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27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7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理。想想我们自己不是上上根器,我们是经里面所说的大乘根器、中乘根器、下乘根器,我们是上中下三乘根器。这三种人都需要慢慢的学习、慢慢向上提升,就对了。所以学习不能够躐等,躐等是佛陀不愿意看到的,他才在经上说「佛子」,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他否定。学习必须是自始至终循序渐进。
  我们再看看现代人学佛,一定要看化,看结果,跟古人一比,古时候学佛真的变化气质。而今人学佛,没看到他变化,学佛之前是那个样子,学佛之后还是那个样子,没有变化。换句话说,他没有进步,说得不客气,他没有进步,所学的是佛的表面。这让我们想到开经偈上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确实有人学了很多年,甚至学了一辈子不解如来真实义。什么是如来真实义?佛跟我们讲的,像此地说的「了达一切众生受生因缘所起之法,悉皆空寂」,这是如来真实义。我们对於这一切事相上,对人对事对物还是要控制、还是要占有,这就不解如来真实义。那算了,我就一切事情都不做、都放下,还是不解如来真实义。怎么办?学菩萨,该占有的占有,该控制的控制,心里没有,事上有,心里没有,这才是如来真实义。你事上没有就不能办事,所以他恒顺众生,他是一样做,但是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以他是在演戏,他不是真的,他欢喜是在演戏。你看舞台上叫他笑,他非笑不可。为什么?剧本上写的这个时候笑,他就得要笑,叫他哭他就要哭,他不是自己意思我想哭、想笑,不是,剧本上写的,不能不笑、不能不哭。菩萨在这个世间是来演戏的,他不当真,所以他不造业,演得很逼真他不造业。我们凡夫什么都当真,引起自己贪瞋痴慢的烦恼那叫造业,造业你就有果报。佛菩萨在那里演戏不造业,所以他不受果报,这就是他的不变,他能够真正做到随缘不变。我们凡夫很可怜,随缘随著变,这不能跟人家相比。所以人家造的那个,我们也有个名词给它,叫净业,清净不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在这里看出他的门道,他造的是净业。参访完了之后,礼辞,礼拜善知识,感激善知识,辞是什么?辞是心里一点痕迹都没有,没有执著。你有分别、有执著那你就没有辞,你真的受它影响。他不受!善财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一生要成就无上菩提,就得学善财,跟一切大众和光同尘,那什么?那是真修行。在这里面学什么?就是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高明到极处!
  说法,开口是说法,不开口还是说法,开口是显说,不开口我们叫暗示,暗示里头有密义,你看对方有没有这个智慧,他能够悟入。懂得这个意思,你才晓得诸佛菩萨的说法没有中断过,分分秒秒都没有中断过,这就密义在里头。教化众生,这才是经教里面所给我们提示的,无尽的慈悲,普度众生,要帮助众生帮助到什么时候为止?成无上正觉。你没有成无上正觉的时候,佛菩萨是念念都没有离开你,不管你现在学不学,你学佛,他是这样照顾你;你不学佛,你反对佛教,你说佛教是迷信,毁谤三宝,他也是在照顾你,从来没有离开你,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道理在此地。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说到这样子,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迷失了自性,所以你才有叛逆的行为。他是个好老师,示现是个好老师,他很有耐心等你回头。你在造业,造业一定吃苦头,有果报,苦头吃尽了,你就回头!所谓是苦尽甘来,你不受尽苦你不肯回头。苦头受尽,到哪里去受尽?到阿鼻地狱去受,你才能回得了头来。业障习气很重的人,阿鼻地狱受那个苦他还不知道回头,怎么办?再去受。可能在阿鼻地狱去个十次、八次,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都有,但是终有一天你会省悟过来。佛菩萨照不照顾?照顾,什么样苦难他都在暗中照顾,有应是冥应,你自己不能觉察。只要一念善心起来,得度的机缘就成熟,他就现身来帮助你、来教导你。
  这说明什么?无尽的慈悲,佛家讲大慈大悲是这个意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也是这个意思,不管你信不信,他始终不舍弃你。到什么时候你才感恩?你觉悟就感恩念头起来;你感恩念头起不来,是你没觉悟,你还在迷。觉悟之后你就会真发心、真精进,你会依教奉行,这个时候他就帮助你提升成无上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佛的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修行的地方,这都是佛,所谓分证即佛。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在十法界里面叫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叫方便有余土,在这里面接受如来的善巧智明,帮助这些相似即佛这个地位里面的大众提升,提升到无上正觉。到无上正觉就跟诸佛如来合而为一,就像这一滴水已经滴到大海里去,在大海里头再找不到这滴水。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融入法身,佛教的术语是什么?证得法身,证得法身这才真正成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把十种智明简单就介绍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三八卷)  2009/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长者的《合论》。
  我们前面学到「入初发心住者,住一切诸佛智慧大悲海境界中住,即五位通修,以初住及十地,不离一佛智慧境界故」,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什么是一佛智慧境界?我们还是参考学习《大方广佛华严》,我们学习「十种智明」,这就是一佛智慧境界。十种智明我们大概也用了十个小时在一起学习这个科目,总的来说,还是教导我们看破、放下,特别是看破。我想每个同学都希望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成佛了。世尊在这个经上多次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具足一切诸佛的智慧德相,现在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世尊很慈悲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在《华严经》学了这么久,现在总算是明白,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有,这就是六道凡夫,堕落在六道不难,堕落在里面想离开可不是容易事情。
