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电影百年史-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给麦,他又改了一个版本,大家一直在写作上沟通。
当初预想亏本的风险很大
那时香港的电影业很不景气,港片出一部死一部,票房大部分在200万左右,有500万已经是很好了。应该说寰亚很信任我们,因为从前也给我的电影投资过,在找了个监制看过剧本后,他们觉得不错,很爽快地答应合作。等剧本写完,我们开始谈钱,一看到要投入那么多,投资方有点犹豫。我们需要2000多万的投资,可以说是A级制作,亏本的风险也很大。那时最安全的类型是喜剧、爱情小品。但他们还是决定和我们搏一搏,事实证明这次赌注还是值得的。
大成本投入应当是必需的,大成本能够找来大牌演员。这样重量级的制作,如果只得到一张分数不上不下的成绩单,无疑就是辜负了投资者,同时也像是为香港影业敲响一下更沉重的警钟。结果香港票房收入5500万港元,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高价购买重拍版权。
个人比较喜欢第二部
香港电影习惯拍续集,续集大都很草率,狗尾续貂。因为拍摄周期短,好赚钱。我们在拍的过程中感觉很好。拍第一集时,我就想拍第二集,但第二集怎么搞,还没有想出来。我对麦兆辉说,明年再搞一个大制作,他们很快就想好第一集之后的事情,但我想男主人公年轻时的故事观众应该也很想知道。
第二集是压力最大的一部,也是最辛苦的一部。因为第二集如果不成功,第三集就垮了,所以有压力。其实回过头来看这三部完全是不同的电影,第一集是斗智的警匪电影,第二集是关于时代的比较长的戏,第三集则是小品。但是在这三部里面,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部,尽管票房比不上第一部,但是《无间道2》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成功,从深度上来讲第二部也比第一部好,更加自然。我们实际上是把第二集和第三集连着完成的。三部片,我们只用18个月就全部完成了。
每个人做的戏都不一样
在这三部片里每个人做的戏都不一样,云集了那么多大明星,每个人演的类型也不一样。有人问过我们,如果让我们选的话想扮演哪个角色?麦兆辉是演艺学校出来的,他说选刘德华的角色,因为这个很难演;我选梁朝伟,他很帅,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就是要抓坏人,简单就是美;编剧庄文强选择黎明的角色,他觉得黎明戏里面的角色和他的性格很像。
刘德华每天都比我们早半个小时到,不是化装,而是抓我们谈剧本,他是很努力的演员。梁朝伟不一样,他永远不作声,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下班的时候就找我们喝杯酒,在喝酒的时候,他可能比平常说话多一些。他很有趣,拍完这个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还在看《终极无间》的剧本,他不能离开这个角色。
曾志伟认为每个角色都不应该是坏人,他很喜欢第二部的角色。有一天我们拍戏,他说我没有那么好,我们说你在第三集是很坏的,后来他跟我们说第三集不好看,觉得把他弄成一个坏人,但是他不记得他在第一集就是一个坏人。
中国电影百年史(下编:1977——2005)
《功夫》狂卷内地票房1。6亿
那个从星仔到星爷的人
《大话西游》是周星驰无厘头巅峰之作,2004年年末《功夫》上映,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周星驰收敛锋芒站在摄影机后,他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就像在《喜剧之王》中周星驰说“我是一个演员”,那么《功夫》后,他正式成为风格独特的导演。如香港著名影评人石琪所说:“《功夫》大玩狂玩,玩到飞起,但对功夫神话充满爱意和诚意,并承接了更广更深更悠久的华人武侠传统,以及由旧上海到旧香港的小市民电影传统,它是对陪伴香港中生代成长的整个怀旧神话致意。”
周星驰:李小龙开启我的电影梦
小时候看李小龙我的心兴奋得要爆掉
那时候我大概10岁,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刚刚开始放映。因为家里穷,除了讨生活,没什么闲钱,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妹妹三人去附近一个生意很好很大的戏院。《唐山大兄》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功夫动作片。那时年纪还小,只记得整部电影处在一个很有力量的状态,我的心兴奋得就像快要爆掉。李小龙真是太棒了,不只是因为他那么厉害的功夫,也是因为他那股剽悍的狠劲。对我来说他就是一切,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跟他一样,我要当李小龙。在香港大部分跟我年纪差不多的人都喜欢李小龙,都做过这样的梦。《功夫》实现了我一个最大的梦想。
