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乘无量寿经解+ >

第42部分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42部分

小说: 大乘无量寿经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之真实信心也。「身意」,即身、口、意三业。「柔软」谓心柔和而随顺于道。如《法华经》曰:「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盖此土众生,刚强难化。若「身意柔软」。便易调服教化。「三途」。途者,道也。三途者,火途、血途、刀途也。小狱兼寒热,大地狱唯在热。从热而言,故地狱名为火途。畜生互相啖食,故云血途。饿鬼常被驰逼,故名刀途。恶趣众生,在极苦处,蒙佛光照,其苦休止,而得安息。故云「皆得休息」。因佛本愿曰:「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今此殊胜光益,正是此愿之成就。今云「命终得解脱」。正是愿文中,慈心作善,往生极乐之意。由上可见三途极苦之众生,以见光故,尚能息苦,命终往生,故知弥陀愿力,威光摄受之力,俱不可思议。又《观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般舟赞》曰:「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故知真实念佛之人,皆是具缘遇光之人也。
  望西师疏曰:「问:人间行者,犹见光难。三途众生,岂辄得见。答:《心地观经》云:“以其男女追修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微妙法,开悟父母令发意。”孝子追善,向以如此。弥陀光益,岂唐捐乎!」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日夜称说,至心不断。。。。。。」此段指闻佛光明之德,日夜称说者,亦皆「随意所愿,得生其国」。《吴译》曰:「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声,称誉光明。朝暮常称誉其光明好,至心不断绝。在心所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今经言:「闻其光明威神功德」,相当于《吴译》之「闻阿弥陀佛声」。今之「日夜称说,至心不断」,相当于《吴译》之「朝暮常称誉其光明好,至心不断绝」。今之「随意所愿,得生其国」,相当于《吴译》之「在心所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会疏》曰:「日夜称说(弥陀光明),至心不断,是则生因也。。。。。。。然则称彼名号(弥陀圣号),至心信乐,是日夜称说义也。」疏谓「日夜称说,至心不断」,成为往生净土之因。而信乐持名,亦是日夜称说之义。且信愿持名是往生正因,故皆随愿得生也。
  寿众无量第十三
  本品显三无量:一、佛寿无量。二、会众无量。三、会众寿命亦复无量。一者法身德也。二者大愿普也。三者主伴如如,真实不可思议也。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寿命之长久,实无法称说,无法计算。此上正为第十五「寿命无量愿」之成就。「又有无数声闻之众。」乃第十六「声闻无数愿」之成就。「寿命长久,不可称计」表阿弥陀佛究竟法身,三际(过、现、未)一如,故寿命无量。复以大愿独胜,超越诸佛,故报身化身寿命亦皆无量。佛寿无量故常觉众生。佛愿无极,故应广摄会众。是以国中声闻等亦复无数无量也。「神智洞达」者,显彼土会众之神通智慧通达透彻。《往生论》曰:「天人不动众(指极乐会众),清净智海生。」《论注》曰:「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故皆「神智洞达,威力自在」。
  「神智」。「神」谓神通,「智」谓智慧。此是两字分举。若合为一词,则自在彻见事理之智慧。「神」者,明也。此之智慧,神明无极者也。「达」者,通达无碍。「洞」者,究竟通彻。「威力自在」者,威神之力,自在无碍也。
  「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深显《华严》广狭自在、一多相容、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境界。又《维摩经》亦显掌中持世界之不可思议功德。经云:「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菩萨以一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极乐大众,悉具如是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深显圣众庄严,主伴功德均不可思议。
  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
  上数句,独标目连功德,举以为喻。知星宿数,见汉吴译,《汉译》曰「摩诃目犍连,飞行四天下。一日一夜,遍数星知有几枚也。」
  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
  上明声闻无数。目连神通第一,假令十方众生同具目连之神通。以毕生之时间,竭尽其智力,以共推算极乐圣众之数。其所知者,未及彼土众数千万分之一。
  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此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
  「一毛」,言其微小也,更分为百分,则更小也。「如微尘」,则极小也。以此毛尘所沾得之水,喻所知之数。其不知者,如大海水,以喻彼土圣众,其数无量也。
  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末段结合主伴。教主寿命无量,国中一切大众,亦皆如佛,寿命无量。弥陀大恩大德,微妙难思。带惑往生者,一登彼土,便无退转。又复寿命无量,故于彼土皆可于一生之中补佛位而证极果。此土既多退缘,又以寿命不过百年,故末法中,亿万人修道罕一得道。
  又《往生论》偈云:「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佛寿无量,教化之众无量,所教人民皆同补处菩萨,故云善住持也。又偈云:「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指彼佛会众,皆于弥陀国土清净莲华中生,「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亦即皆从弥陀自心中生也。是故彼国人民,平等如佛,寿命亦皆无量。一生补佛。可知极乐主伴悉皆庄严,功德成就。
  宝树遍国第十四
  本品重显极乐国土依报庄严。七宝行树,周遍其国,此诸宝树,或一宝独成。或多宝共作。树皆整齐庄严,光色殊妙,随风奏乐,音调和雅。此即第四十「无量色树愿」之成就。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
  「水晶」与水精同。梵语颇黎,又作玻璃,译言水精。有紫白红碧四色。「琉璃」乃梵语。华言青色宝。此宝青色。一切众宝皆不能坏。体坚色莹,世间希有,故名为宝。琥珀、玛瑙,亦皆世间珍宝。总之七宝,皆借世物勉强为喻。实则极乐一切万物悉皆微妙奇丽,超逾十方,岂真似此浊世之俗物!
