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不害怕的世界 >

第4部分

不害怕的世界-第4部分

小说: 不害怕的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对我们的要求。为了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听从了蛇的引诱,接受了恐惧的诱导,听信了它的谎言,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

  当然,这种事终有一日会事与愿违,产生反面效果。虚假生活的压力、憎恨和绝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没人能一直坚持承受。最终,它会导致惊恐、反叛行为、疾病、愤怒以及各种形式的反抗。只有接受真实的自己,真实地生活,我们才能获得必须的基本的力量和智慧。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只要我们拥有自己,便拥有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固有能力。只要我们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等待我们的将是无穷的才能和智慧。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态,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

  ——老子

  寻找真实的人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分析人们为什么要强迫自己戴上面具,在别人面前演戏,欺骗自己,欺骗他人。还有什么原因使人们要遮蔽自己,逃避他人,制造一个虚假的自己?

  关于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曾经有个故事,说他提着灯笼在大街上寻找真实的人。这位哲学家极有可能很难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显然,即便在古代,人们也非常渴望发现真实的人,但可能性却极小。这个故事生动地表现了恐惧对我们的控制,它在我们身上编织的网多么结实。由于害怕自己,我们也害怕责备、遭拒、嘲笑和羞辱。适应潮流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如果自己与众不同,便会麻烦缠身。而许多人确定自身价值的方式便是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如此一来,他们实际上是从他人的视角来认识自己,变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物体和陌生人。

  通过他人的视角认识自己

  玛利亚感到烦躁不安。无论丈夫给她买什么礼物她都感觉到不如闺友老公买的好,要么是包装没人家的精美,要么是价钱比人家的便宜,要么是仓促之间买的。而玛利亚的闺中密友劳拉的老公却不是这样,他总是花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给妻子挑选礼物,而且买的次数也比玛利亚的丈夫多。不知不觉,这件事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玛利亚不仅与劳拉产生了摩擦,而且开始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丈夫送给自己的礼物。这些礼物不仅没有表达出丈夫的爱,反而开始削弱她对自我价值的评价。玛利亚认为,这些礼物说明了丈夫没有善待她,她不值得丈夫关心。

  玛利亚完全生活在虚假的阴影中,以一个注定要分崩离析的自我为基础。她通过对比别人来认识自己,需要那些礼物认同自己的身份,需要朋友承认她在丈夫心目中的重要性以及他对她的爱。玛利亚的身份认同完全以外部条件为基础,完全依赖别人不断变化的行为和反应。然而,她却完全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事实:她的丈夫深爱着她,而她也是一个非常可爱、值得爱的女人。

  虚假的自己

  如果我们活的是虚假的自己,就往往会把别人的反应、别人的话当作事实,反而忽略了自身真实的感受。我们认为别人的想法是对的,却怀疑自己的感觉和反应。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我们逐渐失去真实的、有意义的东西,成为恐惧袭击的目标。我们能在别人的现实中坚持多久?我们能赢得别人的赞许吗?有一天我们真的会成为一无是处的人吗?别人得知真相之后会看不起我们吗?这些深刻的问题不断地折磨着我们,无情地吞噬着我们心境的平和。

恐惧告诫我们要融入别人的现实,否则我们就会感到羞愧,遭到抛弃。然而,这些都是弥天大谎,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脱离别人的生活,承认自己是谁,与自己保持密切联系,做真正的自己。越是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越来越顽强,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有价值,而恐惧则对我们越来越束手无策。

  虚假的自己终日紧张兮兮、戒备森严、疑神疑鬼,总是担心被人揭穿。它内心空虚、傲慢自大、妄自菲薄。从本质上看,虚假的自己破坏性极强;它尖酸刻薄、牵强做作、控制欲强,喜欢发号施令;它无法区分什么是对我们毫无作用的,什么是真实重要的。虚假的自己贪得无厌,往往作出错误的决定,拒绝面对事实。除此之外,它还需要别人大量的赞许来麻痹自己,才能勉强度日。

  无论抹了多少粉、化了多少妆,做了多少整形手术,戴了多少首饰,穿了多么时髦的衣服,开了多么名贵的车,虚假的自己从心底里仍旧觉得自己丑陋不堪,痛恨自己,也仇恨别人。它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是虚假的,是不真实的,因此它最关心的是如何自保,如何阻止真实的自己破茧而出。

  对于这种同伴,我们为何还要留恋不放呢?

