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警示录-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前几天距北京市中心100多公里的一个叫文安的地方发生了5。1级地震。又是7月,让人无法释怀的7月!这不得不把我们涣散的思绪再一次聚焦起来。。。
从今天起我们将转载《唐山警示录》
引用别人的评论一段:
读《唐山警示录》时,一直很揪心。我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与幸存者,当时我在灾情很重的汉沽串亲戚,差点没死在倒塌的房子里,在最後一刻我被人从窗户里扔了出来,所以,今天还能写博客,念叨这件事,纯属偶然。我曾目睹汉沽满街的死尸、压扁的头颅……饥饿、恐惧、泄漏的氯气、像电影中犹太人难民营里排着队领取稀粥、天空中的直升飞机往下洒压缩饼干……
但直到读这本书之前,关于那场灾难,我们所知的无非是国家地理般的生还故事或者军民团结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作为亲历者,我们根本不知道唐山的天空在1976年曾被人为的因素染成血红。那个年代,我们的知情权仅仅是歌唱祖国歌声过后,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送的祖国心脏的声音。30年后,一位叫张庆洲的唐山作家在历时8年的采访过后,用这本《唐山警示录》把真相告诉了我们。
所谓真相,大体如此:唐山及周边地区密布的地震监测点其实早就预测了这次地震,预测的准确度甚至在震级、震中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后来的事实,连地震的时间都被圈定在7月26日加减两天,而且当时提前一级一级上报到国家地震局,由于当权者一己之见,预测被搁置。唯有青龙县采取了预防措施,损失降到了最低点,死伤极少。而它边上的唐山市却为此付出了将近30万人的惨重代价(书中采用的官方死亡数字为24万人)。许多基层的地震工作者为此背负着一生的耻辱,直到晚年,当张庆洲采访旧事重提时,他们有的还老泪纵横,与此对照鲜明的是唐山地震后,有关领导向当时的华国锋汇报工作时的欺上瞒下、镇定自若,诸如这次地震我们尽了全力预防,但种种事实表明,没有前震,无法预报。这样的颠倒黑白,让基层地震工作者的努力付之东流,最为关键的在于,假如当时的有关领导能果断采取措施,唐山的30万死者中,将会有大半幸存下来,活到今天……
所谓草菅人命不过如此,而之后长达几十年的掩盖事实更是令人发指。在我看来,《唐山警示录》绝不仅仅是一本告诫后人如何面对灾变的书,它其实让我们再次直面那个特殊年代里曾经真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许多事件,以及它背后牵带出的问题种种。
事实上,生的惨淡在今日依然如故,比如黑暗的煤矿里地表下层随时可能奔赴死亡的生命,他们就在此刻可能刚刚爬上来喘息,庆幸自己今天还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明天呢,他们还会钻到那个黑洞里,为这苟且的活着在矿井里继续艰难爬行。
张庆洲并不是一位知名作家,甚至,他是不是一位作家都不可知。8年的采访历程一定充满艰难,但他做了一件还原历史的事,足以让那些在城市的声色犬马间意淫着的“大作家”们汗颜。
buchimifan。yculblog/post。1175986。html
读了这本书,有一节诗在我脑海里强烈地闪现,于是我把它记录下来:
没有写完的诗 节选 作者 江河
我死了
子弹在身上留下弹坑像空空的眼窝
我死了
不是为留下一片哭声、一片感动
不是为了花朵在坟墓上孤独地开放
民族的感情已经足够丰富
草原每天落满露水
河流每天流向海洋
这久远的潮湿的感情
难道被感动的次数还少吗……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01':大毁灭前的最后一个黄昏
作者: 张庆洲
在共和国的记忆里,深深铭刻着一个非比寻常的年份——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
一月的十里长街,滂沱的泪水送走了“人民的好总理”;
四月的天安门广场,正义的鲜花和愤怒的诗篇面对着血腥大棒的挥舞,刚为濒临崩溃的国家带来一线生机的邓小平同志再度落马;
身染沉疴的伟大舵手毛泽东,此时已无力操纵这艘风雨飘摇的共和国大船;
四个极度疯狂的政治小丑,鼓着“批邓”“反击”的邪风,将治理整顿初显成效的国家秩序又吹向了混乱的顶点。
人祸未了,天灾的魔影又悄然逼近这个磨难年度的七月——
1976年7月27日 星期二 丙辰年七月初一
几天断断续续的连阴雨过后,火辣辣的太阳照耀了整整一天。黄昏降临的时候,燠热依然悄无声息地弥漫着。人疲倦了,树木疲倦了,整个唐山都疲倦了。一缕一缕的炊烟像柔柔的黑纱,轻轻融入夏日黄昏的迷迷茫茫的天空。
唐山人无法忘记和亲人生活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过后,数十万亲人的生命结束了,还有数十万幸存者由此而改变了一生!那些与唐山大地震有关的中国地震界的官员、专家以及工作者们,无论在这一天做了什么,他们都不应该忘记。
刻骨铭心的黄昏。
千古遗恨的黄昏。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黄昏!
