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5年第10期 >

第26部分

长江文艺 2005年第10期-第26部分

小说: 长江文艺 2005年第10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烊埂G嗖靥房煨奁鹄窗。鞘且惶跣腋O撸沤嵯撸鞑糠⒄埂⑽鞑馗辉5纳摺
  到了拉萨,安营扎寨。31标段工程在搞三通一平的前期工作。刘幸福则反复研究31标段的初步设计图纸,在想象着思考着如何把这处青藏铁路的句号打得辉煌圆满而灿烂。按照集团公司和铁道部领导的高标准要求,显然这初设图纸还需完善修订,要加进建设者的智慧和审美观点。
  清晨,刘幸福迎着高原的太阳上路,傍晚,刘幸福披着灿烂的霞光回到住处。他拿着初设图纸,沿着31标段11。21公里的山坡、河流、谷地、市区,走了十几趟。他观察考证沿线地形地貌、民情风俗、街道走向、城市的远景规划,走访西藏自治区的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政府的有关领导汇报交谈。就像十月怀胎,刘幸福对31标段工程的各个部分的孕育有了一个雏形。刘幸福和指挥部的同事交谈,听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是一次技术的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构思,这个构思的成品,要符合铁道部和大桥局集团领导提出的高标准,要与整个拉萨市的建筑与景观融成一体,一定要成为青藏铁路最闪亮的尾声。
  刘幸福夜不能寐,刘幸福冥思苦想,刘幸福集中了同行与战友们的智慧,发挥他的想象力,他成功了。
  拉萨河大桥与布达拉宫遥遥相望,两岸亘古不变的群山,头顶白雪皑皑的冠冕,神圣庄严。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宫殿,是藏汉人民相亲相爱和友谊的象征。拉萨河大桥的主桥为三跨连续钢管拱桥,把她涂装成洁白的色彩,与青山绿水蓝天彩云相映成辉,成一条洁白哈达,给高原雪域和藏族同胞带来吉祥如意。藏地最有力量的腿是牦牛腿,一排牦牛腿站在拉萨河中,顶托起钢铁长桥。对,把拉萨河大桥的桥墩设计成牦牛腿形状,既有藏地特色又有力量。大桥引桥的桥墩顶部,设计成雪莲花,那也是藏地高原特有的啊!青藏铁路横跨拉(萨)贡(嘎)公路处,是拉萨的门户,是拉萨到贡嗄机场的必经之路,把简支梁跨线桥改成系杆钢管拱跨线桥,也涂成白色,成又一条哈达,献给每一个走进拉萨的客人。繁华的拉萨市团结路口,原设计的简支跨线桥与宽敞繁荣的环境不谐调,必须改为带有一定弧度的钢构连续梁,以降低梁体的厚度,增加桥下的净高,增加跨线桥的美感。铁路通过拉萨市开发区,如果使用普通的填土路基,必将占地过多,与开发区的发展前景不谐调。用新工艺加筋土挡墙,加筋土挡墙那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混凝土块砌成的路基,长达1780米,就像一道雄伟的长城。
  
  经过刘幸福的这一构思,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出台了。刘幸福带着他的方案,6次下山与设计部门沟通,向青藏铁路建设部指挥部建议,与西藏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汇报协调,最后送到铁道部。完美缜密的方案,总是得到众人的拥护,他的设想得到了几个方面的认同。
  31标段的蓝图绘就,刘幸福和他的战友们创建青藏铁路最亮丽的结尾的钟声敲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三高目标确定,合格工程百分之百,优质工程百分之九十五,实现全标段获得鲁班奖的宏伟目标。
  清澈见底的拉萨河啊,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高原,雪山,迎风飘展的五彩经幡,充满着期望与信任,带着微笑与亲情,迎来了即将在拉萨河畔大显身手谱写乐曲的大桥汉子们。
  
