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挛魑骼镌墩魇О芏浣拥贾铝说谝淮蔚吒不疃难诺浣⒍鞅劝⒌姿梗ˋlcibiacdes)曾是苏格拉底最亲密的学生。他却背叛了雅典而投靠斯巴达人。公元前404年三十僭主的领袖之一克里提阿斯(Critias)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事实上;苏格拉底周围也确实聚集了一批贵族子弟。他们中的许多都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如柏拉图)。因此;雅典民主政治在公元前401年再度完全恢复以后;即把苏氏看做是罪魁祸首之一;而处以极刑。美国著名记者最近撰写的《苏格拉底的审判》一书;对这个问题再度作了探讨。他认为苏格拉底同雅典民主政治的矛盾;有其更深刻的原因。苏氏的判决;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学生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反动者;即是说;不是政治报复;而是因为苏格底的思想从根本上是同民主政治的原则相悖的。苏氏认为;统治一个社会的不应该是少数人;也不应该是多数人;而应该是〃有智识的人〃(色诺芬语);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应该由那些知道如何管理的人来统治;由专家统治。基于这点;他不赞成所有现存政治制度;也包括雅典民主政制。这种思想;从根本上挖了民主政制的墙角。但是在雅典;任何人都有思想的自由;有言论的自由。因而这种思想仍然得到容忍。然而;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末;由于雅典民主政治连遭挫折;民主派因而对反民主的思想越来越感到害怕;丧失了从意识形态上同它抗衡的信心;而终于采取了这种从肉体上消灭对手的极端措施;演出了这一幕悲剧。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分析;而在当时;人们也许确实相信;苏格拉底的过错是对神的不敬和对青年的毒害。至少陪审团里的501人中有大部分相信。阿里斯托芬在《云》一剧中也把苏格拉底描述成一个鼓惑青年的能手。
这可能起了推波逐浪的作用。对当时人这样的想法;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
不过;即便如此;苏格拉底之死这个谜仍然没有完全解开。我们知道;苏氏有几次避免被判刑的机会;雅典的民众法庭的审判程序是这样的:在原
告和被告各自陈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由陪审团投票表决被告是否有罪。如果表决有罪;再由原告和被告各自提出对被告处以什么样的刑罚;然后陪审团再次投票;选择其中比较合适的刑罚。而在苏格拉底被判有罪后;他本可以提出比较合适的刑罚;来博得陪审团的同情的。他可以提议流放;这是当时比较重的惩罚。但是苏氏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故意激怒了陪审团。他先提出自己应受的惩罚是由政府把他作为有益者供养起来;给他提供免费就餐(《申辩篇》);而后又提出罚款3000德拉克马(古希腊货币单位);但这也是一个较轻的惩罚;苏氏的弟子和朋友都劝他提出一个重的罚款;并主动帮他出钱;但苏氏都拒绝了。即使是在判决以后;他也有机会逃走;而且他的弟子和朋友们也安排好了。但他再次拒绝了。他自己选择了死;为什么呢?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
无论怎么说;苏格拉底的死都是一个悲剧;或许是为思想而献身的缘故;他死得那么从容。服毒前他先送走了妻子和孩子;对他的弟子和朋友们说他不想看到他们哭泣的样子;想欣慰地去死。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他的弟子克里托(Crito)说的:〃我还欠阿斯克里皮乌斯(Asc1epius)一只鸡;不要忘了还他。〃
(黄洋)
修昔底德其人其事如何?
