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佛学的辨证思维-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论佛学的辨证思维
胡晓光
作为一种理论必定有其逻辑方法,佛学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佛学理论广大精深,且宗派繁多,当然各宗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反言之,正因各宗逻辑方法不同,所以才形成各宗哲学理论体系的差异,虽然在方法与体系上各宗存有差异,但各宗在本质上又有共同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都用辩证法。辩证法是万有的理念,当它呈现在主体人的精神上时,它就是一种辩证思维,作为一个能思的主体人,辩证思维就是其最高智能。只有在辩证思维中,主体与客体,能思与所思,心与物才能得到同一性解决。佛学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辩证法,它与传统中国哲学辩证法不同,与西方哲学辩证法也不同,可以说只有佛学辩证法才是彻底的辩证法,作为万有的理念的辩证法,当它被主体人自觉地感知到时,这个主体心态就是一种辩证思维过程。这种辩证思维所呈现的内容就是万有的本性,即缘起性空的辩证法之理念。在中国佛教中,虽然宗派颇多,但从理论性质划分,不外有三宗:一空宗、二有宗、三性宗。只有大乘三宗观念统一在一起,才是辩证思维理论的完型。大乘佛学目的是一个,就是求证实相。所谓实相,就是宇宙人生、万事万物、主体客体、思维与存在的本性。用现代的概念就是终极本体。对终极本体的寻求是一切哲学的出发点。但是各种哲学所采用的方法则差别极大,西方哲学企图用理智逻辑穷理尽性,中国传统哲学则幻想用直觉体认妙显元真。用现代哲学的话讲,西哲是理性主义,中哲是非理性主义。佛学与中西哲学都不相同,它是采用中道观,对理性与非理性都有包容,但又非两者的混合,可以说佛学的中道观是一种超二性对终极本体实相的寻求。大乘佛学采用三个维度来切中终极本体实相。这三个维度也恰是一个逻辑辩证式,正、反、合。空宗与有宗从有为法建立,性宗从无为法建立宗义。有为法是相待法,故在有为法上可建立正反两种体系,空宗与有宗就是有为法的相待性的具体体现。无为法是绝待法,故在无为法上只能建立一种体系。性宗就是无为法的绝待性的具体体现。佛学通过不同的维度去澄明存在的理体,而在主体精神上则都是运用中道义去观照诸法。这个中道义就是佛学上下一贯的辩证法思维。辩证法思维是主体人的本有认识能力,它有两大特点,一、它与理智有密切联系,二、它是理智的超越。西方哲学在讲辩证法思维时,是在量智的范畴内对辩证法思维进行阐释,结果辩证法成了抽象性的戏论。中国哲学在讲辩证法思维时,是在直觉的范畴内对辩证法思维进行设解,结果辩证法成了具象性的玄思。其实辩证法思维是一种中介性的思维,它是理智与直觉统一单纯的理性辩证法和单纯的直觉辩证法都是妄想执著,在逻辑上和在现实上都是无效的,惟有理智与直觉的统一化的思维者是有效的真实理性思维。为什么这样说?要想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讲一下中道义的本质规定。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佛学的辩证法思维实质。所谓中道义,就是对两极的统一与超越。在认识论上,最本质的两个范畴就是主体思维与客体存在,如何解决主体思维与客体存在的差别问题,佛学从两方面对此进行了解决,一从本体论上对主体思维与客体存在进行解决,它认为主客思存是同一性的,所谓“色心不二’,性本一元。既然终极本体为一元之性,又如何转化为对立性存在?佛教又在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与其本体论相应的认识论,也就是第二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空有两宗在认识论的层面上,对对立性存在现象与本质进行了彻底揭示,从而为本体论提供现实逻辑根据。空宗的认识论特点在于向外性,把一切存在都当成经验中的对象,通过体证经验的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的,由此,空宗得出这样一个本质命题“诸法缘起有自性空”。有宗的认识论特点在于向内性,它认为外在的事物生成存在是缘起性空的,其实内在的识体也是缘起性空的。主体与客体都无实体可言,正因为无实体可言,主体与客体才是统一的。空有二宗所揭示的是终极本体的内涵之量,终极本体的内涵中的两极对立性,是在无常无我性上得到同一,这就是本体论的“色心不二”的逻辑依据,佛学的认识论与木体论的建立,是在中道观为理论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有效逻辑体系。中道义上的认识论是两极的统一论,中道义上的本体论是一元性的超越论。这就是佛学中道义的一般本质规定。以中道义为理论思维前提的佛学辩证法,它的真实性就是它的理由所在。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理解了中道义的哲学观念,就不难省悟辩证法思维的本质。可以这么说,中道义是辩证思维的内容,辩证思维是中道义的主体观念形式,但它所显现的理是否可以在逻辑上给予确证,回答是肯定的,完全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佛典都是显现终极本体理之逻辑的。终极本体转化为主体时具有两种自我显现能力,一是证得,二是知得。佛学在讲主体智能时,分三种智能,一是文字般若,二是观照般若,三是实相般若。所谓文字般若,就是理性辩证法,观照般若就是直觉辩证法,实相般若就是性觉辩证法,三个层面智能辩证法有三个层面所显现的真实。在理智层面上要澄明的是法的自相,在直觉层面上要澄明的是法的共相,在性觉层面上要澄明的是法的自相与共相的统一性,即法的存在性与法的觉知性的统一,性即觉觉即性,性觉一如,理智与直觉的统一就是性觉。因此,作为性觉的辩证中道思维,一定是证得与知得的统一体。