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愣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我心里还未十分明白:六结若得解脱,一亡之明亦不存在,和解结的次第,还望世尊,垂下大慈大悲的心,再怜悯会中大众,及后世的众生,布施甘露的法音,来洗涤我们多劫以来在根中所积之深沉细垢。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
即时如来在法座上,整理涅槃僧(即内衣),敛收僧伽黎(即大衣),凭著七宝几(几是用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和玛瑙七宝所嵌成),伸手到几上拈起劫波罗天(即夜摩天)所奉献的华巾,是宝叠华所织成的名贵丝巾。
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
佛在大众前,用华巾打成一个结,问阿难说:“这叫什么?”阿难和大众,异口同声说“这个叫结”。佛又再打一结问阿难:“这个又叫什么?”阿难及大众答“这亦是结”。如是一样轮下去,共打成六个结。每打一结,就问阿难“这是什么?”阿难和大众,都次第答复佛所问:“都叫做结。”
这里佛以华巾表示如来藏性。打成六结,表示六根。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祗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对阿难说:“我打第一个结时,你说是结,但这华巾只是一条。当打第二和第三结时,为何你们又说是结?”阿难说:“世尊,这条华巾,当编织成巾的时候,虽然本是一体,但如来打一结,就有一结之名,若是批一百个结,就叫做百结。何况这条巾,现在只有六结,不是七结,亦不停在五结,为何如来只许可第一个是结,而不许可第二和第三,也叫做结呢?”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佛对阿难说:“这宝华巾,你已知道原本只是一条。我打六个结时,就有六结之名。你再详细观察,巾体是同相,打了六结,就变成异相了。”
这里喻如来藏性,本来是清净湛明,有了六根便成六结。如果将六结都解了,就连一结也没有。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我初打头一个结时,就叫做第一结。像这样打至第六结时,就叫第六结。但我现在想首尾相换,把第六个结,净它叫做第一个结,可以吗?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不可以的,世尊!因为第六结打成,就叫做第六结,怎可以叫做第一呢?纵使我经历生生世世,尽我的聪明辩才,也不能把六结的名次,颠倒改换。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佛说:对的。六个结确实不同,但是你要回想,六结的本因,都是由一条巾所造成的。若把它的名目杂乱倒置,当然是不可以的。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那么你的六根根性,也是一样的道理,本来是相同的,可以互用,但因有了六结,变成六用,不能互用而成异用了。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一定不喜欢这六个结,希望它成为一巾,但怎样才能恢复一的本体呢?”阿难说:“是的,我是愿意解除这六个结。因六结如果存在的话,则是非蜂起,互相起了斗争。为什么会斗争呢?就是因为有了彼此,有了一和六。这结不是那结,那结不是这结,遂生种种的分别执著。世尊!今日如果能把六结总的解除,就没有彼此,没有一和六。连一结都没有,六结又怎能存在呢?”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佛说:你说得不错,因有六,才有一,如果没有六,根本一也不存在。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
心是清净本心,性是妙真如性。狂是生相无明,乱是三细。从无始劫以来,在你清净本心,妙真如性理,忽然生出生相无明,“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即:(一)业相;(二)能见相;(三)境界相。有了这三种极微细的相分,就扰乱你的清净真心使它不得安宁。
【知见妄发】:这就是“境界为缘长六粗,有了三细之境界相为缘,就生出六粗相:(一)智相;(二)相续相;(三)执取相;(四)计名字相;(五)起业相;(六)业系苦相。
智相:用智慧而有相;就成为世俗之智慧,即世智辩聪。以为自己聪明,什么都知道,就发生种种妄知妄见,这是第一个结。
【发妄不息】:既有妄见,就生妄执,妄执身外实有,妄上加妄,念念相续不停,这是相续相,即第二个结。
【劳见发尘】:劳虑转深,就生执取相,和计名字相,这是第三结和第四结。
妄见我及我所,就发现有世间相、众生相。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有起业相,这是第五结。造业受苦,这是业系苦相,即第六结。这六个结就把你的妙明真心,结得实实地,不得摆脱。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犹如把眼睛直视虚空,直视太久就发生疲劳,看见虚空中有狂华乱飞。在你湛澄精明的如来藏性里,因一念无明妄动,就无端端而乱生出种种妄见。三细六粗,能见所见等等,有如狂华乱舞一样。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其实一切世间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甚至连生死涅槃,都像用眼直视虚空,直视太久,发生劳相,狂妄乱成之颠倒华相一样。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阿难言:这个瞪发劳相和六结,怎样才能解除呢?怎样才能恢复本来面目呢?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如来用手将所结华巾,牵到左边,问阿难:“这样可以解吗?”阿难答:“不可以。”佛又用手将华巾拉向右边,问阿难:“这样可以解吗?”阿难答:“不可以的,世尊。”
