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者2006合订本 >

第110部分

读者2006合订本-第110部分

小说: 读者2006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若相信咱,就留个电话,一旦我有了消息就立马通知你。”话说到这份上了,也容不得我再多想,便将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
  时隔不久,大约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吧,有天清晨六时许,卖花人打来电话,他急切地告诉我:海淀区双榆树天客隆正在招聘售货员,大妹子,别看是售货员,没有关系的人还不容易进去呢,你今天最好在九点以前赶过去,找一个姓艾的销售部经理,你就跟他说你是卖花老张的表妹,估计问题不大。”少顿一下,他又说:“大妹子,别嫌钱少,工资600元是固定数,其它的还有什么额外的我就不知道了,下午我再打电话给你。”说完不容我有什么反映,他就把电话挂了。
  我拿着被挂断的电话,怔在那里好一会,脑中一片空白,还是电话中断后发出的嘟嘟声惊醒了我,才急忙打扮了一下便去了天客隆超市。
  见到艾经理后没费什么周折,她便告诉我明天就上班。在回家的路上,我欣喜若狂,急切地往家赶,为的是把这个喜讯尽快地告诉卖花人。。。。。。
  大约午后一点钟,卖花人的电话来了,当他听到我已被超市录用后并不直接答复我请他吃饭的要求,他依然爽朗的笑着说:“大妹子,大哥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看你今后的造化了,祝您走好运,我还有事,有什么话以后再说。”电话又被他不由分说的挂断了。
  我突然感到莫名的委屈,不争气的泪水又流出来,我不禁又忿忿然:这个人一点也不给人说话的机会。。。。。。
  上班几天后,我特意在一个清晨,在上班前两个钟头赶到早市,去找卖花人。令我失望的是,周围的摊主们告诉我,几天前他就撤摊了,据说他老婆得了疾病住院,他得陪护。
  由于身体实在扛不住超市的“疲劳战”,大约3个月后我就主动辞职了,但在这段时间里我时时刻刻的关注这家里的每一个电话铃声,只要听到它响,就飞速奔过去去接听,而卖花人在此后的6年来再没有打来一个电话。。。。。。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危机时期的领袖
  万孝行
  今天的人们简直不能想象,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财力究竟有多大。它操纵的钞票占当时美国货币流通量的20%,其资本是当时美国政府年度总支出的两倍之多;1819年金融恐慌之后,这家银行更是充当了公款的保管库,控制着政府的钱。但是,这家几乎操纵美国经济命脉的银行居然是私营的,且很多股东并非美国公民。另外,它还滋生着严重的腐败。
  不难想象,这对于美国来说有多么危险。杰克逊总统决定收拾它。可是银行以攻为守,在杰克逊竞选连任之际,提出更新营业特许证的要求。如果获得批准,特许证的有效期能持续到杰克逊下一任期满,他对它将无能为力;如果他动用总统权力坚持否决,也得等到下届任期才能“整死”它。现实却是,如果杰克逊这样做,他很可能会在竞选中失败,因为当时国会山上支持银行的人太多了。
  银行法案在参众两院非常顺利地通过了,交到了杰克逊手里,他必须在人格荣誉和政治现实之间进行选择。所有的人都劝他留条后路,但是他决定,即使输掉最后的那场决斗,也要坚持他为人的原则立场,坚持做他相信是正确的事。他亲自起草了就职期间措词最尖锐的否决咨文。结果,他赢得了竞选。
  杰克逊开始采取措施,从第二银行撤走政府的存款。美国联邦政府不但第一次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开始有盈余。第二银行孤注一掷地采取紧缩银根,试图制造金融恐慌以震撼国民经济。杰克逊顶住了这次压力。第二银行在三年后资不抵债,倒闭了。
  也许这样一个小例子就能让我们领略到,要成为美国总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诚如《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一书的作者所言,“总统之为总统,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意志力和决断力能否经得起考验”。总统们在作决定的时候,尤其在面临危机和紧要关头时,往往并不按常规办事。这时的他们不考虑政治权宜之计,甚至还违反大多数民众的意愿,更不要说一些顾问们的意见了。而他们要为这样的决定担负全部的责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克利夫兰总统是民主党人,一辈子维护工人权利,曾通过立法使工会获得合法地位,却在芝加哥工人罢工并焚烧世界博览会会馆时,果断地下令派兵镇压。为了赔罪,他规定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一为美国劳工节。
