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选章 马哈希-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有貪就是貪慾的心念和執取引人的目標。即使是沉迷於大多數人所認為快樂的
世俗享受,這都是參有慾火,它可導致未來的無比痛苦。這就如香甜的毒藥慢慢
地起作用。
心有嗔就是激怒和有復仇的念頭。這就如烈性的毒藥可能很快或很慢地起作用。
一些人每遇到逆境時就很容易激怒,但這不很嚴重。這如中和的毒藥迅速起作
用。而有一些人只是氣一陣,這如不起作用的烈性毒藥。還有一些人是很容易生
氣並要過一段時期,氣才消,就如烈性毒藥很快地起作用。可是有一些人似乎不
曾生氣。如果生氣,那只是偶而和輕微,就如不起作用的輕微毒藥,這種是最中
和的,然而它畢竟是毒藥。
心有疑就是迷惑的心,它耽溺於執取或被嗔恨所蒙蔽。這尤其是指散亂。在這種
狀態,一個人不能判明事物,由於缺少理解而進退兩難。
當一個人專注觀照身體的不淨(不淨觀)時,他的心識是無貪。當慈心滿懷時,
他的心識是無嗔恚,而在明白事理時,他的心識是無疑。
攝心是由於煩悶或思量過度。而廣大的心是遠離欲界物,但仍是屬於心與色。反
之,狹小的心是有牽繫著欲界物。
無上心就有如:在一般情形裡,比如思考一些事物,一些人的見解很愚拙而有一
些的卻巧妙。所以聰明的較愚笨的為優。同樣的,有時我們的思考力很好,另些
時候可能更好或更差。在佛法中,善與不善心都各有影響力。劣等的心有比它更
優的心識。比如色界心較欲界心為優,但比無色界心差。因無色界心是洠в衅渌
的意識比它更優,除了超俗的心。所以無色界心較色界心為優;而色界心較欲界
心為優。即使是在一般人裡亦有不同的等級。
定心是心識平和及穩定於觀照禪定的目標。不定心是浮躁的並制於障礙。
解脫的心是洠в袩⿶溃蛩陨菩膩碜柚共簧菩牡纳稹1热缫源葠鄣牧α縼斫
化恚恨,以慈悲治殘酷,以喜悅治妒嫉,以捨心治愛憎。不解脫的心是受制於不
善的心識。
如果唸唸不懈地觀照每一刻的舉心動念,任何不善心識如貪、嗔、疑將即刻制止。
攝心將被激起和清醒,而散亂心識將集中和鎮定下來。
心念處可向內或外觀,它觀心識的起和滅,而不是人或我,這點上文已解釋過。
同樣的,此觀亦依於三個要素,那是精力、心念和明覺。可是,那常陷入享受的
不定心是難以約束和防範。僅知道它已陷入貪、嗔和疑是不足以挽回。因此,他
須有足夠的精力來提升正念和明覺至智慧圓滿,並能分辨善惡和控制心念。唯有
這樣,修行才有所成就,即是斷絕貪婪和悲痛。
*法念處*
四念處經的第四部份是法念處。經中有說:「比丘啊!一個比丘在日常生活中,
精進驚覺,唸唸分明的修法念處,則隨處□除貪婪和悲痛。」
法是無眾生或無我的現象,僅是彼此相依的條件緣合而有。它的性伲c前面所提
過的身、受、心有差異,並以此來下定義。這在阿昆達磨論裡,分析得很詳細,
並列為三種:善法、不善法及無記法。
無記的意思比其他兩種較易以明白。那些不能記別為善或惡的現象可謂為無記。
現象如身、受和心是無記。樂、苦或捨受尚不能定為善或惡。唯有在渴求歡樂,
言談,思考或不良舉動時才可定為不善。心識本身是無記,因有心才有身心活動。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都是心識的作用。這六識(眼識、耳識等等)亦是無記,
因它們全部備有感覺器官。可是緣於視而起貪、嗔、疑是不善。反之,由視而起
慈悲是善。
法(現象)本身明確是無記。這四種目標──身、受、心和法都是無記。可是卻
被觀為善或不善,因它們有為善或不善的作用。比如心識,這現象擁有能知道的
性伲运男膽B及根門顯現來分類。心識有貪、無貪、嗔、無嗔、疑或無疑。
在心念處,心識的主要目標是心識。雖然它伴隨著其他心態如貪、嗔、疑,這顯
