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01注大乘入愣伽经 >

第5部分

101注大乘入愣伽经-第5部分

小说: 101注大乘入愣伽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慧譬如泥團與微塵(至)金莊嚴具亦復如是 此引二喻。喻上染淨二緣起也。一謂真妄體非一異。二但妄滅而真不亡。義如次文釋之

大慧若泥團與微塵異者(至)泥團微塵應無分別 若言泥團與微塵實異者。泥團應非微塵所成。而實彼成。故不可言異也。若實不異者。則泥團與微塵應無分別。既其因果麁細有殊。亦不可言一也

大慧轉識藏識若異者(至)然彼真相不滅 以法合喻。明非一異也。謂諸轉識與藏識若異者。依無明風熏動之時。藏識之體應不隨緣。則墮常過。然如來藏藏識是善不善因非不隨緣也。若不異者。轉識滅時藏識亦應滅。則墮斷過。然藏識真相竟不滅爾。故起信云。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無明之相。不離覺性。非可壞。非不可壞。如大海水。因風波動水相風相。不相捨離。而水非動性。若風止滅動相則滅濕性不壞故。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而心非動性。若無明滅相續則滅智性不壞故

大慧識真相不滅(至)即不異外道斷滅戲論 如下經云。如來藏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故論云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具分賴耶藏識。是以此藏識中。不生不滅淨分真相竟不滅。但生滅染分業相滅也。若真相滅者。藏識實性亦應滅爾若藏識實性滅。則與外道斷滅見同。是故論云。所言滅者。唯心相滅。非心體滅。又云唯癡滅故。心相隨滅。非心智滅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說(至)即無始相續識滅 謂諸外道。見身壞命終。六識不能取境。一生相續識隨四大緣離散之時。即計無始相續識永滅。更無業報受生相續。是故名為墮落斷見。故下偈云。色識雖轉滅。而業不失壞。令於諸有中。色識復相續若色識轉滅。諸業失壞者。是則無生死。亦無常無常。即斷常二見亦俱離也。豈同外道妄計斷滅耶

大慧彼諸外道說相續識(至)唯說作者為生因故 諸外道說。六根能取境界之六識。執從神我邪因等生不說眼等諸識。從色等因緣生。唯計作者為生因故。故名外道

作者是何彼計勝性丈夫自在時及微塵為能作者 勝性亦云勝妙。是生梵天之天主也。丈夫即我之別名。自在謂大自在天。及計時節微塵等為能作者。更餘異計。如下廣說

復次大慧有七種自性(至)緣自性成自性 自下重明染淨二緣真妄識體。此七自性。成上妄識生滅身也。謂煩惱體性。能集善惡等業。故名煩惱為集自性。既有集因。必有未來苦果性。故言性自性。既有苦果。必有形相。故言相自性。既有形相。即從四大種生。故言大種自性。既有四大。即從因緣所成。故言因自性。緣自性。成自性。然妄無別體。隨所執得名

復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至)如來自證智所行 第一義諦道理無二。為人不同證有優劣。此七成上真識不生不滅法身也。所行。一本作境界。即所行境界也。謂發心菩薩。緣第一義法性如來藏心。故名心所行勝解行地菩薩等。各起十種智慧。緣於真如。故名智所行初地菩薩。正證真如。見二種無我。故名二見所行。八地菩薩起二乘。超七地。故名超二見所行。十地超九地。九地名一子地。後二所行即佛地也

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至)法自性第一義心 此七種第一義。是三世諸佛所證第一義法性。如來藏心。非緣懀R也

以此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最上法 自下明真心之德用也。以有此第一義心。故能成就如來法身。及世出世間。最上菩提涅槃淨妙等一切諸法。若無此心。則不能成

以拢垩廴胱怨蚕喾N種安立不與外道惡見共 言以拢垩邸H胍磺蟹ㄗ韵喙蚕喾N種安立。唯是一心。其所安立悉令悟。入佛之知見。不與外道惡見同。又云此七種第一義心。是拢嘶垩鬯姟=⑵叻N不同為自相。共成法身為共相餘義如上說

大慧云何為外道惡見(至)見有見無而起言說 此徵釋惡見。謂彼外道等。不知境界一切諸法。皆是自心分別所現。於自性第一義說為有無

大慧我今當說若了境如幻(至)及無知愛業緣 佛說若了自心所現境界。如幻不實。則一切妄想等悉滅也。言三有苦者果也。無知謂無明也。愛謂煩惱也。業謂有漏善惡等業也。是三皆因也。故論云。若離妄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唯一真心矣

