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66部分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66部分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馆的飞机来到德黑兰;在希姆兰疗养地休息了10个月;在此期间;阿马努拉的支持者曾找到塔尔齐;希望能在德黑兰东山再起;重新打回阿富汗;但遭到塔尔齐的拒绝。他引用了波斯著名诗人哈菲兹的诗句;来说明他拒绝参加的原因:〃我们到这里来不是夸耀和显赫;而是由于不幸事件来避难。〃
出走探求改革失败原因说。有人认为塔尔齐出走阿富汗;并不是主要为避难而出走;改革失败后;他也可以不离开阿富汗。作为阿富汗1919年独立战争的英雄;他到处受到人民的尊敬;在改革过程中;他得到了人民的信任;而且塔尔齐同阿马努拉在改革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也众所周知;反改革派曾积极拉拢塔尔齐;让他对阿马努拉反戈一击。因此;塔尔齐完全可以生活在阿富汗;并得到人们的敬重。他只所以要离开阿富汗、是对他所倡导的改革运动失败深感失望;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静下心来;以探究改革失败的原因;所以他在伊朗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于1929年10月来到了进行成功改革的土耳其。塔尔齐对凯末尔非常钦佩;曾为凯未尔改革的成功而欣喜异常。他认为凯末尔改革的成功无疑为阿富汗的改革树立了榜样;给阿富汗带来了希望。然而严酷的现实使塔尔齐认识到;本来可以在阿富汗顺利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夭折。他利用在土耳其的一切时间;了解和考察凯末尔的改革;并把阿富汗的改革同凯末尔的改革加以比较。塔尔齐认为;阿富汗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阿马努拉脱离阿富汗国情;一味照搬当时土耳其的经验;很多改革措施伤害了人民感情。特别是1927年阿马努拉出访亚非欧诸国回到阿富汗后;头脑极为发热;独断专行;急于求成;想加快步伐按凯末尔的方式实现阿富汗的现代化改革;但他却没有认识到阿富汗改革的社会基础与土耳其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没有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军队;这样就不可能有效地同地方分离主义、同反改革派作斗争;也不可能巩固改革的成果。塔尔齐通过实地考察土耳其的改革;对阿富汗改革的失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另外。还有人认为塔尔齐出走阿富汗;是为了回避现实生活。改革失败;标志着塔尔齐政治理想的破灭;他已意识到;在政治领域他很难再有重振雄风的机会了;于是他希望其晚年在安静的田园生活中渡过。这是他由阿富汗来到土耳其的主要目的。
总之;人们对塔尔齐晚年出走阿富汗;认识不一;大都缺乏实证材料;而局限于种种猜测。由于塔尔齐在史学界被称作是〃遗忘了的民族主义者〃;所以更增加了全面认识塔尔齐的难度;也使他的出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
彩。
(志民)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死于谁手?1961年9月。联合国前秘书长达戈。哈马舍尔德为处理刚果事件;从刚果卢阿里亚飞往罗得西亚(今赞比亚)
恩多拉途中;在恩多拉郊外坠机身亡。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严重关注。〃世界公仆罹难〃、〃空中强盗破坏联合国〃、〃秘书长自杀!?〃那么;哈马舍尔德到底死于谁手?1905年7月;哈马舍尔德出生在瑞典南部的约乔坪市。哈氏家族门第显赫;其父曾任瑞典首相;他的几个兄长也都身居高位。
他本人更是仕途风顺;历任财政部副大巨、国家银行董事长、政府经济顾问、欧共体的瑞典代表、外交部秘书长及常务副大臣。1953年;年仅47岁的哈马舍尔德接替特吕格韦。赖伊;出任联合国秘书长。看来一切顺利;直到1961年;刚果事件才给哈马舍尔德光辉的一生蒙上了阴影。1961年6月;卢蒙巴领导下的刚果从比利时殖民者手中争得独立。但几天后比利时怂恿刚果最富庶的加丹加省〃全面独立〃;接着派遣大批军队〃保护侨民〃。卢蒙巴政府马上向联合国紧急求援。在美国授意下;哈马舍尔德迅速将联合国部队(绝大多数是美军)部署到刚果全境。由于哈马舍尔德偏袒比利时殖民者;又屈从美国新殖民者;根本不顾刚果政府和人民的意愿;而受到卢蒙巴多次严正谴责。卢蒙巴进而偏向前苏联;并接受苏联援助。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出场了;它利用联合国为掩护;挑动政变;并将卢蒙巴送到其敌手——分裂的加丹加省那里;终于借刀杀人。刚果的分裂、卢蒙巴的遇害;使联合国和哈马舍尔德本人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严厉谴责。美国与比利时、英国在刚果的利益冲突;也使它们撤消了对哈马舍尔德的支持;加上苏联一起反对他;使他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为挽回败局;重获信任;在联大召开前四天;他匆匆飞赴刚果;试图说服加丹加省与政府和谈;不料却在途中坠机身亡。
