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特斯克奈传奇般的身世和谜一般的城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不少人想揭开神秘的城堡内幕;但均不能令人信服。
(俞姡а�
澳大利亚原始洞穴中的手印究竟代表什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持认为大洋洲的历史仅只有1万年左右;但是最近多年来的考古新发现证明这个结论是极其错误的。根据现有掌握的材料;澳大利亚开始有人居住至少在4万到5万年以前;发现的最早的艺术作品也已有2万年的历史;几乎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岩画属同一时代;但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
在澳大利亚至今还保留着的许多原始侗穴中;人们常常看到许多抽象化的飞去来器或其他军事武器的简化符号和人的手及人的手臂画在一起;看到众多的各种各样的手印。
人类学家曾作过这样的记载;在澳大利亚图腾信仰十分普遍;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土著居民中盛行一种贮存祖先灵魂的灵牌;即〃珠灵牌〃;它用木板或石板制成;外型为椭圆形或长卵形;长度从几英寸到几英尺不等。〃珠灵牌〃被看作是祖先〃不朽而又不能被创造的〃精神实体。自从开天辟地以来;祖先一接触地面;它们就被散布在地面上了;它们还包含着尚未诞生的灵魂。不论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小孩;每个人都有一块〃珠灵牌〃。
据说死者的特性就附在这块牌上;并传给其占有者;一旦遗失珠灵牌将被看作是最大的不幸。珠灵牌均由图腾酋长负责保管;附在牌上的灵魂分作两部分;一部分依附在收藏室内的珠灵牌上;另一部分则尽量进入从旁边经过的妇女的身体而再度出生为一个婴儿;所以每个人都是图腾祖先的转世。当地土著人根本否认妇女怀孕与男子有任何关系;坚持柑信这是某一个图腾祖先的神灵进入母体的结果;即使他的妻子生了一个混血儿也不会感到一丝一毫的惊奇;而认为很可能是她吃了欧洲人的白面粉的缘故。正因如此;珠灵牌成为每个人生命中最神圣的东西。当为了举行某种仪式;珠灵牌从洞穴中被移走时;在这个洞穴的入口处上面要留下该珠灵牌所有者的手印;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让灵魂知道〃。在有的土著人中还盛行如下习俗;当一个人死去时;他的左手应在神庙中留下印记;而在结婚之后;他则在神庙中留下右手的印记。从这些可以推测旧石器时代洞穴岩画上留下的手印;不仅仅是表示一种企图去控制猎物的力量;也可能是参与一种神圣仪式的印记。这些手印
后来在非洲、太平洋群岛、印度等地均有发现;我国嘉峪关也曾发现过印有手印的石块;不过年代已很难确定。
目前;有关原始洞穴岩画上的手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认为这些手印是岩画作者留下的符号;意思是〃我在这里〃。
二、认为这些手印仅仅是属于妇女和儿童的;他们之所以在岩壁上印上手印;仅是为了好玩或者是一个〃审美显示〃;也就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
的解释。
三、认为手印是婴儿的手印;是成人把它印在上面的;表示对某种社交活动的参与。如亚历山大。马沙克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
四、S。古德恩认为手印是史前人的一种〃自残〃行为;其目的与现代原始部族中的〃自残〃行为相同;他说;〃自残了的手印象一个悲剧合唱中的迭句那样;在那里永远地呼唤着要求帮助和怜悯。〃
五、认为它是一种求子的丰产巫术留下的印记;目的在于想与〃母神〃
取得联系。
六、认为手印与狩猎巫术有关。A。R。韦尔布鲁真就认为手印目的在于去唤起〃狩猎者的巫术能作用于被符号化了的动物〃;或者是作为一种变感巫术的手段;以祈求使动物不断繁殖。
七、认为手印是一种女性性符号;所有手印均为妇女的手印;与手印相伴的是一些点和短线的男性性符号;持这一观点的代表者有安德烈。勒鲁伊一古朗。
由于目前手头掌握的依据尚不充分;所以每一派都很难为自己的论点提供明确的证据。不过有不少人;根据现代原始部族中盛行的习俗;认为人类学家斯潘塞和吉伦的解释;亦就是上面讲到的当珠灵牌从洞穴中被移走时;洞穴入口处上面留下的珠灵牌所有者的手印是为了〃让灵魂知道〃的说法比较合理。但要真正弄清楚澳大利亚原始洞穴中的手印究竟代表什么;恐怕不是近期内能做到的;也许这个问号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周)
遗址篇埃伯拉文化的历史地位怎样?
