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十堂哲学课-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含糊拒绝法。如:“今晚我请客,请务必光临。”
“今天恐怕不行,下次一定来。”
下次是什么时候,并没有说定,实际上给对方的是一个含糊不定概念。对方若是聪明人,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而不会强人所难了。
(4)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等来作答,以表明自己的意思,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既增加了说话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又省去了许多解释和说明,还能增添口语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例如:
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去丈夫后,看中了朝中品貌兼优的宋弘。一次,刘秀召来宋弘,以言相探:“俗话说,人地位高了,就改换自己结交的朋友;人富贵了,就改换自己的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回答说:“我听说‘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人在生活贫困、地位低下时候的朋友不能忘记,最初的结发妻子不能让她离开身边’”。
宋弘自然深知刘秀问话之意。但他进退两难。应允吧,有悖自己的人品,也对不起贫贱相扶的妻子;含糊其辞吧,还会招来麻烦;直言相告吧,既不得体,又有冒犯龙颜之患,所以他也引用古语来“表态”,委婉而又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5)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
截断对方的问话或请求,在他还没有说出,或者还没有说完某个意思时,即作出错答,也是一种很好的拒绝技巧。为什么不等对方问清楚,就要抢先回答呢?可能有以下的两种原因:一是等对方把问话全说出,就会泄露出某种秘密,难以收拾;二是待听全问话再回答,比较被动,不好应付。因此,考虑到对方要问什么,在他的问话未说完时,就迅速按另外的方向思路作回答,一是可以转移其他听众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使问者领悟,改换话题,免于因说破造成尴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比如:
一对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男方对女方产生了爱慕之情,男方急于要表白心愿,女方虽心领神会,但是,却不愿将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女方认为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谊为好。于是,出现了下面的断答:
男青年:我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
女青年:我喜欢你给我借的那本公关书,我都看了两遍了。
男青年:你看不出来我喜欢……
女青年:我知道你也喜欢公共关系学,以后咱们一起交换学习心得吧?
男青年:你有没有……
女青年:有哇!互相切磋,向你学习,我早就有这个想法。
男青年:……
这位女青年3次断答,使得男青年明白了她的想法,于是,不再问了。这比让他直率问出来,女青年当面予以拒绝,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断答要求才思敏捷,口语技巧娴熟。因为,首先,断答前要摸准对方的心理,“你一张口我就知道你要问什么”,“未闻全言而尽知其意”,这比错答的要求要高。其次,要能抢得自然而恰当,比如从“喜欢”(人)而引论到“喜欢”(书),能瞒过在场的其他听话人。最后,断答往往需要几个回合才奏效,因为抢一两次,对方还不能领悟答话者的真意,或者略略知道而不甘心,继续发问,这就要求“连抢”多次,才能不漏破绽,达到目的。所以说难度大,技巧性强,但运用得当,效果特佳。
第六课 伶牙俐齿口才好说话时尽量避免遭人误解
诸葛方因为陪妈妈看电影拒绝了同学要他去网吧的邀请。他总是觉得过意不去,便要求那7位好朋友来家里聚餐。
等了半天只到了6位,还差一人。诸葛方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不来!”其中两位客人心想:“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悄悄溜走了。诸葛方转来一看着急地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又有两位客人想:“那么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也伺机溜走了。诸葛方见状,更加着急,说:“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最后两位客人也气呼呼地走了。
诸葛方本来是一片好心,为什么客人却走光了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向爸爸请教。
诸葛亮说:“这就是因为你的话引起了客人的误解所致。”
诸葛方问:“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
诸葛亮告诉儿子,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尽量少用话中有话的句子。比如,刚才诸葛方说的3句话都容易让人理解为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即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6位客人走得一个不剩。所以,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②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的帽子,他嘟囔着:“大,大。”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
之所以造成这种狼狈的结局,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③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语言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了。
④尽量不要使用含糊不清的话语。例如“适当的”、“好像是……”、“大概”、“可能”、“估计”等等。这类话两可之间,空洞含糊,听了叫人如坠云雾之中。
第六课 伶牙俐齿口才好说话要尽量讨人喜欢
诸葛亮的女儿诸葛圆圆买了一条新裙子,回到家里便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还兴奋地让哥哥诸葛方估计一下价钱。
“35元。”诸葛方想了想说。
“哼!”圆圆不高兴了。
在一旁的诸葛亮搭话了:“我看起码得180元。”
“100元,还是爸爸看得准。”圆圆高兴了。
“我的误差是65元,爸爸的是80元,你怎么反而说爸爸看的准?”诸葛方犹自不服。
诸葛亮笑了笑说:“阿方,妹妹不高兴不是因为你猜的价格不准,而是因为你犯了说话的一大忌讳。记住,为了说话讨人喜欢,在估计别人买的东西价格时要适当‘拔高’。”
诸葛亮解释说,买东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在我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别人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元,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估计别人买的东西价格时适当“拔高”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往往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此外,你们要注意的是,”诸葛亮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女儿,一字一板地说,“在估计别人年龄的时候适当压低。”
他解释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如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被看作中年人,他能自在吗?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压低别人的岁数”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30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20多岁,一个60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对了,爸爸,”诸葛方突然插话说,“你别光讲日常讲话的技巧了,我下周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你给我讲点演讲方面的技巧吧!”
