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阿姜查__森林中的法语 >

第29部分

阿姜查__森林中的法语-第29部分

小说: 阿姜查__森林中的法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你们真的到达,亲眼看见之后,疑虑才会一扫而空。你们可以说邦高村与巴蓬寺像什么,阿姜像什么。问题已经解决,因为你们已经亲眼看见。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实地禅修与觉悟,他称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为愚蠢。我们会相信别人的话,但是必须经过亲自观察与确认之后,才能真的相信。

  就像人们……我常在想,最近人们都喜欢透过布施来“做功德”。这是常见的修行方式,人们觉得这样做很好。它确实很好,也很真实,但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断恶上。事实上,断恶比布施或其它善行更重要,一个小偷可能无法停止他的恶行,但是却可能供养食物给比丘,或做其它善行。他可能于偷窃之后,再将赃物分一点给别人,并因此而沾沾自喜,但是要让他放弃偷窃却很困难。做功德与造恶是两回事,无法相抵,它们的“份量”也不同。每一个人都可以布施,不是吗?在我们的文化中,那是一种根深柢固的传统。但是关于断恶——嗯!请仔细想一想。一个小偷不会这样做,除非他经过真实的转变。你们可以从这个小例子去思考。

●读经、能体会法的实相吗?

  修法与过如法的生活就像那样,听起来不难,做起来才难。我们需要透过修行去看与了解,而不只是听而已。之后我们必须往内看得更清楚,经过二度与三度审视,然后才可能确定没问题。在读经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持续会有疑惑与问题,“这个老师这样说,那个人那样说,佛陀的弟子们又这样说……”但是我们自己的心怎么说?我们并不知道。是的,舍利弗很好,目犍连也很好,但是我们像他们一样好吗?我们有像他们一样认真修行吗?“没有,但是让我先读读这个……”我们可能会先死在读经与闻法之下。

  你能在读经时体会到法的实相吗?从经典里学到嗔与实际了解嗔不同。一个真正看见嗔的人会放下它,真正的觉知有别于书本上的觉知。你可能在听到教法后,心想:“对!可能是这样没错。”但是当你的感官接触到实际情况时,你就失去控制了。在那种情况,你仍然放不下,“我知道,但是我就是放不下。练习时我可以放得下,但是现在我办不到。”

  就最近我看到的情况而言,你们最好回去,正常地修行。有信心的人来了就会去做,我们不需要说太多,需要的是多修行。出现伤口时,你们最好是深入清理,而不只是处理表面而已,否则最后可能得将它切除。

  法不是随便说说,人们立刻就可以了解。修行无法速成。就像谈论涅槃,那只会引来困惑,甚至导致人们批评佛陀:“如果他完全了解,为什么要拐弯抹角地谈它?为什么不直接显示给我们看?”这里有个问题,它不是你能够清楚解释的事物,因此他只能如此说明。然而,我们却因此而指控他无知与笨拙。如果觉悟之后,就能让每个人都了解,为什么佛陀要让我们迷惑呢?

●无明的黑暗比眼盲更可怕

  这就像是为生盲者解释颜色,你怎么对他说黄色、红色或绿色呢?“绿色就像这样”,这对一个盲人来说够吗?“红色是如此这般”,盲人能了解吗?是的,你可以解释得非常详尽,但是他能从中得到几分呢?他不能了解的原因是什么?只是因为他的盲目,你不能归咎于解释。

  你无法给其他人这个东西。佛陀为人解说,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自己觉悟。但是人们却责怪佛陀,说他无知与笨拙,“好吧!如果你知道,就清楚地解释给我听。”这就好像盲人不停地问颜色,并且不停埋怨你解释得不清楚,你说:“嗨!这是黄的,这件东西是纯黄色。”这有什么用?你说得愈多,他愈困惑。那么应该怎么办?最好回到问题的原点,问他:“你的眼睛怎么了?让我们设法恢复你的视力。”此时你就不需要再为他解释红色、绿色与黄色,否则,再多的语言也无济于事。无明的黑暗远比眼盲更可怕。

  因此,到头来,还是修行的问题。你们必须自己完成,法确实只是善巧方便而已。如果你们从来没有进来过这间禅堂,而我则已经见过里面的佛像与其它事物,并且认为你们最好也能来看。我应该设法让你们来这里,而不是对你们描述它。我可以向你们描述这座光辉的佛像,但是你们可能不相信我;因此我最好找一条路让你们进来,一旦你们见过之后,就会相信。

●如何快速开悟?

