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28部分

四书五经合集-第28部分

小说: 四书五经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这五种不孝的情况都仍然程度不同 地存在着,但其中最为典型,最切中时弊的恐怕是第三种了:
  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
  新闻媒介报道也罢,漫画讽刺也罢,街谈巷议也罢,这一类 事情的确是见得很多了。
  养下不养上。下是“小皇帝”,上是“老长工”。
  这些人怎么就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老啊,而“小皇 帝”又会有他们自己的“小皇帝”。
  自己不就成为“老长工”了吗?
  如此恶性循环,岂不悲哉!
  可见,提倡孝敬父母,强调赡养父母,人人有责,到今天不 仅没有过时,反而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齐人有一妻一妾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2)酒肉而后反。 除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 展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将(3)间良人之所之也。”
  蚤④起,施⑤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③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 间(7),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展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 此!--”与其妾讪(8)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9),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0)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 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
  ①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②餍(yan):饱。③间 (Jian):窥视。④蚤:同“早”。⑤施(yi):斜。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6)国中:都城中。(7)墦问:坟墓间。 (8)讪:讥消、讥骂。(9)中庭:庭中。(10)施施(shi):得意洋洋的样 子。
  【译文】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 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 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 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 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 方。”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 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他丈夫说过话。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 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 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 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 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 女人面前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 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读解】
  这已经成了一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 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他 为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 喝,实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 不堪,而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读 完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几分恶心。孟子的讽刺是 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讽刺他那个时代不择手段去奔走于 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 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其实,在我们今天读来,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这位齐国 飞人”的影子。他们当然已不可能像这位齐国“良人”那样“有 一妻一妾而处室”,无“妻妾”可“骄”了。但是可以“骄”同事, “骄”朋友嘛。今天我与某书记钓鱼,明天我与某局长喝酒,后天 又是某大款请我上茶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某小品讽刺的用 名片打扑克,鞭挞的不就是这位齐国“良人”似的人物吗?
  

  万章上
  本篇以长文为主,内容几乎全是有关尧、舜、禹、汤、孔子 百里奚等三代贤王和春秋贤人的事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 一般读者读来较为生涩,全篇原文共9章,本书除9·5“君权谁 授”为全章外,前面3章均为节选。
  大孝终身慕父母
  【原文】
  人少,则慕①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②;有妻子,则慕妻子; 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③。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 于大舜见之矣。
  【注释】
  ①慕:爱慕,依恋。②少艾:指年轻美貌的人。③热中:焦急 得心中发热。
  【译文】  
  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 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 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 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 上见到了。
  【读解】
  终身都爱慕父母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终身都只爱慕父母,其他如年轻漂亮的姑娘、妻子、君 王等统统不爱。
  另一种是既终身爱慕你母,又不妨害爱姑娘,爱妻子,爱君 王等。 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观点来看,第二种是正常的情感心态,第 一种则出于“恋父”、“恋母”情结了。
  孟子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没 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 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 思蓦父母之爱。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 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
  

  君子也难免受骗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 命曰“始舍之,圉圉(2)焉;少则洋洋③焉;攸然④而逝。”子产曰: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 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 其道。
  【注释】
  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②圉圉(yu):疲惫的样子。③洋洋: 舒缓摇尾的样于。④攸然:迅速的样子。
  【译文】  
  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 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回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 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了;突然间,一 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于产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它 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 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 的地方啦!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倩 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
  【读解】
  骗子有术,也有限。
  有术就能使人受骗,不仅使普通人受骗,就是有德有才的君 子,像郑国贤宰相于产那样的聪明人,也照样受骗。只不过这很 有个条件,就是你得把谎话说圆,说得合乎情理,就像那个“校 人”那样,把鱼开始怎么样,接着又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说得 来非常生动细致,活灵活现,难怪得子产要上当,要相信他了。这 里面还有一层微妙的原因在于,越是君子,其实越容易受骗。因 为君子总是以君子之腹度人,凡事不大容易把人往坏处想,结果 往往上骗子的当。倒是真正的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把人往坏 处想,往往还不容易被欺瞒过去。所以,说君子也难免受骗,这 原本不应该是什么奇怪的问题。
  当然,还是那句话,要让君子上当受骗,得有合乎情理的说 法,否则,还是容易被识破的。这就是骗亦有限的话题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即使你是君子,是不是也应该保持戒 心,多一分警惕,以免上当受骗呢!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原文】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①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子遗②。”信斯 也,是周无遗民也。
  【注释】
  ①逆:揣测。②靡有:没有。不遗;二字同义,都是“余”的意思。
  【译文】  
  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 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 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如果拘于词句,那《云汉》这首诗说; “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这句话,那就会认为周 朝真是一个人也没有了。
  【读解】
  孟子是在和学生咸丘蒙讨论有关大舜的事迹时顺便说到读诗 的方法问题的。但他的这段话,尤其是关于“以意逆志”的命题, 却为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现代 文学批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所谓“诗言志”,语言只是载体、媒介。因此,读诗贵在与诗 人交流思想感情。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情动而辞发”是“诗言志”;“披文以入情”是“以意逆志”。 为勰发挥的,正是孟子的读诗法。
  至于现代批评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强 调鉴赏者的再创造,那就和孟子“以意运志”的读诗法相去较远了。
  

  君权谁授?
  【原文】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①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 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 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②之于民,而民受之。故 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 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 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③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 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沤歌者,不沤歌尧之子 而沤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④,践天子位焉。而(5)居尧 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 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注释】
  ①谆谆(Zhun):反复叮咛。②暴(pu):显露,公开。③南河: 舜避居处,在今山东濮县东二十五里,河在尧都之南,故称南河。④中 国;这里指帝都。⑤而:如。
  【译文】  
  万章问:“尧拿天下授与舜,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不,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与人。”
  万章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与他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授与的。”
  万章问:“天授与他时,反复叮咛告诫他吗?”
  孟子说:“不,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罢了。”
  万章问:“拿行动和事情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孟子回答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把天下授 与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但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授 与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但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授 一这人。从前,尧向天推荐了舜,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 老百姓,老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情来 表示罢了。”
  万章说:“请问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老百姓,老 百姓也接受了是怎么回事呢?”
  孟子说:“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是天接受了; 叫他主持政事,政事治理得很好,老百姓很满意,这就是老百姓 也接受了。天授与他,老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