  又据《往生论》则此宝树,显国土庄严中,种种事功德成就。论曰:「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树是妙宝所成,是即「备诸珍宝性」之浅义。深言之,盖显弥陀之性德。一切妙宝皆弥陀性德所本具。一一宝中备具一切珍宝之妙德。「具足妙庄严」者,浅言之乃下文中「荣色光曜」与「出五音声」等义,深言之,则一一宝树皆是圆明具德也。
  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
  前段表树之质。上数句表树成行。井然有序,光色明丽。正《往生论》中,「庄严地成就」,偈云:「杂树异光色」,极乐国土,地平如掌,杂色宝树,遍满其国,上覆宝网,下饰宝栏,皆表地庄严也。
  「各自异行」。表种种不同之宝树,各各依类成行。「行行相值」,《定善义》曰:「彼国林树虽多,行行整直而无杂乱也。」「实」者,《会疏》曰:「实谓果实,不差其处(洽在其位),故云相当。」「荣色」,繁茂之形色。「光曜」者,光明照耀。「不可胜视」者,目不暇给也,亦即五色缤纷,目光难辨之义。
  又《定善义》云:「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乃至亦无老死者,亦无小生者,亦无初生渐长者。起即同时顿起,量数等齐。何意然者,彼界住是无漏无生之界,岂有生死渐长之义也。」准上之义,则彼国宝树,皆阿弥陀无漏心中所流出,无有老死,亦无迁变,故无初生与渐长之相。彼土是无生之界,故林树亦住无生,亦是无量寿。有情无情,平等一味。囫囵是个不可思议。以不可思议故,如下所云,树出妙音,自然相和。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会疏》曰:「无漏清净风,故云清风。应时而吹,故云时发」。「五音声」者,指宫商角徵羽之五声。此五声可摄一切音声(此五声乃中国古代乐律之本,再加变宫、变征为七声。即现代音乐之七声。)。「微妙宫商」,以宫商代表一切音声、悉皆「微妙」。「相和」者,相应也。《会疏》曰:「愿力所成,不藉鼓吹,故云自然相和」。树出和声,显极乐世界一草一木悉皆圆明具德也。
  菩提道场第十五
  此品中之菩提树,即第四十一愿中之道场树。品中先显树之广大庄严。次显树之妙德难思。末显弥陀愿力,举果明因。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锞,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道场」。此有五义:一、指释尊于印度菩提树下成道之处,名曰道场。二、指得道之行法,如《维摩经》曰:「直心是道场。」三、供佛之处,称为道场。四、学道之处,《维摩经肇注》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五、隋炀帝时以为寺院之名。诏改天下诸寺,皆名道场。」今经所云道场,是第四义,修道之处也。
  「菩提树」据《西域记》曰:即毕钵罗树。佛坐其下成等正觉。故名菩提树。译为道树,或觉树。佛在世时,树高四百尺。后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是为此世界之菩提树。今经云彼土树高四百万里。或以《观经》中「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则显佛高树低,量不相称。实则此亦无碍。种种说量,皆随众生机宜,故不拘于一格。且此经举体是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境界。此处高低纵然有异,若达广狭自在之玄门,则洽入一切无碍之法界。
  「一切众宝」下,显菩提树之庄严。「自然合成」,表弥陀大愿大力之成就。自然如是,不假造作。「敷」者开显。「荣」者,繁盛明丽,「晖」同辉。意为此树亦是一切众宝,自然合成。是故华果繁茂秀丽,光明普照。
  「复有」下,显树上之庄严。《往生论》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正与此处经文相应。经中璎珞、宝柱、宝网,皆树上空中之庄严。首明四色摩尼宝,此诸宝总摄众宝之善妙,乃最上之宝,故称「众宝之王」。以如是最上之宝,作为璎珞。遍垂树之枝条,以为庄严。「云聚宝锞」。锞即锁,此处指建筑物中相钩连之结构。「云聚」者乃宝之名。如《唐译》曰:「有师子,云聚宝等,以为其锞。」故知云聚宝锁,即以云聚宝所成之钩连结构也。「宝柱」者,《宋译》云:「彼佛国土,有种种宝柱,皆以百千珍宝而用庄严。所谓金柱、银柱、琉璃柱、玻璃柱、真珠柱、砗磲柱、玛瑙柱。」复有二宝乃至七宝共成之柱。如是宝柱,饰以璎珞以及宝锁。「金珠铃铎」。「金」者,纯金,「珠」者,真珠。「铃」者,金属之铃,形似钟而较小。「铎」者,指铃中之木舌,用以击铃使发声。铃与铎皆妙宝所成。流出妙音,以上四者,遍悬于菩提树枝条之间,故云「周匝条间」。「珍妙宝网」者,《唐译》曰:「又以纯金、真珠、杂宝铃铎,以为其网。」故知宝网亦由金珠铃铎之所成,故云珍妙。「罗覆」者,「罗」指开张罗列,「覆」指覆盖。如是宝网,盖覆菩提树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