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65部分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65部分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尼尼奥。阿基诺;50年代起在菲律宾政坛上崭露头角;而且从那时起他就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政治明星。他曾被任命为总统特别政治事务助理;也曾当选过市长、省长;34岁时就成为菲律宾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议员。从60年代后期起;贝尼尼奥的政治声望雀起;以后成为反对党的领袖人物;也是当时的菲总统马科斯强有力的政治竞争对手。但从70年代起;他的政治生涯走进低谷;并被马科斯政府投入监狱有7年多时间。1980年;贝尼尼奥因健康缘故而获准赴美;3年以后他决定回国。
贝尼尼奥回归祖国;这一决定受到了许多菲律宾人的欢迎。8月21日那天;在首都马尼拉国际机场;数以万计的支持者们在等待着他的到来。一些人按照一首有名的歌曲《老橡树上的黄丝带》的词意;将黄丝带扎在头上;有人则干脆穿上黄色的衣裙。同在机场迎接的还有贝尼尼奥的母亲及其家人;还有些外国记者。
8月21日中午11时;贝。阿基诺在台湾中正机场乘坐台航811班机回国。他的妻子科拉松没有同行;随行是他的妹夫克思。卡希瓦哈拉。下午1时许;飞机抵达目的地。但飞机刚停稳;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就将它团团围住。紧接着;就有3个穿制服的人登机。这3人是:菲保安警察马里奥。拉加萨和航空安全指挥部的阿努尔福。福萨和克拉罗。拉特;他们都带着〃机场保安〃袖章。上机后;他们把贝尼尼奥单独架下舷梯;但不久;人们就听到一声枪响;并有人看见贝。阿基诺倒地;鲜血如注。几秒钟又响了几声枪;
一具穿机场地勤服的男尸被从航空安全部队的车上推了下来。此后;人们就看见士兵将贝;阿基诺抬上一辆卡车驶离机场。事发不久;电台就报道:贝。阿基诺已经死了。
这一突发性惊人事件激怒了许多菲律宾人;人们上街道游行示威;每天去教堂为贝。阿基诺做弥撒。有人计算;这一事件的发生前后不到两分钟;到底是谁能策划这样一起枪杀事件呢?
对于谁是谋杀事件主谋;总统马科斯的态度非常明确;他把矛头指向共产党。他在事发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暗杀也许会使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感到高兴。〃他认为共产党肯定想、也会除掉贝尼尼奥。阿基诺。而且马科斯所操纵的调查机构宣称:据军方情报;刺杀贝尼尼奥的人就是事发时被当场击毙的那个穿机场地勤服的人。此人叫罗兰多。加尔曼。达望;是共产党所收买的杀手。
然而;马科斯的说法及军方情报并不令人相信;有人认为开枪的人应在当时走在阿基诺前后的三个人中;并非罗兰多。另外;罗兰多是名有经验的职业杀手;但他却象个义士而丝毫未为自己的退路作打算;这是不合常理的。
值得怀疑的还有:被包围并左右扶持的阿基诺何以被一枪击中的呢?还有一个疑点是:当时军警控制了机场;罗兰多又何以能搞到机场地勤服并顺利通过各种检查;持枪到达停机坪。
由于军方最初提供的调查情报矛盾百出;迫于民意;马科斯下令作进一步的调查;并组成一个专案委员会;由退休女法官阿格莉娃。朱莉安娜负责。
调查委员会所发布的消息指出;这一事件是军事当局的阴谋。阿。朱莉安娜呈交的报告认为:卡斯特多上将、前机场保安部队的指挥官和6名合谋者是此案端的首犯;而罗兰多不是凶手;他没有暗杀的动机及其可能性。报告认为只有军方上层才具有策划这一阴谋的可能性;军方对阿基诺的保护措施是一种障眼法;是为他们嫁祸于人创造条件。更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委员会将矛头直指武装部队参谋长贝尔;并指出凡积极参与该事件者及其幕后指挥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调查委员会的观点显然将马科斯总统置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首先;调查委员会的观点与马科斯在事发后发表的言论有冲突;其次;调查委员会所指控的贝尔;他是马科斯的忠诚追随者;是个唯马科斯命令是听、是从的人;因此;贝尔一被推上前台;人们很自然要联想到马科斯总统。基于这两点;马科斯对调查结果表示失望。
在整个调查中;贝。阿基诺的家人都未参加。科拉松。阿基诺认为;只要马科斯仍在掌权;那么就不可能真相大白。而且科拉松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马科斯是这一暗杀事件的主谋。为此;科拉松提出了一系列与这一阴谋相关的事实:(1)1972年;马科斯宣布菲律宾全国实行军事管制;接着就下令逮捕并监禁贝。阿基诺。(2)审讯及监禁贝。阿基诺的整个过程都直接受制于马科斯。(3)贝。阿基诺1980年赴美治病及1983年回国;都受到了来自马科斯的阻挠。(4)贝。阿基诺决定回国时;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曾警告他说;在马尼拉他将有性命之忧;而这果然应验了;这难道能说仅是巧合吗?