1955年;一个叙利亚农民在其居住地附近的沙漠里偶然挖出了一件奇物——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成的狮子和一个盆子;盆上刻有行军的武士和宴会的情景。
1962年;22岁的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埃带领一支考古队到叙利亚考察;他们在阿勒颇以南的特尔一马蒂克村附近的一个地点进行发掘;这里正是7年前发现石狮和石盆的地方。马蒂埃注意到;这里有一个面积为56公顷、高出地面15米的大土包;他认为;在叙利亚平原上出现这种干燥多灰的大土包是罕见的现象;因此他推测;这个大土包下或许埋藏着某种人类遗址。
1964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4年后的一天;终于发现了一块用玄武石雕成的无头男人像;服饰高贵、仪态大方;约属公元前2000年代的遗物。雕像的两肩之间;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有26个字;译作现代文是:〃埃伯拉国王伊贝特。利姆;把这尊像献给阿斯特尔神殿〃。埃伯拉——这一激动人心的词;马蒂埃突然意识到;他可能将发现一座象特洛伊一样的古代名城。
1973年;他们果然发现了一个王宫遗址;王宫周围环绕了又高又厚的城墙;尚有15米长的城墙残存着。一年后;又发现了一个小房间;里面有42块散落在地上的碑牌;上有楔形文字;它的内容证实了这里确是埃伯拉城;亦即消亡了的埃伯拉古王国的首都。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还是1975年9月的最后一天;考古队在一个房间里发现了约1。5万块泥版文书。随着又在另外两间房里发现了约1。6万块泥版文书。这样大量的泥版文书的发现是史无前例的;它轰动了世界;因为一个早已消亡的并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的奥秘将可能由此揭开。
埃伯拉楔形文字是最古老的塞姆语;是苏美尔楔形文字演化为阿卡德楔形文字的过渡文种;专家们花费了很多精力;终于将其主要内容译编出来并陆续写成科学报告;在欧洲、美洲、阿拉伯国家的一些城市里相继出版;一个古老文明国家的奥秘初步展示在现代世界面前。
在埃伯拉遗迹发现以前;世界上任何人对它都一无所知。从埃伯拉大量的泥版文书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300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埃伯拉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到公元前2300年前后达到顶盛;当时它是一个拥有26万人口的大国;文化发达;商业繁荣;国势强盛。埃伯拉王国为了控制幼发拉底河流域;与当时另一大强国阿卡德进行过战争;结果被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所败;埃伯拉城一度被攻占。数十年后;萨尔贡之孙那拉姆。辛再度攻下埃伯拉城;并将包括王宫在内的整个城市付之一炬。值得庆幸的是:作为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放置在王宫里的楔形文字泥版却幸免于难。原因是十分偶然的;正是因为这把火熏烤了泥版;使它们烧成了经久不坏的陶土片;导致了它在几千年后出土时完好无损。此后埃伯拉王国又几经兴衰;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便在历史上完全消失了。
初步考释表明;大多数泥版记载了埃伯拉经济账目;有些泥版是有关外交关系、王族内部和国内事务、宗教和文化事务方面的内容。有一块泥版记载着某个国王有38个儿子;另一块泥版上刻着:强奸处女者判处死刑。还有一块泥版上开列了260座古代城市的名称;可惜大多数地名至今无法查明。
其它一些泥版上刻着对几百个不同神灵的赞美诗和咒文;还有学生抄刻的一些作业。专家们还有一项惊人的收获;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翻译词典;它把埃伯拉语的词汇译成对应的苏美尔语;这保证了研究者们能较正确地理解埃伯拉语这一新语言。
总之;埃伯拉遗址和泥版文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早被人们遗忘的文明古国之粗貌;为我们更多地了解中东早期城市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进而增进了人们对整个古代世界的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伯拉泥版中提到的不少人名、地名;事件与《圣经》中所写的相同或相似;这大概并非纯系偶然巧合。所以各国的史学家、考古学家及新闻界对此发现予以高度评价;例如美国《新闻周刊》认为:〃这一新的发现使人类对于文化、历史知识的了解产生了剧变〃。
但是;由于泥版上的一些文字是用一种至今无人知晓的古老的塞姆语写的;所以关于埃伯拉王国的很多情况尚属历史之谜。例如:埃伯拉王国的政治、经济结构怎样?埃伯拉人是如何建立起这一繁荣的古代城市的?埃伯拉王国为什么几经兴衰?它的灭亡以及它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原因是什么?埃伯拉人后来的去向如何及他们的后裔是什么人?古老的埃伯拉文化能否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媲美?埃伯拉文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还有一些具体问题也是难下定论的——埃伯拉泥版与《圣经》是否有某些相同的文化背景或是两者有着前后相承的关系?泥版上所提到的200多个城市究竟有哪些至今尚存?几千年来它们的名称演变过程怎样?这些都是至今仍难解答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目前还难以估计埃伯拉王国及其文明的确切历史地位。从现在掌握的有限材料来看;有人称之为〃第三个人类灿烂文明的摇篮〃
还为时过早;暂不能得到今人信服的充分证明。
(李林)
希腊的新石器文化源自何方?
