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连习气都没有,这个法界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在净土里面讲它是「常寂光净土」,大乘教里也称这个境界叫「大光明藏」,这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起一念,这是经上讲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就迷了,这一迷,大光明藏就变成阿赖耶。诸位要知道,阿赖耶里头光明没有了,还是一真法界,不是纯真,叫相似的一真法界。这是四土里头什么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是这个境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境界。为什么?它有相,它真有土、真有佛,就像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一样,真的有有情众生,真的有山河大地,它真有。虽然有,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所以这个世界我们也能说得上纯净纯善,这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你能够明了,这是真实智慧,你能够证得,那是你真实的功夫。实报庄严土谁造的?是自性变现的,你看「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但是这虽然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它不起作用,它只现相,没起作用。作用是什么?作用就起分别,这一分别,实报庄严土不见了,实际上它变了,这一变,变成方便有余土。
诸位要知道,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法界都是方便有余土,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果再一起执著,起执著,方便有余土不见了,就变成什么?变成六道轮回。我们现在是在六道里,在六道里搞轮回,什么原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你不能够把执著放下,统统舍掉,你就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六道,你就要把对於,六道里头也可以说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总的名称叫一切法,不再执著,永远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六道又变成方便有余土,会变出什么?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他们没有执著,声闻没有执著,缘觉执著的习气没有了。声闻没有执著,有执著的习气;缘觉习气没有了,但是他有分别。分别没有了,还有分别习气,那是菩萨。分别习气没有了,就叫做佛,他妄想没断,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他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如果起心动念也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睁开眼睛就像什么?像镜子照外面东西一样,用心如镜。你看镜子照外面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我们就晓得,诸佛如来,《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他们就是用心如镜。
真正到不起心、不动念,虽然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习气,他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这个习气可不好断,为什么?它时间太久,无量劫来的薰习。所以佛把这个习气分为四十一个阶级,就是四十一等,轻重不同,分为四十一等。破一品,升一级,四十一品破尽,这才是无明习气断干净,那叫究竟佛果,《华严经》也称为第四十二个阶级,叫妙觉位。第四十一个等级,菩萨最后一个等级叫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再提升叫妙觉。我们把这些事相境界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晓得成佛真正功夫在哪里?真正功夫在放下,不放不行!尤其在我们六道凡夫位,不放怎么样?不放就是迷惑,就是邪见。一切作为,作为是造业,无论是善、无论是恶都是造业,造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人天福报,造恶业感三途的苦报,地狱、饿鬼、畜生。你生生世世就在这里头打滚,出不去,真的是苦不堪言。所以要想提升,你就要懂得,决定要放下。佛法要学,佛法是胜义,要学,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也不能起心动念,那你就成佛了。
真的明白了,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善的功德圆满。这个事实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众生的情执太深,佛是破众生的情执,跟你说无性、说三无性。「假说无性,非性全无」,所以佛说话善巧方便,不是真的无,真的无它怎么能现相?你看六祖给我们讲自性,讲出自性的样子,自性「本自清净」,它要没有,那怎么能说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要是说它根本完全是没有的话,这都不可能,怎么会有这些现象?所以有,有不能执著。给你讲自性本自清净,你不要执著本自清净,你一执著就变成第二义,就不是第一义,不是胜义。可以言说,不能执著言说;可以思惟,不能执著思惟。凡夫这个习染非常之重,说有,他就执著有,真有;说空,他就执著真的是空,麻烦在此地。
二乘人,就是声闻、缘觉,他知道万法皆空,确实像《般若经》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就执著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回什么事,他不知道,他知道万法皆空,根本没有这些形相存在。可是这个事相是有,有,他知道不存在,为什么?有就是空,这是阿罗汉的境界。也很难得,所以他没有轮回,六道轮回没有了。菩萨比他就高明,菩萨知道一切法皆空,他也知道一切法是假有。为什么会有假有,菩萨能说得出,也就是声闻知道空,不知道有。真空,菩萨知道真空妙有,有是妙有,有即非有,空亦不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菩萨知道,虽知道,没有圆满,到成佛这才真正圆满。所以,佛的智慧是圆满的,知道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这是佛。在《华严经》里面,初住菩萨就是这个境界,所以初住菩萨就是真佛。