与大地震有关的还有一座美丽的小山城——青龙满族自治县。在这个无法忘却的黄昏,这里是另外一种场景。远处的山尖缓缓地刺破了夕阳,西边的半个天就被染红了。整个县城一片悲壮。路边大喇叭的“东方红太阳升”不见了,竟然滚动播发着临震警报,地震随时有可能发生……地震……
县委书记兼县长冉广岐坐镇帐篷当中,一脸的庄严,指挥青龙满族自治县47万人民创造着人类灾害史上的伟大奇迹!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这个大山的儿子,是他带来了大地震即将来临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地在哪里?9个小时后的震中区唐山!通报信息的人是谁?地震科学家汪成民。他是哪里的地震科学家?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
青龙距唐山115公里。冉广岐指挥青龙人民创造着奇迹,一无所知的唐山人民却面临着巨大的死亡!
唐山的夜,出现了一阵一阵的藕荷色的地光。池塘里的鱼翻白了。井水改变了少女般内在的性格,不是默默地调剂盈亏的水源,而是急剧地上升或下降,有的还疯了似的冒泡翻花!跟人患难与共上千年的狗声嘶力竭地狂吠不止,俨然得到了天旨,告诉人们这即将来临的泼天大祸!
夜愈来愈深。一阵阵藕荷色的光仍在闪烁。乘凉的唐山人陆续走进了自己的家。中外宾客也回到了下榻的地方。渐渐的,唐山市的大街小巷变得空空荡荡……
唐山和青龙,同一个月亮,同一片星空。
我和数以百万计的唐山人一样,将近三十年了,多希望这是出自某个大导演杜撰的灾难巨片,我们的亲人有再次醒来的那个瞬间。可是它不是……真实的悲剧比虚构的故事更惨烈!
青龙能做到的,唐山为什么不能?
七?二八不是一个法定纪念日。新闻媒体总是尽着天职和良心,年年关注七?二八,年年报道七?二八,不忍说又不能说的七?二八,人类无法忘记的七?二八。
那个七?二八黑色的瞬间,把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骤然变成了巨大的炼狱。幸存者们无法接受这血淋淋的现实,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姐妹之间兄弟之间说笑着睡了,睁开眼睛亲人竟变成了死尸!数以十万计的遇难者又演绎出了多少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间悲剧。亲人们走了,已经走了很远。一日三餐,多少女人吃饭时多摆上一副筷子;漫漫长夜,多少男人给再不回来的亲人开着门;孤儿们一夜之间仿佛都一齐长大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为儿孙烧起祭奠的纸钱……
七?二八,全城自发的悼念日。
在我采写本调查的过程中,脑海始终航行着一艘船——泰坦尼克号。她沉入大西洋海域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不同肤色的人们至今还在怀念她。我相信,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悲凉的爱情故事,人类需要在震撼人心的悲剧中吸取更深刻的教训。我们是水手,是乘客,也许是设计者。
唐山大地震要比泰坦尼克号惨痛多少倍!
