文钞》里面常说「一分诚敬一分成就,二分诚敬二分成就,十分诚敬十分成就」,这是他老人家教人,你要想成就不能不懂这秘诀。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我跟他老人家十年,得力就这一句话。跟章嘉大师三年,最受用的「看破放下」,李老师十年「至诚感通」,往往成就,真的就在一句话。你真的明了了,真的觉悟了,依教奉行,假以岁月,积功累德,成就就现前了。不但是佛法,就是世法你要没有诚敬,你都不会有成就,所以成就秘诀在诚敬。
  第三个名号叫『息灭』,这两个字在佛法里面我们常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息灭」对什么说的?对烦恼讲的。烦恼是菩提道上最严重的障碍。我教同学,同学都是初学,我看你们也很用功、也很努力,但是这一年一年过去,你们没有成绩,年年缴白卷,细心观察毫无进步。什么原因?基本的关口你没有能突破。菩提道上一寸一尺你都没有办法进步,很遗憾!这事情佛菩萨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只能教你,除这之外,帮不上忙,你自己要去做。教你,你要能信、能解、能行,这就通了。头一关是什么?自私自利。这念头要不放下,你就是修上一百年,你也不可能有一寸一尺的进步,其他都不要说了。
  佛门,佛门是什么?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你要证得初信,小乘证得须陀洹,你入门!就像学生上学一样,小学一年级他上学了,从今天起他是学生。在小乘证得须陀洹,罗汉;在大乘证得初信位菩萨,小菩萨。往后节节上升,好像读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逐渐上升。可是咱们过去生生世世不谈了,失败了,这一生当中搞了这么久,还是没有入门,在门外。有没有想到这问题?真正想到这问题,你说可怕不可怕?障碍,我常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就是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障碍住了,使你永远没有办法入门,你没有办法上一年级。我们这里办个净宗学院,甚至於办个佛教大学,办个佛教研究所有什么用?研究所里博士学位拿到了,实际上没入门,一年级的资格都没有,那个博士依旧搞六道轮回,李老师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真正可悲!
  「息灭」这名号好,给我们当头一棒。息灭贪瞋痴,从哪里息灭起?我也常讲,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从这里下手。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我们有控制的念头,把这放弃掉。控制念头是惑,迷惑,占有的念头是业,造业;起惑造业,你怎么能入门?所以息灭从这里下手。果然息灭了,你得清凉自在。佛经里头常说的「烦恼轻,智慧长」,这两句话你就懂了,为什么?亲身感受到。真的,烦恼初学的人一年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到你功夫得力,你会很明显的觉察到,月月不一样,烦恼一月比一月轻,智慧一月比一月长,功在息灭。
  下面第四个名号『贤天』。天是世间人所羡慕的,天高高在上,果报!因是什么?佛在经论里头常讲,上品十善,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