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

第141部分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41部分

小说: 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者的不懈努力。
(慧中)
大食国名缘何而来?
《唐书》、《宋史》以及《通典》、《册府元龟》等古籍都提到;在离我国遥远的西方;有一个称作大食的国家。
大食国在哪里呢?《旧唐书。大食国传》记载;大食国〃本在波斯之西〃。
该传还叙述了有关大食国建国的一个传闻: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有个波斯人在俱纷摩地那山放牧骆驼;忽然听见狮子口吐人言;告诉他此山之西有三穴;穴中兵器甚多;你可取之;穴中还有黑石白文;〃读之便作王位〃。此波斯人以狮子之言寻之;果见穴;内有黑石、兵器、石上有文;教其反叛。于是;他便纠合亡命之徒;渡恒易水;劫夺商旅。人数愈聚愈多;势力逐渐强大;便割据波斯的西境;自立为王。波斯、拂菻(东罗马)
各遣兵讨伐;都被他打败。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大食国开始派遣使者前来中国。
经过学者们的考证;《旧唐书》所述的大食国;就是公元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帝国。摩地那即其最初的首都墨地那(俱纷则是墨地那南部小镇);黑石可能即指今麦加克而伯神殿中的黑陨石;恒曷水指底格里斯河。阿拉伯国家建立之后;636年远征叙利亚;击溃东罗马帝国的5万大军;占领大马士革;又于次年攻占伊朗首都泰西封。因此;从《旧唐书》所述传闻中;只要剔去其神话部分;仍可见阿拉伯帝国兴起之一斑。
既然大食国无疑即阿拉伯帝国;那么我国古籍中的大食国名又是怎样来的呢?
我国古籍流行一种解释;以为大食国名源于国王的姓氏。《旧唐书》载;大食国王〃姓大食氏;名噉密莫末腻〃。《新唐书》记;永徽二年有大食国
使者前来;使者〃自言王大食氏〃。《通典。大食国传》也载;大食国〃其王姓大食〃。
近代学者对此种解释产生了怀疑。他们遍查阿拉伯帝国诸王名单;都未发现有大食姓氏者。《旧唐书》所说的大食国王噉密莫末腻;他们认为实际上是爱米尔。阿尔。穆默昵的讹音;这是阿拉伯国家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的称号;其它古籍所称的暮门、茂门、监盐莫念等都同这一称号的是音异译;意思均为信教者之王。穆罕默德去世之后;从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开始;即有此称号;而无论是奥斯曼;还是阿布。伯克;都无大食姓氏。
于是;中国古代关于大食国名源由的传统解释;似乎被否定了。新的解释呢?人们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西方学者布隆哈尔在其《中国的伊斯兰教》一书中;以为〃大食即波斯文的'塔格尔'(Taguir;意为商人);或即亚美尼亚语之波斯讹字'塔依'(Ta'i;牧人)〃。沙西尔在《中国和西方》一书中则说;阿拉伯一词的意思是明哲;而波斯语称明哲为大食;波斯人自古即称阿拉伯人为大食人;古代中国人最初从波斯人那里才得知有阿拉伯人;因而沿袭波斯人的称呼;将阿拉伯称作大食。
我国学者洪钧于1900年刊行的《元史译文证补》一书中;认为大食即塔吉克;因其两名读音相同。后来;岑仲勉撰文《从人种学看天山南北之民族》、《塔吉克、噶勒察及大食三名之追溯》;从种族、肤色、语言方面否定洪钧此说;指出他是将塔吉克与阿拉伯混而为一。
清人徐继畲所著《瀛环志略》曾说;阿拉伯国即古条支国。张星烺在1930年出版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三编《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之交通》一书中;对徐说予以肯定;并认为〃大食与条枝皆波斯文'塔基克'(Tajik)之译音〃。
他说;中国人之知有阿拉伯;始自汉武帝时张骞西使。张骞回国后;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汉时之条枝与唐时之大食皆'塔基克'(Tajik)或'塔孜'(Tazj)之译音;波斯人自昔即称阿拉伯人以是名。张骞闻自安息人;而唐初又传自波斯人也〃。但现今我国史家大多都倾向于认为条支非阿拉伯;而是古代西亚的塞琉古王国;条支与大食不同语原;它是塞琉古王国首都安条克(Antiokia)的省译;首音〃安〃(An。)被略去。
冯家升于1955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从历史上看阿拉伯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也认为大食源于波斯文的〃塔吉〃(Taji);但又说;〃它或者是由阿拉伯的一个部族塔依(Tayyi)的名称而来〃。张一纯在《经行记笺注》一书中则认为;〃冯氏或者之说;迹近揣测;不知所自。〃
岑仲勉在《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和《隋唐史》等著作中;不同意大食之名得自于波斯文〃塔孜〃(Tazi)或〃塔吉〃(Iaji)之说。他指出;对阿拉伯人;外人有种种异称。他列举了阿拉伯一词的亚美尼亚文、叙利亚文、中波斯文、新波斯文、于阗文、西藏文的各种异称;但意思都指〃耕种者〃。他说;唐朝人称呼为多食或大食、大实、大石;是通过于阗或西藏文的音译;犹比清初通过蒙古语而有〃俄罗斯〃之音译;他认为冯家升关于大食一词来自波斯文〃塔吉〃的推断;是〃未得其的。〃
(詹义康)
黎轩国在何方?