  二、打攻坚战,大桥汉子高原织锦架彩虹
  
  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的一颗明珠,是31标段的主体与灵魂。31标段要以国优的标准来建设,主要体现在拉萨河大桥上。这一点,中铁大桥局集团的领导及以刘幸福为首的指挥部成员都十分清楚,他们组织了强劲的力量,打一场攻坚战,誓在高原织出锦绣架起壮美的彩虹。
  拉萨河大桥是青藏铁路唯一非标准设计特大型桥梁。大桥主桥墩采用(36+72+108+72+36)m五跨连续梁——三孔钢管混凝土拱组合体系,其中三连拱钢管拱桥系全国铁路首创。主跨采用双层叠合拱结构,为国内首次采用。大桥科技含量高,桥式结构新颖,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在同类桥梁中处于世界领先,名列亚洲第一。
  这一切,对大桥人是一次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拉萨河大桥上马之后,冬季很快降临。2002年冬季,由于气候原因,青藏铁路全线停工。为了把工期抢回来,主管生产施工的副指挥长戴登宇在认真研究了高原冬季施工的可能性后,认为有了保温措施和严格的工艺,在冬季做一些临时结构,为大桥的主体结构做准备是可行的。
  拉萨的冬天,滴水成冰,平均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高原的冬天缺氧更严重。戴登宇领着项目部的施工人员,冒着漫天的风雪,战斗在拉萨河畔。他们挖开厚厚的冰层,挖开坚硬的砂石,开挖临时栈桥桥墩的基坑,在保温棚里用热水拌合混凝土,用一根根角钢拼架起了800米的栈桥。春节将近之时,拉萨下了一场大雪,气温下降到了最低度数,连那最抗寒的牦牛也躲进了避风挡寒的牛棚。戴登宇们却在拉萨河滩上挖坑浇水,试验冰能冻多厚,获得第一手数据,为主桥墩基坑的开挖做准备。就在这一天夜里,严重的缺氧使他们一个个头痛欲裂,在床上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一早,8个人被送进了西藏军区医院的高压氧仓治疗。
  夏天是高原施工的最好时机,但是夏天却不宜在大水中架桥。拉萨河带着雪山的冰水,带着大山的野性与力量,迅速地膨胀涨水,一路奔腾呼啸。大桥建设者们因为抓住了时机,在冬季架起了施工栈桥,修筑了施工便道,洪水奈他们不何!他们干得热火朝天,得心应手,一点时间都没有耽搁。如果没有冬天架栈桥修便道的决策,他们就只有等待。
  拉萨河大桥的第二个冬天,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周围连绵不断的群山披上了洁白的冬装,显示着无比的圣洁和庄严。平时宽阔咆哮的拉萨河,此时怕冷似的缩紧身躯,河滩上的鹅卵石上裹着厚冰,像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球。
  青藏铁路其他标段已经停工,但拉萨河大桥却不能停工。此时正是大桥基础桩基全部完工转入承台施工之时。承台是把一个桥墩的几十根桩连接起来的混凝土结构,像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且承台还要下到河床9米以下。
  冬季,主桥墩的混凝土不能施工,在冰天雪地之中,混凝土容易开裂。春夏之季,拉萨河又山洪暴发势不可挡,在拉萨河中挖深达9米的基坑,在基坑中施工桥墩承台更是不可能!
  能不能在冬季枯水期开挖基坑,在基坑中施工一个混凝土围堰挡住河水,再在春夏之季施工主桥墩的承台、桥墩?刘幸福、戴登宇和副总工程师周友生反复商讨思索,提出了拉萨河大桥主桥墩施工方案,并请来一批专家进行论证,结论是可行的。
  冬天的拉萨河大桥工地,大桥人心里揣着一团火。这是一团为了实现崇高目标的奉献之火,是一团为了大桥早日竣工,不辜负英雄的大桥局人称号的奋斗之火。高寒、缺氧、思家、重重困难,都放到脑后去吧,他们在打攻坚战。
  2003年的冬天,大桥人要在拉萨河里挖出14个半个篮球场大,三层楼高的基坑,施工出14个半个篮球场大的混凝土围堰。指挥部党工委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留在工地,许多非党职工和工程人员也都要求留下来,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大战拉萨河畔的第二个冬天。
  围堰下沉的传统办法是吸泥下沉,就是用巨大的压风机连上导管,吸出围堰内的砂石,几百吨的沉井靠自重下沉。但高原冬天的严寒与气温把围堰外围和卵石冻为一体,摩擦力大。拉萨河里的卵石特别坚硬,一个小小的卵石就能顶住几百吨的围堰。压风机吼叫着,吸泥导管嘶鸣着,吸不出泥砂,围堰矗立在河中纹丝不动。传统的办法行不通了。
  高原冬天,所有的工程都停工了,那些威风凛凛的挖掘机推土机大吊车在盖着厚厚的雪被沉睡。沉睡的机械给拉萨河大桥项目部主管工程师倪学平带来灵感。用挖掘机在围堰内外大开挖,强迫沉井下沉。倪学平连夜把这个方案提交给刘幸福、戴登宇、周友生。指挥部的灯彻夜未熄,大开挖下围堰,这在建桥史上是没有的,这是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办法。第二天一早,他们就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论证,发现现有的挖掘机挖不到9米之深。在拉萨市和附近查询都没有长臂挖掘机,他们赶赴内地调来18米的长臂挖掘机。
