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__森林中的法语-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即使到了现代依然有效。
应该从哪里观察起,才能了解这个实相呢?就从你自己的心里。习惯上当我们喜爱某人时,会一直想和他们在一起,但是当我们讨厌某人时,则甚至不想靠近他们。你们有过这种感觉吗?请仔细观察并教导自己,你看见它们是如何引你走向痛苦吗?这里谈论的是苦圣谛与苦集圣谛,即渴爱与执着。仔细观察你的生活,你就会了解这个事实。你的贪着与焦虑能带给你什么好处?不要让你的心被非理性的贪欲所绊住。这就好像你吃香蕉时,会将皮剥掉,但是当小鸡或其它动物想去吃它时,你却又觉得那是你的,这就是贪念在作祟。得到时感到高兴,失去时则感到沮丧,这就是佛陀所说应该避开的两端。告诉你的心,让它避开。
●贪爱与憎恶都是深渊
因此修法者,听到教导后,应该仔细观察这些爱憎的情绪,当它们生起时,要努力降伏内心。仔细观察并避免落入极端的反应中,将有助于心的提升。不要让自己陷入深渊!贪爱是一种深渊,憎恶也是一种深渊。
佛陀了解这些事,他透过修行,看见它们是无常、苦与无我的。贪爱生起时,将它放在一边,憎恶生起时,也将它放在一边。如果你无法将它们放下,就应该训练心如此做。这些事本身无法让心平静。
这就是法,这就是佛陀的教法。你必须向这里观察,必须向这里寻找平静,因为这是涅槃之道。“你想追逐那些事吗?你将因此落入恶道。”这样告诉你的心。不要陷入执着,或为这些事巧立名目。
你下过田吗?你应该知道怎么鞭策牛,好让它听从你的话,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因此,为什么不鞭策你自己,抓稳心的方向呢?
●没有业因之处
我们谈论的是到达一个没有业因的地方,在那里业因已经耗尽。如果有贪爱或憎恶,意味着有因存在,有因就会有果。如果有生,就会有灭,这就是自然。当贪爱与执着存在时,就会有憎恶与反感。如果有天堂可达,未来就有地狱可入,反之亦然。生与有的领域就是这样,因此佛陀希望我们仔细观察,这不只适应于少数人而已,它们放诸四海皆准。因此你应该去哪里修定?你修定的对象是什么?当你看见时,就应该迅速放下。
就在当下精进。以善巧方便调伏你的心,使它柔软,就像铁匠把铁熔化后,再把它塑造成各种有用的器具一样。就像这样,我们以戒律、禅定与智慧调伏我们的心,使它柔软与降伏,获得平静。
【注释】
①阿姜·曼·普里塔(Ajahn Mun Phurithat)1871年出生在湄公河西岸空将乡的坎崩村,1886年,十五岁的阿姜·曼出家为沙弥。在为其两年的沙弥训练结束后,他还俗返家帮忙农务。1893年,当他二十二岁时,再次出家成为寮族传统的僧侣。是一位公认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教师。阿姜·曼卒于1949年。
②南亚的河皆向南流。
第三章 修法
●寂灭之道
我们修行是为了去除贪、嗔、痴,那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的烦恼。把我们困在生死轮回中,让我们的心无法止息。
不只是让心止息,还包括身与口。在你修身与口之前,一定要先修心;不过如果只修心,而忽略身与口,也行不通。修心,直到它变得平顺、细致与光亮为止,就像木匠刨制木器一样。要想拥有一根光滑的柱子,你必须先砍树,接着,切下粗糙的部分——根与枝,然后进行裁锯。修心也是一样,你必须先从粗糙的部分下手,从粗到细,循序渐进。
修法的目标是降伏与净化心,不过做起来却不简单。你必须从外部的身与口着手,再逐步向内,直到它完全平顺为止。你可以拿完工的家具,例如椅子与桌子等做比方。虽然它们现在看起来很光滑,但是它们先前也曾经是带有枝叶的粗木,必须先经过计划与处理的步骤。这是你得到美丽家具的方式,也是你净化心的方式。
到达寂灭的正道,或佛陀所揭示获得真正安乐的方式,是戒(si(-)la)、定(sama(-)dhi)与慧(pan(~)n(~)a(-)),这是修法之道,也是彻底断除贪、嗔、痴之道。这条道路必须得对抗我们好逸恶劳的习性,因此,必须作好奋战的准备。
