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八0年代的后期,好像是八七年、八八年的样子,我记不清楚了,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目的是访问黄念祖老居士。在北京住了几天,有缘去拜访赵朴初会长,他是中国佛协的会长。虽然是初次见面,这一谈到是同乡,所以就非常欢喜,我们谈了四个多小时。我也把这个事情向他老人家提出,就是用什么方法把出家人的素质提升。早年我在天主教研究所里面教过书,天主教的出家制度比我们好。在天主教里面出家,他们也是不结婚的,当一名神父,他们的教育水准最低是高中毕业,他有这个水平在。读神学院三年,等於大学毕业,它还有研究所。研究所里面的学生,我那时候去教的学生只有十二个人。他们的学校设立在辅仁大学后面,多玛斯修道院,是台湾最主要的、最大的一个修道院,只有十二个学生。这十二个学生选择很严,他选择是普通大学毕业,神学院毕业,还要从事神职三年以上,选拔出来的,当然值得人尊敬。
所以,当时我就想到,佛教出家人的资历,应当是让他先读佛学院。佛学院毕业出来之后,才有资格出家,这样就把出家人素质提升。念佛学院,佛学院的水平也要相当於一般大学,就是考佛学院条件是高中毕业,念三年或者到四年,你的学历是相等於大学毕业。佛学院毕业之后,佛学院里头有研究所,研究所就相当於一般学校里面的硕士、博士,水平就提升了。我给朴老谈的时候,朴老也很赞成。我还跟他讲,现在世界不太平,如果要真正想做到种族与种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不再有冲突、不再有对立,亘相尊敬,亘助合作,最好的方法是国家办一个宗教大学,每个教设一个学院。所有宗教里面这些神职人员,将来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都是同学,只是院系不相同而已,这样可以造成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大团结。
朴老对於我这个想法,他很赞叹,很可惜就是他年岁太大了,那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当时社会状况,客观条件不成熟,是个好的构想。这个想法我也想了不少年,我相信只要我们常常想,不要放弃这个想法,一定会有一天实现。真正有贤明的国家领导人,他要真正想到世界和平,永久和平,和睦相处,这不失是一种好方法。
今年四、五月之间,学校通知我,要我代表学校参加联合国在日本举行的和平会议。原本是六月,因为SARS延后了,延到翌月。在会议当中,他给我三十分钟要我提出讲话,我的讲话里面,我也就把这个想法提出来,希望联合国来办一个全球性的宗教大学,这个好!联合国来办。每个宗教一个学院,一个大学,真的我们祈求世界和平,将来无论是哪个宗教,我们都是同学。信仰宗教不一样,就好像我们学习的院系不相同,我们都是一家人。有意见、有矛盾、有冲突,可以坐下来谈,必定能够化解。联合国要致力於世界和平,落实世界和平,这也是个好方法。
人与人之间会有对立、会有矛盾、会有冲突,你要细细去追究原因。第一个因素就是缺乏互信,缺乏互信的原因就是缺乏往来。中国古人常讲的「政通人和」,「政」我们晓得,政是办大众的事情,我们今天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那就是政。办大众的事情,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要沟通,沟通人才能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密切往来,不能不往来。常常往来,彼此都了解,问题就没有了;不常往来,问题就来了,我猜你,你猜我,愈猜愈讹。又何况还有人有意无意在造谣言,中国古人讲「谣言止於智者」,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多。没有智慧的人相信谣言,於是乎就造成对立、造成矛盾、造成冲突,这样制造社会动乱不安,我们要知道这个原因之所在。所以,要密切交往,要密切往来,要常常沟通,大家能了解,什么样的疑虑、隔膜统统都化解了。
遇到别人造谣生事的时候,到我这个地方来,我能跟他解释,造谣这个人,你对他认识多深?你对他了解多少?确实有些人认识是真的有相当认识,为什么还造谣?为了自利,自私自利,想办法要把他排除,就是说他自己有不善的动机。有智慧的人一听,他就明了,他就能判断;没有智慧的人相信谣言,相信谣言的人没有不吃亏的。也许表面上吃亏你还不能发现,往后吃亏就大了。但是现在人懵懵懂懂,他不相信,我讲往后吃亏是三世因果报应。中国古人常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千古真实教诲,这都能称之为一法印。中国人讲的五伦五常,就是中国古圣先贤的一切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都是一切印。这个指导的原则,超时间、超空间,超过国家界线、超过种族界线、超过宗教界线,无论用在哪个地方都准确,都不能变更,这就是一切印。所以,人不能不读圣贤书,不读圣贤书,你不会开智慧。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道圣谛的第三句:
【或名三昧藏。】
这个道谛的名称含义非常之深,也是遍一切法。这个原则我们一定要知道,每一个名相都遍世出世间一切法,确确实实是《华严经》上常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一不是独一、不是定一,而是任一。任何一法都能够含摄一切法,任何一个名相都能够包括一切名相,所以每个名相意思都是深广没有止尽。我们能够体会多少,就是自己修学的功夫,愈是能契入,意思就愈深愈广。诸佛如来说一个名相、说一句,无量劫都说不完,现在我们对这个说法我们相信了。为什么?一即一切,你怎么能说得完!
