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十个佛号有一个字相同就是「智」,十智如来。
  【彼有菩萨,名曰觉首。】
  这就是上首菩萨,你看东方上首菩萨是文殊师利,南方是『觉首』。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这南方。只有世界名号,佛的名号,上首菩萨名号这三个不同,其余的大致都是一样的。我们再看第三段:
  【西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莲华色,佛号灭暗智。】
  特别重视这个智字,智就是十智如来。
  【彼有菩萨,名曰财首,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西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第四段北方:
  【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薝卜华色,佛号威仪智。彼有菩萨,名曰宝首,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所以我们细看这从十方来的菩萨,上首菩萨带领著他的同参道友,到这个地方来拜佛、来闻法。十方我们才念了四方,现在时间到了,向下经文我们明天接著再来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0六卷)  2003/4/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06
  诸位同修,请接著看第二段众海云集,总有十方,每一方就是一段,一个小段。前面四方我们念过了,现在再从第五段东北方,我们把经文念一念:
  【东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优钵罗华色,佛号明相智。彼有菩萨,名功德首,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东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这跟前面四方完全相同,我们把经文念完之后,再来看清凉大师跟李长者给我们的讲解。请看第六段:
  【东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号究竟智。彼有菩萨,名目首。】
  这个字是错的,这不是自是目,上头没有这一撇,『目首』,注解里面没有错,经文里这是一个错字。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东南,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这一段上首菩萨的名字,注意改一改。第七段:
  【西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色,佛号最胜智。】
  佛号都有一个智。
  【彼有菩萨,名精进首,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西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第八段:
  【西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刚色,佛号自在智。彼有菩萨名法首,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西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第九段下方:
  【下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玻璃色,佛号梵智。彼有菩萨名智首,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下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末后一段,上方:
  【上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号观察智。彼有菩萨名贤首,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上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这一大段经文,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流水文,就是大致上都是相同,可以一次念过,念完之后,总的来说。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就是这一大段的讲解:「众海云集,即现相答初十句之问」,所以这也是神通的示现。前面十句在「直尔疑问」开端的时候,问过佛刹、佛刹庄严,问过佛刹体性,这在前面都跟诸位介绍过了。我们在此地看世尊这个示相答, 这个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如果明了之后,我们就晓得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无一不是表法,无一不是世尊在此地帮助我们觉悟,所以这是现相答初十句之问。
  「光现佛刹」,这是「答佛刹问」,诸位要记住这是佛现神通,神通里面变现出来的境界。「刹有金色等」,我们这里看到十个佛刹,光色不相同,这是答庄严,「是刹庄严」,答佛刹庄严问。既然是金成的,也就答了刹体。这个体是讲的质体。我们要懂得佛法里面讲体有两种,一种是性体,一种是质体。性体难懂,质体好懂。譬如我们这把扇子,这个扇子的体是什么?这是质体,这是纸做的,纸扇,扇骨是竹子,竹子做的,所以它的体是纸和竹子。东方世界的体是什么?体是金。我们也不要把这个文字看得这么呆板,呆板就错了。金是七宝之一,体是七宝。称为金色,换句话说,这七宝里面金占的比例比较多,所以就称它为金色世界。
  这一个佛刹里面有这么多的菩萨,菩萨是圣人,三贤十圣,地上菩萨是圣人,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贤人,圣贤这么多,这也是「刹庄严」。庄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的庄严,住在这个地方的众生庄严,德高智广智深。第二种是物质的庄严,众宝所成的世界。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比较清楚了,实在说,物质的世界是随著这个地区居民心念变化的。这个地方的居民心都清净,念都善良,所有一切物质自然就变成珍宝,无量的珍宝;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回头想想我们这个世界,在中国典籍里面所记载的,只是在三皇五帝那个时代,人的心地厚道善良。往后这两千年来,中国可以说从春秋战国一直到今天,两千多年了,人心逐渐逐渐变了,道德伦理的教诲失掉了。中国古时候,一般人民都能够遵守道德仁义,是由圣贤带头来做。当时的帝王大臣没有私心,确确实实他们做为一个部落的领导人(那时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小国家),他绝对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为了个人的权位享受,没有,没有这个念头。他过的生活跟一般平民完全一样,完全是为社会大众服务,是这个心,这个心好!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给社会大众做模范。那个时候没有学校,到哪里学?你看看我们的领导人,看看我们带头人,他是怎么做的,他就是我们的好样子。