暗杀事件使贝尼尼奥。阿基诺成了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使科拉松。阿基诺得以在日后成为一个政坛风云人物;菲律宾的女总统;也使得马科斯陷入窘境;并且随着他的垮台;公众舆论似乎有了明确的倾向;然而暗杀事件本
身却仍笼罩在迷雾之中。
(陈凌云)
土耳其的皇太后是不是法国人?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也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故都;历史遗留下来名胜古迹非常多。其中;令人最感兴趣的;要算是那数目众多的清真寺了。一座座庄严肃穆的圆顶和高耸入云的宣礼塔;使游览者无不为之赞叹。这里要说的是穆罕默德二世的清真寺;在它内园的一角有间很旧的殿堂;里面竖着一块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墓碑;它的主人就是历史上有争议的土耳其皇后艾伊曼。扎贝古。她那坎坷不平、富于传奇的一生;可与《天方夜谭》中任何一个故事相比。她曾经以自己的美丽容貌推翻了一个大帝国;同时又凭着自己的才智统治了这个国家。但使人感到不解的是;这样一位极不寻常的女性却一直隐藏在历史的背后;仅为少数人所知晓。
首先发现这位神秘女性存在的是毕戈明。摩顿;纽约一家银行的副经理。
一次;他去法属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目的是想搜集有关出生在该岛、并在这里度过少女时代的拿破仑一世的妻子——约瑟芬皇后的事迹。但在调查过程中却无意发现了约瑟芬的堂姐艾伊曼。扎贝古的不少情况;而后者那充满传奇色彩、又富于浪漫情调的事迹远远超过了约瑟芬。这个意外的收获使摩顿感到极大的欢欣;他决定进一步深入了解;并写了《披戴面纱的皇后》一书。
原来。约瑟芬和艾伊曼都出生在马提尼克岛。约瑟芬的父亲过去是作为法国警备队的军官被派到这里;退役之后就留了下来;并同岛上的一个法国女人结了婚;一年之后生下了约瑟芬。不久;约瑟芬的父母因病相继离开人世;她就被接到在岛上经营农场的伯父家中收养。伯父家里有个比约瑟芬大两岁的女儿;她就是艾伊曼。两个小女孩从小生活在一起;感情非常好;同时还接受父母欧洲式的既严格、又充满温情的教育。
约瑟芬16岁时与巴黎贵族博阿尔纳结婚;并生了两个孩子。大革命的时候;丈夫被送上了断头台。大革命以后;约瑟芬以自己的美貌和机智;很快成为巴黎社交界的一颗明星。1795年;嫁给了一个狂热追求她的、小她3岁的青年军官拿破仑。从此;约瑟芬的命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艾伊曼在13岁时;为了去纳多的修道院接受教育;只身离开马提尼克岛乘船来到法国。后来;由于英法之间发生战争;她无法返回家乡;只得留在法国;整整呆了8年。1784年;战争结束;艾伊曼决心要回家乡去。这时;她已21岁;是一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了。
但不幸的是;艾伊曼并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因为她所乘的那条船在驶往马提尼克岛的途中;遭到了赫赫有名的阿尔及利亚的〃巴尔巴里〃海盗船的袭击。随后艾伊曼就被卖给了阿尔及利亚大公。大公是个好色之徒;很想把文伊曼占为己有。但转而一想;觉得如此美貌的佳人应该派更大的用处;于是就将她献给自己的主子土耳其苏丹;一是偿还欠债;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援助。这样;艾伊曼几经辗转;就来到土耳其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并成了穆罕默德一世的爱妾。1785年;她为苏丹生了个儿子。1789年;苏丹去世。
在为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中;艾伊曼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一面要保护自己的儿子免遭毒手;一面要帮助儿子挫败太子塞利姆和二太子穆斯塔法的阴谋。最后;她胜利了。儿子穆罕默德二世成了奥斯曼士耳其帝国的第三十代苏丹。而艾伊曼——这个道道地地的法国女人就成了皇太后;实际上就是土
耳其帝国的真正统治者。
在这之后;法国所流行的东西;法国的学校制度、法语很快在土耳其全国推行起来(甚至今日在土耳其最普及的外语仍是法语)。这种向法国倾斜的政策;不仅土耳其人感到茫然;就连拿破仑也显得迷惑不解。艾伊曼虽然身在异邦;地位显赫;但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祖国——法兰西、她所喜爱的堂妹约瑟芬(此时已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皇后了)和马提尼克岛上的亲人。在法国对欧洲发动的一切战争中;土耳其总是全力支持法国的;艾伊曼一直在扮演着秘密同盟者的角色。
