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67部分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67部分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院〃四十名不朽者之一〃
的荣誉。然而;法兰西学院却主动为他塑了一尊半身像;并将此像立于学院的地界内;石像上刻着: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却少了他。
这些颇有兴味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被伏尔泰尊称为:〃描绘法兰西的画家。〃
莫里哀20岁时开始从事戏剧事业;直到他51岁死;他一直勤奋刻苦;不断努力;使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几十年来的生活并不平坦;复杂艰苦的斗争和数不清的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的身体健辱;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1673年2月17日;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巴黎的王宫剧院里;灯火辉煌;人声噪杂;池座里和包厢里到处挤满了观众。舞台上;大灯光照耀得通明雪亮;这里正在上演莫里哀的著名喜剧《无病呻吟》;这已是该剧的第四次公演;莫里哀本人亲自扮演剧中主角阿尔冈。此时的莫里哀已经51岁;而且是抱病演出。在那天的演出中;莫里哀本来就是勉强从事的;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病体的疼痛;在舞台上坚持到最后。他那高超的剧作和精湛的演技;时时博得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赞扬声和欢呼声。然而;莫里哀在台上;一边表演;一边忍不住咳嗽;难受得直皱眉头。观众还以为这是他主演〃心病者〃的绝妙表演;急忙投以热烈的掌声。但当演到最后一场时;莫里哀已有些支撑不住;他忍不住打了一个痉挛;细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他的病态;很是吃惊;莫里哀也注意到了台下观众的反应;他鼓起全身力气;大笑一声才遮掩了过去。戏演完后;莫里哀并未休息;而是步入后台;询问观众对演出的反映;最后才回到家里。回家后他却咯血不止;两个修女把他扶上了坐椅;莫里哀在她们俩人的胳臂里咽下最后一口气。此时是当夜10点钟;离他卸装下台还不到3个小时。
后人对莫里哀这位喜剧大师的死因十分关注;进行了许多探讨。但是;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不少人认为;莫里哀的死亡原因是他得了一种〃想像〃不到的病;但这种想像不到的病究竟是什么病则无答案。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里哀晚年遭受了种种不幸。1671年冬季;他因积劳成疾而染上了肺病;后因病情加重而病倒了好几个月。1672年2月;他的健康状况刚有好转;他又遇上了种种打击:他在戏剧事业上长期合作的老朋友玛德隆。贝扎尔去世;他的爱子也不幸死去。噩耗传来;使莫里哀悲痛不已;又加重了他自己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莫里哀仍坚持写戏、坚持演出;最后病死于肺病。另有一种观点是;莫里哀的死因是多方面的;绝非仅肺病一种。他长期的创作、紧张的排演和疲劳的巡回演出;艰辛的生活、痛苦的流浪、家庭生活的不幸、晚年丧友丧子;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特别是1672年冬他与其老朋友、音乐家吕理发生争执;被国王路易十四免去了文艺总管的职务;国王对他的宠信日减;这一切不幸使晚年的莫里哀更是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最后使他丧生。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莫里哀的死有过一段记述:〃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演出第九场《无病呻吟》时;在舞台上昏倒;被人抬到家中即与世长辞。〃在这里;对莫里哀的死因未加说明;而是有意回避了。
时至今日;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仍无一个较一致的答案;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刘佐)
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何以〃削发为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期;意大利艺术领域里出现了一位人物——乔万尼。帕勒斯特里纳(约1525—1594年);他被称为16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两个学生那尼尼和西莱格里都继承其师;尤其是后者的弥撒曲被当时认
