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5期 >

第22部分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5期-第22部分

小说: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5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升起来。我们眼随老僧,沿着仄仄的山路来到一间茅屋前。两位鹤发老人坐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怡怡然捉着虱子。压着茅草的石块被风推动,屋顶掀开一扇天窗。
  老僧爬上茅屋。这位为一个承诺坚持了二十六年的老僧,还将继续坚持下去吗?我们望着屋顶发呆。
  老僧立于屋边,黑色的身影愈发高大,如生铁铸就的一座碑。


碧野晴光九十春
■  黄 铮
  2005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五,是被誉为“党的作家,人民的作家”碧野先生90岁生日。
  90年前,碧野出生在广东潮州父母打工流浪的路上,住在一个破庙里,家境贫穷。少年时他靠与母亲一起扛码头当小搬运工半工半读上完小学,由地下党的老师资助上中学,并接触马列主义书籍和思想。高中时他在叶剑英东江起义后的革命影响和地下党的领导下,闹学潮,被国民党县长通缉,逃往北平。由于没抓到碧野,国民党县长把他父亲当场打死,母亲被迫外出流浪要饭。
  碧野到了北平,一边在北京大学旁听,一边在图书馆自学,参加了“12·9”学生运动,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在中共北方地下党书记谷牧主编的刊物《泡沫》发表第一篇小说《窑工》。
  1938年根据抗日游击队的战斗生活写了《北方的原野》,被茅盾高度评价为“这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感情”。
  碧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中共重庆办事处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派往抗战部队。这期间发表了《灯笼哨》、《乌兰不浪的夜祭》、《麦季》、《风暴的日子》等中篇小说。
  1942年任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理事,在中共地下党刊物《莽原》任总编辑,发表了《奴隶的花果》、《风沙之恋》、《肥沃的土地》等中、长篇小说。
  在任《朝报》主编时,被国民党国防部作为中共地下党列入黑名单,遭追捕。
  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关怀下由国统区进入解放区后在北方大学任教,同年,他到四野徐向前部队参加解放战争。
  解放后他的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是第一部描写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题材的小说,受到当时文化界领导的高度重视,周扬嘱周立波、古立高审阅通过,又经出版总署王子野审定出版。这部书受到国内读者的高度评价,许多省市陆续重印发行,并获香港方面的好评:“谁说革命没有人情味?”但出人意料的是,此书突然遭到严厉的批判。
  虽然受到批判,但碧野没有气馁,在铁道部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深入生活,写成长篇小说《钢铁动脉》。
  1979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召开,他压在箱底 30年的长篇《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终于翻了身,《解放军报》公开为它平反。胡耀邦同志是碧野在四野徐向前部队政治部工作时期的主任,对他人品和和这部作品十分了解,碧野写信给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要求再版。信只付邮10天,就获准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再版,印数近20万册。他庆幸沉睡了多年的书得以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
  1953,年,碧野参加由国防部副部长李克农带队组成的中国作家10人采访团去朝鲜。出国前,由北京先去黑龙江,采访从南朝鲜战俘营遣送回国的第一批伤病战俘。
  第一批被俘遣送的战俘散住在老百姓家。他们一到来,就天天采访。这些为祖国的自由流血的兄弟,这些为朝鲜的解放受伤的战士,都是在粮尽弹绝、伤残病重之中被俘的。他们血泪控诉美帝国主义及李承晚集团的惨无人性的虐待:写背判祖国的血书,被刺字、断水、截肢以至杀害。
  随后,碧野与采访团团员穿上军装,过了江水滔滔的鸭绿江,奔向朝鲜前线。
  碧野去开城和板门店,参加板门店谈判和交换战俘,进行战地采访。交换战俘时,板门店用芦席搭成长廊,长廊插上中朝两国国旗。美国和联合国战俘受到中朝人民的优待,个个显得油光闪亮,神情快活。车过板门店,他们有的弹着吉他歌唱,有的向中朝文工团员抛吻。
  对方却用铁闷子车遣返中朝战俘,六面钢板,没有窗子,没有通气口。打开铁闷子车的后门,中朝战俘经过长途的颠簸,长时间憋气,脸色铁青。他们很多都是伤病员,有的缺胳膊断腿,有的哀叹呻吟。
  一个战士捧着一叠血染的军衣,上面放着一顶小军帽,眼含泪。这是在战俘营牺牲的一个小战士的遗物。
  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国战俘,在战俘营被敌人截肢,成了一个独腿汉,扶着拐杖艰难地走到长廊下,颤巍巍地跪下独腿,放下木拐,双手捧起五星红旗的一角,掩面哭泣。他的眼泪泡湿了旗角,嘴唇在颤动,好像在说:“啊,祖国,你的儿子回来了!”