出心的無記性。
染著貪、嗔和疑的現象是不善法。而有著無貪、無嗔和無疑的現象是善法。
觀不善法:在觀照十二處──對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樱
法要唸唸分明,如實所見。緣於十二處而起的煩惱,如何的滅和已滅的;如何不
再起,全部須知道的很清楚。這十二處是無記,但它是致使煩惱生起並致痛苦、
悲哀、憂傷等等之因素。
觀照不善法是指為觀照五蓋。它們被稱為五蓋,因為它們防礙向快樂的發展。五
蓋為:(一)貪慾、(二)嗔恚、(三)□沉和睡眠、(四)掉舉和疑惱、(五)
疑惑。
貪慾渴求色、聲、香、味、樱⒎ā⒛芤灾卵蜎'其中。感官的享受亦如夢、不淨
和洠в姓嬲目鞓罚瑏K總覺得不夠。當所喜愛的目標消逝或離去時,就會覺得苦
惱痛苦和悲哀。所以佛陀宣揚「憂畏是自所愛之物生起」。他們通常是執著於所
喜之境物或人,但過份的執著會帶來痛苦。
嗔恚就是因生氣而有傷害他人的念頭,以致破壞利益和歡樂。它的每一刻就如燃
燒的火。
□沉和睡眠致使一個人的心□沉和洠в信d趣於所要做的事物。失望的感受致使心
識不清。
掉舉和疑惱是由於太緊張和追悔於個人或他人的惡舉和尚未實行的善舉。
疑惑就是猶疑不決,不能確定的那種困難心態。當一個人無找饣驘o目的時,就
會起疑心,以致一事無成。
五蓋使許多人受牽制。在它的蒙蔽下,一個人不知那些是好的和會令他們快樂和
進步的,以及忘了佛法。
「不智的作意」是不正確的思想,它是五蓋的資糧。如果五蓋尚未生起,它將會
生起;如果它已生起,它將不能放棄;如果它已放棄,它將會再生起。所以,將
目標認為合意,就是貪慾的資糧。把目標認為醜惡就是嗔恚的資量。對事物覺得
煩悶或不能成就便是□沉睡眠的資糧。幻想那些個人能力以外的事物就是掉舉和
追悔的資糧。以多方面去思考某些事物而不細心分析就是疑惑的資糧。
在觀照五蓋時,須注意和明覺它的出現,更壞、被棄和被棄的原因,及知道它將
不再生起。五蓋是由於不智的作意而生起,並由於正確的作意而被棄。當見到丑
惡的實相時,這將防範慾念的生起。慈愛的洋溢將心從嗔恚中解放,並防範嗔恚。
勇猛精進阻止□沉睡眠,而唸唸不離呼吸防範掉舉和追悔。細心的分析現象可知
心態是否善或惡,苦或樂,該作或不該作,污染或清淨,並防衛那心,脫離疑惑。
心念處的觀照是指系念於七覺支,為引發正覺,斷絕煩惱。這七覺支是(一)念
覺支(二)擇法覺支(三)精進覺支(四)喜覺支(五)輕安覺支(六)定覺支
(七)捨覺支。
念覺支是憶持不忘,要覺察每項經歷,須持有正念。
擇法覺支是思惟審察法,看是否善、惡或無記,該棄,培育或引生。此覺支依慧
簡擇一個適當個人性格的禪定修習目標。
貪慾和愛慕美貌者須修習不淨觀於身體各部份,並分開來辨別如頭髮、身體的毛
發等等,以觀它的不淨本是符合實相。
憎恨、壞脾氣和嗔恚性者須修習慈、悲、喜和無量心,以便更友善,慈悲和隨順。
□沉者懈怠,應修習隨念個人的長處,修佛隨念,法隨念和憎隨念以發起精進和
理智的思考。
掉舉和追悔者,修習禪定如念死以引起緊迫之感是很適當的。多疑者應修習觀照
身體四大以明瞭自然現象的演變。在修持時,應選擇適合個人性格的法門才能進
步。
精進覺支是注入強心劑和不懈怠。這是個重要因素。因如隨著個人心思來修習,
通常由於懈怠而緩慢下來以致失去世間和精神二方面的利益。精進有兩種功用,
那是□除不善法如五蓋和增長善法如七覺支。
喜覺支即滿足,它也是重要的。修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和戒隨念都能引發喜
悅。
輕安覺支是指身心輕快安祥。有適當的食物,舒適的氣候、人群,適合的法門及
眨偷牧ⅰ⑿小⒆团P四種姿式,這樣身心就輕安。
安覺支是心專注。它不散亂,阻止胡思亂想並顯出安樂。要心統一,就須在任何
情況下都保持平靜而又泰然寬舒的心境,這(後者)是叫捨即平靜,對順逆之一
