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 2005年第10期-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阅读中的理解,实际上不可能把作家写作时所经历的过程完全省略掉。正因为作家有时苦于无法将一些极复杂的问题用一万字或十万字说清楚,所以才有了更长的篇幅。这样的篇幅不仅不是浪费,反而是极大的节俭,是优秀作家所使用的最精炼的文字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所以分析作品和结论作品时,要非常小心。
有一个读者问作家: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家回答:怎么说呢?我如果现在就能直接回答你,也就不用写四十万字了。我也像您一样急躁,所以在写作时尽可能使用简练的语言、而且还借助形象和情节来表达,结果还是耗费了四十万字。作家这样说可不是一种诡辩,而是真正的实情。
五、阅读方面
纯文学的阅读与一般文字制品的阅读差异很大。前一段西方有一本专门讲快速阅读的书,风行一时。此书在描述快速阅读的方法时十分得意,介绍说每个人一生要学习、要阅读的量是很大的,所以要想法快些、再快些。他的阅读方法是用食指按住一行一行的字往下滑动,滑动时用眼的余辉把长长的一句话扫掉,这样可以很快就把整本书读完,而且意思也大致明白,如此才能博览群书。但即便是他,也还是讲了一个注意事项:读纯文学作品时不能使用这个办法。
为什么?就因为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艺术,语言文字本身给予的快感是主要的,想让语言的魅力来征服自己,那就得一个字一个字读,不仅读一句句话,还要读词、字和标点。它的细部更渗透着诗意、力量,潜伏了艺术的能量。这就是纯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字制品的区别。
比如读一本武侠小说,也要像读纯文学作品那样一个字一个字看下来,大概既划不来,也无必要。因为它很长,有时几大卷几百万字。不仅是长,主要是它没有绵密的细节,没有语言本身的艺术刺激,大致还属于曲艺的范畴,所以把它的情节搞明白也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武侠小说的语言是程式化的,没能进入正在生长着的当代语言艺术。当然好的武侠小说也有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方面的综合成就,但比较起来,它毕竟还不是将语言作为第一指标。
所以说阅读纯文学作品,在阅读速度上有个基本的要求。比如说一个作家送了一本厚厚的书给朋友,对方说自己一夜就读完了,还说写得真好!作家说那等于没读。朋友很委屈,说什么意思什么故事他都看完了记住了,并且要重复叙出来以资证明。作家不再说什么了。其实作家的意思是,这是一部纯文学作品,谁一夜读得完啊?无论读多么快,眼睛总要有在文字上停留的时间,要有还原和想象的过程,要感悟它们,要把字和词连缀成语言,再把语言连缀成情节,把情节连缀成一个意境、一个生活画面,这样才能还原到作者描绘的那个情境之中。这其中需要体会,需要悟想其中的暗喻、象征,因为里面有直说反说,不动声色的嘲讽,总之非常复杂,一夜当然读不完。
一般来说读报纸、读通俗小说之类,远没有那么复杂,读者把意思搞明白也就可以了。文学阅读接受的信息则要多得多,要调动感性,要感动,要沉醉,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特别的幸福。
六、受众方面
不同的文字制品有不同的读者,从哪一部分人阅读的角度来判断,也多少成为鉴别纯文学的一个条件。但任何条件都不要绝对化,只是一般而言。比如短时间内几十万上百万人争读的,可能不会是纯文学作品,因为这些文字可以如此便当地满足和吸引了各种层次的人,更有可能是相对通俗的大众读物。我们平时看到的言情武侠演义,还有一些社会问题小说,都不能算作纯文学作品。纯文学作品的阅读有一道门槛,它不是无条件进入的,而是有条件的。无条件地面对公众,这是不太可能的。服务于民众和无条件地进入民众不是一回事。比如说一些尖端科学项目最终是服务于民众的,但却不能让民众直接理解。
