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

第46部分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第46部分

小说: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桥头阵地; 国内外政治情况是否许可? 如不能停止敌北
进; 政治上又不许可放弃汉城、仁川; 即须被迫部署反击;
但从各方面考虑甚为勉强。以何为好; 盼示复。
从军事角度来说; 这不失为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处置。
可惜晚了一点。
如果两个星期前联合国三人停战委员会那个方案一出手; 中
朝方就立即作出这般姿态; 既能争取补给时间; 又能从政治上陷美
国政府于尴尬被动处境; 从战略态势上来说; 将对中朝方更为有
利。
彼一时; 此一时也。
彼时行此策; 利大于弊; 此时行此策; 弊大于利。
444





次日; 毛泽东复电:
27 日24 时来电及给各军准备作战的命令均已收到。
我军必须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 以歼灭两万至三万
敌军; 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为目标。
战役准备期间必须保持仁川及汉城南岸; 并吸引敌
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发起时; 中、朝两军应突
破原州直向荣州、安东发展进攻。
中、朝两军北撤至15 至30 公里; 发表拥护限期停战
的新闻是不适宜的; 敌军正希望我军撤退一段地区封锁
汉江; 然后停战。
第四次战役后; 敌人可能和我方进行解决朝鲜问题
的谈判; 那时谈判对中、朝两国有利。
我军没补兵; 弹药也不足; 确有很大困难。但集中主
力向原州、荣州打下去; 歼灭几部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
的力量还是有的。请你在高干会上说明; 此次会议即作
为动员进行第四次战役的会议。
中、朝两军在占领大田、安东之敌军以北区域以后再
进行两个至三个月的准备工作; 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
第五次战役; 从各个方面说来都比较有利。
斩钉截铁; 毫不含糊。
毛泽东有毛泽东的道理。
从政治上来说; 在敌军大举反扑的时候; 发布“拥护限期停战;
中、朝两军北撤15 至30 公里”的新闻的确不妥。你想; 敌人在全线
溃退时率先提出停战; 中朝方没有同意; 现在敌人反扑上来了; 中
朝方却要接受停战了。
任谁一看都是中朝方被“ 联合国军”强大的军事实力吓住了。
的确在政治上大大的不利。
445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毛泽东作为铁骨铮铮的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 作为一生都
在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危机局面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是站在俯
瞰全球政治大格局的战略高度上来考察战局进退之得失的; 较之
于彭德怀等战区统帅; 当然要更多地着眼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然而回到战场上来; 彭德怀们对战场实际和面临的困难; 却有
着比毛泽东更为深入、更为具体的了解和体察。一个战役部署究
竟是可行还是不可行; 应该说比毛泽东更有发言权。而且从后来
战役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军事家毛泽东在此时此刻为第四次
战役确定的战役目标; 的的确确是不切实际的。
战略统帅; 对战役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这不奇怪。
关键在于发现失误怎么办? 失误造成了后果怎么办?
伟人、庸人泾渭分明; 高下就从这里看!
毛泽东的第一个不切实际是“ 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为目标”。
这是一个发展战略进攻的计划。
也就是说把战线前推至北纬三十六点五度线附近。
这时毛泽东的思维; 想必还处在当年指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大别山的模式中。想想那会儿是多么困难; 简直可以说是困难重
重; 各解放区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都还在战略防御态势中与优势
敌人周旋。毛泽东却毅然在力量对比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
下; 反常规用兵; 令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挥师千
里; 挺进大别山; 向敌人后方发展进攻; 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一锤子就把蒋介石的“ 哑铃”阵形砸了个稀巴烂。
如果仅凭困难的程度来说; 毛泽东这种设想应该说是有道理
的; 那会儿没吃没喝; 一支枪才几粒子弹; 放弃了延安; 放弃了华
中; 放弃了苏北; 放弃了大片根据地; 带着中央机关肩挨肩背靠背
地与胡宗南数十万大军兜圈子打游击。除了毛泽东这等雄才大略
的战略家; 换了别人谁敢在那个时候去设想什么战略进攻呀?
现在呢; 有国家政权; 新政权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又
有苏联后援; 力量空前强大; 兵员也优于敌人; 为什么不能像国内
446