  二战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喧嚣一时。罗斯福顶住巨大压力,绕开国会的批准,直接运用总统特权向英国派遣驱逐舰。这导致舆论哗然,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专横的行为”,是“一个战争行为”,罗斯福因此被报纸斥为“美国的第一个独裁者”。而现在我们都知道,美国参加二战对于世界和平意义多么重大。?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活宝王世襄
  薛易
  顽主:飞鹰走狗无一不精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从小就是有名的顽主,放鸽子、斗蛐蛐、玩葫芦,飞鹰走狗无一不精。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高祖官至工部尚书,伯祖为光绪年间的状元,曾以直言敢谏,反对慈禧太后修颐和园而闻名朝野:父亲早年留学法国,曾出使墨西哥,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亦出名门,能诗善画,系著名画家金北楼之妹。
  然而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之中,王世襄却从小行无正步,坐无正姿,顽皮透顶。
  大约六岁那年,王世襄忽然得了猩红热。病毒迅速蔓延到已经9岁、好学不倦的哥哥,结果哥哥抵抗力弱,不幸夭折,他却挺了过来。亲友们私下议论:“人死总是死好的,坏的死不了……”从此,对这唯一的儿子,母亲金章更是百般娇宠。
  对于玩,王世襄可谓天生异禀。他8岁就能“飞檐走壁”,爬墙放鸽子。一根轰鸽子挂着红布条的竹竿上下翻飞,打得房檐无一瓦全。进步也是奇快,不久便成了行家。长竿子不用,换了短竿子。指哪只,哪只出栅子门。落在房上一动不动,一跺脚全部腾空而起。
  10岁时,金章女士把王世襄送进了东城区的一所美国学校。因为父亲曾留洋,他一口流利的英语深得老师喜爱。只是由于一连数周英语作文篇篇言鸽,老师怒而掷还,斥道:“汝今后如再不改换题目,无论写得好坏,一律给P(poor,即不及格)!”
  初中时,王世襄养狗、玩葫芦、养鸣虫也在北京城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至今记忆深刻。那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破天荒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隆冬天气,在众星捧月下,举着白鹰来到城外旷野。不远处有野兔子逃窜。他冷静扬手撒鹰,白鹰如一道闪电般急掠而去。这时忽然天降大雪。他一路狂奔,于是鹰追兔子,人追鹰。雪地上留下杂乱的脚印,鹰飞得无影无踪。王世襄在雪地里环顾左右,瞠目结舌。
  导师:“替”出来的患难夫妻
  中学毕业后,王世襄进入燕京大学理学院读医学预科。虽然他对猩红热没有好感,不想当医生,但无奈父母之命不可违。
  王世襄依旧玩得忘乎所以,主课门门不及格,本应开除,但看到选修课分数颇高,就给他留了一条生路,转到文学院国文系。
  这让王世襄一下子轻松了,他自幼学习诗词古文,功课根本不用准备。在校长司徒雷登和外国教授的茶会上,他西装革履,潇洒现身,满口烂熟的英语,让人高深莫测。而后,又忽然披着铜纽扣的大襟棉袄,腰系骆驼毛绳,穿鹿皮套裤,举着大鹰,招摇走过校园,令窈窕淑女们敬而远之。
  虽然有种种“怪癖”,但他还是和同学关系和睦。经常替同学完成诗词作业。还请他们到自己的园子里赏芍药。吃草莓,打枣……大学毕业后,王世襄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中国画论,1941年拿到硕士学位。
  一天,一位叫袁荃猷的燕京大学的女生来找王世襄。她要做“中国画教材”方面的论文,请他来做导师。于是王世襄便成了导师,为使小姑娘通过论文关,他不但导,而且替。再后来。他们就结婚了。这位袁小姐的祖父曾任东北奉天中国银行行长,外公是北洋军阀徐世昌的五弟,在北京是有数的人家。