过去有人多数误会此义,把知与证断然分开,一味地强调证的重要性,忽略了知的重要性,执著一端舍弃中道。其实,当主体人对所观境进行觉知时,知证是并一的,无先无后,是一体两用,互资互助。诚然,知是理,证是事,但事与理是不二的,因此知与证也应不二。不过也应辩明,在主体人处在知性思维中,知与证是二元性的。只有人扬弃了知性进入辩证境界思维时才能得到不二性理体。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性觉辩证法思维所亲证的如实之境相,凡夫囿于知性,故在识心上怎么也显现不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事实来。中国佛学重视性觉辩证法的运用,特点是禅宗,在祖师妙悟的契机中,充满着知与证的统一。所谓“一悟即至佛地”就是知证统一论的基本论点。南宗始祖慧能禅师,在弘忍禅师那里闻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豁然妙悟。闻听是知,妙悟是证,即知即证,无知无证。另六祖慧能禅师开示慧明时讲;“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不思善恶是一不住善恶两极的中道思维,正在中道思维时,主体所呈现的法性本来面目就是终极实相,以中
道思维的知去感悟终极实相的理,二者不二,
性本一元。中道思维是两极性的超越思维,
它必然地扬弃了固性执取思维,成为在知上
是辩证法,在证上是体证性。一切无住是什
么境界?它既可表示也不可以表示。为什么?
因为可表示的是我如何去无住,不可表示的
是因为无有定相之物可表。同时无住即住,
住即无住,住与无住实为一理,这个理显现在
主观精神上就是辩证思维。
辩证中道思维既然是主体人的最高认识
能力,它的存在意义在于统一主体客体的差
别性,最终达到万有无碍之境。从客观上讲
这是法尔道理,从主观上讲则是主体终极的
指向性。辩证法就是本质上讲既不属于理智
的也不属于非理智的,而是属于中道的。中
道就是彻底的辩证法,佛学主张中道,所以佛
学就是彻底的辩证法。哲学就其理论性间题
有两大方面,一是本体论问题,二是认识论问
题,本体论是探讨“是什么”这个问题,认识论。是研究“什么样”这个问题。“是什么”问的是。终极本体究竟为何物,“什么样”问的是人所
意识的存在的真相是什么相状。辩证中道思维作为佛学的辩证法,在解决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问题时,佛学是采用了这样的论证,在论证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问题时充分地运用了中道方法论。在本体论上佛学用性体一元论的超越论来阐释主体中道辩证思维的实在性,这个实在本体是“在”“知”一体的,又是超越性的绝对自由者。这个本体不是一个时间先在性的实体,而是一个逻辑先在性的理念。正因如此,以本体为前提的认识论才能建立。哲学认识论不同实证科学,它所面对的是认识对象的观念形式,不是物界实在。佛学认识论认为,物界殊相是无尽无穷的,但是就是殊相的本质规定则有共同的性质,即二元性,也就是对立性。从经验感生认知,事物的差别是现实性的,但是现实性的存在又不是静止的存在,是变化不居的运动现象。佛学从中道的维度对二元性的普遍性存在理念作了辩证性的阐释,两极性空,相待而成,大乘佛教的缘起论与因果论就是佛学的认识
论,作为佛学认识论的缘起论与因果论所揭示的就是普遍存在永恒变化的现象的本质。这个现象的本质就是认识论的真理内容,这个真理佛学称为实相,这是因为实相是被亲证的经验境界,不是超验的实体,在认识论中真理实相是一个逻辑理念。不过佛学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学说,它要阐明的是抽象具体元为一性观。没有具体就没有抽象,没有抽象就没有具体,理性与直觉都证一法而呈现出抽象理与具体事之差别。佛学认识论就是克服理与事的差别性,使得理事无碍成一元真。“是什么”佛学认为是一心真如之本体,“什么样”佛学认为万有现象与本质即事与理是统一的,主体与客体相待而立,互为缘起。中道思维就是在一切问题都不落两极,又不灭两极,是统一两极超越两极,成为中性,所谓中性就是实相之理性。佛学的辩证中道思维在理论上是这样的逻辑,在实践上则需实实在在的观照。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才是佛学的本来面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是具备了觉道正见。但是,生命的历史是无尽的,我们要彻底地认识无尽的真理,则需不断的努力。
佛学的中道辩证思维贡献给人类一个通向自由之路,只有自我发现自我的辩证中道的认识能力,才有希望成就自由大业,迈向生命的圆满。禅宗常讲“平常心是道”,平常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在平常中我们的心不住两极,平等为人,那就是与道相应了,所谓“平常心是道”就是辩证中道思维的具体应用,“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川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即是讲的终极本体是无所不在的,终极智慧也是无法不知的,具备了中道辩证思维的人就会时时感悟法乐,当来证入常寂光中。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开发人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人类对事物本性的认识,在当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时节因缘下,我们佛教是大有可为的。一切根本在于心,佛法就是心地法门,而心地法门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辩证思维开发,性智显现真常即得,永恒的光明充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