  如果人们很自私,并且固执己见,就很难让他们相信真实的事。当我们试着向他们解释时,他们可能会认为法不合道理或逻辑。他们会将自己的无知,归咎给他人。因此,我们怎么向他们解释法呢?我们只能教导那些愿意尝试的人。至于那些什么也不做,不愿意实地修行的人,则无法被教导,他们是所谓的“愚痴者”(padaparama,直译是“文句为最者”;意译是“执文迷义、死于句下”)。

  哪一种人是“愚痴者”呢?是未受教育者吗?一个拥有博士学位者,或者一个终生住在森林里的人,都有可能是这种人。不过,住在森林里的文盲,也有悟法的能力,她可能是最容易见道的类型。不一定都要学习很多知识才好,一个博学多闻的人也可能是最绝望的人,因为自恃所拥有的知识而不相信任何人的话。这些人可能是最难缠的“愚痴者”。

  修行真的可能变得很难,如果每个人都想快速觉悟的话。大学生经常来这里问我:“隆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快速开悟?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嗯!如果对“快速”有兴趣,就不需要费心修行了。你们认为这样的态度能开悟吗?

●别和人争论修行

  有些修行人喜欢争论禅法、戒律与止观,别和他们争辩,我从不和人争辩。我做我了解的修行,别人相信什么是他们的事,不要大惊小怪。我照自己的方式修行,如果你们有兴趣,也可以尝试,我无法强迫你们。如果你们感到好奇,就得自己去寻找答案,否则争论将没完没了:止与观、专注于腹部的起伏、念佛(Buddh)、念法(Dhammo)……每个人都疯了,讨论与争辩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太过份了。但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只要到了修行的时候,他们就喜欢发问。对于鸡毛蒜皮的事,他们也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喜欢尝试每一种他们听过的禅法,片刻也不得闲,就妤像底下有一把火在烧一样,一把他们自己点燃的火。

  我们告诉他们:“坐下来禅修,你们就能把心安定下来。”修定能够让心平静,这听起来似乎不错,所以他们就试了。他们以为只要坐下来,就能入定。他们坐下来并且尝试将心固定,不过它却动荡不安,所以他们说那是谎言,根本无效。“啊!我已经试过了,坐下来修定,但是我的心却无法静止不动,它起伏不定,甚至比没有禅修之前更厉害。这些禅师根本是在说谎。”你们听过这样的话吗?你们会怎么对他们说?

●佛陀时代的修行生活

  这种事都是人们的贪欲与无知所造成,事情和他们所想象的不一样。看看佛陀时代的修行与生活情况,和现在完全不同。最近人们都只看书,他们博闻广记之后就开始教人,我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出自何处。他们教导各种错误的观念而不自知,根本无法明辨是非,那是因为这些知识不是他们内心真实的体会。

  到了国会大选时,他们都说:“我是好人!我为了帮助你们而努力!”那么,民众已经投票给他们几年了呢?结果如何?也许我们有看到他们带来的一点点改进,然而他们做任何事的理由都是为了选举。他们渴望成为国会议员,如果没有这个欲望,他们就不会行动。他们必须以欲望为做事的动机,事情一般都是这么进行的。“喔!我是最好的……相信我!”谁才是最好的呢?每个人都说他们是,但是如果我们彻底检视他们,他们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不是批评任何人,不过人们就是这样。如果阿罗汉处于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这么说,这种说法只会引起困惑与动乱。阿罗汉不会进入国会,只有俗人才想成为议员,在那里他们可以玩弄世间的权术。你们能期望他们多好呢?他们局限于世间的价值,照着世间的动机行事,充其量也只能这样。或者我们该尝试让阿罗汉进入议会呢?