成为功夫高手是我的第一志愿,当演员只能排在第二,因为李小龙也是这样。可以说正是小时候看过他的电影后才有当演员的想法。所以在《功夫》中我穿传统白色功夫衫和黑色练功裤,其实是受当年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中造型的影响,是为了向他致敬而特别借鉴的。李小龙不仅是个武术高手,还同时是一位有远见的创意人。在他之前,功夫除了香港本土市场,其他地方并不知道有这样的电影,他是第一个看到功夫片未来发展趋势的人,将功夫推广到全世界。
《功夫》代表的是功夫的精神
《功夫》拍了很久,最困难的是你要决定做这些东西。首先我决定要做功夫片,然后是什么功夫片?里面打什么?是虎鹤双形还是如来神掌?因为非常不同,功夫的范畴很广,你要有实有虚应当如何处理?当我最后决定做如来神掌、狮吼功和六指琴魔时,都有好多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实际上这些是香港地道的文化,当然也有人认为太地道了,除了香港,谁会明白如来神掌?但我正是要拣最地道的东西。《功夫》这部片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原创的作品。我在构思这整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参考哪一部电影,《功夫》代表的是功夫的精神,这种精神早就深植在我的心中。
我的经验是,在电影中有一样主力的东西做得出来,已经很难得,千万不要想着做两样,或者三样,是不能的。其实我最想做的是好多高手,有高手,又有高手,跟着再有高手,这种卧虎藏龙的感觉,也是我以前看功夫片非常迷的。我想这次主力先做这个,所有东西都神秘点。其实最有挑战性的部分是如何将中国功夫片由传统的硬桥硬马,到超现实的飞天入地,做一次服己服人的巡礼。
当导演后最留意的不再是自己
我觉得自己的演技没什么了不起,在全世界、在中国有那么多的好演员。如果我能退到幕后专心做导演,让一些很出色的演员来演,效果可能更好。我正朝着这个方面努力。
其实我对自己要求很高,作为一个导演,第一要讲整个故事,第二要处理每一个演员的部分,要他们每一个都特别一点。我记得拍《功夫》时,好多东西不断在想,大部分都是为其他演员设计和安排的。以前自己拍戏,每一秒都在想自己那句台词会怎样,跟着动作可以怎样。我自己也想发挥得好一点,狠一点,再劲一点,但有时难免顾此失彼。我最留意的肯定不是自己,而是其他的演员,即使在看监视器荧幕,都是在讲其他人。
到最后就是一个“情”字
我演小人物、拍小人物是因为我从小到大就成长在小人物的世界里,这是我最熟悉的。我不能去拍一个跟我没有任何关系的剧本。因为没有天分,所以我只能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把觉得有意思的东西记下来,总有一天会有用。在表演的时候把合适的对象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自己的方法。生活里我还是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电影里也有这样的反映,至少在关键时刻的那个决定,都是小人物自己选择的。
在我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情感,而且这些情感比较纯粹,是因为我觉得情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人生里最重要的。任何电脑特技、武侠、无厘头都只是电影的包装,到最后只有一个“情”字,我没有看到过哪一部电影没有深沉的感情可以成功的。最后的决定还在于情感的表现是否到位。——部分内容整理自梁款于《明报》上发表的周星驰专访。
中国电影百年史(下编:1977——2005)
2005年12月中国电影博物馆开馆
将一百年的电影放进博物馆
“如果没有光,世界就无所依恋”,于是有了光,也就有了影。各种光与影的奇妙关系,为人类带来诸多乐趣,与此同时光影还成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1895年,世界电影在迎面而来的火车带给观者的震颤中诞生;1905年,中国电影在前门大观楼影院完成了第一次投射;2005年,中国电影博物馆开馆,100年的风雨历程、悲喜交集都放置到这个巨大的黑色匣子里,从舶来的“西洋影戏”到中国电影巡礼世界各大电影节,从短故事片的最初尝试到高科技虚拟电影……中国电影博物馆结集了百年电光幻影。
