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合集-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解】
矜而不争是庄重自尊,自己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却并不骄傲 自满,所以也就不会去和他人争强斗胜。
群而不党也就是孔子在《为政》篇里所说“君子周而不比,小 人比而不周”的意思。周而不比就是群而不党,普遍团结人而不 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 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
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
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而归于海,搞五湖四海而 不搞拉帮结派。
出于私利所以就心胸狭窄,结党营私而排除异己,搞宗派主 义而不讲道义原则。
君子小人,周比群党不同。
说起来的确如阴阳清楚,昼夜分明,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总是 雾晨黄昏,阴晴不定,难以识别得清楚。
没有别的的办法,只有靠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细心观察,提高 识别能力,以免上当受骗。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原文】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某 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读解】
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话说得好的人不一定品 德高尚,所以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能够只听他说得好便以为一 切都好,轻易地去推举他。
另一方面,一个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甚至简直就是个魔 鬼撒旦,但只要他说的话有道理,就应当采纳接受,而不应该以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断然否定。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里说得好:“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 人民有好处,一我们就照你的办。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人原来荣耀显赫,如日中天,“咳唾成 珠玉,挥袂出风云。”说出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句句是真理。后来 星移斗转,风流云散,甚至身败名裂,原来所说的一切似乎也都 成了反动言论,成了粪土,批倒批臭,任何人不得再说。阴差阳 错,倒是免费给了那人以专利权。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因人废言。在圣人看来,不是君子风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 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读解】
在《里仁》篇里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时,曾子曾 概括“夫子这道,忠恕而已矣。”把“恕道”作为“夫子之道“的 一个重要方面 。
《颜渊》篇里,当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时,孔子也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仁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仲弓推荐。 在本章中,圣人又再次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 道”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推荐给他的高材生子贡。 人们遇事常说:“将心比已。”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 实际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问题在于,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 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 得卖给别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那么 愿意与别人分享了。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所以 会如此,其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 说到底不是一个私字在作怪。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公冶长》篇里,子贡自己曾经说过: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无加诸人。”这正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意思。当即孔子就说:“子贡啊,这不是你做到了的。” 可这里又要子贡终身这样做。这一方面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它的确很难做到,就是连孔门的高 足之一子贡也如此。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是孔门 儒学中的顶上功夫之一,也就是我们在前面(《公冶长》)所说过 的:“‘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青天虽不能上,但心向往之,努力追求不是可以的吧!
小不忍则乱大谋
【原文】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 大的计谋。”
【读解】
巧言乱德也就是《学而》篇里所说的“巧言乱色,鲜矣仁。”
小不忍则乱大谋却很有些阴谋哲学的味道,其核心就是一个 “忍”字。
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所谓“忍得一时 之气,免却百日之忧。”
忍什么?
“忍小忿面就大谋。”(苏轼《留侯论》)
这是忍匹夫之勇,以免莽撞闯祸而败坏大事。
忍小利而图大业。
这是“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忍辱负重。
勾践忍不得会稽之耻,怎能卧薪尝胆,兴越灭吴?韩信受不 得胯下之辱,哪能做得了淮阴侯? 甚至也包括忍“妇人之仁。”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是叹?”(陆龟蒙《别离》)
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没有螫手断腕的勇气,儿女情长,成 不了大事业。
好一个忍字功夫了得!