  往后道德仁义逐渐逐渐淡薄了,这个观念愈来愈淡,欲望愈来愈浓,欲望代替了道德。到中古以后,也就是宋以后,道德仁义衰了,人欲横流;到近代一个世纪,道德仁义没有了,没有人在说了,听都听不到了,当然你更见不到。现代人展开中国这些古书,看了看跟现在社会完全不一样,於是打很多问号,怀疑:这不是真的,这是一般好像有一点道德观念的人他们的理想,这哪里是真的!尤其是这个世纪来,西方科学技术发达,对东方产生很大的影响,冲击。东方人把自己的东西完全抛弃掉,向西方学习。西方的观念是竞争,斗争,最后是战争。现代的战争非常残酷,武器太可怕了。
  我们冷静的思惟,现在这个世间,佛法里头所说的,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果报。累积的是什么?不是善业,是恶业。如果生生世世累积的是善业,你不会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跟这个世间的人没有共业。你到哪里去了?天上去了。欲界天、色界天那个地方所受的是福报,人间是一切不善业造成的苦报。我们细心观察,活在这个世间哪一个不苦?贫贱人活得很辛苦,富贵人活得也很辛苦,甚至於富贵人生活得比贫贱人还要辛苦。贫贱人劳身劳力,不劳心,富贵人劳心,我们讲操心,一般都是身心不安。所以今天的社会,自杀率很高,每天都有很多起,在世界各地。人活在这个世间失去了意义,不想活。不但老人自杀很多,年岁大了,又有病苦,没有人照顾,不如早一点走,这还情有可原。再仔细观察,青少年自杀,这为什么?小学生、中学生自杀,一般讲大概是功课压力太大,他受不了,他活在世间没有快乐。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在这个经上所看到的,宇宙无穷大,又何况大宇宙里面有无边无尽无量的重叠。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是不思议的心性,心现识变,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心地清净,有清净的世界;心地善良,有善良的世界;心地慈悲,有慈悲的世界。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心地充满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有娑婆五浊恶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没有能力转变境界,也应该懂得选择世界。世界这么多,我不想在这里住了,咱们移民!像在这个地球上,哪个地方你觉得住的不合适了,你可以移民到其他地区去。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离开娑婆世界,移民到其他诸佛刹土。到哪些诸佛刹土?佛在四十九年教学里面,确实给我们介绍不少的诸佛刹土,他跟我们介绍单单是诸佛的刹土名号,一万多!我没有统计,但是我最保守的估计,不会少於一万三千,这是佛给我们说出来的,没有说出来的不晓得有多少?你看这个地方一讲就是『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这是以华藏为中心,华藏世界以外的都像华藏一样的大世界。这个世界不是讲娑婆世界,娑婆很小,一个大千世界。这个世界是讲大世界,讲华藏世界,无量无边。我们在这里看十佛刹,往下你就看的是百佛刹,千佛刹,亿佛刹,佛刹微尘数佛刹,这个数字没有办法形容。
  所以真正的庄严不是别的,是德行,道德!这些菩萨们有道德。这大菩萨们,真正觉悟了,有德、有智、有能,这刹庄严。所以大师说「菩萨大宝以为严故」。这个大宝就是大智、大德、大能,这是宝。世间物质里头,说老实话没有宝,你要看清楚了,物质没有一样不是平等的,金刚钻、宝石跟泥沙是平等的,只是它结晶不同。清净心,善心善意,泥沙就变成宝石;心地不善、不清净,宝石就变成泥沙,它的体是一不是二。它随著外面给它的讯息自然产生了变化,这个道理是法性起用,法性的作用法尔如是。我们真的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对於所有一切的世界,心就平等了;对於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我们再也不会执著。不但不执著,分别心都不起,平等真法界。这是我们入法界最初方便的学习,《般若经》里头讲得非常多。
  「亦刹清净」,这也是答覆佛刹清净,「纯净佛刹,唯菩萨故」。上面从十方来的这些菩萨,这些菩萨人数太多太多,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每一方都这么多,这些菩萨他们所修的纯净纯善。「净修梵行,是刹成就,净土行故」。梵是印度话,意思是清净,净修梵行就是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真诚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正觉心,就是慈悲心;没有丝毫夹杂,没有丝毫染污,这是诸佛净土成就。净土是诸佛如来的报土。
  「亦刹清净,所修净故」。修什么?就修这个净。心要清净,身要清净,境界要清净,无一而不清净。净土教里面常常说「心净则佛土净」,这个地方佛示相答,庄严讲得多,清净讲得多,清净庄严。什么是庄严?清净是真正的庄严,没有比这个更庄严。我们每天念赞佛偈,念回向偈,「庄严佛净土」,用什么来庄严?世间人不懂,用幢幡宝盖、香花之类的,有福报的人造七宝宫殿,以这个为庄严。佛慈悲,佛恒顺众生,你们觉得怎么好就好,佛没有意见。真正的庄严是清净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正庄严。为什么?能把秽土转变成净土。你才懂得这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庄严净土,庄严佛刹。
  所以我们所修,修什么?修正我们的思想,修正我们的念头,修正我们的想法看法,这是最重要的。起心动念、思想见解都与性德相应,真正庄严佛净土。性德是什么?性德无一物,无一物就是纯净纯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立刻,不用思索,立刻就能够正确判断邪正是非,立刻能判断。这是智慧,决定没有染著,那是清净。《金刚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不著四相,不著四见,这叫修净业。业,换句话说,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业。为一切众生服务,不著服务的相,那就净,那叫净业,果报是净土。净土很多,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都是净土。大乘佛法里面讲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这两种是净土,纯净纯善;第三种方便有余土,小圣所居,小圣修学的处所。最后第四种凡圣同居土,这里面迷得深的、业障重的不知道修行;迷得轻的、业障浅的渐渐觉悟,知道修行。
  居住环境、生活环境,要想向上提升,第一个条件就是净业。这个决不是专指弥陀净土。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你希望将来生到什么地方,你所凭藉的都是净业,诸位想想对不对?我们要不在这上面留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