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判死刑、关监狱。为什么现在很多国家的监狱不够用,每年都要新修一个?因为腐败分子、贪官污吏越来越多,多的原因就是教育上没有爱的传播,没有人性道德的弘扬。
刚才有个道友说:“您以前赞叹鲁迅等是不合理的,他们的文章,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无有任何促进,反而有退化的作用。”我说:“我的赞叹,并不是对他们的一切全盘接受、盲目崇拜,只是说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对佛教的研究,在某个层面上还算不错,但这不代表他们与释迦牟尼佛或者大成就者等同。”
其实别人说的也对,因为比较著名的人说出来的话,相当有权威性,可以带动很多人。比如有些领导把自己的欲望说出来后,大家都觉得这种道理值得借鉴,自己也就拼命地追求,根本不知取舍方向。甚至有些人为贪欲所蒙蔽,不仅毁坏了自己的今生(本颂讲的只是今生果报),来世的痛苦也在等着他。
曾经有一个船夫,经常在江上接送来往客人。某日他遇到一个巨商,因为觊觎他的财产,便趁狂风大浪之时,将他推入江中,此事谁都不知道。后来这个船夫成了大富翁,开始娶妻生子,可是儿子从小就视他如仇人,关系一直不好。有一次他去问乩仙,乩仙判说他于某年某月某日,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所做的事情理当扪心自问。他大惊失色,才知道儿子原来就是那巨商的转世。后来他以各种因缘离开家乡,死的时候极为凄惨。有些智者在分析时说:“他夺人钱财不能自用,今生中不得好死,死后阴司的帐还没有算呢。”
所以,大家有一点控制能力的话,希望不要特别贪。我遇到很多很多居士,他们给老板、领导做事时,上级强迫自己干坏事,明明知道那是非法,如果陷进去,对今生来世都不利,但在他的手下也身不由己,不干的话就会被开除。这种现象非常多。但不管怎么样,懂得这些道理后,生活还是要过得简单一点,不要随顺五浊恶世的潮流,行为越来越不如法。
寅二、阻碍解脱机会:
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
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积累财产、守护财产、耗尽财产的过程中,充满着痛苦及苦因 。《亲友书释》中说:“被称为寂静调柔、财物丰足的诸位智者,因积累、守护、毁尽这些财产,也历经同样多的辛酸。”为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财产是无边祸害的根源。
当今社会中,人们对财产的执著相当可怕,包括很多大学生,不管是男孩子、女孩子,几乎没有想过以后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社会,为人类造福。而是快要接近毕业时,成天考虑“我能不能找到有钱的工作”、“会不会找一个好看的对象”、“我怎么样发财”、“哪个人有钱”……一直都是需求这些。老师也根本不考虑怎样培养人才,而是终日以打麻将、赌博打发时光。
前不久我接触了一些老师,确实看到了当今教育界的某些状况。很多老师整天混日子,随随便便得过且过,只要把工资拿到手以后,对孩子、对人类一点也不负责任。这样一来,现在孩子成长的氛围是:父母从小就灌输要发财,老师鼓励的是赚钱,领导也是赚钱赚钱……我们人活在世上,除了赚钱难道没有其他目标吗?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有良知、有智慧的人,希求的绝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帮助所有众生。
要知道,财富从开头到结束都充满痛苦,华智仁波切也说:“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有一只羊,就有一只羊的痛苦;有一条茶叶,就有一条茶叶的痛苦。财富越多,痛苦越大。”前两天,一个著名的相声演员死了,他的几千万家产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处理,因为他没想到这么快就离开人间,所以没来得及写遗嘱。其实一个人不管有没有名声,积财、护财时肯定痛苦,不是担心被别人偷了抢了,就是一直舍不得用,但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走,一生中几乎没有享用的机会。
