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世界文化史500疑案-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鹩氡惹鹕āU饬绞樯纤鹗龅母戮邮考锤露莱ふ撸环鹪谑朗本腥薰锥纪跎岢牵ń裼《壬筹舻隆⒙砦拢┑母簧蹋辉曰平鹌搪笸油踝拥撵笤熬幔欢餐峋柘鬃鞣鹜拥乃捣ㄖ氐兀徊ㄋ鼓渫跏堑笔钡木腥薰酰欢际窃诜鸾檀际飞霞姆鸬男磐胶痛蠡しāR陨纤悼扇现の《确鹚淖钤缃ㄔ煺摺
也有人根据《长阿含经》第四《游行经》记载的释迦牟尼在末罗国拘尸那伽城外娑罗双树林涅槃(即逝世)后七国建造佛塔的资料作证说:佛陀逝世火化后;出现许多圆明皎洁;坚固不坏的舍利子(即灵骨);当时与佛陀有因缘的七国国王都派使者礼请佛舍利;拘尸那伽城居民拒不给与;引起争执;后在一香姓婆罗门调解下;将全部佛舍利平分八份;七国与拘尸那伽城各得一份;以后各建佛塔一座供养佛舍利;据《八大灵塔名号经》记载;这八座佛塔分别建立在(一)迦毗罗卫城的佛伽诞生地蓝毗尼;(二)摩揭陀国佛成道时沐浴处尼连禅河畔;(三)波罗奈斯城佛初转经轮的鹿野苑;(四)
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五)曲女城;(六)王舍城;(七)广严城;(八)
拘尸那揭(以上四至八处均为佛说法处)。另外;香姓婆罗门分得舍利瓶所建立的舍利瓶塔;毕钵村人民所得火葬焦炭所建的焦炭塔;这样;这10座佛塔可称最早出现的佛塔。遗憾的是:上述佛陀在世时所建两塔和佛涅槃时所建10塔迄今均已荡然无存;连遗址也无处考查勘察;因此有人怀疑其史实价值。
大多数学者赞同既有文献记载又有部分实物存在的阿育王8。4万塔说:阿育王或译阿输伽王与无忧王;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他建立了空前的全印度大统一的帝国;在东征羯陵伽国时;看到了战争的惨状;大动悔悟之心;为了忏悔前愆;摆脱悔疚之苦;便皈依佛教;定为国教;印度建塔之风在这时达到空前的高潮。据《阿育王传》卷一和《善见律毗婆娑伦》卷一记载:阿育王曾敕令收集佛涅槃时所建八大灵塔舍利;分别在8。4万处各建佛塔一座;据传;在这些灿若繁星的众多佛塔中;有19座安立在我国;今浙江鄞县阿育王寺舍利塔便是其中仅存的一座。又据考古学家鉴定:今印度马尔瓦附近的桑奇大塔主体覆钵部分就是阿育王佛塔的遗迹。
佛塔的形成与世间一切事物同样;有一个发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佛陀在宣扬教义时;必然会提到塔与造塔的功德和程序;其弟子如给孤独长者与波斯匿王等依仗其雄厚的实力而遵循佛陀教诲建造出实物形式的佛塔;但是;这种佛塔尚处在原始的初级阶段;简单而低矮。尔后;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蓬勃发展;塔的建造逐步进展;佛陀逝世后;各国护法国王为了表示对人天师尊的崇敬;相约造塔;安放供养佛舍利以作永久的纪念;到阿育王年代;这位以全身心崇奉、供养佛陀的君王;倾其全国财力建造8。4万佛塔;至此;佛塔的规模已趋完善优美。
(董健身)
古印度僧服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古印度僧装;大都从佛经而来;但古印度特重记忆;讲究口口相传;虽有三次佛经大结集;但都限于讽诵;没有成书;一直到第四次结集;才出现贝叶经书;此时距佛陀逝世已达500年;所以有关僧装情况;存在多种传说而无法弄清。
在僧装的样式上;一般地说;有三衣、五衣和粪扫衣三种说法。所为三衣;即是安陀会、郁多罗僧和僧伽黎;总称袈裟;是佛陀在世时所制定的。
安陀会译言中着衣;是五条布缝缀成的衬衣;又称〃五衣〃。郁多罗僧译言上衣;《慧琳音义》十五曰:梵语僧衣也;即七条袈裟;是三衣中之常服也;又名〃七衣〃。僧伽黎译言聚时衣;《西域记》说;是大众集会或外出时表威严穿着的大衣;有三品不同;由9条以至25条布缝缀而成;又名〃祖衣〃。
三衣皆为方形;每一条布又要由一长一短(五衣)、二长一短(七衣)或三长一短(大衣)的布块所合成;这种样式叫〃田相〃;言其如同田间畦陇的形状;表示僧众可为众生作福田。
另一种说法是五衣;实际上是上述三衣之外另加上僧祗支和涅槃僧。僧祗支是覆肩衣;作为三衣的内衬;《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即是掩腋衣也;古名覆髆;长盖右肩;定匪真仪;向使掩右腋而交搭左肩;即是全同佛制〃;是一种长方形的衣片;袈裟的下挂;袈裟直着于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挂。
涅槃僧是裙子;《行事钞》说:〃僧祗支于佛前自着内衣〃;又《大唐西域记》卷二说:〃沙门法服唯有三衣及僧却崎、泥缚些那(僧祗支和涅槃僧的
异译)。三衣裁制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可叶有大小;僧却崎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泥缚些那无带袢;其将服也集衣为;束带以絛;则诸部各异;色亦黄赤不同〃。