  但我们就是不愿放手。我们紧紧抓住虚假的自己,把它看得比性命还要珍贵。虚假的自己使我们承受焦虑、无助和困惑的折磨,迫使我们放弃一段感情;它逼迫我们寻求别人的认同,亲近那些认同我们的人,躲避跟我们说实话的人。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无所谓,我们都不在乎。实际上,虚假的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由别人操纵的木偶。

  无论是恐惧还是恐惧衍生出来的虚假的自己,它们在恋爱阶段表现得特别活跃。对为数不少的恋人来说,初识的头几个月是最为甜蜜的时光,因为他们不仅幻想着对方的迷人之处,同时也验证着对方的幻想,向另一半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他们实际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隐藏了真正的自己。当然,这种状态至多只能延续几个月时间。通常情况下,交往六到九个月以后,恋人们其他的本性逐渐开始显现,于是许多人会说,“我也不知道原来的爱情跑到了哪儿”或者“我爱你,但是已经没有了谈恋爱的感觉。”

  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爱情跑了,而是那个虚假的、幻想中的自己逐渐开始幻灭。虚假的注定无法长久存在,当这个人的其他本性开始显现的时候,原本以为的那种爱情通常会烟消云散。

  查尔斯对医生说:“我简直要崩溃了。我一直深爱着弗朗辛,但她身上现在表现出的东西我原来根本就不了解。我又吃惊又害怕,觉得整个世界好像都要塌了似的。”

 医生的解释是:“你根本不曾爱过弗朗辛,你爱的只是自己对她的幻想。只有当你彻底了解弗朗辛,并且依然爱她的时候,你才能说自己真正爱她。”

  当然,查尔斯和弗朗辛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两个幻想中的自我产生的沉醉和迷恋。一个幻想爱上了另一个幻想,但双方都害怕被对方发现真实的自己。

  安德里亚喜欢跟托尼跳舞。在长岛一次专为四五十岁单身男女举办的派对上,两人初次相识,跳舞非常默契,跳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安德里亚的朋友们便纷纷向她道喜,祝贺她找到了如意郎君:托尼英俊潇洒、气宇轩昂、舞姿迷人。而安德里亚也为此激动不已,开始幻想与托尼未来的幸福美好时光。

  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托尼连一个电话都没打过,于是安德里亚有些沮丧,但还是于一周后又去参加了派对,希望能够碰上托尼。果然,两人再次重逢,托尼看到安德里亚显得非常高兴,于是两个人又开开心心地跳了一夜舞。安德里亚心想,可能凡事都得慢慢来,托尼现在还不习惯,以后肯定会给她打电话的。不管怎么说,托尼快五十岁的人了,而且从未结过婚,安德里亚暗自思忖,也许他从未遇到过像她这样的女人。或许托尼还从未遇到过像她如此称心如意的女人呢。

  两周后,安德里亚又去参加派对,再次见到了托尼。两人仍旧高兴得尽情跳舞。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这也是托尼唯一能做的,或者是他唯一想做的。后来,托尼对安德里亚说,他非常喜欢跟她跳舞,但却不想进一步深交,不管是安德里亚还是别人,他都不想。实际上,在与他曾经接触过的所有舞伴中,安德里亚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跳舞、音乐,夜晚的氛围对托尼来说已经足够,他为安德里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幻想的夜晚,而这种幻想有时似乎那么真实。

