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句话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就这个道理。从小培养,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现在讲不受五欲六尘的影响,这是真本事、真功夫,从小养成的。所以在开讲、在研究讨论,常常有悟处。这个悟处有老师给他做证明,真的提升境界。所以十几岁的学生,他们做出来的论文很可观。
一般说,特别聪明的人,佛法里面讲善根深厚的人,不满二十岁,考取举人、考取进士。考取举人,国家就可以任命他做县市长;考取进士的,就可以任命他为一个地区的行政首长,管好几个县,大的地区管十几个县。他多大年龄?还不到二十岁。行不行?真行!做得非常好,他有定有慧;定是德行,慧是能力,所以他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从小没有受过训练。这是讲九法界之内,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这一段是讲如来究竟的果地,不是因地,究竟果地是大般涅盘。清凉怕我们不了解(实在讲,我们真的没有法子了解),特别在这里给我们注明「无为无因」。「无为」,我们同学多少要懂得一点法相,至少你也应当学过《百法明门》,这是法相入门的科目,本文不多,注解很多。我们过去用的参考资料是《卍续藏》,《卍续藏》里面好像有六种注解,注得很好,这是法相入门。《百法》里面,它是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我们讲的是无量无边法),总的归纳成一百法,就是一百大类,讲解学习就方便了。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总纲领,这一百大类。一百大类里面又分做两大类,这两大类,一类是有为法,一类是无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讲的是生灭。我们现在的话讲,动物,动物有生老病死,有为法;植物,植物有生住异灭,有为法;矿物、星球,星球有成住坏空,有为法;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变化无常,有为法。
什么是无为法?无为法是没有生灭的,所以虚空是列在无为法。千万年以前的虚空跟今天的虚空是一个样子,没有改变,虚空里什么都没有。我们今天看到虚空里面,这些云彩、风,那是自然现象,是有为法的。单单讲虚空,也不谈气体,气体还是有为法。我们知道空气里面有氧气,科学家给我们化验,有很多种不同的气体飘浮在空中,这些都是有为法。我们今天讲光,光也是有为法。只有虚空,看不出它变化,千万年都一样,无论走到哪个地方,虚空都一样,所以虚空属於无为法。虚空无为并不是真正无为,它没有生灭相,所以是相似无为。有为法里头它没有办法列进去,所以说它做无为法。真正无为法只有一个。《百法》里头无为法有六个,五个都是属於相似无为,真正无为只有一个,叫「真如无为」,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无为无因」。
体就是果,果是什么?法性。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在讲席里头常常说到,「心是虚空法界」。心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法性,法性是真心,法性能现相,整个宇宙,包括虚空,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华严》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心是能现,能现万法,能现虚空。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所现的虚空,体就是果,就是法性。「心是虚空法界」,身是什么?「身是刹土众生」;刹土众生是法身,虚空法界是法性。一切处、一切时,常作如是观,不知不觉你就入了法界。《华严经》末后一品叫「入法界品」,入法界就是入一真法界。《华严》是修观的,它修行的方法是法界观。我这个两句就是修法界观的纲领,常作如是观。
什么是我的心?虚空是我的心,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修观。我要常常这样想,这个想是真实的,这个想不是虚妄的。虚空法界确实是自己的法性,刹土众生确确实实是法性所现的相分,我们叫法相;法性是心,法相是身,身心是一不是二。净土里头讲得好,身土不二,心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是一不是二,这个境界就是宗门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契入这个境界,用什么方法?一念不生。你还有个因的念头,没有办法,你入不了这个境界。所以宗门大德常说「念佛一声,漱口三天」,念这一声佛号,把自性染污了。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哪来的阿弥陀佛?那要真正清净心,本来无一物才能入那个境界。我们没这个能力,我们心里头妄想杂念太多,想舍舍不掉,怎么办?我们就听诸佛如来的教导,念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是有为法。也不能说是有为法,为什么?事相是有为,这个有为通无为,妙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入了无为,妙不可言!所以这个法叫难信之法,从有为入无为,我们要会用,要能相信。这个法门叫什么?带业往生,业是有为,我带著有为入无为,妙绝了!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搞得很清楚,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个法门。哪个人相信,这个人有善根。相信不是偶然的,他为什么会相信?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接触过这个法门,在那里种了善根,这一生又遇到了,这缘成熟。阿赖耶识里头有因,有阿弥陀佛的种子,有因,现在又遇到了缘,因缘会合,果报现前。因要深,缘要殊胜,因深缘胜,这一生中大事就了了,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
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修无为,你才能成无上道。这就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因为我对於《十六观经》也很喜欢,那时候想学,李老师劝我不要学。他说,为什么不要学它?这个十六观,境界非常微细,而我们凡夫的心粗,所谓粗心大意,观想很不容易成就。这是据我们现前大众根机来讲的。回头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能力修观?不要说修别的,十六观中第一观「落日悬鼓」,你每天下午太阳下山的时候,你去观落日,红红的太阳要落下去了。这个观,天天要想,想到什么程度?睁著眼睛,红太阳在你面前,闭著眼睛,红太阳也在你面前;换句话说,有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这一观才观成,不容易!李老师后头有一句话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虚妄相拿掉,观成不容易,你要拿掉也不容易,我想想是有道理。他说那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拿掉很容易。容易念,到极乐世界这一句名号要打掉,容易,我想想是有道理。这是他劝我放弃《观经》,专门学《无量寿经》。