为是〃伟大的宝物〃;它们被西斯廷教堂严控起来;不准其流传到外部;直到后来莫扎特默写出谱子才始得流传;可见帕勒斯特里纳在音乐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20世纪以来研究他的学者更把他列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列。他的名字——帕勒斯特里纳本是他出生的城镇名;年轻时他曾用过各种名字后随着其声誉日隆;人们便以其出生地作为他的名字了。当今不少音乐爱好者到罗马旅游时;都要亲眼目睹罗马近郊这个风景特异的山镇。
这位音乐家一生的黄金时期正处于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斗争这一特殊时代。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音乐大师都曾周游列国;他却不同;一生几乎未曾离开罗马;甚至未曾离开教堂。这种环境决定了他必然为教会倡导的圣乐服务;教会也千方百计利用他使之成为反宗教改革的典范;他本人在晚年曾为自己创作过亵读神灵的爱情歌曲而感到羞愧和不安;而这一点也许成了他〃削发为僧〃的一个原因。尽管他所处的时代已接近于文艺复兴时期之末;人文主义思想和观念的新气息已渗入教堂;但他作为音乐艺术的天才和〃宗教音乐的救主〃;其创作风格却属于严格的宗教圣乐范畴;他把复音圣乐发展到一个顶峰;其贡献和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无人可以相比的;这正是一个世纪之前英国大作曲家邓斯塔布尔所认识到却未能做到的。帕勒斯特里纳一生作品包括103首弥撒曲、几百首经文歌及大量的奉献曲、赞美诗等等;全部都是宗教音乐作品;这也反映了他的创作信念和原则;而且其圣乐都是天主教音乐;所以称他为反宗教改革派音乐家的代表并不过分。
帕氏生活时代历经七位罗马教皇;他曾向六位教皇、两位公爵、一位公爵夫人和一位亲王奉献过作品;〃但这些恩主们远不够意思;一点也不慷慨〃;他的生活有时简直很穷;因为他很早就结了婚;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一生都在为生活和荣誉而拚命工作;不过最终还是荣耀了一阵子;在最后10年;他的荣誉和地位都达到了顶点。帕氏最幸福的时刻也许是在1500名家乡亲人唱着他的圣歌大步走进罗马城的时候;当时他在队伍最前面指挥着。当他年老时;意大利文化中心地——北方所有最优秀的音乐家都前来看望他;称他为所有音乐家的父亲;他死后被安葬在颇具气派的罗马圣彼得教堂内;墓碑上刻着〃音乐王子〃四个大字;其著名的墓志铭上写道:〃1594年2月2日;晨间;最伟大的音乐家乔万尼。帕勒斯特里纳;我们的挚友与圣。彼得教堂的乐师长辞人间;他的葬仪不仅全罗马的音乐家都到场;市民亦不可计数;同唱着他的《LiberaDomine(宽宏的上帝)之歌》。〃
关于帕勒斯特里纳晚年曾〃削发为僧〃;加入修士行列;其原因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他妻子之死即家庭不幸是主要原因。1580年;他所敬爱的结发妻子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在此之前;他的兄弟和两个儿子也死于这种传染病。妻子去世当年的12月;〃经慎重考虑〃;他〃削发为僧;一个月后便获得教士职位〃。所以一直认为爱妻的死是直接原因。世所共认他和妻子有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传记家们认为他们的婚姻非常幸福;妻子〃露克蕾茜亚是一位正直少女;身高与丈夫相若〃;〃她享受了他被遴选为最初梵蒂冈专任作曲家的快乐。他和妻子一起忍受了最贫苦的日子;也超越最激烈的精神上的苦恼;并且共尝过悲苦的、坚硬的果实……在他所获得的荣耀以及因而投射下来的温暖的阳光中;也和她一起享受了和平的快乐。〃这一对忠贞的情侣;一起度过了约30年的时光。所以露克蕾茜亚的去世也许给了作曲家重要一击;最终导致了他遁隐于世。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他加入修士行列应与其天主教信仰;这种宗教情感
和宗教精神联系起来;这也可从其创作生涯和创作原则中反映出来。帕氏1580年之前不是一个教士;但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坚定地创作天主教圣乐;他的音乐圣洁而庄严;动人心弦;许多有宗教信仰的音乐爱好者及其他了解这类音乐的人聆听他的音乐时;常常被感动得不知所措。其旋律的沉思美和神圣性是任何别的音乐家望尘莫及的。如罗马西斯廷教堂是以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壁画闻名于世的;但在演唱帕氏音乐的这天;教士们都穿上哔叽法衣;没有香料;不要烛光;整个教堂都是阴沉的、苦痛的;信徒们两个一排地走进去;在十字架前低首;悲哀而庄严的圣乐就在这教堂圆穹上盘旋。
