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

第395部分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第395部分

小说: 修行资料汇编(真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交善知识」是指与精通戒律及能灭除他人怀疑何为适当及不适当等忧虑之人相处。

    接着佛陀解释第五盖,即怀疑:

    「内心有怀疑时,他了知:『我内心有怀疑。』内心没有怀疑时,他了知:『我内心没有怀疑。』他了知尚未生起的怀疑如何在他内心生起;他了知已经在他内心生起的怀疑如何被灭除;他了知已经被灭除的怀疑如何不会再于未来生起。」

    不如理地作意基于怀疑之事会导致怀疑生起:「基于怀疑之事」是立足于怀疑或朝向怀疑进行的事,是导致怀疑生起的原因。依共同的原因,前面之怀疑成为后来生起之怀疑的原因,所以佛陀说:「不如理地作意基于怀疑之事是导致新的怀疑生起之因,也是导致现有的怀疑增长与增强之因。」如理思惟善行等则能灭除怀疑,因此世尊说:「在勤于如理思惟善法与不善法、当受指责与无可指责之法、应修行与不应修行之法、卑劣与高尚之法、邪恶与公正之法、好与恶之法,就能防止新的怀疑生起,也能灭除现有的怀疑。」

    有六种方法能帮助灭除怀疑:

    一、精通佛法;

    二、问有关佛、法、僧的问题;

    三、透彻地了解戒律;

    四、对佛、法、僧的真实性有信心;

    五、结交善知识;

    六、有助于灭除怀疑的适当言论。

    第一项之前已经解释过,那即是明白圣典的意义及语法的知识;第二项则很明显易懂,肯定地,通过拥有佛法的知识及发问就能灭除一切的怀疑。第三项是指精通且能实际修行戒律。第四项是对佛、法、僧极强的信心。第五项是与有如瓦卡利长老(Vakkali Thera)一般深具信心的善知识相处。第六项是讨论三宝的特质。通过这六个方法能暂时灭除怀疑,但只有在未来证得须陀洹道时,才能根除怀疑,使它永远不再生起。

    为了根除它,除了运用上述六个方法之外,你应该修行止禅,培育够强的定力,然后以该定力为基础来修行观禅。你应该观照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因;当你透彻地照见过去因导致现在果及现在因导致未来果时,就会清楚地明白业力如何产生果报。这种了解缘起的观智称为缘摄受智,它能暂时灭除对业报法则、缘起与生死轮回的怀疑,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曾照见自己的过去世,也不了解缘起,就不可能证悟涅盘,为什么?因为从证悟须陀洹道的那一刻开始,禅修者自然地对佛、法、僧生起不可动摇的信心。业报法则、缘起与生死轮回是佛陀教法的重要部份,如果你还不曾以观智直接知见它们,又怎么能肯定且毫不怀疑它们的存在呢?即使是已经直接照见它们的人也还只是「小须陀洹」而已,只能暂时性地去除自己的疑,那么,是否可能还未照见它们就成为须陀洹呢?即使你说自己对它们有十足的信心,但那只像婆罗门众对他们不曾亲眼见过的大梵天有十足的信心罢了,因为你对法的十足信心只是依靠理论知识而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建立于亲身体验的观智。请记得,名字与头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证悟涅盘。因此,如果你自认为是须陀洹,为了你自己切身的利益,你应该细心思考我这一番话。

    观照缘起之后,应该观照内外诸行法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观照内外的行法为无常、苦、无我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你只是内观,怎么能肯定外在没有常或我的行法呢?有些人就认为大梵天是常及我的;你怎样证明那是错的?怎样才能去除你自己对它的疑惑?这是为何佛陀教导我们必须也观照外在的行法为无常、苦、无我。

