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_2008年合订本-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种思型好?都好,都不好,各有利弊。M型务实,但过于保守者愚笨,不灵活;O型灵活,但过于竞争者自私,甚至残忍;E型实用,但过于投机者冒险,不安全;G型坚定,但过于理想者就是死心眼儿。
在网上,常被称为〃小木〃、〃小M〃的,可能你经常以自己之心度人家之意,不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常被称为〃小欧〃、〃小O〃的,你可能太要强,常和别人比,争强好胜一族。常被称为〃小义〃、〃小E〃的,你可能表现得见异思迁,跟着环境变。常被称为〃小急〃、〃小G〃的,你可能表现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而实际上,最佳的思型是MOEG,每个决策都保守、竞争、投机、理想。所以,从某一个侧面出发,看似正确的决策很多,而从四个面上看,正确的决策却很少很少。
(摘自《把事做到点子上》 作者:史宪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快乐日记
(日本〕目代市由 张秀强 译
今天也写日记。
我这个人,在日记里只写让我快乐的事。
日记标题叫做《快乐日记》。
那就让我回顾一下今天的高兴事儿吧……
“今天星期六,公司休息,真好。早晨醒来,心情也好。女儿破天荒地为我准备了早餐,是她亲手做的三明治。想着女儿还是爱我这个老爸的,我吃得有滋有味。吃过午饭,和儿子一起去钓鱼。嘿,竟然钓到一条长长的鳗鱼,在儿子面前露了一把脸。儿子似乎更加崇拜我了。那条鳗鱼成了我们的晚餐。晚餐由我一手包办,老婆心里肯定很感激吧。我看见她的眼睛都湿润了。大概是对我越发着迷了。明天星期天,公司还不用上班,还有什么好事等着我呢?”
幸福的感受往往在生活的不经意间。
自打开始写快乐日记,我发现自己似乎能够更加容易地发现生活中的快乐了。
而且有时重新阅读这些文字,我的心情也会晴朗起来。
或许这是这种日记的最大好处。
感觉就好像是往幸福的储钱罐里存钱一样。
对于我的家人,我也积极说服他们要写快乐日记。不知道他们写了没有?
家人都已熟睡,让我来偷偷地检查一下……
女儿的日记……“明天跟男朋友约会。要做三明治带给他,这样才能显出女孩子的温柔。今天早晨尝试着做了一番,味道不怎么样。送给了爸爸,爸爸竟然大口大口地吃得特香。爸爸向来都宠着我,他的表现可不足以成为参考依据,还是要让妈妈尝一尝。”
儿子的日记……“今天朋友爽约,没办法只好跟爸爸去钓鱼。我一条也没钓到,超不开心。爸爸钓到一条,纯属瞎猫碰上了死耗子。那鳗鱼长得像蛇一样,看着都恶心。我差点就吐了出来。”
老婆的日记……“常言道:‘拾掇好鳗鱼,要三年手艺;烤好鳗鱼,要一辈子。’这外行人做出来的鳗鱼,哪能跟饭店里做出来的味道相比!儿子在旁边看着一直在恶心,菜板也让他爸弄得血淋淋的。女儿跟我使性子,说:菜板弄成这样,还怎么做三明治?我的眼泪差点掉了出来。那个人,明天又要一大早就起来折腾吧。星期天也不让人睡个懒觉。唉,赶快到星期一吧。他上班就好了。”
我再一次打开快乐日记,写下一句话:
“明白了家人真实的想法,真好。”
最后一个沙丘
最后一个沙丘
●孙道荣
这是人类学家约翰逊博士策划的一项生理极限测试,地点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志愿者要在三天内,单独徒步走完一段荒芜的沙漠。
四名志愿者先在实验室内进行严格的生理极限测试。每个人的生理极限都不相同,根据测试结果,组织者会给不同的志愿者提供相应的饮水、一份急救包和一张地图。实验室的生理极限测试表明,他们都可以完成任务。
志愿者分别上路了,他们也都坚信自己能够走完这段路程。
为了确保安全,组织者会随时跟踪他们,但不会给予他们任何提示和帮助,除非他们主动求救,那表示他们这次测试失败了。
澳大利亚南部沙漠,夏季日最高气温将近50摄氏度,在沙堆里埋一个鸡蛋,几分钟内就能熟。高温酷暑折磨着每一名志愿者。出发第一天,他们就都犯下了各种错误:有人在路程不到一半时,就将当天的饮水喝完了,这使他的后半段行程变得异常艰难;有人因为疲惫,躺在荆棘丛斑驳的阴影中休息,而不是完全的阴凉之下。他似乎忘记了,透过荆棘的点点阳光也足以烤干他体内的水分;有人过早地使用净化饮水的化学药粉,而不是使用最简单也是最安全的煮沸的办法……
因为他们所犯的错误,第二天的行程变得比预料的更加艰辛,他们的体质和耐力都在降低,尤其是大量流汗使他们体内的水分严重不足,而因为缺水,他们的意识开始模糊,意志力急剧下降。在他们行进的路上,会有一些补充水源,可是,将药粉提前用掉的人,现在只能喝危险的沙漠生水了,那可能使他们的身体崩溃;一个水槽里灌满了沙子,一名路过的志愿者无奈地摇摇头就走开了,他没有去试试边上的机井,而那里面蕴藏着干净丰富的饮用水。体能的下降使他们的判断力也开始混乱,两天来,四个人都没有寻找充饥的食物,沙漠里的一些草根和掩藏在荆棘丛下的幼虫,都是老师们事前教授过他们的补充食物,有人是无法下咽,有人则相信自己可以连续三天不进食。他们只想着迈动双脚,尽量早一点走完这段异常艰难的路程。
一系列错误的后果,在第三天爆发出来。有个人太累了,干脆在烈日之下躺了下来,他本想休息一下再爬起来继续赶路,可是,炙热的沙子很快将他烤迷糊了,他被及时救了起来,测试也以失败告终;有个人的脚被靴子磨破了,剧痛使他决定脱掉靴子,光脚走完最后的路程,他的脚很快被沙子烫伤,再也无法行走了;有个人一直坚持走,他翻过了一座沙丘,又翻过了一座沙 丘,他以为终点就在沙丘后面,却一次次失望。望着一望无垠的荒漠,他绝望了,发出了求救的信号,营救人员从沙丘后面赶了过来,那是横在他面前的最后一个沙丘。只有一名志愿者顺利抵达了终点,完成了测试。他并不是他们中最强壮的人,他只是一路上比其他三个人犯的错误少一点。
为什么在实验室内的生理极限测试,四个人都顺利通过了,而大部分人在真实的沙漠生存测试中,却都失败了?研究者发现,在实验室内的生理极限测试,只是纯粹的体能和毅力测试,你不会犯错误;而在沙漠中,人在体能快速消耗的时候,会犯下各种错误,而每一个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毕淑敏
〃但是〃这个连词,好似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