●从迷惘到觉悟
佛陀说这是适合我们所有人的修行之道。他所有证道的弟子,先前都和我们一样是凡夫。他们和我们一样,有手、脚、眼、耳,以及贪、嗔、痴,没有任何异于我们之处。他们藉由修行,从迷惘到觉悟,从丑陋到庄严,从无用到获得大利益。你们必须了解,你们也有同样的潜能。你们和他们一样,都是由五蕴所组成,你们也有身体、苦乐的感受、想念、意行与识;此外,你们都一样有一颗不安的心。面对相同的情况,你们一样都有分辨善恶的能力。佛陀时代的觉者,和我们没有两样,都是从平凡与迷惘开始,有些人以前甚至是强盗与凶手。佛陀鼓励他们修行,获得道果。过程中,他们也一样是修戒、定、慧。
如果能将心看好,则看管身与口的行为,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它们都受到心的驱策与监督。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你们应该时时维持正念,将心从恶转向善。如此,透过觉察与自制,你们的语言与行为,就能获得改善。在戒律的保护下,你也得以轻松自在。
保持自制,注意你的语言与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戒。坚持正念正知,这就是定。这样的定有助于持戒,因此可称为“定共戒”,不过它仍与戒不同,有其内在与深刻的一面。
在心投入修行,建立起稳固的戒与定之后,你就有能力观察各种内外现象的经验。当心接触色、声、香、味、触、法时,“觉知者”便会生起,清楚觉知爱憎、苦乐,以及各种心所与心境。
持有正念,你就能看见事件在内心生起,以及你对它们的反应。“觉知者”会自动将它们当成思惟的对象。在意识的领域中,能分辨一切现象的善恶与是非者,就是智慧。这只是初步的智慧,随着修行的进步,它会更加成熟。这是修习戒、定、慧的第一个阶段。
●执取善法的烦恼
修行的过程中,新的执着与烦恼会陆续在心中生起。这意味着你开始执取善法,并且害怕内心的污点与过错,担心它们会影响你的禅定。在此同时,你变得更加精进,喜爱并细心呵护修行。每当内心接触外境时,你便戒慎恐惧。此外,你也会注意别人的过错,包括一此小细节。这是因为你很关心修行,这是修行的一个层次,建立在合乎佛陀基本教法的见解上。
你持续这样修行,甚至到挑剔与批评的程度。你经常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喜爱或憎恶,并且对于一切事物充满不确定感,喜欢探讨修行的理念,好像入迷一般。不过,不需要太担心,此时,修得多总比修得少要好。多修行并且留意自己的身、口、意,关于这点,永远不嫌多。
●具备基础,持续修行
具备基础之后,内心会生起强烈的羞耻心,并且嫉恶如仇。无论在何时何地,或者在公开与私下的场合,都不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保持正念,节制身、口、意,以及明辨善恶,都是此时用功的焦点。你专注于这样的方式,毫不动摇,此时的心,已经成为戒、定、慧。
如此持续修行,德业自然与日俱增,不过,这样的修行程度还不足以生起“禅支”,它还是太粗糙。虽说如此,心其实已经相当细密——相对于修行粗浅的人而言。对一个尚未观心与修定的凡夫来说,这些已经够细密的了。就像一个穷人,拥有几百元已经算很多,但是对一个百万富翁来说,根本没什么。当你贫困时,几百元就很多了,同样的道理,修行初期,你或许只能放下一些较粗的烦恼,对于未曾放下并且尚未觉悟的你来说,这已经相当深刻。在这个阶段,你可以从努力修行中,得到一些满足。
●戒定慧转化提升
果真如此,这意味着你已经进入正道。你正在经历第一个阶段,它很难维持很久。当你的修行更深入与细密时,戒、定、慧会从原地,从原来的素材,转化提升。这就像椰子树,从土地吸收水分,再由树干往上送,当水分抵达椰果的时候,已经变成干净香甜的椰汁,而它原本只是地下水而已。椰子树被粗糙的土与水的元素所滋养,它同时吸收与净化,结果将它们转化成比原先更清净与甘甜的物质。同样地,修行从粗糙开始,经由禅定与内观的淬炼,它将变得愈来愈微妙。
