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44部分

谛闲大师遗集-第44部分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提起,即所谓离心意识参,即达摩祖师直指之禅。后世钝根,不能如此,方创参话头之法,使有把握。故此科全为顿教法门,妙则极妙,修却不易。身心全是无明,身是色蕴,心是受想行识四蕴。若依之起修,无非挂碍。取幻化则必依身而修,取静相则必依心而修。由禅那二皆不取看来,可见古德教人离心意识参者,确有至理。不过非上根人不能领会耳。无知觉明,即本觉妙明不生不灭之体。不落于分别拟议思量,一举便得。如全纲提起,万目毕张。禅那观,若得一念少分相应,其受用便与前二观大不同。虽外而世界,内而身心,日在尘劳区域,而不为所拘碍。如声不集于钟,喻超过有碍。亦不集于钟之空,喻超过无碍。有碍,指众生之烦恼生死。无碍,指二乘之偏空。寂灭轻安,是受用境界。离心缘相,不可以言语形容。所谓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勉强以言语形容之,毕竟不能。故经中亦只言寂灭轻安而已,即用功之人,在入定时,亦不觉其所以然,以其无境象可表。但出定后,一念未起时,觉此色身轻如灰尘而已。功夫到此,方能与净圆觉心,冥然契合。寂灭境界,即不生不灭之谓。即观世音菩萨用闻思修功夫,所得寂灭现前。此之谓真消息。前来三观,全是用功境界。全非文字,不过借文字以显耳。必须实行,方可得消息。佛门禅堂之中,得前三观之轻安者恒有之。诸居士则不肯离文字用功,所知障重。取静相难。取幻化更难!二俱不取,难之又难!然虽难而此理不可不知,此功不可不用,何妨得暇即一试之乎?不取之取字,宜看明白。吾辈在凡夫地位。下手用功。随发一念,必取一境。净圆觉心,本无方所,无论眼见耳闻,皆可下手,如何能不取?故此处不取,乃不执着之谓,非不用之谓。了得一切法皆无性,皆从现前一念之所建立,故须离根尘,从一念心性上着手。若执着此心性,便是取。诸居士,得暇即用功,遇事来即做。做过仍用功。若事来不做,便是执静。故用功须息二边,归中道。即中道亦不可执着,此方是不取。修止观功夫,一语道破,是在平平帖帖,尽管用功,不求速效,时至理彰,瓜熟蒂落,身心自然轻安。如求速效,即是取。此亦应告诸君者也。前云念一句佛号,即是止观功夫。须知念时不取佛相,不取念相。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此即禅那功夫也。若必先除妄想而后念佛,此亦是取。只要老老实实念去,念到纯熟妄想自无,身心自然脱落。加以早晚对佛发愿,临终必稳坐莲台。诸君信此言否?老僧有一妄语者,当堕拔舌地狱。
  ○己三 结显应修
  ○庚一 正结应修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讲】总指前之三观,结示在所应修也。圆觉不指因心,乃约佛所修成圆满觉故。亲近随顺者,去佛不远。随顺修习,便可到故。已成之佛由是而成,故曰十方如来等。未成之佛,修因度生,常行种种方便。或顺性通修,或分门别行,故曰一切同异。□虽同异分驰,本实显密合观。故曰皆依等。事业者,谓此三种观法,即为菩萨所应作之事业故。若得圆证即成圆觉者,谓若得圆融而修,三非定三。一不定一,举三全是一,言一即为三。因地圆修,果上圆证,即成圆融无碍,三身一体之妙觉佛矣。
  【记】此三种法门,二六时中,时时依他为亲,时时不离为近。得暇便修,即为随顺。如此则众生去佛不远。一念相应,一念是佛。念念相应,念念是佛。一人修,一人到。人人修,人人到。若问菩提家乡,不肯举足,终不能到。一举足,即是到家消息。顺性通修谓同,分门别行为异。默修理观为密行,单修事观为显行。显者显其密,密者密其显。菩萨作此事,即有业用,业用即前三种轻安。证有次第,最初作观起修,是观行证。再进至相似证。再进而至分证。再进至于究竟。为圆证。本经之文,全是活泼泼地。即此三观功夫,必全性起修。性修二字,不可偏废。有性无修,则执理废事。有修无性,则执事废理。吾辈看经,亦须不执文字,不离文字。何以故?文字是幻故。又须不取自性。自性虽是妙理,然执之便是垢。比之执着事相,其害更甚!所以禅那中不取二字,处处皆用得着。故云汝须不执着,执着便是垢。楞严一经如大冶洪炉,处处不可着,着即被焚。圆觉一经,是清凉境界,门门可入。用功者随拈一法为正,以余法为助。照此老实做去,切宜不执着也。