粪扫衣又曰衲衣;《实用佛学辞典》说: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月水衣等;天竺之人;弃之于巷野;与拭粪之秽物同;故名粪扫衣;浣洗缝治之而着于外也;又补纳粪扫之衣而着用之;故亦名衲衣;比丘着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五施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粪扫衣功德;在于离贪着。
在大乘佛典中;三衣或五衣的制作;有一定的标准;(一)颜色不准用上色或纯色;(二)凡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美观;称之为〃坏色〃或〃点净〃;其作用是避免贪图享受。在僧衣的颜色上;佛陀规定用十种色彩;即是一泥、二陀婆树皮、三婆陀树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叶、八佉陀树皮、九施设婆树皮、十种种杂和用染。其中所说陀婆树皮等均系古印度植物;有些已不可考查。
但在《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八中说:衣不得用黄赤青黑白五大色。又有纯色;如黄蓝、郁金、落沙、青黛及一切青者不得着用;绀黑青作衣也不许用;只可用皂、木兰作衣。非纯青、浅青及碧青许作衣里;赤黄白色不纯大的也许作衣里用。紫草、蘖皮、蘖皮、地黄、红绯、黄栌木都是不如法色。
在《五分律》卷二十中说:不听着纯青黄赤白色衣;而黑色是产母所着;也不准用。又《摩诃僧祗律》卷二十八中说:〃比丘不听着上色衣;上色者;丘佉染、迦弥遮染、俱毗婆染、勒叉染、卢陀罗染、真绯染、郁金染、红蓝染、青染、皂色、华色;一切上色不听〃。丘佉等今也不可知悉为何物。以上诸经所说;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原则;即不可用鲜艳色彩染制僧衣。
但是;也有典籍所载与上述说法有绝然不同之处的。如《魏志》卷三十;裴注中引用《西戎传》说:〃浮屠;太子也;父曰屠头邪;母云莫邪;浮屠身服色黄〃。浮屠即佛陀;指释迦牟尼;屠头邪即佛父净饭王;莫邪是佛母摩耶夫人;这里的佛陀身穿禁用的黄色僧衣。又《大唐西域记》卷二中说:〃那揭罗蜀国有释迦如来的僧伽胝袈裟;是细毡所作;色黄赤〃;黄赤也是佛陀禁用的。此外《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九叙述佛陀姨母偕同五百妇女出家经过;她们也是身穿赤色僧伽胝衣;而赤色也是违法的。类似记载在其他典籍中还有;《大唐西域记》卷一中说;梵衍那国的阿傩弟子商诺迦缚娑的九条憎伽胝衣是绛赤色的;《善见律毗婆沙》卷二中也说阿育王时末阐提大德身穿赤衣;在阿罗婆楼池水上飞行。从这些援引事例来看;似乎黄色、黄赤色、赤色、绛赤诸色还是可以用来染制僧衣的;诸书所说;自相矛盾;时至今天;已达二千多年;孰是孰非;难以断定;恐是存疑千古的了。
后汉安世高所译《大比丘三千威仪》中所说的袈裟颜色更与前说迥异;该书中说:佛灭后二百年;部派分裂;在教理上分为二十部;在戒律上分为五部;各自制定不同颜色的僧装;如萨和多部着绛袈裟;昙无德部着皂袈裟;迦叶维部着木兰袈裟;弥沙塞部着青袈裟;摩诃僧祗部着黄袈裟。《舍利弗问经》更说;在上述五部中;可以通用赤色袈裟;除了皂色和木兰色以外;绛、青、黄三种颜色都是佛陀禁用的;但这几个部派竟然公开规定作为本部派僧装的颜色;实在是无法明了其用意。到底古印度的僧装是什么样子的;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考证。
(董健身)
观音菩萨是如何由男变女的?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和日本人等东亚民族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观音菩萨(或称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一位美丽端庄;大慈大悲;以大神通普救一切众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他往往是上身裸露;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间下垂;复盖臀部和大腿;头戴冠冕;颈挂项圈;手套臂环、镯头等饰物的男神。
汉文〃观音〃意译自古印度的梵文Avalokitesvara。或以为;avalokita义〃观〃;svara义〃音〃(指祈祷者的声音);意即该菩萨时刻在观察人间一切众生的疾苦;听取其吁请;故汉文译作〃观音〃。但是;也有人认为;avalokita义为〃观境〃或〃正觉〃、〃无上智慧〃;isvara义为〃进退无碍〃、〃一切自在〃;意谓该菩萨能够自由地达到无上智慧;故汉文译作〃观自在〃。
