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三为人处世哲学-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德完全否定掉合并其他事务所的提案,他告诉亚瑟说:“这不过是一 时的流行而已,支持不了多久的。”结果让许多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抢了先机。亚瑟的合伙人米菲德后来非常不悦,责备亚瑟白白放过好机会,甚至连 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亚瑟告诉我们说:“我们再起步已太晚了,其他的阵地都早已被攻下来了,我曾问过客户的意见,大好时机已失,根本就没有补救 的余地。”
奉承话并不可靠 露易丝和泰德能和主管搭上关系,算是很难得的了,大多数的同事都没 有这么好的运气。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两家公司 63 位 30 至 50多岁的员工中, 只有 11 人(不到 20%)觉得自己与 50 到 65 岁年龄层的主管,有良好的关系。 正如亚瑟属下一位 33岁的律师说:“不要误会我的意见,我和老板相处融洽, 合作也很愉快,但却不能算是‘朋友’,绝对不是朋友!他并不完全信任我。”
由于这些公司最注重自动自发,所以这并不碍事,部属甚至觉得这样子与老 板保持一点距离也很不错。露易丝的一位同事说:“我倒宁可这样,一星期能和老板见几次面就够了。”
关系疏远可使年资较浅的伙伴和中层经理人有工作上的自由,但也使他 们视自己的老板为:一、只是发号施令和分配工作的人;二、升迁的暂时阻碍。(等他退休,我也许就可以接下他的职位。)老板现在很少详细指示或 鼓励他们。玛丽责骂露易丝的同事说:“你已不是初出茅芦的小家伙了,什么都该懂啊!”亚瑟对部属也常常有这种态度,他有一次责备泰德的同事说:“难道一定要我每分钟都盯着你才行?早上一来就要看住你,你才不会出 错?”
这套逢迎主管的方法,并不是泰德、露易丝和其他更有野心的部属故意 发明的,而是在这个环境下,耳濡目染所体会的生存之道。从 20 多岁起,他们便逐渐领悟其中诀窍,并尽量身体力行,使自己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最大 的利益。他们知道自己很难和年长位高的主管建立什么密切的关系,所以也并不这么妄想。他们明白自己如果痴心妄想,一定会尝到失望的苦果。泰德 听我们提到亚瑟所扮演的“导师”角色,大声嘲讽说:“导师?不要笑掉我的大牙了,他只是个唠叨鬼,把我们当做听众而已。”
近年来许多人都在研究主管“导师”角色的问题,但实际上,野心大的 部属,往往只利用“导师”做他们的赞助人和开路先锋,以及晋升的阶梯而已。学习“导师”的经验根本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问题。在“导师”这一方面, 泰德的嘲讽虽然稍嫌过分了些,但却也有部分实情。事实上,许多主管都只是漫无目的地对年轻部属喋喋不休,所谈的不外是一些自怜自艾的怨言,或 是自吹自擂的牛皮,根本没有任何“教育”的意义。
既然如此,年轻部属为什么不能利用这种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既然这关系没有真正的价值,当然该利用它产生另一功用,作为自己晋升的捷径。这些年轻部属私下都承认此点是他们奉承主管,希望和主管保持亲密 关系的动机。从“导师”身上,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嘉言或经验,部属索性利用这层关系,让自己在事业上一帆风顺。
巧妙地操纵年长主管,利用他们成为晋升的阶梯,已发展为商业圈内一 项精练的艺术。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这种手段是公开的;而在美国,中层经理人则熟练地运用许多言词,来掩饰自己的企图。他们最常用来开脱 自己的说法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根本不希罕老板的支持。”