  ○庚二 设事校量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讲】先约能校,似胜反劣。将欲设事校量,故云假使,谓假使有是人也。修于圣道者,谓从凡夫地,发小乘心,修出世道。而言圣道者,乃约已证偏真住最后身者言之。教化者,以谛缘教化众生为眷属。成就者,恐其不能,复以八忍、八智、九无间、九解脱道而接济之。所化之众,有如许之多,故曰百千等。所证之果,竟有至阿罗汉辟支佛之胜。以是而知,上之所谓修于圣道,能教化能成就者,其功德不可胜言。及欲与修三观者校之,则反为卑劣。不如下,次约所校,似劣实胜。言上云修于圣道,又能以斯教化。设若不发大心,终为败种,故曰不如有人。谓不如有人,从凡夫地,发大乘心也。发大乘心,修大乘行,故曰闻此圆觉无碍法门。然圆觉二字,通指全经,以本经为圆觉经故。无碍法门,特指三观,以三观超出碍无碍境故。然闻此,但是自闻,无利他之德。随顺,但是暂修,无实证之德。刹那,但经少时,无久修之功。其功德似为卑劣。而上云修于圣道教化多众证果者,犹不如此。以此圆觉无碍法门,乃成佛正因。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才经修习,便是大根。足见偏圆修习,可谓日劫相倍矣!
  【记】此校量功德之文,设此校量令人于圆觉法门,起信心故。分为二节:上节是能校量,下节是所校量。就能校量观之,教化成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似乎功德甚深。然以校圆觉法门,则又无足比数。圣道,乃出世之道。唯中有大小不同。阿罗汉辟支佛,是小乘中人,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谓之最后身。小乘自初果至三果,修之尚易。唯进至四果最难,须断尽上界七十二品思惑,方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此云无生,因其不再堕于分段生死。然尚有变易生死在,非真无生也。习气未尽为阿罗汉。习气已尽为辟支佛。辟支佛有二:出有佛世名缘觉。出无佛世名独觉。八忍八智者,修苦集灭道四法忍,伏欲界见惑,能发四法智(苦法忍至道法忍,苦法智至道法智。)破欲界见惑。又修苦集灭道四类忍,伏上界见惑,能发四类智(苦类忍至道类忍,苦类智至道类智。)破上界见惑是谓十六心见谛。类谓比类而知也。九无间九解脱者,以无漏智观无漏境,中间并无丝毫间断,故云无间。修一无间三昧,断一地思惑,得一解脱。三界共有九地,故修九无间三昧,得九解脱。即烦恼断尽,生死可了。此九无间九解脱,连上八忍八智,统名三十四心。修此则界内见思,方能断尽。不如有人下,是所较量。圆觉法门称为无碍者,以其一空一切空,假中皆空。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一中一切中,空假皆中。故并无留碍也。刹那,极言时间之最短者。闻是闻慧,随顺是思慧,修习是修慧。然时间虽少,必具大乘根基但发大心者,方能闻此大乘法门。闻此而因文思义,悟得本性竖穷横□,因信起修。无论修习成就与否,即此一刹那顷修习之功,已胜彼修小乘者多多矣!盖修习小乘者,往往住于果位,不知前进。譬之行客,半途误认逆旅,谓为家乡。若发大乘心者,则不住果位,不论劫数,一往直进,要以成佛为期。昔有一师,已得阿罗汉果。偶然出外,使其徒代负衣〇,随之而行。其徒夙秉慧根,一向居山,不知世事,未发大心。此次出行,一路见人,觉其种种苦况,遂发度生之心。其师有他心通,故知之。即让其徒前行,而自负衣〇。后其徒大心忽退,欲先自度而后度人。复为其师所知,仍令代负衣〇,在后随行。如此数次。徒疑而问其师,师告以故。其徒闻说悚然,不敢退其初心。师卒自负衣〇,随徒而行。由此观之,大小乘之相去,诚不可以道里计也。此文缀于三观之后。所言圆觉无碍法门,即指三观可知。盖一为成佛真因,一是小乘权果,故不可以之较量也。