  碧野准备根据搜集的大量素材,写一部反映中国战俘在俘虏营斗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上边却传来一个声音:“把俘虏当成英雄,怎么能写?”碧野只好收起纸笔,但心里产生疑团,中国战俘在俘虏营中牺牲的牺牲,病死的病死,坚决回归祖国的最后只有六千人。他们热爱祖国,无限忠心。这些人回来后,被开除了军籍、党籍、团籍,被发配到全国各处的穷山僻壤,既挨饿,又无医药,自生自灭。“文革”期间,他们当中有人还被“四人帮”枪杀!
  “四人帮”粉碎后,碧野感觉是写这些兄弟的时候了,于是,取出藏了30年的笔记本,三易其稿,写出了长篇小说《死亡之岛》。
  在王震亲自关心和鼓励下,1955年初春,通过中央军委,碧野去新疆军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深入生活。从白皑皑的雪线和云层中露出一座座冰峰,这就是天山,像浮出滔滔白浪的群岛。达坂城冰消雪化,流水潺潺,树丛萌生鹅黄的嫩叶,吐克逊遍布维吾尔族群居的小屋。百十里的土鲁番葡萄沟一串串紫色、绿色的葡萄晶莹闪亮,由天山雪水汇成的博斯腾湖冬季结满坚冰。春天到来,冰裂如雷鸣,沿湖生长盐索索,大雁在这里下蛋,一窝一窝。每当月夜,在月光和盐湖的反光中荒野上传来铃声,那是盐驮子前来运盐。由博斯腾湖流出的孔雀河,碧蓝碧蓝的,像孔雀开屏。孔雀河灌溉的土地特别肥沃,产香梨,细嫩;产无籽西瓜,多汁清甜。春三月,塔里木盆地片片绿洲,已呈现柳林吐翠,桃杏芬芳。千里天山,夏季牧场蓝如海,连接着天边白云和冰峰雪岭。草原上点点珍珠似的帐篷群,四野里,闪闪发亮的马群、牛群和羊群,马群奔逐倘佯,羊群如流云。入夜,天上出现了星星,远处传来了马铃声。听说他是个北京来的客人,老牧民在篝火旁为他举行了晚宴,香香的奶茶,大块的炖羊肉。老人弹着冬不拉,琴声悠扬;小伙子敲着手鼓,鼓声咚咚;姑娘们飞旋着长裙,翩翩起舞。天山千里牧场使碧野写成了《天山景物记》。《天山景物记》自选人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已近20载,读者累计上亿,几乎年年高考语文试卷都涉及此文章。
  去新疆建设兵团体验生活,到新疆古代出良马的焉耆国所在地,建设兵团的战士们在孔雀河边,开垦良田几十万亩。这里靠近古战场轮台,曾经在陕北南泥湾生产和南征北战的战士,从天山脚下背来石头。石头磨背,血染军衣。建长渠,引来天山雪水灌溉,在戈壁滩上开荒种田,立足边疆。战土们疲劳过度,吃粗糙的包谷饼,吃着吃着包谷饼掉落地上,睡着了,猛一醒来,抓起土块就往嘴里塞。戈壁滩上的骆驼刺、红柳和芨芨草藏满蚊子,战士们开荒,泥涂脸孔和手脚,防野蚊子叮咬。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砍土镘,既保卫祖国,又开发边疆,他们是进入新疆的第一支解放军。
  以当年延安的359旅为基础的建设兵团战士们建设新疆,开发大西北的英雄事迹和天山南北人物风情为素材,碧野写出反映新疆的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
  碧野从新疆返京,周恩来总理在紫光阁亲切召见。被召见的有老舍、程砚秋、刘白羽、陈白尘等十几位作家、艺术家。陈毅元帅穿一双踩塌后跟的布鞋也和他们一起聚会。周恩来总理的召见,对他们寄予了极大的信任和希望。接见后碧野写了篇散文《紫光阁的一次聚会》。
  1960年,碧野到鄂西北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工地。在丹江深人生活的间隙,他去了神农架。神农架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方圆千里,在川、陕、鄂三省边界处,遍布原始森林。古老的大树,有的高出十丈,有的几人合抱。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柯枝交叉,浓荫蔽日,像是暗夜的海洋。神农架是华中第一峰,山高入云,海拔高,云遮雾绕,大自然特异,上山,每一步都隐藏着艰险:山上有虎豹威胁,有狗熊扑人;沟深千仞,悬崖上苔藓打滑,随时都有跌落深沟的危险;林地上积年落叶陷身,随时都有被掩埋的可能。