这成为企业界最新的“独立宣言”,也是最佳的障眼烟幕。泰德和露易丝都 常常一边奉承谄媚自己的主管,一边又用这些烟幕来掩饰自己。
“这是工作上的需要!”他们一定会这么为自己辩白。在每个公司,最 后的主权都在最高管理阶层的手里,不管他们换多少工作,最后一定要找出和主管的相似之道,以利自己的升迁。泰德、露易丝以及大多数人的公司, 尤其是中到大型的公司,主管的年龄多半在五六十岁之间。这个年龄的情感需求,配合着部属火急的升迁欲望,恰巧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很不幸地, 这两者的配合却经常不尽理想,有时甚至十分悲惨。我们很希望能看到主管能与接班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并能对公司有所贡献,然而这种例子实在是 太稀少了。
陷入困境的主管
我们发现,当人们进入五六十岁的阶段后,培育接班人的欲望常会使他 们陷入困境。怎么说呢?由于五六十岁的人有强烈自我表达的欲望,往往会被野心大而态度随和的年轻部属所利用,结果得不偿失。
光是指责“培育接班人”这种制度,或干脆不理不睬,是没有用的,因为这种培育后进的欲望是无法遏止的。如果年长主管退缩不前,拒绝指引公 司里的任何年轻部属,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情况更糟。但很多五六十岁的主管都采取了这种消极的态度,他们现在唯一能发泄自己欲望的途径,是 到各学校去演讲,因为这些听讲的年轻人,不会和他们发生任何关联,更不会成为他们永远的教育负担。但是,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永远不能满足他 们这阶段最迫切的欲望。
培育最佳接班人一般人总认为五六十岁的人该清心寡欲,这种印象其实是错误的。的确, 有些欲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但有些欲望反而会更强烈。从我们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主管的成就越大,就越想把自己的经验和秘诀传授给年轻一 辈的部属。
但是主管和部属间相互的猜忌,以及跳槽的顾虑,造成了沟通不良的问 题,使得主管产生了极大的挫折感,而部属除了学会谄媚奉承之外,一无所 得。
部属的职层低,所以对这种情况比较无能为力。这时候,身为主管的人 就该领头,设法逐渐改善这种状况;他们必须了解,这样做不但对部属有帮助,对他们自己也有极大的好处。我们希望在这简短的一章里,能指出培育 接班人这个问题成败的关键所在。
主管的某些特权 如果主管要部属听他们说话,首先该注意自己所说的内容有没有启发 性、是不是有用、值不值得听?可是这些年逾 50的主管,都没有先检讨自己,反而认为自己有唠叨的特权。只有少数的主管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把谈话的 重点放在公务上——例如公司的本质和业务的运转等等;但纵使如此,他们谈话中仍掺入不少废话和牢骚。
这些主管往往认为,他们辛勤工作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拥 有一点说话的特权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帮助部属本不是他份内的事,他额外地做这份工作,自然该有些酬报。虽然他们不能确定自己的忠告是不是真的 对听者有帮助,但至少表面上都显现出这种姿态来,一位经理人就表示:“我累积多年的经验还会有错吗?它们自然是非常有价值的!”接着,他理直气 壮地强迫膺选为听众的部属听他对公司的怨言和不满。更有趣的是,他还认为这些言论内容丰富,能“彻底透视企业问题”呢!结果恶性循环,牢骚发 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有权发牢骚。
而另一方面,部属根本不爱听这种唠叨,听半天一无所得,只是白白地 浪费时间而已,因此他们决心设法取得一些其他的报偿。事实上,建立这种关系不但没有好处,甚至会演变成恶意的相互利用,比没有关系更糟!