黎轩国名屡见于我国古籍;该国以有众多〃眩人〃(杂技演员)而著称。
据说;伊朗安息王朝的国王曾送给汉武帝二个黎轩眩人;他们身高四尺五寸;〃蹙眉峭鼻〃(眉头皱缩;鼻子高耸);〃乱发拳须〃(头发蓬乱;胡须蜷曲);看来属于印欧人种。但是;人们至今却仍然没有找到这些眩人的祖居之地。
最早提到黎轩国名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其《大宛列传》中说:〃安息……西则条技;北有奄蔡、黎轩;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据此;黎轩国的位置是在今伊朗的北边。但范晔的《后汉书》却记载:〃大秦国一名犁鞬(即黎轩);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400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与《史记》比较;《后汉书》作了两点不同的解释;一是黎轩即大秦;二是黎轩位于海西而非安息之北。后来的中国古籍大抵沿用范晔的解释。
《史记》和《后汉书》中关于黎轩国方位的矛盾叙述;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人们。
1879年;西方学者琼斯在《中国观察》杂志上撰文;对《史记》所见黎轩、《后汉书》所称大秦进行考证;认为二者都指的是西亚塞琉古王国的塞琉西亚城。该城处于美索不达米亚中央;人口据说达60万;曾是西亚地区陆路商业最大的集散地;其重要性超过首都安条克。
1885年;德国人夏德所著《大秦国全录》一书出版。该书考证中国古籍所指海西;即海之西股;适用于红海(海东指波斯湾);黎轩在海西;即指希腊人所说的彼特拉城。该城在红海海港阿那(今阿卡巴附近的伊拉斯港)
之北约60里;本名叫列肯或列卡;即中国古籍中的黎轩的对音。公元一二世纪;彼特拉(黎轩)是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从东方来的印度和中国的货物云集其地。1881年;瑞士旅行家博哈德发现了这座山城的故址;遗址上虽只剩下一所破败的大厦和一座茕茕孤立的石柱;但似乎仍可证明昔日市场熙来攘往的盛况和商人的阔绰。
《大秦国全录》出版之后;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争论。1904年;日本人白鸟著文提出异议。他认为黎轩是埃及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由于该城名字较长;所以外国人都纷纷省略称呼之;有的称〃亚诺山德〃;或称〃山德里亚〃;黎轩一名则取其中两个音节〃历卡〃和〃安〃;所以是一种讹传。
1915年出版的赛克斯的《波斯史》依据《史记》;认为黎轩在安息之北;应是希尔克尼亚。同年;伯希和著文《黎轩为埃及亚历山大城说》;赞同白鸟的观点。1928年;藤田撰《黎轩与大秦》一文;认为大秦即黎轩之说始自中国的三国时代;似不可信;而《史记》言黎轩在安息之北;乃张骞之亲见闻;想当无误。据此;他考证黎轩位于古代伊朗高原西部米底之东端;其城遗址在今德黑兰之南约3英里远的雷甘。雷甘之音最与黎轩相近;原属塞琉古王国;后属安息;所以安息得以将其眩人献于汉廷。此外;西方学者中还有的认为黎轩即指罗马帝国;或东罗马帝国。
我国学者张星轩在其1930年出版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不同意夏德等人的观点。他说;黎轩二字原是罗马的古代读音;因为在海西;所以也称海西国。这里说的海;即指地中海。从其方位而言;黎轩国显然是指罗马全国而言。因此;绝非如夏德等人所说;黎轩仅指罗马帝国东部的叙利亚或埃及。而且;论及叙利亚的地位;很难说是在红海之西;故不能称之为海西国。
岑仲勉1959年修订出版的《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一书;则力排众议;
从黎轩一词的语原方面考证;认为该名称最早起自希腊东侵之际;含混地指西方;犹如元、明时代称其为西洋;清代称泰西;因为古代地理学识浅陋;语言简练;才会如此称呼。这好比欧洲人称我国为〃赛里斯〃;历数百年而不变。我国周亡而为秦;秦亡而为楚汉相争;楚亡而为汉;欧洲人或者不知;或者有所知但不因此而改变其称谓;仍将此一方区域称作〃赛里斯〃。他说;称名之例;中外同符;〃是故希腊之盛也;希腊可以称黎轩;罗马之兴也;罗马可以称黎轩;希、罗消长之间;固不问也〃。黎轩本来是含混的方区;硬要判定它专指希腊东方;或罗马东方;或罗马之非洲属地等等;这犹如〃出门合辙〃;极为希罕。因此;他推测道:〃黎轩、大秦、海西三名实同一语原;海西、大秦;均出'西'之一语而演出;黎轩者西之音译也;海西者西之义译也;春秋、战国之际;秦国居西方;大秦者音译而兼取义者也。〃
王治来在1980年出版的《中亚史》第1卷中;又提出了另一种解释。他认为黎轩或谓塞琉古王国;或谓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这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都在西亚叙利亚之地。他指出;对《史记。大宛列传》有两种标点法。
按一种标点法;〃安息……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赛克斯所言希尔克尼亚正是在帕尔提亚(安息)之北。按另一种标点法;黎轩下属为句;则是〃黎轩、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黎轩当在叙利亚。王治来说;由于标点的不同;导致两种不同的解释:〃叙利亚和希尔克尼亚;迥不相牟。
两地相隔;竟达数千里之遥。〃
(余康)
〃蒙古〃一词应如何解释?