他为什么这样教我?净宗所依据的这三部经,最早传到中国是《无量寿经》。所以远公大师(庐山慧远大师)当年在山上结莲社,建念佛堂,聚集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个人,在一起念佛共修,所依靠的就是《无量寿经》。因为那时候《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他是最早就用这部经。所以老师教我学这个经,就是《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因为这两部经都是主张持名念佛,而持名念佛在《观经》里面是属於第十六观。我们知道世尊当年说法,有些地方跟我们中国传统观念相同,最好的、最殊胜的放在最后。像我们看戏一样,最好的一出戏一定摆在最后,叫压轴戏。所以持名念佛,他没有放在第一,放在最后。李老师把这些道理跟我详细说明,我懂得了。所以说决定取持名念佛,依《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
我跟李老师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本不是这个本子,是康僧铠的本子。李老师在台中讲《无量寿经》,最早第一次是讲夏莲居的会集本。我到台中的时候,他老人家是第二次讲,还是第三次讲,我就不晓得了,我听他讲的是康僧铠的本子,我所学习的。以后他老人家把夏莲居的会集本给我,上面有他老人家自己亲笔注解的眉注,我看了之后生大欢喜心。我跟老师讲,我得到老师的眉注,我能看得懂,我非常想学讲这部经。老师说:不行,你年龄太轻,资历太浅了,你讲这个经,外面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你招架不了。那时候我已经把这个经印了三千本,韩馆长五十岁生日,我就劝她,你印这个经,我在台北来讲一遍。经本印好了,我想到台中去向老师报告,老师不同意。所以以后这个经本分送给大家结缘,我改讲《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就放下了。
这个因缘,我在讲席里也报告好几次。一直到李老师往生,我讲经也讲了不少年,尤其那时候我在美国,所以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我第一遍是在美国讲的,在加拿大讲过一遍。一讲的时候,听的人都欢喜,都喜欢这个本子,所以这样就流通开了,真的是从海外流传到国内。以后台湾同修听到我的这些(那时候没有录相,有录音)录音带,大家听到了非常欢喜,请我在台湾开讲。我们在自己的景美图书馆,好像是第二遍,讲圆满。这样在十年当中,先后讲过十遍,没有一个不欢喜。而且法缘特别殊胜,讲什么样的经,听众都没有讲夏老会集本听众之多,所以,我就感觉到这部经确实是无量功德。我自己讲经,这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邀请人来听过经,没有做过任何宣传,都是自动来的。就是我一生讲经经验当中,唯独这个《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的听众最多。无论在哪个地方,讲这部经的时候,听众特别多。这是我讲了十次,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是亲眼看见的。我知道这个经本殊胜,这个经本肯定广度末法九千年一切有缘众生。
所以,我们入这个境界,入这个「舍因」的境界,到什么时候?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而是实报庄严土,入这个境界!知道这真正契入「无为无因」,体就是果,这个果就是无上菩提之果,无上涅盘之果,所以它不是九法界的。但是高级佛法里头,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因就等於什么?我们过河要坐船,不能舍,你舍了就过不去;但是到了彼岸,船要舍,你要不舍你上不了岸。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法如筏喻者」,就像过河要用船筏,到达彼岸,你一定要舍掉,「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尚应舍,就是舍因,舍因就证果;因是有为的,果是无为,有为不能入无为,一舍因,果就现前。
现在不能舍,现在你要把佛法舍掉,完全烦恼当家做主,那还得了吗?那就是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要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要受无量无边的苦报。虽然因果都不是真实的,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怎么样?你天天做恶梦,你天天在梦中受苦,那也不好过。三途六道是梦中境界,真的是梦幻泡影,但是不觉悟的人,他真受苦、真受难,真正可怜悯;觉悟的人没事了,苦乐忧喜舍都放下了,那叫正受。由此可知,苦乐忧喜舍不是正受,正就是正常,受是享受,那是不正常的享受;这是讲六道里头的苦乐,不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里头,没有苦乐忧喜舍,那是无为法。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功用道,就是这个境界。无功用道也是修行,他修行的理论,修行的方式、方法、境界,我们没有办法想像。为什么?不可思、不可议,你决定想不到,你也没有办法说得出来。无功用道什么时候开始?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一天开始,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还是有等级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功行有浅深、广狭的差别,确实有。但是他们用功的方法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有为的,他是无为的;我们是有形式的、有迹象的,他们统统没有。所以他用的是什么功,我们没有法子,真的不懂。
佛虽然说华严境界,实在讲能说得出来的,还是隔了一层。我们怎么样去体会,是体会到彷佛,决定体会不到真实。佛在经上也有比喻说,有如「隔罗望月」,好像晚上我们在房间里面,在窗口看外面月亮,可是我们的窗装了一层纱窗,我们隔著纱窗看月亮,就好像这个比喻一样。纱窗拿掉之后,直接的;现在又隔了一层纱窗,也能看月亮,也能看得很清楚,但是总要减几分。我们细心想想这个味道。所以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能够体会到的,确实隔罗望月,已经很不错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九句:
【或名无为。】
这些都是灭谛的别号,在这些地方我们真的看到四谛法的博大精深,包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为』是在出世果上说的,果无为。「无为」也就是无作,无作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法尔如是」,我们一般讲自然而然,没有丝毫造作。什么叫丝毫造作?起心动念就是微细的造作。这个微细,确实一般人很难懂,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