  就和药一样,无论是哪种药,它们能有多好呢?每一种药都有其限度,没有一种药能起死回生,它们只能减轻痛苦,让我们暂时觉得好一点,如此而已。最后连医生的生命也会被死神夺走。就像这样,不要想得太复杂,也不要期望过高。

●以坚持与忍耐来承担困难

  我们寻求平静,但是必须有正确的思惟,最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与忍耐,如果我们无法承担困难,一切都会垮掉。我们耐不住森林的独居,因此想放弃与逃离,离开后重新与人交谈,并且恢复从前的生活……

  今天那些称自己为佛教徒的人,他们像什么?我已经仔细观察过,很少人能真正让人信服。那些可以被举出来,并说他们的心符合佛道者,真的很少。一些西方人问我:“隆波!你已经完成你的研究与修行,并获得洞见,为什么你还要住在森林里?这里只有少数人而已。”我认为他们想引我进入屠宰场。“如果你到大城市去,可以帮助许多人,而在森林里则无法有太多贡献。”他们设下一个陷阱,等着杀我。

  如果你们到城里,那个“进步”的地方去说法,那里的人会认为你们疯了。“疯狂的比丘来了,疯和尚在这里!”如果你尝试谈论没有“我”或“我的”等说法,他们会说你疯了,他们无法接受“无我”的观念。因此我认为那些西方人是在设计我,送我上屠宰场,多数人根本听不进去。

  人们问我是否教导外国人涅槃,或者我教他们什么。我只是尝试让他们自在一点而已,根本还谈不到无我的边。我只是指导他们应该做什么,就像我告诉他们:“你应该把这个玻璃杯放在这里,放在这里两分钟,不要拿起来,两分钟后,再把它拿起来放到那里去。照这样做。”

  “但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别说太多,照着做就对了!那样做很好,为什么需要问?这样做的过程中,智慧自然会生起。”

  “这么做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不要问!你来跟我学,你现在的任务就只是举起杯子再放下。”

●能忍耐的人最后一定会觉醒

  其中自然会产生智慧。经年累月地修行之后,内心将产生一些反应与改变,会有一些觉受,接着,智慧将会生起。她不需要问我问题,只要实地去修行即可。问一堆问题做什么呢?我只是教导你做这个,而你的工作就是去做它。“把它拿起来,放在这里两分钟,再把它拿起来,放到那里去……”只要持续这样做,就会有一些觉知。透过这个生起的觉知,她会知道一些事情。不过必须忍耐,一个能忍耐的人最后一定会觉醒。当他确实做到了,就不会在意我们给了他什么样的教导。

  因此在最近的禅修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只说:“这不确定”,那就够了。好的经验——这不确定;不好的经验——这不确定;那个人很好,我喜欢他——不确定;那个人真的很讨厌——这也不确定。一切都回到这点来,这些事情的不确定性不会改变。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情非常好,接下来你就可能会被它所困扰;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情非常坏,那对你有帮助吗?如果你依循这两种模式,你就步上佛陀所警告两种极端的后尘,不是放纵就是自虐。但是如果你把它们都放下,善与恶,你将如何自处呢?当你远离善恶两端时,那是什么境况?在那里没有固定不变与客观真实的事,如果你能如此修行,就能得到觉悟。 

●还有什么好执着的?

  请想想这点,当你看见一切事情都真的是不确定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好执着的?你会放手,让事情顺其自然。如果你需要解决问题,就应该做出适当的反应,而非过度高兴或失望。当你看见一切都不确定时,它们就失去价值了,不是吗?不确定的事无法吸引你,它们就像废物一样。“这是垃圾……那是垃圾……”谁会想要它们?“这不确定……那不确定……”你为什么要执着不确定的事呢?你能从这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上得到什么?因此“不确定”将强而有力地带领你进入一些确定的事中。这是你需要做的,如果你能这样做,我可以毫不迟疑地说,你的禅修一定可以成功。

  我们毋须学太多,维持平常心即可,不需要过度控制心。当我们看见每件事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