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学。
我们自己有没有思想?没有,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思想,自性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自性里头无形无相,亦无言说,清净寂灭相!我们现在有想,有分别,也有执著。诸佛菩萨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我们细心观察,好像他也有想,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你要晓得,他的那些思想、分别、执著是应,是众生感,他的反应。我们凡夫看到好像他有思想,有分别执著,实际上没有,完全没有。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来学习,学习相当过程当中你能够体会到,为什么?自己慢慢入这个境界,这种境界在佛法里叫三昧,我们中国人叫禅定。禅定不一定是盘腿面壁,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不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那就是寂静的境界。
但是这个境界里面有感应,众生有感,这是讲自性,性有德、有能,性的德能自然起作用。我们叫起作用,其实在性德里头,所有一切言说、名词统统加不上,所以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是一个含糊笼统的话,妙绝了,真正是深妙、玄妙到极处,圆满到极处,美好到极处,九法界众生没有法子想像,你想不到的,当然你也说不出的。这个境界,古大德常讲「唯证方知」,你要不证你不知道,你证得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这就是诸法实相,诸法真正寂灭相,这里头没有恶,没有灾难,没有一丝毫缺陷。华藏、极乐就是这个境界。
我们真的要认真努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要争取到,想想锅漏匠用个三年功夫,他都得到了。我们美其名修行,三十年还没消息,跟锅漏匠比一比,惭不惭愧!为什么人家行,我们不行?像锅漏匠那样成就的人不少,在哪里?你们诸位看看《净土圣贤录》,看看《往生传》,几乎将近一半的人,修这个法门三年到五年成就的,《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头几乎人数占一半。所以过去有人问过我,是不是这些修净土的人,他的寿命那么短,怎么三年、五年就到了,他就走了?起了这个疑惑。我当时给他解答,我说不然,那有那么巧的事情!你说两个、三个,可能,那么多人的时候,不可能这么巧,他的寿命只那么短促,他成功他就走了。
真正原因是什么?他功夫修到家,他净土取得了,他没有必要在这个世间久住。就像宋朝莹珂一样,见到阿弥陀佛,佛跟他讲你还有十年寿命,他不要了,我现在就去,阿弥陀佛真的接他走了。我们相信这种人占决定大多数。我们今天如果有这个功夫,成就了,你想不想去?你还愿意待在这个世间吗?肯定你也走了!还有寿命,不要了,为什么?在这儿受罪,多住一天多受一点罪,早一天到极乐世界,早一天离苦得乐,很明显的例子。我这种解答想当然尔。
真正能成就的人,能走的人,他还不走,只有一个原因,这个世间还有不少众生跟他有缘,这个身体留在这个世间,可以度他们。换句话说,这是大慈大悲,不是为自己,为那些还没有得度众生,继续留在世间。你们想想这不就叫乘愿再来吗?不需要到极乐世界去,再回来,不需要这个形式,这是什么?业力转换成愿力。身体还是一个,形相还是一个,外表是相同,骨子里头换了;从前他是业力,现在转成愿力。这样的人古往今来也不少,他住世久暂不是业力,缘分,跟这个世间众生缘深缘广,他住世的时间一定长;如果跟这个世间众生缘浅,时间不长,他住世的时间也就不长。
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时间长短是在众生的业感,那就是缘。众生心里面欢喜他,喜欢听他讲经说法,乐意接受他的教诲,他住世时间就长。到哪一天对他冷淡了,对善知识冷淡了,不想学了,对他的教诲阳奉阴违。这是什么原因?业障、习气太重。敌不过恶缘、恶法的诱惑,远离正法,这个时候佛菩萨就走了。什么时候你觉悟了,「过去我错了,我现在要求佛菩萨来度我」,佛菩萨又来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道理要懂得!我们真心求佛菩萨,依教奉行,哪有不感应的道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
他告诉我,因为我在那个时候日子过得非常困苦,一个人从大陆到台湾,举目无亲。虽然有几个同学、同乡朋友,大家都自顾不暇,见面很热情接待,没有能力照顾你。章嘉大师知道我很苦,教我求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怎么求法?真诚心求!这是感应,所谓诚则灵。大师又说,当你求求不到,你所求的愿不能够现前,这不是没有感应,是你自己有业障。你要反省、要检点,把自己的业习找出来,只要把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他老人家教我这一招,我用了一辈子,灵得很!
