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者2006合订本 >

第108部分

读者2006合订本-第108部分

小说: 读者2006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晨星
  金克木
  天边一钩月敲起细碎的叮咚
  微笑的启明星引导身后的鲜红
  纷纷散落的点点闪光撞击洪钟
  断断续续的银河展示有限的无穷
  淡淡的白色簌簌地向西袭击长空
  寒冷的黑暗瑟缩地追逐默默的微风
  幽静的丛林散发出香气尖锐又蓬松
  莽苍苍大地呼喊着拥抱下降的儿童
  闪烁的一点光霎时将天和地连成一统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这就是生活
  星竹
  徐明为买房子,五年中,从东城跑到西城,从南城跑到北城。五年的时间里,徐明看了无数的楼房、楼盘,参加了无数的房展会,辛苦得让自己感动,让别人同情。可到头来,他却万万没有想到,他买的竟是二手房。五年中,他从来没有关心过二手房。从来没有想过二手房。二手房不在他的计划与视线里,也不在全家人的计算中,谁都没有这样想过。可到头来,他买的就是二手房。一瞬间的决定,代替了他五年的全部奔忙,全部计划,全部辛苦。五年,直到他住进了二手房,他与全家人还在惊异,事情怎么会是这样,全没想到啊!
  李修仁在网上、在报上、在电视里、在车市上,看了整整两年的日系车,全家人异口同声,就是要买日系车。结果真买的那天,只是那两天,一家人却鬼使神差地买了辆德系车。李修仁没有想到,全家人更没有想到,竟是这个结果。两年来,一家人所有的关注,所有的用心,所有的比较,全白费了。李修仁从来就没有关心过德系车,可结果买的就是德系车。开上德系车的那天,他自己好像还是没有搞明白。
  丁家林学了一辈子的书法大字,一心一意,这辈子就想做一个书法家。为此,他几十年含辛茹苦,没早没晚,伏案而作。世上的哪一种字帖他没临过,天下有名的书法大师,李爷、王爷、赵爷、郭爷他拜了一堆。可他万没想到,写到最后,书法没写成,竟然于无意中学会了作诗,结果成了一个公认的诗人。真是出人意外。
  吕达文从中学时,就抱定要做一名伟大的摄影家,最终的目的是要在省里拿一个一等奖。他深受一位同乡老辈的影响,同乡就是因为拿了一个一等奖,而命运被改变得翻天覆地,从一个乡村的普通人,一步步,走到了省文联,不但成了专业摄影家,还做了文联摄影协会的主席。
  十二年过后,吕达文果然在全省拿了摄影一等奖。摄影的技术,绝对在当初的同乡之上。可惜,十二年过去,社会上已经无人再拿这种奖项当事了。天下有的是一等奖,特等奖,金奖银奖。得了又怎样,不怎样!无人再为此惊讶,再为此喝彩,更无人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因此,谁也不会再因此而飞黄腾达,没有那事了,过村过店过岗了。吕达文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达到了他的目的,可他的人生却没有因此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十二年的光阴不算短,人生有几个十二年?!可他还是普通着。没错,还是一般般着!
  在林卜的内心,一直想娶一个高个子圆脸的女孩儿为妻。他从青春期开始,直到二十四岁,八年的时间里,他从人群中、画报上、影视作品里、大街上,关心关注的都是这一类的女孩:高个,圆脸。别的不看!绝不看!
  谁想,到了结婚的时候,他竟娶了一个小个子,尖脸庞的女孩儿,与他八年的心思满拧。他吃惊事情怎么会是这样,自己怎么竟然否定了自己八年来的爱好。结婚的那天,他还没有琢磨透,还在呆呆地盯着这个小个子,尖脸庞的女人。女人以为他是没有看够,其实他是没有琢磨透他自己。
  琢磨不透的,谁也琢磨不透。这就是生活。
  人生经常就是这样的。你曾经精心计算过的,细细准备过的,认定了多年,并抱定了多年的事物,到头来往往南辕北辙,总是对不上号。并不是那么轻意地就被外在的事物,或是你自己改变了,化解了。人一辈子,到处都是这种现象,结局总是始料不及,人们为之苦苦奋斗的那个将来,那个确定,到头来,总是没有想到的另一面,另一种。
  这类事,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大大小小,存在于我们的一生中。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一切都被那句古语所言中:“人生不确定”!