  ○戊二 偈颂
  ○己一 颂总标三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
  【讲】体居象先,竖穷横□,故称无上,又云大也。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在如来曰觉心,在诸法曰本际。如来与诸法同体,故无二相。随顺修习,起诸方便,其数即应无量。若总摄所归,统为开示。循性差别,则有三种。
  【记】无上大觉心,乃三观所依之体。本是根本,际是实际。诸法无本,以大觉心为根本。诸法无际,以大觉心为实际。因该果海,果澈因源,故云无二相。
  ○己二 颂依次别明
  寂静奢摩它,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如彼器中□。
  【讲】如文可知。
  【记】此明三止三观也。奢摩它以寂静为相。证究竟位,则如大圆镜,故曰如镜照诸像。三摩〇提是观,三摩提是三昧,二者意义本不相同。然此处则当作三摩〇提解,盖谓修得如幻三摩〇提之三昧也。
  ○己三 颂结显应修
  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讲】首句总指三观,次句结显随顺,皆是圆觉随顺修习之方便故。后五句,结显应修。谓已成之佛,先依此成。后成之佛,当依此修。若果能一修一切修,三事圆修。则便能一证一切证,三身圆证,所以名究竟涅槃矣。
  【记】一一法门,皆是不可思议。随顺觉性,方能起修。因中三观圆修,则果中三德圆证。随分修,随分证。究竟修,究竟证。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
  ○丙二 示轮观随修
  ○丁一 谢前请后︱︱辩音章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此诸方便等者,谓此诸方便,浅深惟说三种,一切菩萨顿渐乃有多根,于前所悟圆觉,分门各证,约有几种修习?愿为现前大众,及末世众生,曲垂方便,备悉开示,令悟真修实相,不至徒尚虚名,是所望焉。此请后真修也。
  【记】辩有四辩,音有八音。此位菩萨,修圆觉无碍法门得法无碍,词无碍,义无碍,乐说无碍。有此四无碍辩才,故知众生根器不一。有喜单修者,有喜复修者,有喜齐修及融修者。前章如来所说三种法门,不第世间无有,即出世间亦未之闻。故曰甚为希有。然法门总说,虽有三种,而众生根器,广说无量。折中而论,则有如下列之二十五轮。故菩萨特请开示也。
  ○丁二 师资缘合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讲】随文可知。
  ○丁三 应求开示
  ○戊一 长行
  ○己一 总标轮数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讲】首言一切如来圆觉清净者,正显此理,为诸佛同证。若能修习,皆可成佛故。盖妙圆觉性,一真独朗,众惑不染,故云清净。既云清净,则无法可修。既无法可修,则所修之法全空,能修之人何有?故曰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依于未觉者,上言一切如来已证圆觉者,固无可修,今菩萨众生,虽发大心,尚在学地,而犹未证圆觉。由未证故,依之而起心修习。当知圆觉,本无修习,今起心修习,即同幻化,故曰幻力修习。当尔之时,随机分门。便有二十五种。通称清净者,各能断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