大慧有諸沙門婆羅門(至)依緣生住有已即滅 言起邪見人。不越在家出家二眾也。亦二乘外道二眾也。非有者謂計虛空自然為因也。及有者。謂計微塵世性自在天等為因也。即是計無因邪因為能生因也。於正因果外。計顯現諸物。依時而住。皆外道所計也。或計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依因緣生住。無常變異。生已即滅。不了常住真心。即二乘所計也。皆迷自心所現耳

大慧彼於若相續若作用(至)不見根本故 此牒破也。言若相續者。即總牒其因果不斷也。若作用者。即牒其生滅之間暫有用也。若諸有。若陰界入滅名涅槃。若趣向涅槃名道。若有漏諸業。若修道所得名果。若冥初等二十五諦。上皆牒計也。言是破壞斷滅論者。破計也。謂外道無種生。即是破壞因果也。又言從有種生。生已滅。名斷滅論也。言何以故等者。徵結也。謂上妄計即體非有故云不得現法故。何獨現計本無。窮其初因亦不可得。故云不見根本故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種不能生芽 次引喻明。言如瓶已破。不作瓶用事。以譬無種則無法。不作陰界入因事。又如雖有燋種不作芽事。以譬雖有自在天等為種。不能作陰界入相續生因事

此亦如是若陰界處法(至)但是自心心虛妄所見 後言法合也。以上二因不成故。即無陰界入性可滅。今外道說有陰界入性。言三世中滅得涅槃者。是自心妄想也。彼陰界入無相續生。以有種無種不成因故故言但是自心虛妄所見

復次大慧若本無有識(至)而作事業悉空無益 言重復次於前文。破轉計也。謂彼轉計所生。與無種有種三緣和合而生者。龜應生毛。沙應出油。然龜本無毛。沙本無油。合亦不生。三緣體空。如何生果。汝宗則壞。摺疀Q定義者。喻斥不成。故言宗壞。以摺隂Q定能生之義。又於一相中妄計。三緣。摺掖蟪藳Q定之義。所作事業悉空無益者。事即是果。業乃是因。言因果事業。並唯妄說都無實義

大慧三合為緣是因果性(至)熏習餘氣作如是說 此牒示其過也。謂彼外道以三合為緣。是因果性。可說為有成三世法。此即邪謬相承。及自惡見作是說耳

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噬(至)妄稱一切智說 言凡夫外道。為惡見迷醉所噬。不能自知愚癡無智。妄稱一切智說。外道指六師為一切智人。二乘執權智為實智也

大慧復有沙門婆羅門(至)如是思惟恒住不捨 自下言正見人。觀一切法皆無自性。如幻夢等。不離自心。無能所取及生住滅。如是觀察無有間斷。是名正觀

大慧此菩薩摩訶薩(至)轉依次第成如來身 此菩薩摩訶薩者。即上正見沙門婆羅門也。行無相道者。謂萬行齊修三輪體寂也。漸昇諸地者。謂初登歡喜地。乃至第七遠行地也。證無生法者。謂得無功用道登第八不動地也。入金剛喻三昧者。謂初地菩薩創得無分別智。斷異生性障。二地至十地菩薩如實修行。漸斷諸障增勝功德。第十一地等覺菩薩金剛喻定頓斷俱生二障種子也。轉依次第成如來身者。即等覺後念解脫道斷二障習氣。即得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果也。一謂轉染得淨。二謂轉迷得悟。又菩提名生得。二障障不生。今斷障得生。涅槃名顯得。本性清淨客塵翳故。今斷而彼顯。轉依位別通有六種。故云轉依次第成如來身也。餘義如文可以意得