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
不知〃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对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大致公允?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单纯纽带,并不偏谁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的污垢,优点就冒着泡沫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意,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
〃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面前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有振起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
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暗影,〃但是〃的本意,不过是强调事物立体。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从此废弃〃但是〃,改用〃同时〃。
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
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你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分量和语气的韵味,就体会出来了。
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凝固在不利的因素上。觉着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
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的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安顿。
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
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
〃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虫子,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
〃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异。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
生生长流
作者:刘墉
看伊朗名导演阿巴斯的《生生长流》,电影里阿巴斯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伊朗灾区找两个熟识的童星。五万个生命,在这场地震中被夺取了!一眼望去,是整片的废墟,和弯身在当中挖掘的人群,没有人号哭,因为每个人都是悲惨的受害者,不必向别人诉说,也无需听别人诉说。倒是有一对地震前订了婚的情侣,在残垣断壁间结了婚;他们原先邀请的亲友多半死了,“新房”前的草花依旧盛开。“能结就早结了吧,谁知道会不会跟着再来次地震,让我们都送了命”新郎说。也见到旷野里成堆的难民,成片的营帐,成缕的炊烟。一个年轻人却在高处架电视天线,导演问:“你还有心情看电视吗?” “我的亲朋好友都死了,我是很伤心,”年轻人苦笑,“可是活的人总要活下去啊!何况,世界足球大赛,几年才一次!” 电影中,导演继续开车,找那两个童星。山徒,车上不去,倒是有路人说:“看见过那两个孩子!”“看不看已不再重要,只要知道他们还活着,就好。”电影就这样结束了,观众就这样离场,没有人落泪,也没有人笑,生命本就是有哭有笑,也不必哭也不必笑的。
想起沈从文的自传,写杀人,看人被杀,一群群人被串绑着出去杀头。人太多,杀不完,就掷笺,掷到免死的自行走开;被掷中的也不哀号,乖乖接受死的命运。生命竟是如此卑微,卑微到只是日升日落,缘起缘灭之间,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生命也是可轻可重的,“轻”在人皆有死,“重”在我正生,而且要生存下去,把该属于我的生命好好活完。如同沈从文说的:“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快乐活下去。” “分上派定的”多么平淡!多么悠然!
有位女同事的孩子将要出嫁,喜宴定了,礼堂安排了,请贴也发出了。婚礼前五天,准岳父却心脏病发作,死了。“我先生死了,怎么办?婚礼成了丧礼,究竟还要不要举行?”同事惶然无助地问办公室同事。“当然结!”一个也丧夫不久的同事拍她,“不要觉得孤独,我们会去,他也会去的。”婚礼照常举行了。牧师首先带领大家默哀,然后音乐奏起,玫瑰花瓣飞扬,一对新人在满堂宾客的祝福中出场。没有人去想那才发生的悲剧,因为一对新人正在眼前出现,死去的人似乎被淡忘,因为他的孩子正光彩地走入礼堂。婚礼第二天,那女同事来上班,坐在椅子上,许久没说话,没抬头。突然扬起脸孔,含泪带笑说:“真的,我感觉到昨天他真的来了!”
有一年,在香港华都酒店的顶楼看夜色,窗外是万家灯火和狂风骤雨。只觉得在那片灯火中,千百盏灯一一熄灭了,又千百盏开始点亮。它们是那么平均地交互发生,尽管明明灭灭,却永远是一片灿然的灯海。生命或许就像这灯海吧。办喜事的日子,也总有人办丧事;婴儿出生的时刻,也有人正咽下最后一口气。所有的平淡都可能变成激情,所有的激情都终会归于平淡。
既然我们生了,就要好好活着,努力地,快乐地,积极地,让那片生之灯海永远灿烂。让这生生长流,永远不止息地流下去。
把信寄给朱丽叶
●李? 蕾
我收到一封信,是从湖北一个小镇寄来的。寄信人叫韩丽,我并不认识她。她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