『三昧藏』说的是什么?「三昧」这是佛学专有的名词,梵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正受。梵语「三」翻作正,「昧」翻作受,正常的享受,拣别苦乐忧喜舍,这是佛经上讲的五种受。我们有苦受、有乐受、有忧受、有喜受、有舍受,这五种受是六道里面的,六道众生有这五种受。特别显著的是欲界,欲界非常明显,愈往上面去,像色界、无色界,慢慢就淡薄了。这五种受不正常,不是正受。由此可知,正受里头没有这五种受,那就是正受。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才叫正受。「藏」,含藏的意思。所以,三昧也就是禅定,也翻作禅定。功夫浅深差别等等,也是说之不尽。佛为我们讲经说法,教导我们,都是从一些纲领、原则上讲。譬如经论上常常对我们讲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正受,不是纯正,只是把苦乐忧喜舍伏住,没断;我们讲伏烦恼,没断。他的定境现前,也就是清净心现前。定,要甚深的禅定才能把苦乐忧喜舍断掉,苦乐忧喜舍是烦恼;或者把它转变,转变成智慧,烦恼即菩提。转烦恼成智慧,烦恼没有了,智慧现前了,那是三昧藏。
我们看《六祖坛经》,这是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说的。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平常给大众的一些讲话,我们讲开示,弟子们把它记录下来,实际上《坛经》就是惠能大师的语录,惠能大师的开示。中国人对他特别尊重,你看看历代祖师都称语录、法语,唯独对惠能大师的法语、语录称之为经,对他特别尊重。他的开示,实在讲,等同於佛菩萨所说的经典,确实前面讲一切印可以印定。《坛经》里面第一句话,开宗明义,就是把他自己自行化他的总纲领拈出来。所以禅宗,诸位要晓得,它修的不是禅定,它修什么?它叫大众「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智慧。它重不重视禅?重视,禅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个你一定要晓得。通过学习禅定这个手段,达到般若智慧的目的。所以禅宗的修学,诸位要晓得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千万不要误会禅宗是修禅定,错了,它是修六度里面最后的般若度,这是真实智慧。
般若给我们讲诸法实相,实相有体、有相、有用,「三昧藏」是讲实相之体,体是静的。六祖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解释禅定,禅,是外不著相;定,是内不动心,是活的,不是死的。在哪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穿衣吃饭都是禅定,穿衣吃饭都是般若。问题就是你会不会!所以,宗门常常测验学生,老和尚对初学的学生来考试、来测验,「你会么!」你会不会!你所学的禅定,你所学的般若智慧,你会不会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洒扫应对,日常生活从早到晚点点滴滴,是不是禅?是不是般若?如果是的,你肯定是法喜充满。所以大乘教活活泼泼,非常可爱,它不起副作用。什么叫副作用?烦恼!大乘佛法里头决定不生烦恼,不生知见。换句话说,禅定般若落实在生活当中,决定不起妄想分别执著;如果里头起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禅定般若就失掉了。
不起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三昧藏。真正晓得诸法实相的体、相、用,你真正得到诸法实相的体、相、用,得自在了。体是法性,真有,不是没有,但是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它也没有色相。换句话说,六根都缘不到,眼看不到它,耳也听不到,鼻也嗅不到,身体也接触不到,甚至於说你想也想不到,想是意,意缘不到。所以,佛给我们讲,不可思议。你不能去想,你不能去受,它在,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万物,无所不在。
能现的,法性;能生的,真心,法性跟真心是一桩事情。所现的这些相,这个相分,宇宙之间无量无边森罗万象,这是心现的。可是这些相千变万化,这又是一回什么事?识变的。什么叫识变?识变你不好懂,换句话你就懂,都是佛说,「从心想生」,这个好懂。心想就是识变,我们心怎么想,外面境界现相它就怎么变,境界相是随著众生心想生。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大众,他不想善,他天天想恶,他所想的是自私自利,他所想的是损人利己,他所想的是贪瞋痴慢,这个境界就变了,你想什么就变什么。为什么不想佛?想佛,所有境界就变成佛境界了。真的,一切有情众生都变成佛菩萨,山河大地都变成众宝庄严,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从心想生!你今天见不到华藏,入不了极乐,是因为你没有想它。《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讲的多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就是想,念也是想。大道理,你看多简单,一点也不复杂。你为什么不想?
所以,不但佛法修行重视观想,你再仔细看看其他宗教经典里面修行的方法,也重视观想。重视观想就是重视唯识所变,我们要变个什么样的境界?当然所变的境界与性体愈接近愈好,愈相似愈好。十法界里头,佛法界就是性体,性相圆融,性相不二了。贴近,还不能够到水乳交融,靠的很近,可以说契入了,但是还没有相容。像两条河流,一个河流水是清的,一个河流水是浊的,到交会点,两个河流融入。刚刚交会,清水里面有浊流,浊水里面有清流,你还能看得清楚,刚刚交会,菩萨法;到下游已经看不见了,完全交融了,那是佛法。我们把清流比喻作法性,浊流比作妄想,识变了,它们两个距离愈远,变化就愈大;他们两个距离愈近,变化就愈小。所以,六道三途变化大,四圣、一真法界变化很小。
诸位从这个比喻去体会,但是要记住,比喻总是比喻,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那个太难了,聪明人从比喻里面悟入真实。所以我们要晓得,一切诸法,我们现在讲的精神的、物质的,都离不开法性、法相。给你讲真话,性相不二。今天性相为什么合不起来?不是合不起来,是你妄想执著,合不起来,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假的,不是真的,法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是无中生有,虽然有这个现象,妄想分别执著有这个现象,有这个意识,但是「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它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实实在在给你讲,它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可是今天你产生了严重的误会,你以为能得到,你以为它真实,你以为它真有,这个错误太错了,大错特错。由於这个错误的认识,惹来了麻烦,什么麻烦?起惑、造业,感得六道三途的果报,就这么回事情。在佛菩萨境界里面,这些东西是梦幻泡影,这些东西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三途六道,他大自在,他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是什么?他住三昧藏。他知道这一切现相,万事万法,理体空寂,所以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对於一切法,包括对自己身体,身体也是法相,他就有法性的受用,得法性的受用,得法性的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