    当你的观智成熟时,取涅盘为目标的须陀洹道就会生起,此圣道根除怀疑,令它永远不会再生起。那时你就已彻底地了知涅盘是真实存在的、佛陀的证悟是真实的、已证悟涅盘的圣僧团是存在的、八圣道分的确是导向涅盘的道路;而你对佛、法、僧的怀疑就因此完全灭尽。

    在经中,佛陀继续开示:

    「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法为法、安住于观照外在的法为法或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法为法。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法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与坏灭现象。或者他建立起『有法』的正念只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诸比丘,这就是比丘依五盖而安住于观法为法的方法。」

    如此,比丘安住于观照自己心中的五盖、观照别人心中的五盖或一时观照自己心中的五盖,一时观照别人心中的五盖。

    在这一节,佛陀着重于解释五盖。生起的现象是指通过不如理地作意美丽的目标等而导致五盖及其相应名法生起;坏灭的现象则是通过如理作意不净的目标等而导致五盖及其相应名法灭尽。对其他经文的解释则与前面章节里的相同。

    乙、五取蕴(pabcupadanakk回目录

    在解释依五盖而修行法念处之后,佛陀继续解释依五取蕴而修行法念处的方法。

    「再者,诸比丘,比丘依五取蕴而安住于观法为法。

    诸比丘,比丘如何依五取蕴而安住于观法为法呢?

    在此,诸比丘,比丘了知:『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坏灭;这是受,这是受的生起,这是受的坏灭;这是想,这是想的生起,这是想的坏灭;这是行,这是行的生起,这是行的坏灭;这是识,这是识的生起,这是识的坏灭。』」

    五取蕴是能被执取的诸蕴,它们是作为执取之因的一组现象。关于「蕴」,在《相应部.蕴相应》里,佛陀说:

    「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十一种色是色取蕴……十一种受是受取蕴……十一种想是想取蕴……十一种行是行取蕴……十一种识是识取蕴。」

    什么执取诸蕴?执取诸蕴的主要是无明、邪见及渴爱。由于这些烦恼执取色、受等诸蕴,因此后者被称为色取蕴、受取蕴等等。它们如何成为被执取的目标呢?事实上,人的身体只是由二十八种色法所组成而已,但如果你作意自己的身体为「我的身体」,并且相信那是你的,那就是邪见,而贪欲也会因而生起。你可能会执着自己的身体及别人的身体,例如你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的身体。如果你相信他们是真实存在,那就是邪见;如果你执着他们,那就是贪欲。如是,邪见、贪欲等烦恼能执取色蕴等而生起。

    经文中的「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坏灭;这是受,这是受的生起,这是受的坏灭等等」是对名色法的三种观法。「这是色」是指只有色法而无其它。根据《阿毗达摩藏》,色法有二十八种,即四界及二十四种所造色。你应该依色法的四个层面观照它们,即它们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这是指在你观四界直到看到色聚时,应该更进一步地分析色聚里的色法。举其中的地界而言,它的主要特相是硬,根据《法聚论》,除了硬之外,地界还有其它特相,即粗、重、软、滑、轻;它的作用是作为同一粒色聚里其它色法的立足处;当禅修者观照地界时,会见到它好像背负着与它俱生的色法,这就是它的现起;它的近因则是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三界,即水、火、风。当你如此分析地界时,就是在修行「这是色」这个阶段。对于其它色法及名法也应该如此分析,这只是它们的概要,如果要知道每一种色法及名法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之详细解释,请参考《清净道论》的「说蕴品」。

    「这是色的生起;这是受的生起等等」是第二个阶段,你应该观照两种「生起」,即因缘生及剎那生:根据《无碍解道》,导致色法生起的因有五个,即无明、爱、业、段食及成相(nibbattilakkhana)。无明、爱、业及段食是色法因缘生之因,「成相」就是剎那生。

