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道业都是从清净心当中成就的,决定不能把自己搞乱了。
早年,每一年也有个两、三次这顶多,至少有一次回到中国大陆观光旅游,度假,看看故乡的父老,看看以前的老同学、老朋友,没有别的事情。早年赵朴老在世,我们是同乡,他对我非常好,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多小时,请我在佛协吃饭,他跟他夫人在一起,这一番乡情。所以以后每次回到中国,我一定去看他,我们见过很多次的面。他老人家每次见面都会提到:净空法师,落叶归根!我很受他的感动,我说缘成熟了,我一定回来。
出家人当中,茗山老和尚,大家都知道他对我非常好,彼此了解,真正爱护、护持。现在这两位老人都走了。在中国了解我的人不多,护持的更少了。所以看看现在的情形,我这个想法要修正,早年一直想著落叶归根,现在想到落叶归根不可能,我也不再有这个希望,这个希望是个妄想。现在?现在我改变的是落地生根,我到澳洲来落地生根。身体还可以的时候,有短期假期,我回到中国去旅游,看看老朋友,也欢迎老朋友到澳洲来访问。在国外,缘还不错,七月间我们访问泰国,在泰国结了很好的缘。上个月我们访问印尼,在印尼也有很好的缘,都可以落地生根。所以现在不是落叶归根了,落地生根。
佛一切经论里头教导我们,随缘不攀缘,随缘就自在,攀缘就苦恼。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心要清净、要善良。修行要掌握原则,要掌握纲领,愈简单愈好,不能搞复杂,不能搞乱。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有大道理,经验之谈。修学,确实只有一门,你的心专一,念专一,行专一,你得清凉自在。这是我们现前安乐住,住在哪里?住在经教上。现在我发心希望把这一部《华严》讲圆满,我的身心都住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上,一天到晚,除了念佛,就是想经里面的教义,这样才能有稍许的契入,契入就有安乐。你要是不能契入,安乐就得不到。
所以这个安乐,在一般讲也是因果,你身心不安,哪来的乐?安是因,乐是果。怎样能得到安?世出世法里头常常说,平安。换句话说,你心不平,你就得不到安,心平就安了。怎样能得到平?公平,大公无私。所以说把自私自利放下,公才能现前。如果自私自利放不下,你哪里来的公?所以公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真正要达到公平,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
这些年来,我常常劝勉大家,一定要放下对世出世间法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要放下,占有的念头要放下。放下控制的念头,你就不迷惑,你就觉了;放下占有的念头,你不造业,你再不过问世间一切人事物的琐碎事,那叫做积功累德。这最明显的不要去过问别人的事情,生活的事情也好,工作的事情也好,处事待人接物的事情也好,一概不必理。「我要跟他交朋友,我要多了解一些」,用不著。为什么?那是用妄心。对人对事对物,诸佛菩萨只用一个真诚心。
如果真的要学佛,那你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也就是要肯定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人都是善人。你要想作佛,那你得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就很容易成佛。即使是个恶人,无恶不作,五逆十恶,他的性本善,他有佛性,他也是本来成佛。为什么有些人恶?恶是习性,遇到缘不好,染上这些习性。这习性是假的,不是真的,本性本有,习性本无。你明白这个大道理,就不必再问了,你的心真的平等,真的清净。你要还去打听,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不叫自找麻烦吗?你不叫自寻烦恼?用我们佛法说的,你自己找染污,你自己在找垃圾,把这些垃圾放你自己心里,你的心变成垃圾桶,专门收集别人垃圾,你的亏吃大了,别人没有吃亏,你的亏吃大了。
如果知道别人私事太多,别人有一些不善,你知道他太多了,你的麻烦更大,为什么?别人怕你泄漏他的秘密,要想办法陷害你,杀人灭口,你不是自找杀身之祸吗?由此可知,你要想得安乐住,别打听别人私事。为什么?别人不会害你,你不妨碍他,他就不会妨碍你。这是从前老师教我们的,现代人没有人教你了。从前父母教,老师教,老师有义务教导你,你能够尊重老师,接受老师教诲,老师会教你。真的「知事多时,烦恼多」,现在不但烦恼多,现在应该把这个话改一改,「知事多时,祸害多」,怎么能干这个事情。
「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在一起都是张家长,李家短,谈些什么?是非人我。这是非人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在这里面给人结了冤仇自己不晓得。古人讲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怎么得来的?饮食不小心,暴饮暴食,这糟蹋你身体,就得病。祸是什么?言语不谨慎,你说一句好话,态度不好,好话就变成坏话。别人委托你办个事情,给你交代了,「你的话,我还能不听吗?」这一句话,你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你知道吗?别人听到这个,你傲慢,态度傲慢,下一次敢不敢再托你,不敢。为什么?这个话觉得好勉强,不是很乐意来接受。显示什么?你对对方没有丝毫的尊重。对方很熟的人,很熟的人,这是玩笑,开个玩笑,没有关系。佛法忌讳开玩笑,开玩笑在佛法叫戏论。
历史上许许多多灾祸,原因都是开玩笑开出来的。所以佛把戏论放在戒律上有道理,不可以开玩笑。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中,言语不谨慎,伤人,真的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孔子教学,言语放在第二个科目,你就想他多重视。夫子教学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言语是学会说话,和颜悦色,言语柔软。平常在这上要多加修养,就是养成自己真诚清净慈悲,自自然然就不会有这种粗暴的行为。所以从你的言语态度,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人家愿不愿意把他的事情付托给你,要看你的修养,看你的德行。你没有德行,没有修养,别人一些事业不敢委托给你。尤其是利益社会的事,利益大众的事业,正法久住的事业,敢托付给你吗?