切都不介意。
這七覺支引發正覺,破除障礙,就如減輕病情來治病。就像一名醫生猿霾∫颍
選擇熱、甜或微妙的藥物來平復病情,制止掉舉並完全治好那病。
這七覺支如醫藥,念覺支如猿霾∫虻姆椒ǎ瑩穹ㄓX支如選出適當的藥物,精進
覺支如以治□沉睡眠的辣藥,喜覺支如緩和病情的甜藥,輕安覺支如平定病情,
定覺支如心不再掉舉因病情已好轉,而捨覺支如已康復如常的狀態。
在觀照七覺支時,必須察覺它每一刻的存在(這有如已解釋過的五蓋),或它的
消逝,如尚未生起但不論任何原因將會生起,如已生起但不論任何原因它將增
長,行者亦須明覺這些原因。
引起正覺支的因素是以智作意,意思是正確的作意。
如前所述,修持法念處不論是不善法或無記都可以向內或向外觀照。行者應對此
持有正念。法能引生智慧,而法是無慾、無我和無執著,這是法念處,依於精力,
明覺和正念來克制貪婪和悲痛。
佛陀所指導的四念處,都各有觀注的目標並逐漸微妙。這如不同等級的學習,身
念處可謂為第一級,受念處為中級,心念處為高級而法念處為特級。
修持身念處能知如所實,□除把醜惡當為美麗的幻念。修持受念處□除把苦當為
樂的幻念,修持心念處□除無我當為有我的幻念。
這些邪見已被□除時,貪婪和悲痛就不能生起。心境將平定並證入拢馈⒙}果和
涅盤。所以四念處經指出:「比丘啊!眾生想得到清淨,想克服憂傷,想摒除苦
惱,想得正戒,證涅盤,只有一條路可走;這路就是四念處。」
D.四念處~唯一之道
世尊訓示我們:「比丘們啊!眾生想得到清淨,想克服憂傷,想摒除苦惱,想得
正戒,證涅盤,只有一條路可走;這條路就是四念處。」
因為有煩惱如貪慾和嗔恨,眾生造作惡業如殺生、傷害、偷浮⒈I搶和妄語。由
於這些惡業,他們輪落回惡道而受苦。即使是有某些善業之故而出世於人界,他
們將會遭受到苦難和早亡、患病和貧困。這些煩惱使他們輪迴生死,而且經受苦
難如衰老、病患和死亡。如果一個人想要解脫這一些苦難,則應勤奮淨化自己□
除煩惱。
要淨化自己,□除煩惱只有一個方法,那是修四念處,觀照個人的心識和身體所
正發生的一切過程。如果一個人要清除煩惱例如貪慾和嗔恚,他必需依從四念處
法門。Ekayana的意思是「唯一之道」──洠в衅渌阑驔'有其他選擇。如果
你依從唯一的道路直走,你將不會迷失,因為它是洠в衅缏返模憧隙苓_到目
的地。相同的,四念處是唯一之道而無其他的。如果你連續修行四念處,你將會
證得阿羅漢果,那完完全全的清淨和脫離一切煩惱的拢R虼朔鹜咏虒覀円
依從這四念處法門,以斷除所有煩惱。
往昔諸佛,壁友佛和阿羅漢皆修練此四念處法門,而皆清淨和證到涅盤,苦惱永
滅。將來亦然,一切摩訶薩也將依從四念處法門而證得涅盤。在今劫,喬達摩佛
及其眾弟子皆依從這四念處法門淨化自己以□除煩惱和證覺涅盤。這事實是沙婆
主梵天向佛陀指出並得到佛陀的同意而將它傳授給我們。
失去了丈夫、妻妾、兒女、父母和親人,人們感到憂傷和悲痛;他們也為了失去
的財物而悲傷;當患並受苦時,他們也感到悲傷。當然,這些都是可怕的事,如
果洠в羞@些痛苦那將是多麼的安祥!因此人們應勤奮了斷這些痛苦。但他們不能
單靠祈拜神臁撾x它們。只有修練這四念處法門,他們才能了斷一切的苦。佛
在世時,有位少婦名叫Patacara,她失去了丈夫、兩個孩子、父母和兄弟以及親
人。由於過度的悲痛而瘋了。有一天,她來到了世尊正說法的地方,聽聞了佛法,
參與修練四念處禪法,這使她所有的悲傷和哀泣皆盡,並獲得心理上永恆的安寧。
相同的,今天有人失去了兒女、丈夫、妻妾、和父母而非常悲痛,嚥不下和睡不
著。他們來找我們,在我們的指導下,修練四念處禪法,在四天,五天或十天內,
他們已從痛苦中恢復。至今他們當中大約有一千多人。
修練四念處法門不只消除今生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