这里左右二边是喻空和有,凡夫著有,故长沦生死,当然不能解结。二乘滞空,永晦涅槃,又安能得证圆通?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佛对阿难说:“我现在向左右边拉,都不能解结。你可试想办法,怎样才能解开?”阿难对佛说:“当从结心先解,结便可以分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佛告阿难:“你很明白,你说得对,如果要解结,一定要从结心先下手。”
这里结心,便是中道了义,偏左偏右即执有执空都不对。要中道了义才能修证,才能解结。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我所说的佛法,从因缘生,但不是取世间的和合粗相因缘,而是说微细的因缘,不从外境,是要回光返照,反求诸己。是要以自性的圆湛不生灭为修因,以次第解结为助缘。我都记得很明白,凡是世间六凡的染法,和出世的四圣净法,实在是离不开因缘的。世间法以业识含藏著有漏的种子为因,以宿世所造之善恶业为缘。出世法以自性本具无漏种子为因,今生所修善法为缘。都清楚其本有之因,各随所造之善恶业为缘,而现出染净十法界诸法。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佛的智慧是无所不知,不但知十法界的总相,就是远至恒河沙世界外,所有虚空中落下一滴滴的雨点,也能知道它有多少滴,近在眼前的动植物,松树为什么是直的,荆棘为什么会曲的,鹄为何一生出就是白的,乌鸦为何是黑的。都可以一一知道它们的根由。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所以阿难,你要随自己心意,在这六根中,选择一根最圆通的,最契合的来修。如果一根之结解除的话,那么六粗三细的尘相,一切妄想生灭心,分别识心都会自然消灭。攀缘心去尽,妄尽真存,妙真如性就现前 。那就是清净本然妙真如性的本体,亦是如来藏性本来面目。亦是一真一切真,无妄可对,不纯真是什么?
大家都要注意!选择一根来用功修行,六根门头,头头是道,门门可修。只要选择一根最相契的来修,一门深入,便能圆证菩提。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阿难!,我再问你,这条华巾已打了六个结,是否可以同时解开呢?”阿难答:“不可以的,因这些结本来是次第打成,现在还要按照次第来解开。虽然六结是同体,但打的时候不是同时,所以解的时候,也是不能同时解开的。”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
佛说:解开六根之结亦是一样,不能同时,要逐一来解。先解第一结,分别我执,离开尘相,再解二结和三结,俱生我执,除尽根结,既能尘消根尽,就得人空之理,便能超出分段生死。既得人空,还要得法空,才能得空性圆明。故须解去分别法执,再解除俱生法执。分别和俱生法执都解除,才能得空性圆明,亦就是得到法解脱。既解法执,不为法缚,还要再回光返照,俱空之境都不生,即解除最后一结,就能得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就是自性真定,亦是得证楞严大定。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这就是菩萨,从三摩地正定中,得入无生法忍的境界。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减。根结尽解,妙心已悟,佛眼已开,故能见诸法无生无灭,忍可于心。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阿难和在会大众,得到佛的明白开示,大家都得到智慧圆满,大开圆通,对于从根解结的道理,也都完全明白,没有疑惑了。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于是,同时合掌,顶礼佛之双足,对佛说:“我们今日,身和心都得到舒畅,快乐而无挂碍。”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虽然明白六解一亡的道理,但还未了达圆通的本根,故不知怎样选择。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世尊!我辈有学声闻,在生死苦海中,飘流无定,脱不出轮回;所以很多劫来都如孤儿一样,无人照顾,露宿路边,今日梦想不到能得和如来参预天伦之分,就如失乳的孤儿,忽然遇到慈母,再得沾法乳,使慧命可以延存。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如果能藉著幸遇如来的机会,已得饱餐法乳,再能依教奉行,道业自然可以成就。如果只是听佛的不常开演的微妙密法,而不去躬行实践,反认为自己本来可以开悟,那就不但徒闻无功,亦和未闻之前,没有什么差别了。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希望再发慈悲,赐给我秘严佛法,完成如来给我们最后的开示。”说完后再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然后退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