哈马舍尔德遇难后;先后组成了三个调查委员会;其中以联合国空难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最为详尽;共有三种意见。
一〃失事说〃。哈马舍尔德的座机是联合国驻刚果部队总司令马克留将军的飞机〃阿里贝尔金那号〃;当天早晨飞行时曾被机枪击中;但只进行了全机简单的检修;更换了排油管;且没有作例行的试飞。另外;乘务组刚刚执行飞行任务归来;按惯例应当休息。而且这是夜间飞行;航线曲折。因。此;很有可能是飞机发生故障或机组成员操作失当引起的飞机失事。
二〃自杀说〃。在被推举为联合国秘书长前的三年里;虽然哈马舍尔德身居要职;但精神极度抑郁;曾两次想到自杀。他有一本神秘的日记《路标》;在他死后出版;里面有许多地方谈到死亡:〃活着比死艰难得多〃;〃我走出去;光裸着身子;去迎接我的死亡到来。〃刚果事件使他处境相当困难;卢蒙巴之死〃是历史上第一次有联合国军队参加的对一国首相的谋害〃;哈马舍尔德为此受到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评击;苏、英、美几个常任理事国因利益冲突;也先后放弃了对他的支持;加上刚果之行一路不顺;眼看无望撮合刚果冲突各方和谈;而联大会议马上就要召开;身陷绝境的哈马舍尔德是有可能以死抗争的。
三〃谋杀说〃。哈马舍尔德的座机起飞前一直在没有警戒的情况下停留;潜入飞机进行破坏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由于飞机在空中爆炸;有人怀疑可能是放置了定时炸弹。在调查过程中;有证人提出在哈马舍尔德座机后另有一架小型飞机尾随;并开火击中座机;座机在空中爆炸后坠地。另有证人表示;
看到地面炮火向座机射击;并击落座机。对飞机残骸的检查;也发现了机枪的弹洞。看来哈马舍尔德的座机也有可能是遭受地面或空中袭击而坠毁的。
达戈。哈马舍尔德;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的秘书长;已经神秘去世30年了;但他的死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木月)
文艺界篇莫里哀的妻子究竟是谁?
在西方文史学界和戏剧界;人们对于嫁给莫里哀的女人到底是什么人这样一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大家都知道;17世纪60年代莫里哀约40岁时娶弗朗索瓦兹。贝雅尔为妻;可不清楚弗朗索瓦兹是谁生的。又由于莫里哀年轻时同贝雅尔家族的玛德莱娜。贝雅尔相爱过;法国上层社会一些恼恨莫里哀的人便说他娶的是自己亲生女儿;以此诋毁他;但遭到另一些人反对;从此展开了一场争论;历时250多年而不休。由于找不到莫里哀的书信和有关他的私生活的材料;这就为莫里哀的妻子究竟是谁的争论;增加了不少难度;使争论的双方意见长期得不到统一。
有一种意见认为;莫里哀所娶的女人是阿尔芒德;她是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妹妹;而不是象某些人说的是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女儿。其证据是:(1)
1662年2月20日;莫里哀和心爱的女人举行婚礼时;在圣日耳曼——奥塞尔堂区发的结婚证书和户口簿上;莫里哀妻子填写的名字不是弗朗索瓦兹;而是阿尔芒德。(2)阿尔芒德在有关的两个证件上填的身分都是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妹妹。又据相关的资料证实;当时人们似乎对这一点都未提出过什么疑议。
而一些恼恨莫里哀的人;则拚命说剧作家娶的是自己亲生女儿。因为莫里哀年轻时曾和玛德莱娜。贝雅尔相爱过;并生下了女儿弗朗索瓦兹。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莫里哀和玛德莱娜。贝雅尔最终没能结为夫妻。1652年;14岁的弗朗索瓦兹成了莫里哀领导的〃光耀剧团〃的一员;这是莫里哀第一次见到她。从1660年起;小弗朗索瓦兹在剧团里表现得出类拔革;她在《讨厌鬼》一剧中崭露头角后;从此就象瑰丽的珠宝一般使观众为之痴迷起来。那时;戏剧大师莫里哀对弗朗索瓦兹这个美丽的姑娘产生了一种心理学家称之谓使〃成年男子神魂颠倒的爱情〃。当然;莫里哀并不知道弗朗索瓦兹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1661年;当莫里哀表示要娶弗朗索瓦兹为妻时;她却不怎么情愿;但莫里哀仍紧追不舍;弗朗索瓦兹也出于某种考虑;终于在1662年和戏剧家完婚。
但不少人以为上面的看法不可信;莫里哀娶的并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女儿。法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G。勒诺特尔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在《时代》杂志发表专文;谈了自己的看法。