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对于人类生死攸关的问题: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悲剧可能不重演吗?这是摆在行政管理、科学家和公众三大群体面前的一道无法绕过去的难题。无论命题多么尴尬,都需要人类去勇敢地面对和思索。
人需要生存。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02':唐山地震监测网发现了什么
作者: 张庆洲
(唐山地震)丰南火车站。铁轨弯曲变形。
本章叙述的是工作在地震台、站及监测点的唐山人。
在采访中,我感到了他们对家乡那种深刻的爱。在平时,这种爱或许不怎么明显,可是当大劫难即将来临,却表现的那么强烈!唐山,是生养他们的故土。这里有他们牵肠挂肚的家,有恋着他们的女人们,有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还有静静流淌的陡河,甜甜的炊烟……他们像小燕啄泥一样,年年月月辛劳奔波着,构筑了不怎么富有却温馨的小家。一个一个的小家,组成了可爱的故乡。
他们一旦得知故乡显现了大震的背景,便不顾一切地捕捉地震的信息了。故乡不能毁灭,家不能毁灭,亲人的生命不能毁灭啊!他们捕捉到了临震的信息。
他们曾有人声嘶力竭地告急!
这一切没有感动上苍。父老乡亲大都还在睡梦中,一场大毁灭席卷了整个唐山!他们从此沉默。新闻界也从此沉默。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灾害史上不光彩的一页吗?假如唐山大地震预报成功了,新闻界会怎样呢?
这不公平。
他们是唐山人的骄傲。尽管他们不是哥白尼也不是海力布,只是一介草民。草民该做的他们做了,草民不该做的他们也做了。他们很优秀,优秀的事迹却沉埋了二十多年。
我寻找他们,从冬天找到夏天,从夏天又找到冬天。
面对地震专家的否定,他再次发出临震警报
马希融,高级工程师,回族,1933年7月生。1955年参加工作,后进修矿井地质及物探专业,开滦马家沟矿地测科、地震台。
河北省人大第六、七、八届常委。
马希融身材魁梧,方型脸透着一股豪气,性格有点倔犟。让我想起伊斯兰的英雄——马本斋。在我众多的采访者中,他是最难采访的人。他不愿提及过去。我顶着寒风“三顾茅庐”,老人才向我和盘托出保藏已久的珍贵史料。
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异常变化:北偏西20度测道地电阻率值大幅度下降,北偏东69度测道也出现了急速下降现象。
他相信他的地电阻率监测系统。这在1976年是颇为先进的观测设备,是他亲自完成组装和试测的。然而,他还是反复地仔细检查,结果是仪器正常,线路无损,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干扰。
科学严肃地向他昭示:地电阻率下降,反应了地壳岩石应变积累的加速发展,预示着近期要发生强烈地震!
马希融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差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精确。他夜以继日地观测计算,结果:北偏西20度测道,5月28日至6月14日地电阻率值下降幅度达17%;北偏东69度测道,6月7日至18日累计下降幅度8%。
马家沟矿地震台毕竟只是一家,他又与其他台站进行交流,并且注意了对地下水和动物变化的观察。他最终肯定了自己的结果是准确无误的。
1976年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作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国家地震局来人了。
7月14日上午,两名地震专家到达了发出紧急预报的地方。专家听了马希融的汇报,看了监测设备,又检查了线路,没发现任何问题。专家却认为地电阻率下降是由于干扰引起的。国家地震局地震专家和唐山市地震工作者的对话很干脆,也很正常,但却像刀子一样在马希融心里剜了将近三十年。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而后发生小震群呢?
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马希融:昌黎后土桥是专业地震台,极距比我台长得多,探测深度也深得多,为什么近两个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