战争一样; 和敌人掉个换位; 把进攻发展到敌人纵深去。
然而困难的性质却大大地不一样了。
对手不同了。
那是一支高度现代化的强大军队;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在全
世界都堪称一流。内部相对比较集权统一; 虽然也有重重矛盾; 但
却没有蒋军那么多派系纷争; 其将领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很高; 军内又能自由地争论探讨; 大胆揭露己方缺点; 吸取经验教
训和作出相应对策都异常迅捷灵敏。而对中国军队来说; 朝鲜战
场地形狭长; 在敌方空前密集的火力下; 自己非凡的徒步机动力发
挥大受局限; 大踏步地进退迂回相对于国内战争来说要困难得多。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以一支久战饥疲之师; 去向被钢甲包裹起来正
气势汹汹扑来的敌人发展进攻; 还要把敌人逐退100 多公里; 无疑
是超越客观现实的一厢情愿。
后来的战况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不切实际是要求保守汉城与仁川。
要实现这个战役目标; 中朝军队就要被迫在三七线附近采取
当时非常勉为其难的坚守防御方针。如此一来; 无异于以己之短;
就敌所长; 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从而丧失以机动防御消耗和迟
滞敌人; 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主动权。
这种思维; 源自准备完成“带最后性质的战役”的战略设想。
在这个思维基础上设想的“ 有利于中朝方的谈判”; 自然也就
没有立刻成为现实。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 千虑一失”。
有人要说啦; 毛泽东说的不对; 彭德怀说的又不行; 你能干; 你
是诸葛亮; 那你来说说怎么办才最为妥当合适?
这不是存心要笔者难看吗?
作为后来者; 我们看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当然要比他们当年清
晰透彻得多; 也可能要冷静得多全面得多。一二三四; 甲乙丙丁;
随便在军校课堂上叫个少尉见习排长站起来; 他也能给你分析得
447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头头是道; 论说得鞭辟入里。
可那管用吗?
别忘了; 毛泽东们当年面对的一个没法透视的封闭铁皮箱; 而
我们今天面对的却是一个什么都能瞅得清楚明白的透明玻璃箱。
事后诸葛亮最好当; 也最没用!
事实上; 哪还轮得着笔者这类蹩脚事后“ 臭皮匠”在那儿瞎叨
叨哟! 毛泽东彭德怀们自己; 很快就在将帅协谋的过程中; 在政治
目的和军事手段相互磨合中; 在战役战斗的实际发展进程中; 从两
个看似差异甚大的立场上彼此靠拢; 从两人的思路中; 扬弃了不切
实际的目标; 提炼出积极防御的思想; 在“ 实行机动防御和适时的
反突击; 消耗和迟滞敌人; 掩护二线部队开进和展开; 准备下一次
战役反击”的目标上; 统一了起来。
在战略家毛泽东一生中; 这是他最为虚怀若谷的时期。
1 月29 日; 彭德怀在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战前动员。
在为会议作了总结后; 彭德怀传达了毛泽东的电报精神; 并区
分了各军、各军团的作战任务。
各军指挥员随即返回原部队指挥作战。
这时; 各军师团的主要军事指挥员大都在沈阳参加联合兵种
的培训; 因而在最初的战斗中; 部队大都是在政治委员们的率领下
迎击敌人的。
1 月30 日; 彭德怀、邓华、金雄、朴一禹联名向志愿军各军、人
民军各军团首长下达迎敌进攻的作战命令; 决定西线各军提前于2
月1 日晚出发; 中朝军队首长在重新区分了各军集结位置、出击路
线、攻击目标后指出:“敌近日北犯进展较快; 各部在开进时应争取
时机; 先敌到达; 并应随时准备乘敌前进或立足未稳时; 力争在运
动中出敌不意; 歼灭敌人。”
志愿军总部确定的部署是“ 西顶东放”。
“西顶”———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志愿军第三十八、
第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组成“韩集团”; 在金浦、仁川及野
448