修昔底德在欧洲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实态度的史学家〃;一般还把希罗多德与他并称为历史著作的奠基人。从古代到现代;都有不少学者抄录、翻译和研究修昔底德的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但对于他的生平及其著作的一些疑点始终未弄清楚;这主要是由于年代久远和缺乏可靠资料所致。幸存传世的古典作家的作品中很少提到过他;公元前1世纪的戴奥尼修斯、公元1至2世纪的普鲁塔克和波桑尼阿斯的著作中虽有点对他的记载;但都是些残缺不全的零散记录。人们也试图从修昔底德本人的著作中去寻找那些涉及他自己经历的部分;但十分可惜;其著作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也只是一鳞半爪;提供不了多少依据;这就不免在历史上留下了若干疑点。
首先;关于修昔底德的生卒年代是一个疑点。现在一般都说这位雅典人生于公元前460年;卒于公元前399—396年之间;但这不过是一种推测而已。
推测的根据主要有三;一是他开始著作时的年龄;二是公元前424年他担任雅典将军职务时的年龄;三是他的著作终止时的年龄;这三点在他的著作中都有迹可考。例如他说在战争爆发之初(战争公元前431年爆发);他就已经开始写这部著作了;这时;〃我的年龄相当大了;我了解事物发展的意义〃。
人们据此推测;公元前431年时;修昔底德至少有30岁左右了。另从修昔底德于公元前424年担任了将军职务这一事实来看;他的出生时间最迟应在公元前455年或以前不远;因为依照当时的雅典法律;必须年满30岁者才有资格担任将军职务。公元前5世纪有一个叫马赛林那斯的人为修昔底德写过传记。他认为修昔底德死时不过50多岁。如果我们接受这一说法;并推测修昔底德死于公元前399年或此后不久(因为他突然中止的未竟之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提到的最晚事件是发生在公元前399年);那么他出生于公元前460年前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不过这一说法仅仅是一种不甚严谨的推算;严格说来并没有完全的说服力。罗马帝国时期一个叫旁菲拉的女作家的推算结果就不同;她认为既然修昔底德自叙在战争开始时;他的年龄相当大
了;能够了解事物发展的意义了;故当时他应该已是年届40的壮年了。由此推算修昔底德出生于公元前472年;他死时已有70—80岁了。因为缺乏可靠的证据;这也只能是一种难于完全相信的推算而已。
其次;修昔底德的死因也是一个未解之谜;对此的说法众说纷坛。公元2世纪希腊史学家波桑尼阿斯认为修昔底德在归国途中遇刺身亡;《大英百科全书》修昔底德条的作者说他可能是死于战后动乱年代的暴力事件;有人则认为他忧伤死于自己的工作台上。诸如此类说法差异颇大;但有一共同特点;即都认为修昔底德是猝然死亡的。其证据来自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突然中止的;而且该书明显具有来不及修补的痕迹;甚至连最后一个名字都是不完整的。这一推断大概是确实的;但修昔底德究竟是什么原因、何时何地猝然身亡;葬在何地却难以确定。
再者;关于修昔底德的个人经历我们也知道得甚少。修昔底德只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由于他在安菲玻里一役中援救失误;被撤去了将军职务;并被判处放逐国外20年;除此之外;我们对于他的其他经历并不十分清楚。至于他是如何进行写作的、他访问过哪些地方、请教过哪些人、除安菲玻里战役以外他还亲自参加过哪些战役等等;其著作中一概未提。马赛林那斯写的《修昔底德传》不但其作为根据的材料有限;而且其结论大部分有自相矛盾之处;所以此书不能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我们多少帮助。
关于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有一些难解之疑;其中突出的是:为什么最后一卷一改他的一贯文风;而完全舍弃了直接引述演说辞的写作形式?与修昔底德同时代的史学家克刺替帕斯以当时雅典文风的改变来解释这一问题;但这种解释似乎也难自圆其说;因为稍后的色诺芬继续修昔底德著作而写作的《希腊史》仍然采用了演说辞形式。有人认为这只是修昔底德的初稿;几处重要地方的言词只作间接陈述而未作直接演说辞的形式;他来不及修订就突然死亡了;这种解释似乎有些道理。不过也有人因为这一点而怀疑最后一卷是否是别人的作品。还有一个问题;即为什么他的著作只叙述到公元前411年冬季就突然中断了呢(战争于公元前404年结束)?