可是许许多多人在佛菩萨面前天天求愿,求不到!永远求不到,到最后怎么样?不相信了,佛菩萨不灵。不是佛菩萨不灵,是你自己有业障,你自己不知道消除业障,你的业障天天在增长,你还求感应,感应到哪里来?这么个道理。这里头理事我们都搞清楚、搞明白,然后真正相信有求必应,不要求人。求人,人不答应你,你不就生烦恼了,这都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求佛!什么都求佛,最可靠。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自性本具的德能遍虚空法界,只要感应就能现前,有感就应,这是真理、原理。这个事情老师没说,以后我们深入经藏,明白了,才知道有求必应的理论依据,一点都不迷信。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道圣谛第二句。
【或名无诤。】
这个修学的纲目,或者我们说它作修学的科目,在我们现前是迫切的需要,为什么?现前这个社会无论出家、在家,争执太多。《坛经》上能大师说,「此法本无诤,诤则失道意」,争执的念头起来,道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细心观察现在的社会,几乎每个行业、每个阶层普遍都有争执的现象。佛家虽然极力提倡六和敬,我们看到哪一个道场落实了和敬?早年,我那个时候大概四十多岁,不到五十岁,在台北讲经。我听众里面有个老居士赵默林,老一辈的人都认识他,在我们佛教界很有名望,他大概大我将近二十岁,我出家,他没有出家。他学佛时间比我久得多,他亲近过印光法师,所以跟我们李老师很熟。
我在台北讲经,他做影响众,常常来听,几乎一堂都不缺,做影响众,给我很多的鼓励。有一天,他请我在台北火车站后面有个功德林素菜馆(现在不晓得有没有了),请我吃饭。我去了,结果发现就是我们两个人,叫了两个菜,赵老就给我说:净空法师,你知道我今天请你来吃饭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不知道。他说,我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这个不敢当,老居士,不敢当,我说:什么事情?他说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我说:没有错,五逆罪里头最后一条,破和合僧。他这个表现是很痛苦,他说:法师,现在道场普遍都有破和合僧的现象,在家人批评出家人,批评道场,出家人也是自赞毁他。他说:都造阿鼻地狱的罪业,这怎么得了!他对这个事情很关心。
我就笑笑,我说:老居士,你放心。他就望著我:为什么?我说你老人家学佛比我早,至少要早二十年,我说你这一生当中,你仔细想一想,你曾经看到哪一个道场是修六和敬的!我这样一提醒他,他冷静了一下,笑了一笑,摇头,没有见过。我说:是啊!今天你说破和合僧,根本就没有和合僧。如果有和合僧的道场,你要破坏,那个罪是阿鼻地狱;现在没有和合僧道场,这个道场住两个人还天天吵架,哪来的和合僧?争论。所以,要拿世尊这个六条戒做标准,你去观察,一个道场都没有,哪一个道场里头住众见和同解?没有。戒和同修?身虽然同住,口有争论,彼此不痛快。意不能同悦,利也不能同均。除了身同住这一条之外,其他都没有,没有和合僧团!他就笑起来了。
所以,今天的人无论在家、出家,怎么样攻击、批评、毁谤,甚至於侮辱,都不至於堕阿鼻地狱。罪,当然是有罪,没有那么重。为什么?没有和合僧团!我这样一说,他笑起来了,把他这个疑问解除了。如果这个世间出现一个和合僧团,这个世间人都有福!为什么?和合僧团,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僧团在这个地方,这地方人有福。澳洲如果出现一个这样僧团,整个国家有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国大陆十几亿人,真的,有这么一个和合僧团,全国人有福。