主管想与部属建立友善的关系时,最不该犯的错就是在称赞某人处理某 件事的方法之后,又迫不及待地说出“要是我来做的话,会怎样怎样处理”
的话来。这种马后炮会使部属认为,主管因为没插手这件事而感到不安,甚 至害怕部属的能力会超过自己,才借这种话来夸示和炫耀自己的阶级与权力。一般人只有在失败的时候才需要别人帮助,并希望旁人提供建议,但成 功时,没有愿意屈居人下的。
所以,主管特别要避免上述自我中心的行为,并且要谨慎选择聆听他个人、职业及公司秘密的对象。这是教室和办公室中教育气氛差别的最大之处。 在教室里,老师有教无类,不能挑选学生,但如果学生表现不好,他可以把责任归于父母、社会、电视、其他学生或从前的老师,所以承受的压力较轻; 但是如果部属表现不佳,公司的主管就难辞其咎。毕竟学生和老师一周才相处几个小时,而主管和部属相处的时间,却至少是几小时的十倍,且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不知部属的短处根本不能作为失败的借口,同事更不会因此而原谅你。亚瑟最后对其他八位合伙人辩解自己失误的原因时,终于脱口而 出:“泰德把我害惨了,他告诉我不正确的消息,害我判断错误。”其他合伙人听了他的辩词,不但没有息怒,反而火上加油,其中一个非常生气地问:“而你竟会听信他的鬼话!”另一个接口说:“哦!那是谁的错呢?”亚瑟 后来表示:“根本没人要听我的解释。”
有意培育接班人的主管,只要肯用点心,往往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一 开始,这些主管就会让某一年轻部属知道自己喜欢他的陪伴,但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告诉部属,这种陪伴还有另一层深义。一位主管在重要客户快来的 前几分钟,告诉得力的助手说:“看我做一次,比一千句话都有用。”另一位主管也有类似的意见,他告诉助手说:“我太忙,恐怕没有办法一步一步 告诉你该做什么,但你只要在场,也许就会学到一点东西。”
当然,除了观摩之外,有时让部属亲身参与会更具好处。一位主管就告 诉部属:“一定要亲自做,你才能学会。所以这一次到客户那儿,由你来和他谈。”部属一听,马上显得紧张起来,主管带了他 10 个月,从来没让他独 挡一面过!“别担心!”主管保证:“你知道该说什么,而且万一有什么困难,我就在旁边。”另一位主管也让手下的经理实地参与,他告诉经理说:“通常给高阶经理人的报告都是我写你看,这次你来写写看。” 我们早先曾经提到,培育接班人并不是一蹴可几的,因为主管与部属双方都还有许多必须学习的地方。举例来说,人们需要花费一段时间,甚至一 段很长的时间,才会了解他们已同时被授与责任和权力。一位部属描述自己的经验说:“许多次公司曾想给我权力,但到中途又把它收回去了,我根本 不知道他们这次是不是真的会让我放手一搏。”四年后,他终于成为公司的 总裁。
培育接班人的技巧并不能速成,所以部属可能要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才能在事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试图加快这个过程,后果常常很悲惨。
有趣的是,往往是部属,而非主管试图加快这个过程的进展。美国人往往急 切的希望事业有成,结果反而贪多嚼不烂,不但使主管失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毁了自己的前途。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非常有说服力的人身 上,他们可能不耐烦长等,且忽视了公司运作的复杂性,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权,因而提出种种动人的理由,要求主管让自己执行重要的计划,结果却惨 遭滑铁卢。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种失败也可能是好事;如果这些人能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了解整个公司上上下下各阶层都很重要,那么日后自己成 为主管就会更加小心。此外,我们一再地发现,只有外行人和低阶的工人认为现代企业的经营是简单而容易的。
该冒险时不妨冒险
主管最感惊喜的时刻,莫过于面对难题时准接班人能妥善应付,解开困境,做得比主管期盼的还要好。我们的调查显示,事业舞台上的人,往往会 有很大的潜能,单看自己如何去开发这种潜能罢了。
企业家都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财务资产、如何冒险、如何投资。虽然并 不是每一次的赌注都会赢,但事前的分析、计划,总能帮助他们找出最容易成功的一条路来。而且大家都没有未卜先知的水晶球,所以执行时就必须谨 慎小心,以便随时能更正错误,弥补损失。
同样地,投资冒险并不只限于公司的财务方面,也可以用在人力资源上。 我们把金钱投资在厂房、设备上,更该把时间投资在得力部属身上,两者相辅相成,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两种投资都需要耐心,都有许多相似之外, 而且也都值得尝试。
如果我们的资本(时间、知识、精力)选对了投资对象的话,将会有极 优良的效果。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