电影博物馆囊括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巨大黑盒子屹立旷野之上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皋乡的中国电影博物馆占地面积3。45万平方米,投资3。7亿元人民币,建成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影博物馆。它由国家广电总局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建设,美国RTKL国际有限公司和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主体建筑高31米,主体色调为深墨绿色。
与平面效果图相比,电影博物馆实际上屹立于一片旷野之上,因周围没有大的建筑物,远远看去像巨大的黑盒子,设计简约、气势恢宏。在主体建筑前的广场上,有一道巨大的半透明连续屏幕,十个巨大的方框矗立延伸整个广场。这个方案是很多专家一起研究后投票决定的,非常突出电影的特性,光和影、黑和白的主题贯穿于整个设计。电影放映机最初就是在一个黑色盒子里完成的,这座建筑也模仿了电影在黑暗中被观赏的特点,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黑盒子,非常有特点。
周总理最初提议为电影建博物馆
建设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动议最早是由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提出的。最初提出时各方面条件还不具备。改革开放后,在广大电影艺术家们的强烈要求下,中央领导也很重视,1998年,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建设项目终获批准。
中国电影博物馆于2002年11月22日正式奠基,经过两年兴建,2004年年末外部建筑完工封顶,2005年12月完成全部内部装修及布展,12月29日,举办中国电影百年庆典暨电影博物馆的开馆仪式。
电影博物馆并非是专门为中国电影百年纪念所建,只是恰巧赶上了这个时间。我们也实地考察过法国、日本等国的电影博物馆,他们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不像我们的电影博物馆囊括了整个电影百年的历史,不仅使观者了解到电影历史,还可以了解电影制作的种种奥秘,可以说是航空母舰式的立体阵列。
展品认真看的话一天都看不完
在中国电影的相关专业机构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影资料馆承担着中国电影史料的收集和保存工作,而它是不对普通民众开放的。电影博物馆的落成,则有望在电影文物的展示和吸引观众参与方面有所进步。
电影资料馆主要在于收藏,而电影博物馆主要是博览。对策展小组来讲,其实最费心的不是搜集材料,而是组织材料。在浩瀚的电影历史中选择哪些,如何布局,用什么形式展示,才是最核心的。电影博物馆是在电影史的基础上构建的,所以它不是专业机构,也不承担电影研究工作,主要功能就是展示。如果观众有兴趣来电影博物馆认真看的话,一天都看不完。
作为大众的一种电影文化的设施,将来,博物馆也会把保存和展示结合起来,像故宫博物院一样,既是文物保存、研究,又是公开展示。——口述者:刘建中(中国电影博物馆布展领导小组组长)
中国电影百年史——编后记
编后记
为了明天的聚会
刘 帆
《新京报》娱乐新闻部副主编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如果一件事被冠以时间观念,便会叫人感到沉重。就好像《大话西游》里的周星驰,非要给“我爱你”加上一万年的期限,才能叫人感到那分切肤刻骨似的。当然,也有些特定的名词在汉语语境里先天不能轻松,譬如电影和足球之类的。所以,提到“中国电影百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总是那样庄严厚重,还带有几分压抑和委屈。
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的第一百年。在一片光鲜浮华的应景庆典中,反而更容易体会到沉重“百年”发出的一声叹息。
1905年,宫廷御用老生谭鑫培先生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演了一出《定军山》,与平日不同的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