  结婚之后,王世襄发现他的妻子实在妙不可言,除了会写字画画外,其他全不会。就做饭而言,剥蒜可以,因为里面有个白的东西。剥葱却不行,一根葱被她层层剥光,最后手上什么东西没有,反过来责备王世襄,说他不会买葱,为什么葱里什么东_西都没有。
  后来,他们一起历经了重重苦难,袁荃猷女士不但日常生活样样精通,而且成为知名的女学者。她毕生从事古代音乐研究,精于描花剪纸,所绘明清家具图,令美术家们也为之钦佩。王世襄的明清家具研究著作中的家具素描,许多就是她精心制作的。
  《锦灰堆》中收人14首《告荃猷》,其中一首便是:“我病累君病,我愈君不起。知君不我怨,我痛无时已。”极为沉痛。
  侦探:挽救国宝的“接收大员”
  读研究生期间,王世襄遭受到平生最沉重的一次打击:母亲金章女士去世了。
  母亲最疼爱他,并一直对他寄予厚望。他简直痛不欲生,后悔自己知道母亲身体不好,却很少孝顺过她,把一份本应该给母亲的情,变成了父爱,统统奉献给了他的宠物们。
  毕业后,王世襄想到故宫博物院去工作,但因为日本的侵略,当时故宫大部分文物精华早已迁往四川。1943年。王世襄到了山城重庆。他本想凭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去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却遭到了时任所长的傅斯年坦率而粗暴的拒绝:“燕京大学的人根本不配进我们史研所!”
  王世襄又找到和家庭有渊源的梁思成,到他主持的中国营造社工作。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对古代家具和中国漆器产生了浓厚兴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的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京清查战乱损失的文物。他现在还记得,当时办公室设在北海附近的两间房子里。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忽然成了“侦探”!
  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的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王世襄不忍坐视国宝流落海外,经过明察暗,访,往返于北京、天津之间。最后直到通过其父友人,找到了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1946年,他又在天津接收了末代皇帝溥仪存在保险柜中的一批珍贵文物,共20匣,价值连城。由美军配合押送,故宫派了十多个人开匣验收。送人故宫延禧宫库房。
  1948年5月,应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邀请,王世襄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博物馆。在国外,他更加明白自己的研究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1949年6月,他回到香港。一个多月后。搭乘大陆解放后第一艘由香港到天津的轮船回到了祖国,任故宫博物院古玩馆科长。
  藏家:收藏也是“体力活”
  徐悲鸿早年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是“独持偏见”,下联是“一意孤行”。
  回国后,王世襄开始收藏研究明式家具及各种漆器时,正是这样一种心境。他似乎已经预料到这些“宝贝”即将经历浩劫,开始发疯似的搜寻。
  一辆28型的自行车,车后是一个能装一二百斤的大货架,架上有各种包袱,麻包片。从著名收藏家到一般的市民,从古玩铺到杂货屋,乃至旧木料摊,到处都有他的足迹和车辙,车上是他买来的小条案、桌、椅、方凳等。
  能买就买,买不起或不准买的就拍照,无论是朋友家,还是遇上的,他都不达目的不罢休。亲自带着摄影师,赔笑脸,求情,好歹要拍下来。也多亏了早年飞鹰走狗练就的体魄,那些名贵的紫檀、黄花梨木都属于扔到水里沉底的木质。他也要搬到亮处擦拭干净再拍摄。
  “文革”的风暴席卷之初,王世襄耳闻目睹京城红卫兵“破四旧”的“壮举”,已经预感到家里多年精心收藏的明式家具、佛像、铜器、鸽哨、古籍善本和自己的手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