现在提倡两个文明一起抓,但物质文明是有一点进展,精神文明却毫无起色,二者完全处于失衡状态。这样的话,社会到底有没有发展呢?换一个角度来看,物质生活虽然大幅度改善,但人们的欲望却越来越强,如果缺乏知足少欲和断除贪欲的佛教理念,恐怕会越来越不择手段地追求所欲。
如今有些状况已经病入膏肓,我们在小范围中传授佛法,不一定能扭转过来,但大家至少应该明白这些道理,不然的话,自己也可能落入这种可怕的陷阱中。米拉日巴尊者说过:“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初吝者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着敌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我不希求魔之财。”
因此,解决人们的欲望和贪婪别无他法,一定要靠佛教的教育。希望很多居士在教育孩子时,从小不要让他重视钱财,在他脑海中种下不好的种子。当然,让他出家,有这样的因缘倒很好,其实出家人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唐代有位智则法师,他身上只披一件破僧衲,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钵盂、一把勺子,其他再也没有东西了。他出门时根本不用关门,他常说:“出门时门要锁,箱子要盖紧,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扰乱道业,整日忙碌而散乱人生,没有任何意义。”这种修行人真的非常洒脱。
出家人在吃住穿方面根本不愁,从这方面讲,我觉得出家还是非常自在。那天我们同学二十年后聚会,大概有三十九个人,其中只有两个人出家。我们出家时,老师和同学都担心我们吃不好、穿不暖,有些人好心劝我们,有些人也给一点钱,说留着以后补身体用。但不知不觉过了二十年,大家再次相会时,他们有些在家人过得虽然比较可以,但都没有我们两个自在。我们在二十中没有受过任何刺激、痛苦,过得平平淡淡,从脸色各方面看,我自己感觉有一定的差别,很多人也是这样说,我们老师当时由衷地赞叹:“出家真的很伟大!”
佛陀在律藏中说:“出家人如住净室,在家人如住火宅。”《法苑珠林》亦云:“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实难,如陆地行船。”然而现在有些人声称:“出家、在家一模一样,在家也可以好好学佛,我对出家非常反对,因为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不需要出家。”倘若正如你所说,出家、在家都一样,那么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贤劫千佛,为什么全部以出家身份而成就?有些在家人不要认为自己跟出家人完全一样,甚至好像自己更胜一筹。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说过,只要披上袈裟,就有超越在家人的功德,对他们理应值得恭敬。
当然,在末法时代,也有个别出家人不护戒规、贪得无厌,整天奔着大城市和大施主去。诚如《正法念住经》所言:“贪执财物之比丘,内心恒时外散乱,彼等日夜皆无修行之机会。”贪执财物的这些比丘,白天晚上都在想着财物,修行不可能有丝毫进展,就像米拉日巴的一个故事中所阐述的一样。但是,真正的出家人相当伟大,他的生活也非常快乐,在家人考虑得比较多,而出了家以后没有这些痛苦,故大家应该随喜出家的功德。
那么作为出家人,既然已经出了家,一生中就要发愿善始善终,假如你业力深重,有些行为不如法,则应该好好地忏悔,发誓以后变成很好的出家人来度过一生。寂天菩萨这部论典所讲的这些道理,真的是非常珍贵,大家要尽量融入自相续,这样,修行肯定有很大的进步!
思考题
695、如果贪著异性的身体,会给自己的身体等带来哪些痛苦?
696、当今社会上,刑事案件、贪污分子层出不穷,其来源是什么?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需要采用什么方法?对此你有何感想?