  佛告诉我们,於世出世法,这里头特别要记住,世间法跟出世间法,出世间法是指佛法,正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出世间法,非法就是世间法。真正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连执著的念头都没有,那就恭喜你,你在学佛之中算是证了小果,值得欢喜。小果是什么?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是执著变现出来的。这个境界当然不是真的,总的给你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六道是虚妄的,你能够摆脱,你能够超越,超越之后到哪里去?到方便有余土去了。诸位要记住,六道是凡圣同居土,你就生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有四个阶层,有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记住,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是方便土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说这叫相似佛,不是真佛。为什么不是真佛?他还是用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什么?还是用阿赖耶,八识,阿赖耶、末那、意识,还是用这个心。他用得正,四圣法界用得正,虽说是妄心,但是他的思想正、言论正、行为正,这个正从哪里来的?这个正就是世尊的好学生,依教奉行,真干,真正称之为佛弟子。在方便土把分别放下,不再分别了,把妄想放下,那就得大欢喜,为什么?他成佛了。分别心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妄念是什么?起心动念;也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在十种智明里面学过,不起心不动念能够在六道里面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帮助这些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虽然做这些工作,现身说法,像释迦牟尼佛、像这些大菩萨、像这些祖师大德是佛菩萨应化而来的,从表面上看跟我们凡人没有两样,从骨子里面去看,完全不一样。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有这个东西,这些大圣大哲应化在六道里头,所现的事相跟六道众生没有两样,但是人家从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什么?叫妙用。贤首国师给我们讲的《妄尽还源观》,四德里面第一德「随缘妙用」,这个妙就是随缘也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会学佛的要学这一招,学这一招那真是大乘根性。他的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跟《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媲美,这一生当中决定圆成佛道。像下面所说的,这底下举的例子,「如龙女一刹那之际,已具三生,普贤行满,佛果亦就」,就是他们这个境界。如果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还有控制的念头,还有占有的念头,还有是非邪正的念头,不行,依然是博地凡夫,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学佛修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你要知道修行的总纲领,方向、目标要认清楚,真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真正的佛道,目标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觉正净。你看看一入佛门,首先一桩事情是传授三皈,三皈可重要了,三皈是什么?诸位都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会念,甚至於在回向偈里面你也都念到,「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你皈依了,你就不堕三恶道了吗?三恶道照堕,堕得还很快。那皈依是不是不灵?不是的,你那个皈依是形式的,假的,不是真的,有样子没有实质。像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说,「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的一生谁主宰你?业力主宰你,你天天在造罪业,皈依什么意思忘掉了,不懂,传授皈依的老师大概也没有跟你讲清楚,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皈是回头,依是依靠。皈依佛,佛是什么?佛是觉。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传授三皈,他不讲佛法僧,他不教人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他教人念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用觉正净三个字。我早年看到这段经文我就想起来,佛法从永平十年传到中国,那个时候是公元六十七年,到惠能大师那个时候将近七百多年,法愈传愈讹,很多人把佛法的意思错会了、误会了。皈依三宝,真的,他误会什么?误会佛就是泥塑木雕的佛菩萨,法就是经典,僧就是出家人,这个错了,三皈不是这个意思。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靠它能靠得住吗?经典再多,一把火就烧光了;出家人没有能够断烦恼,没有能证果,也是自身难保,这能靠得住吗?所以能大师不用佛法僧,用觉正净,让我们不至於产生误会,这是他的智慧。皈依佛就是觉,觉而不迷。我们凡夫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无所知,这是迷。不了解真相,迷惑颠倒,所以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这叫造业。你的业善,善恶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与十善相应,你的果报在人天,与十善不相应,你的果报在三恶道,它有标准的。所以皈依佛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靠自性觉,自性觉就是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换句话说,我们都是邪知邪见,怎样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僧的意思是什么?僧的意思是清净、和谐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与大众相处修六和敬这叫僧,这叫皈依僧。这是佛给我们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不能讲忘得一干二净,忘得一干二净是你学过,你没学过,你根本就不懂,还美其名为学佛,实在讲这造罪业,你所表的相不是佛法,你所表的相是迷信,天天造作罪业自己不知道。
  佛很慈悲,一进门就把修学的宗旨、目标、方向传授给你,你有没有得到?真得到了,从哪里修起?有个根本依,从哪里修起?从五戒修起。三皈受了就受五戒,五戒是什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从这里修起。五戒,古大德跟我们讲,跟中国千万年老祖宗教导我们五常的意思完全相同,伦常大道。伦是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是大道,五常是大德,伦是讲关系,关系知道之后,怎么样相处,这个相处是大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不会伤害人,相当佛法讲的不杀生,「义者循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如理如法,我们现在讲的合情、合理、合法,这是义。这个义跟五戒里面不偷盗,不偷盗是不占人便宜,跟这个相应。礼,不淫欲,不邪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中国老祖宗在佛教没传到中国来的时候,这是基本的修行方法,跟佛法讲的没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