  不要苦苦地计算了,不要过分地准备了,更不要去精心地安排什么了。大都是没有用处的,是真的没有用处。也许,这就是无为而为的道理。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渺小与局限性。过好每一天,照料好每一刻吧,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生活!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感恩每一根稻草
  陈彤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我有两个朋友,朋友甲和朋友乙。一日,朋友甲忽然发现自己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需要大笔治疗费,而不巧的是她刚刚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套房子,这意味着她手里不但现金紧张,而且还可能面临还贷以及失去工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压力,惟一可行的方式是将她的这套房子以高价租出去。我帮助她贴小广告找中介公司,但是由于她那套房子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租出去。这个时候我的朋友乙听说此事,立刻决定拔刀相助,谈妥月租金4000元,这笔钱恰巧可以付按揭、供暖以及物业管理费等等,算是解了朋友甲的燃眉之急。当第一个月的租金送到朋友甲的手中,她感动得不得了,我在她的眼中看到了感恩的光芒,但遗憾的是,不久这光芒就被乌云遮住了。
  一次偶然的闲聊,朋友甲听说朋友乙将她的房子用做“北漂宿舍”,每间屋子里都塞满了双人床,大约住了将近30个人。朋友甲不高兴了,让我去找朋友乙,朋友乙很仗义地说,这样吧,以后每个月我再给她加1000元,如何?
  朋友甲同意了。数月以后,朋友甲身体康复,于是收房,这才发现房间里不仅到处是双人床,而且墙上钉满钉子,浴室的门坏了,橱柜的拉手掉了,阳台上饶有情味的秋千架成为一堆垃圾,更让她不愉快的是所有的床上铺的全是她的床单,而且肯定几个月没有清洗过,脏兮兮的,有几个女孩子还戴着她的发卡,她甚至怀疑她们一定打开过她的衣柜……
  朋友甲再次找到我,要我出面让朋友乙赔偿。她说她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所以没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收藏起来,但是她没有想到朋友乙辜负了她的信任。实际上,我心里最清楚,她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把房子收拾出来。我劝她,毕竟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人家朋友乙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我亲爱的朋友甲则申辩说:他那叫帮助吗?那叫趁火打劫。他来回一倒手,赚了多少?最后倒霉的是我的房子!到底谁应该感激谁?
  这个问题真的把我问住了。我想了一整天,最后我居然想到了“感恩”这个词——“感恩”真的是一门要花心思学的课程,否则就会像我一样,忙得晕头转向,还不知道谁欠了谁!也许是我们在商业社会生活久了,早就习惯一事当前,立刻把投入与产出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这样的习惯方式使我们很难再享受到“感恩”之于生活的种种快乐和体贴。因为,“感恩”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计得失”。
  人在生活中,总是有得有失的,而懂得感恩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们总是利大于弊或者得多于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去算计自己失去的部分,而永远对自己得到的心怀感激。
  我觉得我的朋友甲之所以不快活,就是因为她总在心里盘算她所得到的帮助与她遭受的损失相比,哪个更多,而她没有想到,房子坏了是可以修补的,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回来,但是朋友如果丢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我真的希望她能想一想,在她最绝望最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她?这种帮助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吗?那个时候她就是一根稻草都要捞,为什么现在上了岸了,倒要对当初的稻草挑三拣四?责怪那根稻草为什么不是一只救生筏?