心愈微细,正念就愈集中。事实上,当心愈往内集中时,修行就愈简单,你不会再犯大错或严重脱序。当疑惑在不同情况下生起时,例如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或怎么做时,你只须暂停心的活动,努力往内集中,禅定就会愈来愈坚固,智慧也会增加。这时你就可以轻易看清楚状况。
之后,无论从何处着手,你都能清楚看见心,以及与其对应的法。你看见身体需要依赖心才能运作,而心也经常受到外缘的影响。持续内观,智慧就会持续增长。最后你将心与法的思惟也抛开——这意味着你开始体会到身体是虚幻不实的,身体的质感渐渐消失。
●心的真实状态
现在,检视心的本质,你可以看到在自然状态下,原本是无为的。就像旗杆上的旗子,或树梢上的叶子一样,原本是静止的。如果它飘动,那是因为受到风的影响。心的自然状态也一样,只是受到爱憎,或其它情绪的影响。本身是独立、清净与光明的,其自然状态是平静的,没有乐与苦。这就是心的真实状态。
因此,修行的目的就是向内寻找,持续观察,直到找到本心为止。本心也称为清净心,是没有执着的心。它不受外境的影响,不会追逐喜欢或讨厌的现象。此外,它一直都是觉醒的,完全明白它的一切经验。
当心处于自然状态时,不会变成任何东西,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动摇它。为什么?因为觉醒的缘故。心知道自己是清净的,它已经达到本身原始独立的状态。这是止观双运的结果,洞见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所生,没有任何人能主宰它们。
过去,因为贪、嗔、痴的根已经深植于心,当你的眼光触及喜欢或讨厌的事物时,心都会立即反应。你会执着它,并经验乐或苦,时常陷入这样的经验中。透过内观,你将了解,你是受制于旧有的习惯与反射作用。心本身事实上是自由的,因为执着而有痛苦。这都是因为心不了解自己,缺乏光明所致。心不自由,是受到外在现象的影响,换言之,它缺乏庇护,无法真的信赖自己。
●本心超越善与恶
相反的,本心则超越善与恶。当你偏离本心时,每件事都变得不确定,有无尽的生死、不安、焦虑与艰苦在等着你,没有任何止息的方法。
通常如果受到批评,你会觉得很沮丧。在缺乏正念的情况下,接受感官印象的刺激,就像被人刺了一下。这就是执着。一旦有了被刺的感觉,接着就会一连串的反应,衍生出下一段轮回。但是如果你训练自己,不要在意那些事情,心里就不会有疙瘩。就像有人用外国话骂你——那些话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你收不到负面的讯息,也就不会为此而感到痛苦。
禅定就是把心稳固地集中在一点上,修得愈勤,它就愈稳。你愈勤于内观,就愈有信心,愈容易看出前识与后识的变化。无论发生什么事,心都能保持安定,并且很有信心,任何外力都无法动摇它。心经验到善恶或苦乐,都是因为被外境污染的缘故。境是境,心是心,如果心没有被境污染,就不会痛苦。清净心坚若盘石,它是一种觉醒的状态,一切现象在它看来,都只是四大元素的生灭变异罢了。
虽然如此觉知,不过还是可能无法完全放下,无论能不能放下,都不要让它困扰你。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保持觉醒,坚持信念。透过净信与精进的力量,逐步降伏烦恼,往更深入的地方修行。
●超凡入圣
如此观察法之后,心会暂时退到一个较不集中的层次,经典中称此为“逆流”(译者按:须陀洹之人起无漏智,证见正理,永逆生死之流转,而渐趣涅槃之道,故称逆流。)的过程。这表示心正进入超凡入圣的过程,不过它仍处于凡心的范围之内。这样的人,已经修行到某种程度,获得短暂的涅槃经验。暂时退下之后,准备展开另一个阶段的修行,因为他还没有完全断除烦恼。这就像一个人正要渡河,他清楚知道河的两岸,不过因为无法完全渡过河,所以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