  有趣的是,人们之所以害怕遇见某个人,陷入爱河,建立恋爱关系,大部分都因为有着相同的顾虑。他们害怕对方发现真实的他们时会感到失望,害怕无力留住恋人,害怕双方会彼此厌倦,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为了爱情变成另外一个人。实际上,事实恰恰相反。无论得到多少认可,虚假的自我从来不会真正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它得到的认可越多,要求的就越多。而且,虚假的自我也从来不会付出真爱。它至多可以制造幻想、迷恋、痴迷、认可,但它终究只是虚假的自我,因而不懂得真正的爱情。一旦真爱的力量破茧而出,我们便会立即重新获得真正的自己。

  如果我们过的只是虚假的自己,一个别人需要的虚幻的形象,那么我们的生活必然会变得狭隘,危机四伏。这种虚假的生活基础可能会从我们的伪装下面揭露出来,拽出来。没有牢固的根基,我们便失去了随心所欲地处理问题的平衡性、稳定性以及接近自然智慧的灵性。


 相识将近两年后的一个晚上,托尼第一次主动给安德里亚打电话,说他父亲去世了,他想见见她。两人稍微吃了点东西,然后驱车来到公园。他们坐在公园的一棵大树下,托尼开始不无伤心地向安德里亚讲述了他与父亲的关系。父亲在世时,父子俩平时很少交流。忽然间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托尼十分震惊,非常怀念父亲。对于托尼和安德里亚来说,那个夜晚夜色迷人,是他们从未有过的独特体验。

  虚假自我的膨胀

  这种虚假的自我是如何生长,逐渐控制我们生活的呢?真实的自我为什么难以突破藩篱呢?我们又在害怕什么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部分人开始生活在一层一层的角色、游戏和面具的包围中。只有摘掉面具,我们才能自由地呼吸,清楚完整地了解周围世界,更加充实地生活,人际关系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些面具可能不会轻易就摘掉。有些人对自己的面具已经习以为常,几乎分不清哪是面具,哪是真实的自己。尽管面具无时无刻不在囚禁着我们,但我们却宁死也不愿去掉伪装,甚至有些身患重疾的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看起来怎么样,会不会给别人留下糟糕的印象。

  恐惧告诉我们的另一个谎言是:面具就是安全和美丽,而面具背后掩盖的则是恐惧和丑陋。当然,这并不是真的。我们固执地牢牢抓住自己的面具和扮演的角色,仿佛一个落水之人抓住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有人质疑或者侮辱我们的面具,面具后面的恐惧就会勃然大怒。有些人宁死也要维护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而一旦这种虚假的形象被人揭穿,有些人宁愿选择死亡。还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除了面具一无所有,他们只是一片空白和空虚。

  然而,生活中的变化终究会冲刷我们的形象,揭开面具,放弃游戏。那么,当伪装不再之时,我们又是谁呢?我们害怕暴露什么呢?我们为何那么害怕摘掉面具呢?

  注意:

  你戴的是什么样的面具?详细描述一番,完成下列句子:大部分人认为我……我希望别人把我看作……在面具背后,我是……认真琢磨琢磨自己的答案,想想这个面具真正带给你的是什么?

  我们戴上面具去见别人的面具,然后怀疑自己为什么不能爱,为什么觉得如此孤独?我们都迫切需要真正互相了解,能够去爱,然而,我们所戴面具的一言一行却只有一个目的——掩饰和隐藏。面具能彼此相爱吗?面具知道如何交流吗?你愿意放弃多少面具?你愿意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多少新鲜空气?你知道面具阻隔的是什么吗?尽管我们都渴望爱,然而,难道爱却恰恰是我们最大的恐惧吗?
 要想体验爱和自然的人际关系,要想摆脱恐惧,我们必须心甘情愿地逐步摘下经常戴的面具。许多人发现摘下面具本身就能令他们欣喜若狂,这是一种爱的行为,是一种接受真实自己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摘掉面具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非常有趣。你不仅会感受自由,而且会高兴地发现,压力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戴着面具会带来许多压力)。许多人会才思如泉涌,惊喜地发掘出不可思议的洞察力,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自然的才是好的,

  容易的才是好的,

  做自己才是好的。

  做真正的自己才是你唯一能做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