  我真的希望她能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中许多像我这样愿意帮助她的人,并不是不愿意提供一只救生筏,假如我能找到一个救生圈,为什么要给她稻草呢?我多么希望她能懂得感激,感激生活中的每一根稻草,因为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稻草让她在人生的冬季感受到了温暖,她怎么能忘了呢?我想假如她能对所有的稻草都存一分感激的话,相信她一定会快活起来。而我是真诚地希望她能快活起来,否则我将是这个故事中最大的倒霉蛋。当然,我一直在用一句古老的谚语激励自己——假如你帮助了别人,你一定不要指望别人为此感激你,否则你就是在自寻麻烦。4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与垃圾共存亡
  林天宏
  据史载,15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一夜间散步,只听得楼上一声喊:“下边的人注意了!”便被一个大学生向窗外泼的便盆浇个正着。路易十一没有恼怒,反而留下一笔赏金,以“鼓励这名学生熬夜读书的努力”。
  国王的宽容由此成为美谈,但人们不谈或不太谈的是,中世纪时,欧洲的城市居民都在理直气壮地往门外窗外扔掷垃圾粪便。由于没有成熟的城市卫生管理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公共厕所、垃圾箱和排水系统,当时的城市街道上,“满地都是粪便、腐水、垃圾和尘土组合成的烂泥浆,以及伴随着的浸透城市的恶臭”。
  那几个世纪,城市居民饱受流行性传染病的蹂躏。可怕的黑死病是最大的杀手,1346年到1353年,它造成几百万人的死亡。但无人意识到,死神正是从自己每日丢出窗外、遍地开花的垃圾中飘然而出。
  当时的舆论认为,传染病的元凶,是遥远天际中星辰的排列——“火星、土星和木星连成一线,使最可怕的瘟疫传播”,与此同时,一名医生说:“任何发臭的东西都不会致命,任何致命的东西都不发臭。”这代表了当时医学界的普遍看法。
  也曾有一些官员试图改变街道中垃圾横飞的情景:1348年,当黑死病蔓延巴黎时,当地路政官要求“居民清扫自家房前街道,并将垃圾运送到指定场所……任何违反者将处以十倍罚金”,但几乎无人遵从这一条例。
  1395年,巴黎的路政官颁布了一条或许是空前绝后的对乱丢垃圾者最为严厉的处罚,“凡向塞纳河倾倒垃圾者……处以绞刑”,但这丝毫没有吓住那些居民,“他们还在无耻地犯罪”。
  各个城市清除垃圾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居民们和市政官员不断斗争的历史。在公共卫生方面,城市居民们对垃圾的漫不经心已经根深蒂固,直到19世纪中叶,大部分欧洲城市居民还是不断将垃圾丢在马路上。
  直到19世纪末,巴斯德指出疾病是由细菌传播所致,才从根本上转变了市民的观念。城市逐渐装备了自来水管道和庞大的排污水管,垃圾被禁止在公共场所逗留,并被送到专门的垃圾场。
  但几个世纪以来,垃圾数量的增长呈现出加速的局面:1872年,巴黎市民人均每天扔掉200克垃圾,1922年每天要扔掉700克垃圾,而到了1994年要丢掉1。6公斤垃圾。法国人每年“生产”的垃圾,能装满两列长达一万四千公里的火车——车头在上海,车厢在莫斯科,车尾在巴黎。
  有增无减的垃圾山,蚕食着人们生存的空间,关注环境的官员、科学家和市民们开始研究将垃圾分类,在他们看来,有些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加以利用,既可以缓解资源不足,也可以减少垃圾无法处理的烦恼。
  1883年,当时巴黎的行政长官欧仁·普拜勒签发了著名禁令——要求不动产的拥有者提供三个专门的容器投放垃圾,分别装易腐烂物、报纸和破布烂衫、碎玻璃、陶片。但这条法律受到有产者的抵制,成了一纸空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类垃圾箱才真正得到实施。
  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需要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公民的共同参与,能否成功,取决于有效的管理和人们对此的重视及渐渐养成的习惯,正如几百年来人们逐渐接受不断提高的城市卫生标准一样。
  人类厌恶垃圾给他们带来的烦恼,但如若没有垃圾,则意味着人类世界已经停止了运动。人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