纯文学作品是给哪一些人阅读的?有人说是给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人。这并不确切,因为对于艺术的欣赏力,不完全是以受教育程度来决定的。它牵涉到人的趣味,心灵的性质,而这些又不完全是后天教育所能决定的。人的趣味和性质,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够受到后来的影响,而另一部分是天生的或很难改变的。比如说人的爱好是可以变化的,师长的教育,朋友的熏陶,都起相当大的作用;有时人的趣味又很难左右,如有句老话叫 “趣味不争论”,就是说不同的趣味无法相争,争也争不明白。有人不喜欢足球,再劝也没用。纯文学作品也是一样,一个人受过大学教育,读了本科又做研究生,甚至是一个博士后,也不一定就能够阅读纯文学作品,倒有可能整天抱着一本武侠小说乐此不疲。因为人还是有不同的趣味、有心灵的问题。一般来说能够阅读纯文学作品的会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这不成问题;但许多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对纯文学作品有极好的领悟力,极为敏感。比如有人天生就比较浪漫,对生活中的诗意和完美有一种顽强的追求力,所谓的非常敏感,多愁善感,有强大的领悟力和联想力,能够更容易地进入诗境。
我们在生活中的确可以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于诗意有一种天然的、不倦的、执著的追求,这种追求力与其说是后天培养教育而成,还不如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征和能力。所以说对于纯文学的追求和向往,不仅是文化修养问题,而是一个灵魂的问题,生命性质的问题。纯文学中的完美、幻想和幽深的诗境,对大多数人都有感召力,但却不容易成为大家日常的习惯性读物。它或许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属于一部分人,而不是大众,不是广泛地满足世俗社会的趣味需求的东西。所以有一种说法,说纯文学作品是写给“沉默的大多数”的。因为这一部分阅读纯文学作品的人通常是比较深沉的,并非是读了以后因为特别兴奋,就马上发言议论,马上写文章,更不用说马上奔走相告了。他们一般来说比较内向比较沉默,只会不断地在心里回味咀嚼,独自享受那种不可传达不可言喻的美妙。这一部分人是人类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人,他们平时“沉默”,而一旦讲出话来又别有深度、有见解,非常个性。
七 、作者方面
作品的区别当然首先是因为作者的区别。哪一部分人在写纯文学作品?他们有什么特征?跟一般的作家相比有什么不同?这可能难以讲清,但经过观察和概括还是会发现一些不同。一般认为纯文学作家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也较为朴素,恰如我们所说的“在生活中比较低调”。一般来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她所拥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家,一般都比较安静。这可能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心理素质,是一种心灵质地所规定的。安静,这在许多时候不仅是性格特征,而且也是深刻的资源。
他们对流行呼号的媒体,比如说电视网络及通俗报章,一般来讲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大致上,这些作家淳朴,本色,但这不是色彩,而是长期的关于艺术和思想的寻索使其保持了这些生命内容。像到处张扬和不够实事求是的渲染,并过分利用现代传播工具的习惯手法,在他们看来有失体面和风度。体面和风度之类关乎内容,而不仅是表面的形式,这即是问题的症结。生命的品行和本质决定了的方式,也就不是做出的姿态了。
纯文学作家不太注重众人的兴趣,并且近乎本能地回避这些兴趣的影响。他们在题材的选择上也不太顾及大多数人的口味。一个时期的共同主题对他们而言并不存在。集体主义和团体利益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不能让其在左右逢迎中丧失生命的个性内容。这也是安静的表现,就是说安稳如一,不为所动。
文学的表达兴趣一旦与群体和集团的兴趣合而为一,也就开始蜕化变质了,成为非艺术。纯文学作家是一些深谙其道者,他们因此才能从边缘走向艺术的内部。这些人在和蔼含蓄中往往有不少勇敢的举动,在一些事情的关节上、岁月的关节上,能用作品或直接的言论,尽到自己作为人的一份责任。可见他们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人,他们不过是不愿意歪曲艺术。他们深深地爱着艺术。