〃蒙古〃之名的异译;唐代已见于著录。《旧唐书。北狄传》作〃蒙兀〃;《新唐书。北狄》作〃蒙瓦〃。唐代以后;蒙古之名的异译至少有30余种;详见洪钧的《蒙古考》、王国维《萌古考》、韩儒林《蒙古的名称》、邵循正《蒙古的名称和渊源》。在文献上正式使用〃蒙古〃二字;是无名之《炀王江上录》(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三引)。
关于〃蒙古〃一词的涵义;各书解释颇为歧异。
《蒙古世袭谱》:〃(帖木真称成吉思汗时;质言之;即1206年)始号蒙古;以其剿定诸国;故曰蒙;取居中驭外之义;故曰古〃(转引自韩儒林《蒙古的名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之(穹庐集);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辽金时代蒙古考》;中央民族学院1984年印本)。《蒙古世袭谱》就汉译名〃蒙古〃二字;望文生义;令人啼笑皆非。
屠寄《蒙兀儿史记》:〃蒙兀之义谓银。……或曰屠弱、曰鲁钝者。〃
《黑鞑事略笺证》:〃鞑语谓银曰蒙古。女真名其国曰'大金';故鞑名其国曰'大银'。〃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其主编的《史集》中说:〃'蒙古'一词;最初作萌古;意即'孱弱'和'淳朴'。〃〃施密德注释其所译《东蒙古史》之'库克蒙克勒'云:〃蒙古一名;由意为傲慢勇敢之Mong字孳乳而出'……库克蒙古勒乃KkeMongghol的译音;此云青蒙古;和唐代突厥人自称为青突厥;意义完全相同。因为青色是天(Tengrl)的颜色;在塞北民族固有的萨满教中;是神圣的颜色。……青蒙古含有宗教意义;在某种情形下;蒙古人自称如此。〃
蒙古族学者道润梯步在《新译简注〈蒙古秘史〉》中说:把〃蒙古〃解作〃银〃这显然是无知的瞎说。……拉施特云;'蒙古一词意即屠弱和淳朴'
不知何所据而云然。……与此相反;又有勇敢说;更有沙漠说;看来都是无稽之谈。《黑鞑事略》云:〃其常谈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皇帝的福荫。
彼所欲为之事;则曰:天教怎地;人所已为之事;则曰:天识着。无一事不归于天;自鞑主至其民;无不然。……蒙古是个敬天的民族。而天是个永恒的存在;故曰长生天。据此看来;'蒙古'一词似与长生天有关。……故蒙古云者;即长生(或永恒)的部族之意。〃
元史权威韩儒林和蒙古学者道润梯步的意见;可谓:不谋而合。
余大钧《关于'阻卜'的语源、对音及语义》说:经过本世纪数十年中外学者的努力研究;〃逐渐得出一个结论:阻卜即鞑靼;阻卜为鞑靼的一个别称。……'阻卜'的原名意为'草原'。〃(《辽金时代蒙古考》146至154页)方壮猷《鞑靼起源考》说〃鞑靼一名之内容;实含有下列四义:①最广义——亚洲北方诸民族之统称;②较广义——中国北方诸民族之总称;③较狭义——蒙古民族之别称;④最狭义——蒙古民族之一部塔塔尔之专称。〃(《辽金时代蒙古考》第43页)如取较狭义;鞑靼——阻卜——蒙古应是同义词。而按余大钧意见;〃蒙古〃一词即〃草原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