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31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1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佛出不出世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有意思(到后面经文还要详细跟诸位说明,说出这个事实真相),全凭感应道交,众生要有感,佛才会有应。众生怎么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就能感佛菩萨出现世间。如果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性德,佛菩萨就不出兴於世。那什么出现於世?跟诸位说,妖魔鬼怪。为什么?妖魔鬼怪是恶业感召的,你看看,善法、恶法全凭感应,这就说出因果不空!善念、善行,感动佛菩萨出现世间;恶念、恶行,你就感应妖魔鬼怪出现世间。中国古书《左传》里头有说「人弃常则妖兴」,跟佛法讲的道理完全相同。人放弃了常,常是什么?五常,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个社会一般大众没有仁慈,没有道义,不讲礼,没有理智,不讲信用,这个社会上妖魔鬼怪都来了。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大家都能够遵守仁义礼智信,这个社会,中国人讲,就出圣贤,圣贤人出现於世。我们想想看,这岂不就是佛经上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太平盛世是从心想生,天下大乱也是从心想生,看我们怎么个想法!这一点重要。
  现在社会很多人想的都不善,确确实实把常道失掉,不仁,不义,不讲礼,没有理性,没有信用。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无需要理会。我要怎么做?我一定要讲仁义,要讲仁慈,要讲道义;我要讲礼、要守戒;我要讲理智,我不用感情;我要讲信用,我不失信,各人行各人的道。如果我们能够依照「毗卢遮那」这一品,这里面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我们的果报在华藏世界。我们依照《无量寿经》的理论方法来修学,那我们的果报在极乐世界。各人走各人的路,这个重要!千万不可以跟随一般世人走,那就错了。一般世人那个道路是三途恶道,他敢走、他乐意走,我不走。走那个道很麻烦,将来要求佛菩萨来救援、来救度。我们走佛菩萨这个道路,将来就是来救他们的,何乐而不为之?
  我们每天读诵经典,学习经教,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开智慧。智慧开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而后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的道路,我自己有能力选择,我要选择自己的道路。选择之后,坚定不移,绝不改变。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积累功德。怎么落实?用中国儒家纲领,好!诸佛菩萨也赞叹。儒家的总纲领「明德,亲民,止於至善」。怎么落实?落实在五伦、五常、八德。你看,很简单,它不麻烦,愈是大道愈简单。伦常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把这些关系处好,这是道,这是随顺性德的大道,现在人讲随顺自然原则的大道。
  怎样落实这个关系?这是五种常德。仁慈,佛法也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头一个就是要仁慈。所以你看看,全世界的宗教落实在一个「爱」字,「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阿拉确实是仁慈的」,这是第一个条件,这是性德。我们爱我们的亲人,要把爱亲人这种爱,爱一切众生,你能不能做到?你做不到,你是凡夫,你做到了,你是菩萨。我怎样爱我的父母、怎样爱我的儿女,我爱一切众生跟我爱父母、爱子女这个爱是完全相同,没有一丝毫差等,你就成了佛!佛跟众生差别就在此地。还有一点差等,差等不大,差不多,那个人叫做菩萨。完全一样,一点差等都没有,这个人叫佛陀。
  你看看儒家教人,五常里头一个是「仁」,仁慈博爱。第二个是「义」,义是什么?义务,道义。义是我为一切众生服务是不需要代价的,那叫义务。我们这个道场有很多同学发心在这里做义工,我们要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做义工,要发这个心。你们想一想,你要是不懂什么叫义工,你自己细心观察,父母为儿女,最忠实的义工!尤其儿女在童年的时代,还没有成年,一般讲十二岁以前,从他出生到他十二岁,这一段期间你看父母全心全力为他做义工,无怨无悔。义,从这个地方你就体会出来了。现在这个社会,义没有了。母亲,小孩一生下来,找一个奶妈、找一个佣人带小孩,自己不照顾!做父亲、做母亲忙他自己的事业,小孩谁养大的?他家佣人给他养大的。所以这种小孩没有父母之爱,他从小缺少这个,长大之后往往就叛逆。所以有些同学夫妻两个都上班工作的,小孩逐渐长大,不听话,很烦恼,来问我,现在儿女不听话!没错,你没有教他,你没有尽到责任,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你没有当义工。什么叫义,叫道义?你从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得到。从前父母真是尽责任,为儿女,对得起儿女,所以儿女不能不孝,儿女不孝对不起父母。有施有报,有施恩,有报恩。现在没有了,所以天下大乱。
  「礼」,现在谁讲礼?礼的原则就是有回报的,礼尚往来。礼最重要的精神是崇尚往来,决定有回报。礼有节度,维系著社会。特别是人类社会正常的秩序,小从个人,夫妇,夫妇相处何以能够到百年好合,靠什么?靠礼。夫妇两个人都守礼,百年好合!如果彼此都不守礼,就很难相处。礼太重要了。礼里面有道、里面有情,比法好。法里头没有道、没有情,死板板的,它不是活泼的,礼是活泼的。「智」,我们今天讲的理智。人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常常会犯错,犯错之后后悔莫及,弥补非常困难。人,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事物要理智,不能乱用感情。最后一个,「信」。信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人言为信。对人、对事要有信用,立身之道。这个可以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积功累德,那个德就发展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儒讲的。佛法里面所讲的是戒律、威仪,纲领也非常简单:十善、五戒、十戒、沙弥二十四门威仪。可以用在家里面,你能够事师,你就能够侍奉父母。这是讲的感应道交。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这一大段,第二「正显本事」。这个科题是介绍这个世界所发生殊胜的大事。