僧团多大?佛讲四个人,四个人叫一众,就是一个僧团,人数最少的四个人。四个人在一起,真正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怎么修法?只要有见,大家见解就不同,这是六和敬的根本,这一条是根本。佛法里面见和同解是怎么修的?大家都放下意见,不就和了吗?你无意见,我也无意见,统统没有意见,随顺佛陀教诲,佛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佛教我不做的,我就不做,随顺佛陀教诲,这个见就相同。不是说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说法,我的做法,那彼此各人一个样子,他怎么不打架?他怎么不会争论?放下就是!天下太平。
所以,台湾在那个时候政府选拔好人,褒扬好人,好人好事,从南到北政府都在推荐,哪个是好人,表扬!李老师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好人好事」,写完之后我们都看了,不知道老师什么意思。老师写完之后,把第二个「好」字上面圈个圈,圈个圈念去声,变成什么?好人好事!中国古大德跟我们讲,「多事不如少事,好事不如无事」,李老师那时候很感慨,好人好事;换句话说,意思就是说,选出来那些好人,不见得真的是好人。社会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了,古圣先贤的价值观已经没有了,所以对於这桩事情他很感慨。
今天我们学佛,学佛这个僧团,诸位要知道,僧团,僧不一定要指出家人,僧的意思是什么?是团体,不是个人,一个人不能称僧。四个人修六和敬,这个团体叫僧团;如果不是修六和敬,四百个人、四千个人都不能称为僧团。僧团的标准,一定要修六和敬,四个人以上。你才晓得真正有四个人能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在一起共修,他们是救世主,那还得了!再跟你说,那是再来人,绝对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两个人都会打架,都会闹意见,到哪里去找四个人?我很留意,留意了五十年,我都找不到。别说要找四个人,一个都找不到,那就是什么?他决定不肯放弃他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一个都找不到,我们才晓得这个事情难。
最后怎么样?只有各人自己修自己了。确实只有反求诸己,决定不能求人,不能希望别人,你要希望别人,你肯定失望。所谓是有希望就有失望,小的希望,小失望;大的希望,大失望;没有希望的人就没有失望!我们懂这个道理,我们对於世出世法没有希求,所以一生过的很快乐,没有奢望,我没有求。在佛法里面,在社会里面,对一切众生做了一点好事,那是什么?水到渠成。就是佛家讲的缘成熟了、现前了,做起来很方便;缘要不成熟,你要去做,你就得要所谓讲要动脑筋,要想办法,这就错了。这是什么?这是攀缘,不可以攀缘,随顺性德。这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我的。
我一生从来没有建道场的念头,为什么?自己没有福报,建道场要钱,钱从哪里来?我要去向人化缘,要去向人募捐,这个事情我做不到,我宁愿饿死,我也不会开口向人家去要一点钱,这个做不到的。饿死了就往生了!好事,不是坏事,何必厚著脸皮去求人?可是缘成熟了,怎么样?有人把钱送来,这怎么办?那只好替人做事。所以,当年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是听经同学们大家自动自发建了个小道场。佛陀教育基金会,是简丰文居士,他是建筑师建了这栋大楼,来找我,一定要送一层给我,都不是我问人家要的。我一生希望是什么?清闲。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多自在。一生讲经,哪个地方请我,我就去讲。这里讲完之后,还有别地方请,我就轮流去,到处作客,不作主。哪个地方法缘胜,多讲几天;缘没有了,少讲几天,这多自在!一生都是别人找我。应验了章嘉大师的教训,佛菩萨冥冥当中照顾,只要你心正、行正,感应。我没有求,没有求,冥感,有显应,这感应里头的事情。所以,人要做到真诚,与道相应,争的行为决定不能有,争的念头不能有。
现在在这个社会,我们常常听到怎样消除冲突,冲突就是争论,『无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