这种奇特而亲热的法、土关系;一直持续到1809年。当时;从巴黎传来一个消息;说拿破仑嫌约瑟芬年龄已大、长期不育而把她休了。艾伊曼一听;怒不可遏;决心要让拿破仑受到惩罚;为约瑟芬报仇。自此;土耳其宫廷对拿破仑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812年;当拿破仑决定对莫斯科进行远征时;艾伊曼感到报仇的日子来到了。
这一年;俄国正同土耳其进行交战。俄国把大部分军队驻扎在土耳其境内。拿破仑考虑到上述情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并于5月份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对莫斯科远征的进军。与此同时;他还向土耳其提出;愿意提供一笔贷款;条件是要他们对俄军进一步采取行动。
穆罕默德二世没有表态。但当他从传来的情报得知俄国正面临危急时;他不仅没有进一步采取行动;而是秘密地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停战协定;并答应提供俄国所需要的一切物资;亚历山大一世对这一出乎意料的举动;真是又惊又喜。这样;俄军立即回师北进;以切断法军的退路。
最后;拿破仑遭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惨败。除饥饿、严寒、战线太长、交通运输常被切断、粮食和弹药供应不上等原因外;土耳其的突然改弦易辙、倒戈反法;不能不认为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对拿破仑来说恐怕永远是个谜。因为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个头披面纱、住在深宫后院的土耳其决策人物——皇太后艾伊曼;竟是约瑟芬的堂姐呢。
关于这位神秘女性的情况;只能说明这些。实际上;专家们曾翻阅了大量文献;都没有找到有关她的任何记述(据说艾伊曼从不出头露面;她的情况仅为后宫内极少数人所知道)。因此;一些人就否认艾伊曼的存在。美国的伯纳德。刘易斯在《现代土耳其的兴起》一书中说:〃他(穆罕默德二世)
的母亲是法国人;这不足为信。可以肯定的说;穆罕默德二世本人不懂法语;也不会任何其他西方语言。〃这个不解之谜将来是否能真正揭开;则不得而知了。
(徐天淦)
塔尔齐晚年为何出走阿富汗?
马赫穆德。贝格。塔尔齐(1865—1933年);是阿富汗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外交家;是20世纪初期亚洲民族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坎坷曲折;政治生涯短促而多彩;特别是其晚年带有悲剧性的出走;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索。
对于塔尔齐晚年的出走;人们认识不一;说法不同。主要有:出走避难说。有人认为;塔尔齐晚年出走阿富汗是和阿富汗改革的失败密不可分的。塔尔齐是阿富汗现代化改革的宣传者、支持者和实践者。1903年;他登上阿富汗政治舞台后;就一直把实现现代化的改革放在政治活动的
首要位置。1911年他创办了《光明报》;宣传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性;1919年;国王哈比卜拉遇刺身亡后;塔尔齐支持有民族主义和现代化思想的阿马努拉继任国王。他辅佐新国王在取得了1919年阿富汗独立战争的胜利之后;就催促阿马努拉尽早进行现代化的改革;这场阿富汗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改革对巩固1919年独立战争的成果、发展经济和文化;为阿富汗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开辟道路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塔尔齐在改革的实践中;干劲十足;头脑清醒;而且精明能干。他能根据阿富汗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取舍地吸取外国经验和配置改革力量、改革措施。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本应在塔尔齐的协助下稳步进行下去;但由于阿马努拉头脑发热;急躁冒进;各项改革措施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在英国的支持下;反改革派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于1929年1月颠覆了阿马努拉政权;塔尔齐作为阿马努拉的岳父被迫在晚年离开祖国开始流亡生活。他乘坐伊朗驻阿富汗大使馆的飞机来到德黑兰;在希姆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