历史学家首先论述道:法国亲王莫德纳伯爵为了谋取财产;娶了一位比他大15岁的女人;随后迫不及待地等着妻子死去;自己却喜欢过放荡不羁的快乐生活。不久;他在巴黎结识了一位迷人的不守贞节的女郎玛德莱娜。贝雅尔;并且在1638年玛德莱娜20岁时;他们有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孩子在圣—厄塔什教堂受洗后起名叫弗朗索瓦兹。大约在1644年;活泼的玛德莱娜。贝雅尔在外省演戏时;她的女儿弗朗索瓦兹生活在卡尔庞德腊附近勒米特夫人、玛丽。库尔丹家里;勒米特一家尽其所能抚育着同她们的女儿玛德莱娜。勒米特作伴的弗朗索瓦兹。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652年她们一起参加〃光耀剧团〃为止。勒诺特尔认为:弄清事情真相的关键是要搞懂当年莫里哀的妻子为什么要在有关证件填上〃阿尔芒德〃这个名字;以及身分是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妹妹。历史学家推测道:莫里哀的妻子之所以填〃阿尔芒德〃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可能觉得这比〃弗朗索瓦兹〃更〃高雅〃;写在海报上更醒目
的缘故;至于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是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妹妹;真正的原因是玛德莱娜。贝雅尔尽管年近45岁;依然雄心勃勃、芳心未泯;她害怕告诉大家这个女同事是她的亲生女儿;就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年龄;所以可能从一开始她就把全剧团都不知底细的这个姑娘说成是她的小妹妹。现在用这种名义把女儿嫁出去;就会把骗局继续维持下去。反正弗朗索瓦兹没有领过出生证件;再说仍健在的外祖母也没有意见。看来这样做是行得通的办法;因为在剧团演出的通俗喜剧中就有过类似的做法。而那种莫名其妙的更改名字的做法在各个时代的剧团里更是经常使用的。
勒诺特尔还进一步推测说:玛德莱娜。贝雅尔于1672年2月19日死去。
她很富有;她除了给兄弟姐妹们一小笔款项外;其余财产全部留给了阿尔芒德;由此使人进一步断定阿尔芒德是玛德莱娜。贝雅尔的女儿。玛德莱娜临终前可能恳求莫里哀和阿尔芒德重新一起生活;因为她死后;他俩和解了;并且就在那一年的10月生了一个儿子。言归于好的夫妇俩用各自的名字合在一起作为孩子的名字;叫让—巴蒂斯特。阿尔芒德(莫里哀原姓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
尽管勒诺特尔的看法赞同者不少;但在法国文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从客观上来说;当时莫里哀领导的〃光耀剧团〃里有不少迷人的女人;比如年纪虽已四十仍然活泼可爱的玛德莱娜。贝雅尔;在《太太学堂》里扮演阿涅丝的布莉小姐以及在《可爱的女才子》中扮演一个女才子的杜巴克小姐……而莫里哀和这些女人的关系又都非常好。这就难免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化;对弄清事实的真相带来一定的难度。
(俞姡а�
莫里哀死于何因?
莫里哀(1622—1673年);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诞生于巴黎富商让。波克兰家;1644年6月28日首次使用艺名莫里哀;他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欧洲戏剧史上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18世纪之后;莫里哀的名字超越法国国界;在欧洲各国享有广泛的声誉;其作品成为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到目前为止;确知莫里哀所写的作品有30出戏和不多的几首诗;其中有一出戏是在他照顾年老贫困的高乃依时;与高乃依合写的。莫里哀既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又是剧团负责人。
一个编剧;死无葬身之地;但其作品却是法兰西喜剧院创办300年来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据载;从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创立到1978年底;该院共上演莫里哀的剧作29664场;而名列第二与第三的拉辛与高乃依的剧作仅被演出过8669场和7019场;一个作家;身后无手稿流传;却仍被称为〃法语创作中最全面而最完满的诗歌天才〃;一个演员;不肯离开舞台;宁愿放弃法兰西学院〃四十名不朽者之一〃
的荣誉。然而;法兰西学院却主动为他塑了一尊半身像;并将此像立于学院的地界内;石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