所以一个人德行修养从哪里看?从你的言语,从你的态度,你在生活当中,一举一动点点滴滴,在这个地方看到你的教养,你受的是什么教育。你的修养,你的德行,不能瞒人,装不出来。装模作样,没几天就被人看穿了,看破了,所以要学。大圣大贤,天天都在虚心学习,永远没有中断。我们读《论语》,你看看孔老夫子自己说,这是圣人善根深厚,十五岁有志於学,立志求学。古人立志求学,不是学别的,学做圣人,学做贤人,学做君子,用现在的话说,学做好人,这笼统的讲。不是求升官发财,是学做好人,学做个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这是求学真正的目标,跟现在人求学的念头完全不一样。
夫子求学成绩卓著,我们可以学,因为看他的近程,在佛门里面讲中下根性,适合我们,我们能学得到。像释迦牟尼佛,那个我们没有法子学,他真的叫天才。释迦牟尼佛的觉悟,十九岁真正发心,舍弃了家庭到外面去寻师访道;三十岁,菩提树下证等正觉,示现成佛。成佛之后,第一部就是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境界不是中下根性人能理解的,所以听讲经的人都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这个我们学不到,孔老夫子可以学。
孔老夫子你看他这个近程,三十而立,这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就是三十岁成就;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为佛陀,孔老夫子三十岁才成为圣人。往后他的进步状况,四十而不惑,也就是四十岁他不受外面境界迷惑,在我们讲是定慧达到一定的程度,不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四十而不惑,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五十知天命,这个知天命就是现在讲明了因果报应的道理,证实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这知天命。六十耳顺,这个耳顺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什么都好,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违逆的,善的好,恶的也好,入这个境界,这是什么?平等心现前。法相唯识里面所讲的,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两个转过来了,六十岁。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无障碍的境界。
所以夫子是从觉悟之后,十年十年向上提升,这是渐修,我们做得到。像释迦牟尼佛那一步登天,我们做不到。释迦牟尼佛一证,三十岁,你看《华严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夫子从三十岁契入,到七十岁才入这个境界。这种修学在我们这个境界里面讲,安乐住,住在学里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就是安乐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有朋是志同道合,都是求学、求道的。求学、求道决定是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放下,这个放下就安乐了。你为什么不安乐?你有这些东西。你自私自利的念头重,你就患得患失,没有得来,想方法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你那个心永远不安,你怎么会有安乐!
生在现代这个社会,现代的社会动乱,许许多多人我们知道,生活在恐怖当中。不要说安乐,先讲安稳,哪来的乐?哪个地方比较安全一点、灾难少一点?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为什么?业力造成的。现在我们学佛,我们明白了,生活环境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我们的念头不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感得的业报哪来的善?哪里会有安乐?这才是正理,世间人讲的真理。那求安乐到哪里求?佛告诉我们,你把这个心行转过来,心善,念头善,言善,行为善,你居住在任何环境里面都善,你才得安稳,你才能得快乐。这是你现前这一生,你只要能改变,你就能得到。真正究竟安稳,给你说西方极乐世界那才是究竟安稳,真正安乐住。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五三卷) 2003/11/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53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七段,西南方鲜少世界苦灭圣谛第七句:
【或名无限量。】
在如来究竟果地,一切的限量都消失了。为什么?自性里面没有限量,那才叫真心;如果有限量,决定不是真心。我们略举几段,第一个是寿命『无限量』,无量寿。这个无量不是有量的无量,是真正的无量。什么时候证得?见性就证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就证得了。法身菩萨都是无量寿,都是无量光,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性德的名号,所有见性的人都是这个名号。
阿弥陀佛有多少?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佛,他老人家他就用这个名号。他老人家这个名号,我们知道是圆满的德号。阿弥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限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阿弥陀就是无量,佛是觉的意思,是智的意思,完全用中国文的意思来翻,就是无量觉,无量智,这是从字面上来翻。引申的意思,一切皆无量,无论你说什么,统统是无限量的,不仅仅是寿命。寿命是第一德,因为一切众生把寿命看得最重要,所以首先告诉你无量寿。无量光,光是智慧,光表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如果我们世间人讲财富,无量的财富,珍宝,那无量的珍宝。无论说什么统统是无量,一切皆无量,这是果地上的名号。
知道这一桩事情,才晓得佛法的修行为什么要那么重视明心见性,见性就证得「无限量」。到这个时候,人所有一切烦恼都断尽,贪心没有了,什么都不会贪,为什么?无限量,你还贪什么!世间人贪财,财的限量太小了,才起贪心。这个世间七宝,为什么称七宝?就是这个物质很希有,於是大家把它看贵重。钻石非常名贵,一点点大就有很高的价值,那个碎玻璃为什么人家都不要,一文不值?太多了。谚语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个世界很希有,它就变得很贵重,大家看贵了;太多了,太多就不值钱,泥沙不值钱,砖头石块不值钱,太多了。
聪明人眼睛里面,它的价值相等,平等的。金刚钻跟地下随便捡一块石头,成分是不是一样的?完全相同。科学家一分析,分析成分子,成原子、电子、粒子,完全相同,只是排列的方式不相同,除这个之外,还有什么差别!现在人讲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人很聪明,发现了这个奥秘,於是人可以人工制造宝石,只要你把这些原子照宝石那个方程式的排列,你有方法把它重新排列,那就是的。所以现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