据说;观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个男性神祗;于公元3至7世纪期间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大乘教派——所采用;和文殊菩萨一起;备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众视观音菩萨为彻底的慈悲怜悯之心的化身;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有关观音的一个传说记云;他出于对天下一切众生的怜悯;故发重誓放弃成佛和达到最终寂灭;以便持续不断地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物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地滞留在世上;自己却失去了最高佛果。不过他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难之事;大多频颂观音名号;以期脱离灾厄。我国唐初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在其《大唐西域记》中载云;漕矩吒国的商人们在海上遭遇庞大的怪鱼;将有灭顶之灾。但大商主对同伴们说:〃我闻观自在菩萨于诸危厄能施安乐;宜各志诚;称其名字。〃诸人旋即同声念诵菩萨名号;怪鱼便即隐没。当时〃俄见沙门;威仪庠序;杖锡凌虚;而来拯溺;不逾时而至本国矣。〃〃沙门〃即是男性的佛教僧侣;可知印度的观音是为男相;其职能主要是以大慈悲救苦救难;地位与作用大致类似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毗湿奴。
在我国西藏的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为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作〃持莲者〃。这位慈悲之神控制着诸道轮回;其形像通常为11个头(分成三层)和8只手;并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湿婆那样佩戴着髑髅项链。西藏佛教徒祈请观音菩萨的最通用诵辞便是广为人知的〃六字真言〃——〃唵摩呢八弥吽〃。
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状貌则迥然不同;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过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多将观音描绘成女身。《编年通论》卷十记云:〃南山道宣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师缘起。天神对曰:〃往昔过去劫有主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现千手千眼圣像。'〃据云;妙庄王久无后嗣;50岁后仅得三女。但其小女儿妙善公主却颇具善根;不爱宫廷的荣华富贵;一心向往出家修行;志在超度众生。最后竟致断然拒绝了父王要她结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计罔效的情况下便下令处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剑砍到公主身上便断裂为二;矛刺上去也变得粉碎。后来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灵魂一入地狱;地狱立即化作天堂。
冥国之君阎罗为了保全地狱;只得将她送回人世。于是;妙善公主转生在普陀山的一朵莲花上;并在那里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难;妙庄王
因其恶业而遭到恶报。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药无效。唯一的药方是:别人自愿献出一手、一眼。合成药膏。但是无人肯作这类牺牲;即使他的长、次二女亦然如此。于是;妙善公主遂发大慈大悲之心;舍身献出一手一眼;治愈了父亲的痼疾。妙庄王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迹。妙庄王的原话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却被误听成〃千手千眼〃;从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也就出现了后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称呼。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像更具有女子的特色。《大日经疏》卷五云:〃半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以此最白净处生出普眼;故此三味为莲花部母也。〃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中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与观音菩萨由男变女这一演化过程最为相关的两个问题是:甲。观音是在什么时候由男变女的?乙。观音为什么会由印度的男神变为中国(及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女神?关于第一个问题;或以为中原地区女相观音之始当在12、13世纪;因为唐宋名手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