以上从七个方面作了关于所谓的纯文学特征的说明。其实它的特征远不止七个。但这七个特征也足以把整个一大块浑沌的所谓的〃文学〃区分和沉淀一下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只有诗性的写作才能建立文学的高峰,才能站在整个的思想力完美力等诸种条件综合筑成的山巅之上。
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纯文学之外的部分,也自有其价值,但却不以文学的价值著称。比如说娱乐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号召的价值,都不是文学的主要价值。
纯文学的现状
纯文学的现状如何?人们普遍认为现在文化艺术正处于一个非常混乱无序的状态,纯文学的境遇也许是几十年来最坎坷的时期。比如说,真正的文学阅读大幅度倒退,人们对于诗和诗意开始变得陌生、疏远以至于惶惑。越来越多的人只为了从书中获取低级乐趣,其内心情状甚至更为糟糕。低俗的文字印刷品大面积覆盖,性与暴力的描写成为时尚被追逐。在艺术评判这一类极其严肃极其难以苟且通融的工作上,却表现出最大的随意性和嬉戏性,指鹿为马或颠倒黑白已成常态,可以为微不足道的私利抛却原则。
比较起其他时段,纯文学作品的确处于冷寂的阴影里。艺术的健康传播渠道严重堵塞,恶俗的文字制品大面积播撒。性与暴力在许多时候已成为文学读物最时髦最不可或缺的东西,并可以听到专家们此起彼伏的喝彩。非常粗糙无聊的作品好像最有资格进入街道和家庭,以至于学院。种种征候都在做出一些可怕的提示,揭示出不祥,却未能说明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这一切是怎样演变堆积,以致于造成了积重难返的局面?这里提出下面几个因素,也许可供我们参考:
一、突然进入半商业社会
我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商业社会,一切似乎都是在没有更多的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来临的。从集体经济计划经济到时下的状态,没有多少台阶就过来了。多种形态相嵌相掺,人的思维和行为规范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矛盾和交叉,许多时候表现为莫衷一是和荒唐透顶的集合体。我们没有完备的规则,没有标准和依据,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太久,河里的石头又太多。
自由的近乎无秩序无边界的竞争,造成了耸人听闻的两极分化,另一方面却又有计划经济的强大干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许多方面却怎么也转不了。既没有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原来的秩序又打乱了,这一切必然影响文化和精神的秩序感。在这种混乱的状态里,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就有双重的影响。一本书为了快速获得利润,不得不进行各种各样的商业包装,而一部纯文学作品要符合商业流通的要求是非常困难的。结果就是对作家和读者的共同误导,还有各种突然增加的商业的以及其他的诱惑,这一切都作为一个时期的精神砝码,加在了与作者对立的另一端上。
来自各个方面的力量对市场都有促动,这跟整个的计划经济是相搭配的,评奖、宣传机制,这都是利益清晰的。而纯文学作品的写作却要面对更多的也是更高阔的关怀。它的表达远没有那样通俗和简单,也没有解释的时间和空间,对作家本身来说更多的是没有必要。于是市场上的恶性循环也就越演越烈。纯文学写作的原则是独立精神,它既不从属于一个集团和群体,那么在市场上也就没一个强势力量的推动和援助。
整个精神文化领域远没有进入一种自由竞争的领域,当然,它或许永远也不会存在永远也不会出现。但这是一个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的问题。进入秩序之后的情况往往会好转,因为我们需要规则,只有规则才比较固定,大家都有依据,都好理解,各个方面也才会达成谅解,合作起来也就方便了。现在的情形则是混乱,是无法面对的一个阶段。
二 、知识分子的缺席
我们没有长期商业运作的经验和过程,也没有跟商业社会配套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一种对应,一种平衡力量。这一部分人没有机会成长起来,所以整个社会肌体还没有产生抗体。商业主义和物质主义,都需要有一帮非常顽强的批判的声音去对抗,这就是知识分子的声音。
今天有谁来跟整个强大的商业主义,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