可惜一般人多停留在“忍小忿”的初级层次上,未能深入理 解“忍”字的多层次内涵。
不过,就连楚霸王项羽尚且过不了“妇人之仁”一关。又有 几人能真正参透呢?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究竟是为什么;大家都 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究竟是为什么。”
【读解】
怕的是这人特行独立,高风亮节而遭人毁谤,如那些“有争 议的干部”。所以应当考察他的工作实绩,而不应仅仅以“众恶 之”为依据。
又怕的是那人党同阿比,虽得众人称赞但实际上并无德行,是 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乡原先生,所以也应仔细考察。 在《子路》篇里,子贡曾问孔子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怎 么样?”孔子说:“还难说。”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怎 么样?”孔子仍然说:“还难说。不如一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坏 人厌恶他。”
这实际上也是“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意思。 《管子·明法解》)说:“昏乱的君王不考察臣下的实际功劳,众 人说谁好就赏谁;也不审查臣下的罪过,众人说谁坏就处罚谁。这 样的结坚果,往往使奸臣没有功劳却得赏,忠臣没有罪过却受罚。所 以明说法:当官的失去统治,是因为他凭人们的毛病和毁谤来进 行赏罚。”
领导者用人,不可不引以为鉴。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原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读解】
《韩诗外传》卷三还引了孔子的一句话,凑在一起刚好是从正 反两方面来谈同一个问题—一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而改之,是不过也。 说来也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错怎么 办?正确的态度当然应该像孔子在《学而》篇和《子罕》篇里反 复说过的:“过则匆惮改。”不要怕改正错误。但一般人恰恰就是 不勇于承认错误,也不勇于改正错误。究其心理,一方面是难过 面子关,由于不好意思而文过饰非。另一方面是心存侥幸,以为 人家不会发现自己的错误,结果是欲盖弥彰,在错误的泥坑中越 陷越深,就像那些不能自拔的赌徒或贪污分子一样。
都是糊涂,或者说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结果没有 什么收获,还不如学习。”
【读解】
孔子已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要求学与思并重。这里怎么又说思不如学呢?” 想来,凡事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圣人也不例外。学与思兼 顾当然最好,退而求其次,则与其冥思空想,不如读书学习。
《荀子·劝学》的名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正是孔子语录的转述。
贾谊《新书·修政语》说:学如太阳,思如火。思而不学,好比放弃太阳的光辉而升火照明,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聪明人怎么会放弃太阳的光辉呢?
君子谋道不谋食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在 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①馁(nei):饿。
【译文】
孔子说:“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亲自去 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君 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
【读解】
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 获得衣食。
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看到学生樊迟去向孔子学耕田种地 而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里又从正面来阐述了“君子谋道不 找食”的道理。
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 的。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很多读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搞文 化工作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就是不如一个拉人力车的或种蔬 茉的菜农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们的 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是要为了“谋食”而放弃教学和科研去 拉人力车,去种蔬菜,或去做生意呢?这时,我们就用得着“君 子谋进不谋食”这句话了。毕竟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所从事的 职业的性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还包含着 一种敬业精神在内。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待遇还存在着一些不合 理的现象,但我们毕竟是君子,所从事的,毕竟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高尚事业啊。不合理现象需要得到解决,得到改变,但“君子 忧道不忧贫”,自己的追求还是不能放弃。
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的一种理解呢?
得之容易守成难
【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 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靠智慧得到了它,不能靠仁德保持它,虽然得到了, 也一定会失去。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德保持了它,不能用庄刀 的态度去治理,那老百姓也不会服从。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槽 保持了它,又能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但不能用礼法去约束、指 挥百姓,那还是没有达到尽善的地步。”
【读解】
得到的是什么?保持的又是什么?从后文看,应该是指政权.
所谓“创业易,守成难。”靠智慧而取得是容易的,但要保持 就很难了。一般性地保持也还可以做到,要进一步用庄严的态度 去治理,用利法去约束、指挥,那就更难了。因为这已不是消极 被动地守成,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树,是以攻为守了。
智、仁、庄、礼,是四个层次的修养和要求,四个层次做 一到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而一般人是很难都做到的。 其实,不只是从政如此,诸如我们一般性地做事业,做生意, 有这个道理。比如说在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不少 人抓住了时机,又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优势,一“下海”就 适逢其会,春风得意地“发了一发”,赚了一把。但由于不能“仁 以守之”,贪心不足,该煞车的时候不知道煞车,结果一夜之间又 成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如此等等,其实都有一个“得”与 “守”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