近代,居士里面有位大德江味农居士,他老人家一生功夫都用在《金刚经》上,四十年,一部经用四十年的功夫,所以他成为《金刚经》的专家。他给《金刚经》写了一部《讲义》,现在学《金刚经》你就不能不读他的《讲义》。他这部《讲义》是集古今研究、修学《金刚经》这些大德们的集大成,这《讲义》讲得好。《金刚经》里所讲的「诸佛」,江味农注解里面就告诉我们,那个诸佛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级叫「诸」。所以,《般若经》上讲的诸佛,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就成佛了。虽然成佛,他还带著妄想习气,多少不一样,这才分成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才分这么多位次。带著习气到四十一,到等觉;妙觉没有,习气完全断了,所以称为究竟即佛。我们对於佛要认识清楚,那个「诸佛」不是说很多的佛,不是这个意思,是讲四十一个阶级。这是真佛,可不是假佛。
我们在《华严》学到这个地方,也逐渐明朗了,就是以初住菩萨他所证得的境界,跟究竟果位上所证得的,实际讲没有丝毫差别。没有差别里头,总还有一点差别。古人有个比喻,说这些法身菩萨跟究竟佛的境界,如同什么?「隔罗见月」。像晚上看月亮,究竟佛果没有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看到月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看的月光是隔一层罗网。「罗」大概现在人也不太清楚,罗是丝织品,很细的纱,虽然隔著一层,还看得很清楚,像我们隔一层玻璃片一样,但是你总是隔一层看,用这个来做比喻。所以见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圆教初住菩萨跟究竟佛果所见的,实在讲没有两样。所以他有能力「随众生心」起感应道交的作用,随心应量,「应所知量」,这是《楞严经》上讲的。所以,我们见到一切诸佛,应身、化身是随著我们的心量,换句话说,我们所见的都是自己心量所变现的。《三时系念》中峰禅师讲得好,你见到阿弥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唯识所变。所以是自性弥陀,我们见的;你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能够如是见、如是现,叫真见、正见,大乘教上佛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才是事实真相,叫诸法实相。
了解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看到眼前这些灾难,有没有办法化解?肯定有!在佛法,这个理论说得这么清楚。灾难的现象还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个道理,是什么?是我们不善的心变现的。你看我们有自私自利的心,我们有贪瞋痴慢的心,这个东西心现出来是灾难。这就是我们现在是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且分别执著非常严重,所以灾难是愈来愈多。假如我们能够把执著淡化,执著天天减少,分别天天减少,灾难就少了。灾难少了,到灾难化解,这个世间跟极乐世界就接近了。人民都有仁爱之心,仁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性德。常常能够将自己比别人,我不愿意受的,别人也不愿意受,我喜欢的,别人也喜欢。能推己及人就真正能爱人,爱人如爱自己。知道对一切人谦卑,这个很重要,这是一个人觉悟,真正觉悟,第一个反应,性德流露第一个反应就是谦卑。你看经典里面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的谦卑,在中国你看孔子、孟子、老庄的谦卑,你能看到。谦卑是自性流露,自自然然尊重别人,敬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你说这个世界多美好。
所以社会本来是祥和的,世界原本是和谐的,变成不祥、不和,是我们违背了性德,烦恼在作祟。烦恼是什么?烦恼是自性的迷惑,自性迷了就变成烦恼。自性里本具的般若智慧,迷了就变成烦恼;自性里面本具的德能,迷了就造业;自性里面的相好,迷了之后就变成三途、六道,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才跟你说真话,怎样度众生?你度自己,自己得度了,众生就得度。自己没有得度,要想度众生,佛说了一句话,「无有是处」。这句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没这个道理」,自己没有度,你怎么能度人?自度就是度人,为什么?人是你自性里变现出来的,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我自性变现的,这是真理,这是事实。
要多讲,讲一遍、两遍、十遍、百遍、千遍、万遍,不够,为什么不够?没有回头,真要回头,一句就够;没有回头,万句不多,句句呼唤你回头。这是我们看到世尊一生示现的无尽的慈悲,他跟世间这些老师教学不一样,世间老师教学没有那么大的耐心。你这个人太笨,教你一遍、两遍、三遍,还不会,算了不教你,放弃了。这是世间古今中外我们见得很多。可是佛菩萨不是的,佛菩萨教化众生真有耐烦心,永恒不变,生生世世追著你,一定帮助你开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慈悲到极处。所以这说明胜义是有,不是无。
「是故佛说胜义无性者,谓真如胜义之性,远离遍计妄执之性,故名胜义无性」,这几句话说得好。所以佛说这话的用意,就是教你不要对佛的言说分别执著,不要对佛说的这些名词术语分别执著。你听不懂,你也不要去想,听懂就悟了,不懂不要去想,为什么?你愈想愈错,想是落在分别执著里头,分别执著见不到真性;必须放下分别执著,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圆圆满满都在你面前。所以宗门大德开悟之后,很感叹的说了两句话,有心去想学、想求明心见性,到处去参访,「踏破铁鞋无觅处」,铁鞋都踏破了,找不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下开悟,原来就是,迷悟是一念之间。可是他那个「踏破铁鞋」对於他的开悟还是有帮助,你们想到帮助什么?他要不到处去参学他不死心,不死心他不肯放下;到处去参学遍了,这个心才死,才放下,这一放下就开悟。
这个法子谁带头?你知不知道?释迦牟尼佛带头。你看他十九岁出去参学,到三十岁,十二年。这十二年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这些高僧大德们,他统统都见到,都去拜访过,都去请教过,那不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怎么无觅处?问题不能解决,六道轮回真的见到了,那不是假的。因为印度无论是宗教、学派都修禅定,佛经里面讲的四禅八定,就是那时候的印度社会普遍流行。释迦牟尼佛不例外,也修四禅八定,所以上他到过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他到过阿鼻地狱,哪样不清楚?这不是幻想,这是定中亲见的境界,现量境界,不是幻觉。可是要再问,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之外还有没有境界?这个问题在当时印度,无论是宗教界、学术界,没有人能解答,这就是无觅处。释迦牟尼佛在这时候只好放弃,我不再去学了,没地方学了,死了这条心,彻底放下,这一放下就成功了。放下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不起心、不动念,菩提树下入定,不起心、不动念。这一放下,豁然大悟,叫明心见性,所有问题全解决了,这得来,「得来全不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