  山上夏季如秋,一阵云一阵雨。
  神农架药物丰富:金钗、石斛、头顶一颗珠,千种万种。山上没有人家,却有采药人住的窝棚。据记载:药圣李时珍在这里采过药。
  神农架是个大动物园,出产珍奇的动物,有豹,有白熊,有金丝猴。
  碧野为鄂西北山区写了读者喜爱的散文集《情满青山》。这部作品即使在“文革”期间被撕掉了封面,也还在读者中广泛流传。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青年出版社重印,印数累积30万册以上,至今,仍有读者来信索取。
  碧野去江汉平原,江汉平原是古云梦泽,神女荐席楚襄王美丽传说的产生地。古代的云梦泽给今天的江汉平原留下了众多的湖泊,洪湖、长湖、汈汊湖、黄盖湖、沉湖、排湖,蓝空碧浪,水天一色。
  碧野去天门县“月亮湖”。月亮湖,形如月,细浪粼粼,清晰可数。
  江汉平原稻麦青青,阔野千里,河渠成网,棉花如银,是我国一大粮仓。碧野寄情仙桃排湖,称它为“江汉平原的明珠”。排湖静静的像一面明澈的圆镜,白云飘飘,湖水荡荡,水清见底,菱角茎叶在微风中摇曳,游鱼出没在田田的莲叶间,一群群雪鹅、天鹅、大雁静静游弋。湖面上,白莲、红莲,花开万朵,给这优美的水国增添了轻柔和妩媚。排湖上映日月星辰,下照富饶大地,闪闪发光,永不暗晦。
  碧野写了大量的散文:《月亮湖》、《静静的排湖》、《绿色的城》、《红莲记》、《四望山下》、《金水银河话南漳》、《水之歌》、《伯金之乡》等,结集为朋亮湖》。
  描写鄂西北大山区的《情满青山》和描写江汉平原的《月亮湖》,是他的众多散文集中两个重要散文集。而他在丹江口水利工地的生活,则写成长篇小说《丹凤朝阳》。
  当时,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南水北调的最大工程。丹江发源于陕南,流经豫西汇入汉水,大坝新建在丹江汇人汉水处,因而叫做丹江口。丹江口在伏牛山和武当山之间,江水至此奔腾叫啸,浪波滔天。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火红的凤凰黎明飞来,在这片江滩上饮水、理翅,迎着朝阳起舞,“丹凤朝阳”的吉祥典故就出自这丹江口。
  现在,红凤凰又飞回了丹江口,大坝出现在汉水上,坝体就是凤身,秦岭、巴山就是双翅。
  丹江口巨型水利枢纽工程,白天炸山,群炮轰鸣,飞石穿空,烟柱冲天成朵朵白云。坝头上小车轰鸣,起重机伸开钢臂,左右旋转,震捣器嗡嗡,采沙船链斗声铿锵,十里工地热气腾腾。入夜,众多门式起重机、塔吊红灯闪烁。两岸,探照灯、聚光灯,光柱倒影江中,在波浪中像无数金蛇在游动,两岸工地灯光如海,犹如天上的繁星。
  他在丹江体验生活几年,准备着手写长篇《丹凤朝阳》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批斗挨打,打断四根肋骨后不让休息一天,每天批斗、劳动,《丹风朝阳》搁浅了。  1970年,碧野和妻子被下放到江汉平原仙桃插队落户。当时他已是五十开外的人,虽劳动吃力但肯卖力。有一天,他和两个小伙子背谷子进仓,从日出到日落,一共背了3万斤,,
  村里的人见他能吃苦,又同情他年纪老大被下放,叫他“黄家老头”。
  “黄家老头,你悠着点干,要是累病倒下,我们心疼!”
  妻子杨静,为人和善。她带有不少药,懂得药性,谁家的孩子病了,她都施舍药片,从不收钱。
  碧野最高兴的是,生产队长送给他的——盏很细巧的煤油灯,入夜,他就埋头在小小光圈里,读带下乡来的书籍,看借来的报纸,心身感到舒畅。
  为了解除乡间寂寞的生活,他们家增加了三个家庭成员:一只猫和两只鸡。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