697、有些在家人认为自己跟出家人完全一样,甚至自己更胜一筹,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一百二十八节课
寅三、以比喻说明过患:
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
此处用比喻来说明,贪欲的危害相当多,利益相当少,就像正在拉车的牲畜,吃几口路旁的草一样得不偿失。
现在的人们“今朝有酒今朝醉”,为了暂时的快乐,拼命追逐世间八法。其实我们活在世上,应该活得有价值,不应该鼠目寸光,像现世美那样只承认今世,认为死后一了百了,不惜一切追求暂时的欲乐。
贪欲的祸害非常大,不管贪著什么东西,女色也好、财物也罢,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打个比方说,牛马拉着沉重的车向前行进时,看见路旁绿油油的青草,禁不住停下来享用,结果立即招来车夫的鞭打,甚至车轮以惯性冲过来,将它撞伤、压死。为了数口青草,而遭致狠狠的抽打,乃至受伤送命,这是何等的不值得。同样,人们拼命地追求所贪对境,下场比这些旁生更可怜。他们为了瞬间的欲妙之乐,毁坏长远的解脱命根,将今生来世的一切安乐葬送无余。所以,《八大人觉经》中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很多人非常愚痴,为了眼前的一点薄利,宁愿舍弃来世的幸福,《因缘品》云:“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尤其是临死时如果贪恋某物,死后会转生为特别可怕的众生。从前舍卫城有个穷人,他对自己的牛特别贪执。死了以后,他转生为牛背伤口中的一只小虫,蚀食伤口中的脓血,每天都要经历七次生死。律藏中也记载着一个人,因贪恋自己的金瓶,死后转生为毒蛇,寸步不移地守护着金瓶 。
还有一个小孩夭折之后,请一位具证上师为他作佛事,但小孩的神识一直往酥油桶里跑。上师对眷属说:“看看桶里有什么?”原来有一个别人给小孩的烧饼。于是上师把烧饼用来作烟供烧施,回向以后才超度了他。因此,正如萨 哈巴尊者所说:“相续中有芝麻许的执著,也会带来无边的痛苦。”
贪欲确实非常可怕,大家理论上说得来,道理上也明白,但自己生起烈火般的贪心时,可能也是无法控制。对修行人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只要懂得这个道理,时时以正知正念摄持,逐渐调伏自己的习气,终有一天也会加入诸佛菩萨等离贪者的行列中,真正能利益众生,自己不被烦恼左右。
但是,现在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一点,把痛苦当作快乐的源泉,快乐也认为是实有存在的。前段时间我路过色达,看见有个宾馆里正在举行婚礼,我熟悉的很多年轻人在那儿高兴得不得了,蹦蹦跳跳。我当时就想:“他们只看到了今天的快乐,却没有想到以后的痛苦。现在人的生活压力、感情痛苦非常重,大家都认为今天是快乐的开端,但到底是快乐的开端,还是痛苦的开端呢?”你们经历过这段历程的人,应该非常清楚,从此以后,你是获得了人生的快乐,还是增加了担忧和痛苦呢?
当然,人活在世上,有些传统也不得不随顺,但是世间人的愚痴和盲目,还是值得好好探究。否则漫无目的地一直往前奔,到时候会达到什么样的境地,恐怕自己也无法觉知。
寅四、空耗暇满:
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
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
依靠钱财、不净行而带来的快乐微乎其微,轻而易举即可成办,不要说具有高超智慧的人,连低等旁生也不难办到。可是,无知的人们竟然为了这些而奔波受苦,糟蹋了如意宝般难得的暇满人身。
财利女色等带来的利乐,实际上非常少,世间上所有的有漏快乐,远远比不上瑜伽士在短暂的时间中,坐禅所获无漏安乐的千分之一。很多人把积累财产、追求异性作为人生目标,其实这并非明智之举。《开启修心门扉》中讲了很多动物的本领,如乌鸦向猫头鹰追讨命债的方式 ,相比之下,旁生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积累财产方面,不说别的,我的院子里有好多地鼠,到了夏天它们到处采集草根、人参果,然后搬到地洞里藏起来,其数量之多,可能一两年都吃不完。在打扮方面,昨前天我看见对面山上有一群鹅,它们在河里洗澡时,不停地用喙来梳理羽毛,跟人比起来,它们只不过不会照镜子而已。至于作不净行,麻雀、喜鹊、饿狗、老猪等等,根本不需要培训,天生就会。
所以,人活在世间上,如果只是追求这些,就跟旁生不分轩轾了。萨迦班智达说过:“整天谈论财与食,此即双足之畜生。”“唯寻自己之吃喝,岂非牲畜亦能行?”我以前放牦牛时,牦牛饿了,一定要去找草吃,口干了,看见远方有清清的河流,就不顾一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