  挖掘机在风雪迷漫的拉萨河畔日夜轰响,唤醒了两岸沉睡的高山。岸上围堰三天三夜下到了设计的标高。水上的围堰却因为深度大,开挖的坡度长达15米,挖掘机臂难以伸到围堰底部,河中围堰下不到设计标高。老装吊工潘国庆根据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提出在基坑边沿和围堰之间架设便桥,挖掘机上到便桥上,走到围堰的边沿,长臂就能到达围堰的底部。问题是下沉中的围堰是不稳定结构,基坑向下挖着,围堰向下沉着,谁知道它会向哪边偏?会不会把搭在它身上的便桥掀翻,把挖掘机翻到河中?
  指挥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计算,认为在挖掘工艺中严格控制,对围堰下沉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就能避免便桥的倾斜,避免挖掘机的倾覆。指挥部拍板:就这么干!
  便桥搭在混凝土围堰上了,挖掘机爬上便桥。指挥部的领导眼睛紧盯着围堰,盯着便桥,观察着它们的细微变化。挖掘机一斗一斗地挖着。老装吊工潘国庆时而站在围堰上指挥挖掘机工作,时而下到基坑查看围堰底与基坑砂石的接触情况。为防止大块河石顶住围堰,突然松垮,造成围堰的不均匀下沉,引起围堰以及便桥倾斜,他们查看围堰刃脚下每一块稍大的卵石,指挥着挖掘机先把它们挖出来,保证围堰的均衡下沉。他们是在施工,他们更像绣花,在现场在工地,细心施工,严格操作,保证不出半点差错。
  14个桥墩的混凝土围堰一个个下到了设计标高,他们再在围堰底部灌注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挡住了河床底部的渗水。
  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拉萨河水涨起来了。由于有了冬天的施工,大桥的建设者们在围堰里,一边看浪花飞溅而过,听河水弹起长琴,一边施工,建造一个个承台、桥墩的钢筋笼,灌注一个个挺立在河中央的桥墩。
  在拉萨河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大桥汉子们,他们攻技术难题,攻施工难题,施工中巧打时间差战斗,细说起来有许多许多。这一群汉子们从长江到黄河,从海滨到草原,东南西北,处处架桥修路。今天,他们在藏地拉萨,又架起了一道亮丽的高原彩虹,为拉萨织锦献哈达。
  拉萨河大桥建设过程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金龙,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胡春华以及青藏铁路公司、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铁道部其他领导,多次到工地视察,指导工作,对拉萨河大桥的建设者们给予了高度赞扬。中铁大桥局集团的董事长梅权,总经理周孟波以及集团其他领导,更是经常深入31标段指挥部和拉萨河大桥工地,和指挥部的领导研究工作,指导建设。
  
  拉萨河大桥尚未完工,西藏自治区已经把大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04年5月1日,自治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代表和拉萨地区历届全国劳动模范代表60余人,到拉萨河大桥参观。西藏自治区寺庙民管会主任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各寺庙的高僧活佛,他们每期培训班都到拉萨河大桥参观,活佛们表示: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各族人民的关心与支持,相信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将对西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三、模范先锋,拉萨河畔党旗映红蓝天
  
  青藏铁路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决策领导修建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无不对青藏铁路寄予希望给予关怀。当千军万马开上高原雪域时,党的组织一直领导着这个千军万马。共产党员们一直走在最前面,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在前线闪光,共产党员的组织领导着每一个标段,党的旗帜飘扬在高原雪域的每一处战场。
  青藏铁路31标段建设指挥部,党的组织是健全的、完善的。31标段建设指挥部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由指挥长刘幸福担任,副指挥长朱巨堂担任党工委副书记,并分管党群工作。31标段建设队伍进场后,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