    提到无明及爱时,取就自动地被包括在内,这三者是烦恼轮转;提到业时,行就自动地被包括在内,这两者是业轮转。无明、爱、取、行、业这五个是导致业生色生起的过去因,它们可以是你在前一世、前二世或更远的前世里所造下的,因此你应该往过去观照自己的名色法,直到在前一世临终的时刻,查到当时临死速行心缘取的目标,即业、业相、趣相三者之一。由于你这一世是人,所以在你前一世临终时成熟的必定是善业,假设那是供花给佛像的业,而临死速行心的目标是佛像此一业相,你就必须观那供花给佛像者的四界。如此你就会看到他的色聚,此时应该着重于分析他心脏里五十四种色法当中的心所依处色,如此就会看到他的意门,即有分心。当你来回地在有分心的前后观照名法时,就会看到他供花时的心路过程。如果他在供花时生起欢喜心,而且知道善业会带来善报,该心路过程中的速行心就有三十四个名法,这些名法就是行。虽然它们是无常的,一生起就即刻坏灭,但它在名色相续流中留下业力。在未来因缘成熟时,该业力就会产生果报。它会产生怎么样的果报呢?那有视他在造该善业之前或之后发了什么愿,所以你也必须观到他发愿时的名法。假设他在供花之后发愿在来世成为女人,那时,错误地认为有女人存在是无明;渴***的生命是爱;由于重复而变强的渴爱是取。至此你已经观到五个过去因。

    接下来应该观照这一世结生时的色法。在结生时有三种色聚生起,即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它们各有十种色法,其中九种是彼此相同的,即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营养)及命根,唯一不同的色法是心色十法聚里的心所依处色、身十法聚里的身净色、性根十法聚里的性根色,因此在结生时一共有三十种业生色。观到这些色法之后应该再次观那五个过去因,如此往返地观这两者,以便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如果有,你就应该个别地如此观照:「由于无明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无明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爱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爱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取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取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行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行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业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业是因,业生色是果。」然后观照业生色的生时,那就是「成相」,亦即剎那生。

    对于色法的现在因,佛陀提到段食;提到段食时,心及时节也都包括在内,因为它们也是产生色法的现在因,所以造成色法生起的现在因一共有三个。

    除了结生心之外,一切依靠心所依处生起的心都产生心生色,因此你应该观到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生起;心是因,心生色是果,然后再观心生色的剎那生。

    每一粒色聚里都有称为时节的火界,它能产生含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八种色法的时节生色聚,因此你应该观到由于时节生起,所以时节生色生起;时节是因,时节生色是果,然后再观时节生色的剎那生。

    还未被消化的食物是由时节生色聚组成。在肠胃里有一种称为命根九法聚的业生色聚,它含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及命根这九种色法,其中的火称为消化之火。食物中时节生色聚里的食素受到消化之火支助时,就会产生含有八种色法的食生色聚,其中的食素称为食生食素。当食生食素支助业生、心生、时节生食素及在之前生起的食生食素时,后者就会产生新的食生色聚,因此你应该观到由于食素生起,所以食生色生起;食素是因,食生色是果,然后再观食生色的剎那生。

    属于果报的受、想、行、识四名蕴都有相同的五个过去因,即无明、爱、取、行及业。受、想、行三名蕴拥有相同的现在因,即触、依处、目标及相应名法。触的作用是把名法及目标连接起来;如果没有触,受、想、行就不能缘取目标,也就不能生起。对于人,每一个名法都必须依靠依处色才能生起,例如在结生剎那的名法依靠心所依处色而生起,因此没有依处就不可能有名法产生。每一个名法都必须缘取目标才能生起,因此目标也是导致名法生起的现在因。再者每一个名法都不能单独地生起,必须与相应的名法同时生起。由于四名蕴必须互相依靠地生起,因此它们互相作为因果,即是说:如果取受蕴为因,其它三名蕴则是果;如果取想、行、识三名蕴为因,受蕴则是果;其它种情形也应如此理解。你应该如此观照受、想及行三蕴的因缘生,然后再观它们的剎那生。

    对于识蕴的现在因,佛陀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