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石器文化首先出现在西亚;距今已有9000到1。1万年;它经历了无陶和有陶两个发展阶段。
欧洲新石器文化的发生比西亚晚。希腊的新石器文化出现在距今9000年左右。于是;希腊的新石器文化是从西亚输入的说法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接受。理由很简单:希腊位居南欧;紧邻西亚;无论文化输出还是输入;二者都极方便;希腊没有新石器文化中几种主要动植物的野生品种;希腊新石器文化的农具同西亚的先人所用的一样。
位于帖撒利的阿吉萨遗址、是希腊最早的前陶新石器时期居地。此地已发掘的地区长约80米;已清理出6个深约0。3—0。6米的椭圆形坑穴。坑穴中有洞;可能用以立木支棚。这些坑穴是当时人的居所和库房。在帖撒利的新石器前陶阶段遗址还有塞斯科罗、阿希利昂、索福利、耶迪基等地。塞斯科罗遗址的居所与阿吉萨的大体相同;只是有的坑穴是四边形的。这些居所的样式不同于东方。比如;耶利哥的房子是用泥坯垒成的。哈希拉的房屋为石基;泥坯墙。住所的结构如此不同;引人注意。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方面;帖撒利这些居民与西亚的农人比较相近。这几个遗址都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有大麦、小麦、谷类、扁豆等;饲养山羊、绵羊、牛、猪。这些动植物中;大麦和小麦可能引种自西亚;但其它品种极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如此看来;希腊新石器文化前陶阶段的地区性特点不容忽视;希腊新石器文化源自西亚之说;理由似乎并不那么充足。
对希腊新石器文化源头之探索;还有一个地方使人扑朔迷离;那就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福朗荷提遗址。该址地层中文化遗存起自距今2。5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持续到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之末;其间几乎从未中断。在约公元前1。2万前到1万年的地层中;出土了大量黑曜石工具。这些黑曜石来自距此地海路有150公里之遥的米洛斯岛。当时的猎人和采集者的猎获物和收获中;除了大量赤鹿以外;还有野山羊、野生燕麦和大麦及几种豆类;后来又猎获野猪。中石器时代;此地居民大多以捕鱼为生。公元前7000年左右;这里发生了突变。居址的文化层次没有中断的迹像;但这些地层中的遗物却与先前大不相同。绵羊、山羊的骨头大量出现。
这些动物不像是野生的;而是经过训养的;还出现了可能是家种的小麦和大麦;新的工具也纷纷问世;装有把柄的斧子、燧石刀、磨石等为前所未有。
这一切表明;福朗荷提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动物饲养和农业生产;进入了无陶新石器阶段。待到公元前6000年;福朗荷提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有陶阶段。这时;人们有了定居的家屋;形成了小村落。人们饲养绵羊和山羊;种植大麦、小麦;使用密色燧石和黑曜石制成的镰刀、刮削器、箭头等器具。
他们的陶器很粗糙;石质器皿仍没有被丢弃。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喜欢打扮自己;大量制造装饰品;如垂饰和有孔小珠等等;还有人像和动物像。
此地的墓葬更值得注意。一方面;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通常与中石器时代采用相同的形式;葬地似乎很随便地分布在居地之内(洞内或沿岸);并无专门的地方;另一方面;在新石器时代的后一阶段;出现了同西亚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