因此;从他创作的内容和鲜明的风格来看;这种创作一方面反映了他自己的灵魂早已融入了耶稣之爱中;加外说明了世俗的生活满足不了他艺术上强烈的宗教情感。前面已说过;他晚年曾为年轻时创作的爱情歌曲而忏悔;这时的他〃一直被疲劳与贫穷所迫;只能加入仰赖保护者喜恶而度过可怜日子的音乐家之列〃;然而这种苦恼多属精神上的;因为他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他创作艺术上浓郁的宗教精神;因而也很容易理解他为何奉献给教皇格雷高利八世《歌之歌》;在这里他为曾把世俗诗歌融入音乐中这一行为而忏悔;这种真诚坦白不应简单理解为是爱因斯坦所言的〃清白的伪善〃;后来的李斯特和今日尚在人世的白兰度都是在晚年时逃避世俗生活的;其精神和信念上的原因不是偶然的。
还有的认为帕氏〃削发为僧〃的原因在经济方面。因为在他服务于西斯廷教堂期间;当宠护他的两位教皇去职后;继任的保罗四世却严格履行教规:服务于教会合唱团的成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修士;二是要单身汉。帕氏这两个条件都不符合;因而被去职。尽管他后来再次得宠;但当时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有人认为他晚年很穷;挣钱是生活的本能;这一原因迫使他加入了修士队伍。
关于帕勒斯特里纳加入修士行列的原因;也许还有别的方面。但有一点不能令人理解;这就是在他妻子刚刚死亡6个月之后;这位声名显赫的作曲家又与一位意大利皮货商遗孀结婚;那时他已56岁。这在当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样做既违背了教士之规;又令其前妻亡魂不安;难道这位沉缅于宗教圣乐的作曲家竟是如此贪恋于世俗的诱惑吗?这又如何来解释他为什么要〃削发为僧〃呢?
(高福进)
波德莱尔是颓废派诗人吗?
沙尔。波德莱尔(CharlesBaude1aire;1821—1867年)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重要诗人和文艺批评家;其作品上承浪漫主义的余绪;下开象征主义的先河;为近代诗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尊奉他为现代派诗歌的鼻祖。从诗歌创作成就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中国有李白和杜甫;德国有歌德和席勒;那么法国就应数雨果和波德莱尔了。
波德莱尔于1821年4月9日出生在巴黎;幼年时;他常随父亲在卢森堡公园散步;听他讲有关那些美丽的雕像的神话和传说;由此滋养了他对形象特别敏感的美术天性。然而;当波德莱尔6岁时;父亲去世了;人生的不幸过早地降临到他的头上;继而他把感情全部寄托到母亲身上;可母亲不久便又嫁给了一个古板、生硬、思想偏狭的军人欧比克上校。继父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秩序和道德的忠实维护者;他竭力想把继子培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场人物;而这与波德莱尔藐视习俗、不守纪律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为了改变
波德莱尔孤傲反叛的性情;使他的生活步入正轨;他的继父让他到海外殖民地美利斯岛去远游一次;不料波德莱尔中途返回;其反叛精神不但没有减弱;相反变得更加强烈。他痛恨继父的封闭自满;并看到了整个社会的虚伪与丑恶。他以吸毒、酗酒、穿戴怪异服装等放荡行为作反叛方式;以表示他对资产阶级现存社会的藐视和唾弃。他曾狂热地投身于1848年的革命;但他不是革命者。如果说他有革命性的作为;那是在他的诗歌创作上。他尝试以诗来探测存在的本义与生命的真谛。他曾说:〃给我粪土;我变它为黄金。〃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充分展现了这样的魔力。在这两本诗集中;作者面对颓废时代交织着大伤痛、大恐惧、大欲望、大颤栗的悲惨人生;描述了一个诗人深陷于孤独、忧郁、贫困、绝望、痛苦之中;却又竭望追求着健康、光明、理想;但终究难以摆脱沉沦、颓废、失败的命运的精神轨迹。波德莱尔说:〃在每一个人身上;时刻都存在着两种要求;一个向着上帝;一个向着撒旦。祈求上帝或精神是一种上升的意愿;祈求撒旦或兽性是一种堕落的快乐。〃上升的意愿和堕落的快乐交织成一条贯穿于波德莱尔全部诗作的主线;循着这条主线;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那种〃生活在邪恶中;而热爱着善良〃的艺术家凛然不可侵犯的决心和品格。
波德莱尔以其标新立异的精美诗作享誉世界文坛;同时他也是一位毁誉参半、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诗骇世惊俗、与众不同;呈现出令人眩目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因而使不同眼光的人们产生了不同的评价。
波德莱尔究竟是不是颓废派诗人?历来众说纷坛;这确实需要作出具体的分析。波德莱尔生前曾自称是颓废派诗人;但他是把〃颓废〃一词当作〃精美〃的意思来理解的;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含义。彼德莱尔的朋友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