  我们看到这么多的佛出兴於世,要一样一样的介绍那就太难了。所以世尊在此地只为我们介绍四尊佛,就是最初的四尊佛。第一尊是「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这第一个。第二尊是「波罗蜜善眼庄严佛」,第三尊是「最胜功德海佛」,第四尊是「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这四尊佛就是四大段落,也是「毗卢遮那」这一品里面主要的内容。开头都有「诸佛子」,都有这样子这一句。初段里面一共分为六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总标佛号」,第二个段落是「先瑞熟机」,第三是「正显佛兴」,第四是「毫光警召」,第五是「当机云集」,第六是「广演法门」。现在我们看第一段:
  【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
  这就是一段,这一句就是一段,「总标佛号」,这是第一尊佛。清凉大师在《疏钞》里告诉我们,这一句经文应该要加三个字,意思就非常圆满。在哪里加?在『其第』的当中,其「劫最初」,要加这三个字,意思就很圆满,「其劫最初第一佛号」。确确实实大师这个说法非常值得我们佩服。虽然经上没有这个,我们能够这样看法,就很清楚、很明白,这是这个劫最初第一尊佛。
  『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我们字幕后头没有「佛」,经上没有「佛」,那个「佛」也不要,完全按照经文。我来看看《疏钞》里头。对,《疏钞》里头也没有「佛」字,也没有「佛」字,就是「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没有「佛」字。)名号的意思我们要懂,「一切功德」,著重是在一切功德。「山」在这个地方是比喻,比喻功德之高、功德之大,像山一样。什么山?不是普通的山,须弥山!清凉注解说得好,「福德崇峻,不可仰也」,他用这一句话来解释「一切功德山」。
  经教里头常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实在讲,名号是这尊佛出现在这个地区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就像佛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他的名号一定要用「释迦牟尼」。为什么?针对这个地区众生的毛病。我们看这一位、这一尊佛的德号,就晓得他那个地区的众生,殊胜的庄严不可思议。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果到这个世界、这个地方来成佛,他的德号也叫「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这就是佛在这个地区(我们讲此时此地)教化众生的方向、目标是什么,名号就是的。
  这个地方的人都修一切功德,都信仰本师毗卢遮那如来。前面我们读过,没有一个人不相信,「常信自他凡圣一体」,这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这个世间几个人相信?你到外头去打听打听,你说「自他凡圣一体」,别人听了,一定指著你的脑袋:你的脑袋有问题,你神经不正常,你怎么胡说八道!你招来的一定是这些。那个世界众生各个人都承认,你要讲「自他凡圣一体」,大家都点头,都肯定:对,你说的对,没错!「同如来智,无所依住」,不一样!我们今天学《华严》,这一段的开示,李长者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我们要把这段开示念熟,常常记住,能够常作如是观,不知不觉就契入《华严》境界了。
  「一切功德」,著重在「一切」两个字,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功德。我们要问,什么叫做「功德」?这个名词要搞清楚。什么叫做功德?古人举一个例子给我们说,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当中细心去体会。他说「持戒有功,得定是德」,那个德,功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修功是因,你所获得的是果。持戒是因,因戒得定,所以定就是德。修定有功,再往上提升,开慧是德。定功深了,智慧就开了。由此可知,我们就明白,什么是功德?「戒定慧」是功德。戒定慧三学包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与戒定慧相不相应?换句话说,是不是在修戒定慧?一切时一切处,果然与戒定慧相应,统统是在修戒定慧,这是功德。这个三学是总纲领、总原则。
  我们再讲细一点,就更容易明了。细一点是什么?十波罗蜜、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说十波罗蜜,后面加上方便、愿、力、智,《华严经》文殊菩萨所说的,十度。与这个相应,就是做的这个,这叫功德。在世法里面,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你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在做什么?你是在修「仁义礼智信」,你是在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德!这是功德。点点滴滴都是在修,在积功累德,他积累的功德太丰富、太大太高,像山一样!我们今天会不会?宗门大德常说「会么!」你会修吗?在哪里修?一切时一切处,在起心动念、在言语造作。不是说一定要有个什么道场,错了,相应就是道场。与什么相应?与性德相应。
  性德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我们今天搞成这个样子,是违背了性德、迷失了性德。迷得太久了,习惯成自然,把妄想分别执著当作自然,真正的性德忘得一干二净。仁义礼智信是性德,本来是如此,现在统统相违背了。三学、十善、五戒、十波罗蜜,本来是这样的。你看看诸佛如来,你看看法身菩萨,哪个不是这样的?那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现在迷失了,迷失之后怎么办?恢复!迷失得太久,现在一下想恢复,当然有一定的困难,这个困难要克服。实在讲,这个困难的根源在哪里?在情执。克服情执,这个困难就化解;不能克服情执,这个困难常在,麻烦!所以佛祖常常提示我们要觉悟。「觉」这个字太重要了,常常能够保持警觉,情执那个关才能够突破,菩提道上才能一帆风顺。
  我们今天看到儒家的礼,「唉呀!太难了」,看到佛法的戒,「这怎么能做得到?」其实诸佛菩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他就是那个样子,哪有一点点做作!把它记录下来,叫做戒律。戒律就是生活规范,我们今天讲规讲范,在他们那个地方,他们已经成自然,哪有什么规,哪有什么范?这个念头都没有。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懂得、要认知,然后自自然然你就肯发心去做,欢喜去做。把自己毛病习气点点滴滴转换过来,过一个正常的生活。要知道,六道生活不正常,十法界接近正常,不是完全正常。一真法界才是真正正常,明心见性,超越十法界,过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佛菩萨。
  我们是病人,只有知道自己有病,这怎么样?才肯去就医,我要去找大夫,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