普鲁塔克、波桑尼阿斯和马赛林那斯等认为这是由于作者的猝然死亡(如遇刺等原因);所以他的著作成为未竟之作。有些人的看法则不同;他们认为修昔底德是站在雅典的立场上来撰写这部著作的;当他从雅典称雄写到临近失败时;书中充满着一种悲伤气氛;这时作者为之黯然伤神;终于满腹忧伤地死去;这是作者中途辍笔的原因。另外还有些难于解答的疑点;例如:原来修昔底德的著作究竟是如何编排的?现在流行的版本把全书分为八卷符合修昔底德的原意吗?在没有进一步获得有效资料作为佐证之前;以上这些问题恐怕只能继续作为疑点存在于世;尽管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推测;但毕竟难于得到无可置疑的答案。
(李林)
苏拉为何突然引退?有人说财欲、情欲、权力欲为人类社会的三大欲望。
三者中;又以权力欲最具吸引力。原因是权力欲的实现是满足另外两种欲望的保障。多少统治者为了做个万民之主;勾心斗角;兵戎相见;甚至不惜抛头颅、洒鲜血。然而;古代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苏拉在夺得最高权力以后又自愿放弃。他的突然引退;千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公元前138年;苏拉出生于古代罗马的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他自幼喜爱文学艺术;善交际;爱风流;终日混迹于优伶、小丑和娼妓之中;对人生、
对社会很有一番阅历和自己的一番理解。他既羡慕先辈的官场得意;家道昌盛;又不满意自己无所作为的处境。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渐渐养成了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方式;也使他的个人野心日益膨胀。
而立之年;苏拉还是无甚作为;生活依旧。但其后不久;突然时来运转;连续几个偶然的机缘;为其个人野心的实现开辟了道路。首先是一个富有的名妓早年夭折;临终时将其财产悉数遗赠给他。继而他又继承了继母的遗产。
两笔巨额的财产;使苏拉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一夜之间从一个破落子弟跃为富翁。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也由此跻身于社会上层。这时候正值阿非利加发生朱古达战争;苏拉随统帅马略出征。战争中;又一个偶然的机会;苏拉生获对方统帅朱古达;结束了令罗马人深感头疼的朱古达战争。罗马人把他当作民族英雄来崇拜。这一切;使苏拉身价倍增。从此;他大显身手;无所顾忌;用联姻的方式网络势力;用贿买平民的办法竞选行政长官。在荣誉和权力方面;他一路凯歌;扶摇直上;终于与当时权势最大的马略力量相当;秋色平分。
在他50岁的那一年;东方的本都国王反叛。元老院决定出兵东方;但在军队统帅人选一事上;苏拉与马略竞争激烈。最后;依靠元老院的支持;苏拉终于当选为执政官;同时取得了军事的统帅权。但当他一离开罗马;马略便夺回了政权;控制了元老院。苏拉闻讯;半途回师;进攻罗马城。马略虽战败;但当苏拉重去东方时;他又在罗马推翻了苏拉的势力。苏拉急于赶回罗马;匆匆忙忙在东方结束战争;率领4万大军回师罗马;与马略派开始了一年半的血战。整个罗马城血流成河;10余万人死于非命。最终;苏拉夺回罗马;马略兵败外逃。这次战争首开罗马人攻打罗马城的先例;苏拉也因此在罗马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为了维护在罗马的统治;苏拉实行恐怖政策;颁布〃公敌宣告〃;对马略党人大肆捕杀;弄得整个罗马人人自危。他为了终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不惜践踏民主传统;强奸民意;威慑元老院;终于取得终身独裁官职位;集军政财权于一身。以前;独裁官一职是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才选举产生;任期不得超过半年。而现在苏拉变独裁官为终身制;表明他要永坐江山;直到命归黄泉。而且;苏拉为了确保自己终身的独裁统治;进行了种种所谓的〃宪政改革〃。他取消了民众大会的否决权;削减了保民官的权限;以自己的亲信300名补充元老院;使元老院由原来的300人增加到600人。
然而;令人不可理解的是;苏拉在取得终身独裁统治权的第三年;突然宣布辞职;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隐居到他的一座海滨别墅。他曾为争夺最高权力含辛茹苦;赴汤蹈火;不惜以道德的堕落、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生命为代价;而现在;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权势如日中天;他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而且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大批亲信爪牙;他完全有力量、有信心控制整个罗马;然而他却自愿放弃了这种最高权力。
至于引退的原因;苏拉本人没有说过。据说;当他决定放弃权力时;曾在广场上发表过一次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如果有人质问他的话;他愿意说明辞职的原因。当然;在那种情况下;是没有谁敢冒着生命危险去质问他的。辞职以后;一个青年曾当面辱骂他;奇怪的是;这位〃一半是狮子;一半是狐狸〃的苏拉竟然忍受了这个青年的辱骂;但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青年将使以后任何一个掌握这个权力的人不会放弃它了。〃
由于苏拉本人没有说明引退的原因;这个问题便成了历史之谜;古往今
来;众说迥然。或说他在三年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