“好啊,我这里正好有一篇刚刚写好的这方面的材料,你自己去看吧。”
诸葛方结接过诸葛亮递给自己的文章,马上读了起来。只见文章的内容是
第六课 伶牙俐齿口才好成功地进行演讲
(1)成功的演讲从思路清晰的讲稿开始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没有什么事情比在众人面前演讲更使人感到害怕了。毫不奇怪,一项全国性的研究表明,演讲压倒经济问题、登高、深海、昆虫和臭虫、孤独、飞行、甚至死亡,成为一些人最感恐惧的事情。一想到自己站在众人面前,因紧张而结结巴巴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当众出丑,人们就对这种处境感到胆颤心惊,自尊心也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而这种紧张和恐惧常常又会导致没有安全感,说话咕哝,表现欠佳,这样反过来又会使你更加坚信,你的演讲注定要失败,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然而,也完全可以出现与此相反的情况:通过学习使自己能自信、大胆地演讲,你就能为自己创造成功的体验。但是,首先你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成功完全在于你自己的努力。
人们常常陷入思考的陷阱之中,认为一个成功演讲人的素质是与生俱来的。代表这种看法的说法有:“她是一个天生的演说家”,或“我恨死了演讲——我就是不敢站在众人面前讲话”。事实上,演讲是一种任何人都能培养和掌握的技能,研究表明口头表达能力直接与准备时间的长短、研究工作做得如何、演练的次数以及在准备演讲稿和直观教具上付出努力的多少有关。无论你在演讲时感到多么的紧张和不舒服,经过认真的准备,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你可能就会喜欢演讲!
①题目。确定一个演讲的题目,你首先需要使自己沉浸于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之中,然后把你的话题缩小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来。在酝酿题目的过程中,你需要思考你的演讲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你想告诉人们重要的事实或观点吗?你想说服人们接受一种信仰,改变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吗?抑或你希望同时达到这两个基本的演讲目标?换言之,通过明确你希望达到的目标,一开始就得出你演讲的结论,然后再返回头构造演讲,这样你就能实现这些演讲目标。
或许人们在演讲中最感恐惧的是“卡了壳”,或大脑一片混乱,没有头绪。如果你的思路很清楚,演讲的主要观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像一幅清晰的画映在脑子里,或写在讲稿中,那么,这种思维“断电”或“卡壳”的现象就会大大地减少。演讲一般分为3个部分:导言、正文和结论。
②导言:这个部分主要告诉听众你想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但是,它也需要引人入胜,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许多演讲者喜欢用与演讲题目有关的个人经历来开头,这有助于把演讲人自己与听众联系起来,引发听众的兴趣。其他的导言方法包括:运用生动的实例,讲幽默故事,要求听众回答有争议的问题,或背诵一段名言等。在思考你的导言时,不妨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听众,怎样的开头才会引起你的注意。
③正文:这个部分主要是充分地论述你的观点,除了清楚地阐述你主要的观点之外,你也需要用一些实例、理由、证据和他人的证言来支撑你提出的观点。严密的组织正文取决于你演讲的内容和你想达到的目标。有许多思考的模式,你可运用它们来组织书面的论文或口头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