牧里至骊州以北68 公里地段上组织防御; 坚决抗击敌人向汉城方
向的进攻。以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位于金浦、仁川港、永登浦、汉
城地区; 担任海岸防御及汉城守备任务。以第五十军配属炮兵第
二十六团两个营展开于野牧里至庆安川以西地区; 依托修理山、光
教山、文衡山等要点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 依托博达里、内飞山、鹰
峰、国士峰等要点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 坚决抗击由水原沿铁路两
侧向汉城方向进攻之敌。以第三十八军配属炮兵第二十七团两个
连; 以主力集结在磨石隅里以南地区进行作战准备; 以该军第一一
二师展开于利川以北、庆安川以东至南汉江之间地区; 于堂谷里、
泰华、广岘、天德峰地区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 于旺谷、新垡里、中
悦美、南治岘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 坚决抗击由利川沿公路向汉城
方向进攻之敌。
“东放”———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
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组成“邓集团”; 于龙头里、阳德
院里、洪川及横城以北地区集结; 准备向原州、横城方向实施反击。
由朝鲜人民军前线总指挥金雄中将指挥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三、第
五军团组成“金集团”; 展开于三巨里、大美洞、宝来洞以北地区45
公里地段上; 掩护邓集团主力集结; 并准备以第三、第五军团在邓
集团左翼向横城东南方向实施反击。
从这个部署中可以看出;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已经确信“占领
大田、安东一线”实属不可能; 因而这个部署上体现了“ 出击”的大
前提; 预留了目标的小期望; 在防御作战的设计上; 也开始体现出
机动防御的思想。
毛泽东原来的设想; 已得到了较为切合实际的修正。
这就叫将帅协谋。
1 月31 日; 彭德怀将中朝军队作战部署电告毛泽东、高岗并通
报金日成; 同时报告与建议:
敌自25 日开始以大量飞机、坦克、大炮向我五十军
449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及一一二师攻击; 占我野战工事约7 公里。我仅有步兵
武器及少数山炮; 且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因
敌火力猛烈; 我伤亡相当大。
我军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 每人平均补5 斤; 须
2 月6 日才能勉强完成。特别是赤脚在雪地里行军是不
可能的。将各军、师直属队、担架兵抽补步兵团; 亦须数
日。我们拟于2 月7 日晚出动; 至12 日晚开始攻击。
决定邓华率4 个军首先消灭美二师; 然后进攻堤川
美七师、南朝鲜军第八师、二师; 韩先楚前往汉城指挥两
个军及人民军一军团; 坚持汉江南岸阵地; 相机配合主力
出击; 金雄往平昌指挥人民军3 个军团; 首先消灭南朝鲜
军第七师; 尔后向荣州前进。
九兵团目前只能出动二十六军共8 个团; 其余因冻
伤均走不动(一个师3 天只走15 里) ; 到4 月才能大体恢
复健康; 影响步兵优势; 这是严重问题。第三次战役即有
若干勉强性( 疲劳) ; 此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
出击受阻; 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为避免这
种可能性; 建议第十九兵团迅速开赴安东补充整训; 以便
随时调赴前线。
决心先表; 实际困难也说。
为将之道; 当如是也。
依靠毛泽东本人所倡导的认真负责事实求是的优良作风; 依
靠人民军队上下一心将帅协谋的光荣传统; 依靠全军将士英勇顽
强不怕牺牲的浴血奋战; 中朝军队仍然在极大的被动态势之中以
主动积极的姿态; 依托野战工事; 奋勇迎击以铺天盖地的钢铁开路
的敌人; 在汉江两岸; 一再对来势汹汹的“联合国军”予以重创; 给
踌躇满志的李奇微以当头棒喝。
东线最先与敌人打响的是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
450





第三次战役结束时; 第四十二军奉命在加平休整。
这时; 全军实力已大大削弱; 人数只有30831 人; 相当于出国
时人数的70%。按原订修整计划; 他们要在加平等待补充从国内
赶来的二线兵员。
然而; 1 月25 日后;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步兵第二师、法国营;
已向犁浦里、骊州、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