大慧菩薩摩訶薩(至)於自悉檀應善修學 言但住心量觀察三有。又云令達唯心漸入諸地者。謂此一心法門。是凡拢尽C灾畨櫴篱g生死。悟之證出世菩提。故先拢弧J篱g不越三科。出世不過二果。二果者即如上釋成如來身二轉依果也。三科者。即此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諸妄心法也。故云欲得佛身。應當遠離。乃至觀察令達唯心。於自心宗勸善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至)藏識海浪法身境界 大慧於此。雖通請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意欲如來且成前問。是故結請但云。順諸佛說藏識海浪法身境界也。言稱真實義諸佛教心者。揀非虛妄心識也。凡言心者。略示名體通有四種。梵音各別翻譯亦殊。一紇利陀耶。此云肉團心。是色身中五藏心也。如此方黃庭經五藏論中說。二緣懀摹4耸前俗R俱能緣懀ё苑志彻省4税烁饔行臄怠R嘣菩乃l吨谢驘o記。或通善染之殊。諸經論中自心所。法總名心也。謂善心惡心等。三伲嘁4嗽萍鹦摹Nㄊ歉镜诎俗R也。積集諸法種子起現行故。四乾栗陀耶。此云貞實心。亦云堅實心。此是真實心也。然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以不覺故。與諸妄想而有和合不和合義。和合義者能含染淨目為藏識。不和合者體常不變。目為真如。即此離所行相稱真實義諸佛教心也。雖然四種體同。迷悟真妄義別。如取真金。須明識瓦担Ъ耙詡螌毜M除之縱不識金。金體自現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至)諸色相故 佛言有四因緣眼識轉。轉生也。一謂不覺外塵是自心現而執取故。二謂無始已來取著於色妄想熏習不斷故。三謂識本性。如是故。識以了別為自性故。四謂樂欲見諸色相故

大慧以此四緣(至)猶如猛風吹大海水 言以此四緣。令心水流生轉識浪。如眼識既爾。餘諸識亦如是。於一切諸根微塵毛孔。眼等諸轉識或頓生。譬如明鏡現眾色像。無有前後或漸生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前波起後波隨。言微塵毛孔者。即色塵身根也

心海亦爾境界風吹起諸識浪相續不絕 言外塵風擊如來藏心海。起諸識浪。造業感報生死不絕。亦如之

大慧因所作相非一非異(至)差別境相有意識生 此明諸識展轉互為因也。言因所作相非一非異者。因即第八如來藏識也。所作相謂七轉識從第八所生也。非一者諸識行相不同也。非異者同皆緣起無自性也。言業與生相相繫深俊摺V^第八識變起根身器界名為生相。六七二識無明覆故。由此執為實我實法第六意識引起前五造引滿業。感諸異報生死不絕。故云業與生相。相繫深俊J墙圆涣松戎T塵自心妄現。故五識身轉也。大慧。眼等五識與五塵俱時。或因了別色等差別境相而意識生也。是故當知根身塵境一切諸法。皆是眾生自心妄識互為因果之所現也。故伽陀云。諸法於藏識。識於法亦爾。更互為因相。亦互為果相

然彼諸識不作是念(至)無差別相各了自境 彼諸識等各了自境者。此明八識俱能了別自分境故。不知唯是自心妄現也。謂色是眼識境。乃至賴耶見分是第七識境。根身種子器界是藏識境。然此八識。離如來藏無別自體。以眾生不知故。執為八識之名。諸佛證得故。能成四智之用。若昧之則八識起執藏之號。七識。得染污之名。六識起遍計之情。五識徇根塵之相。若了之賴耶成圓鏡之體。持功德之門。末那為平等之原。一自他之性第六起觀察之妙。轉正法之輪。五識興所作之功。垂應化之迹斯則一心匪動。識智自分。不轉其體但轉其名。不分其理而分其事

大慧諸修行者入於三昧(至)名為識滅 上明諸識展轉為因。各了自境。妄想流注。欲轉諸識。成智用者。以根本藏識微細難知。故舉二乘修劣三昧。不知諸識習氣種子。依藏識不滅。自謂我滅諸識入於三昧而實未也。但伏。六識不取塵境。彼將為滅

大慧如是藏識行相微細(至)定慧之力皆不能知 此顯有能知者。謂如是諸識所依藏識行相微細。唯佛究竟知其邊際。及住地菩薩方能分知。其餘聲聞獨覺外道修行。而得三昧智慧。悉不能了

唯有修行如實行者(至)自心所見能知之耳 言能知難知之。所以也。以智慧力了諸地相善達句義者。有了因也。無邊佛所廣集善根者。有緣因也。本有正因由是現前。自然明見妄習流注。故云能知

大慧諸修行人宴處山林(至)如實修行大善知識 下中上修言隨人分量也。分別流注即上二種生住滅也。餘義如文。皆當親。近善知識者。如馬鳴曰。諸佛法者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辨。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無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燒木。無有是處。眾生亦爾。雖有正因熏習之力。不遇諸佛菩薩知識。示教利喜。慈悲攝護以之為緣。能自斷煩惱入涅槃者。則無是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汎論偈頌有四種不同。梵音亦異。仍具八意。不復備引。今此直明其大略。一但字滿三十二即為一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