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

第21部分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第21部分

小说: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22…007】平川彰『律藏之研究』(四三四、四六七)。 
注【22…008】法显於西元五世纪初西游,「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见『高僧法显传』(大正五一.八六四中)。 
注【22…009】道安命慧常删略戒经,「常乃避席,谓大不宜尔。┅┅戒乃迳广长舌相,三达心制,八辈圣士,珍之宝之,师师相付。一言乖本,有逐无赦。外国持律,其事实尔」。在佛教的圣典中,这是最严格持诵的一部。慧常所说,见『出三藏记集』卷一一(大正五0.八0中)。


   


 第二项 条文的先後次第

  条文的先後次第,『律藏之研究』作了逐部的对比(1),可为参考。说到次第,是结集者的工作,编成次第,与佛的制立无关。编为次第,目的在便於持诵。事义相类的集在一起,分为先後 'P159' ,诵持起来,要容易记忆得多。然随类而编为次第,本不是非此不可的。何况最初编次,每不免有点杂乱。所以在部派传诵中,如认为编在那里,要容易记忆,就不妨编在那里。各部派的诵本,都不免有些移动次第的,以实际上能便於忆持就是了。在这一意义上,次第先後,即使有旧本与新编的差异,也是无关於是非的。然取不同诵本而为之比较,从次第先後中,发见不同部派间的共同性,对於「波罗提木叉经」的演变情形,是能有助於理解的。古德的结集经、律,随部类而编为次第,每十事(不足十事或多一二事,例外)结为一颂,这也是为了便於记忆(2)。在十事一偈中,传诵久了,先後或不免移动,但为结颂所限,不会移到别一颂去。如移编到别一偈,那一定是有意的改编,结颂也就要改变了。偈与偈,在传诵中也可能倒乱的。但不倒则已,一倒乱就十事都移动了。对条文的次第先後,应注意这些实际问题!「戒经」八部中,尼萨耆波逸提 nih!sargika^…pa^tayantika、波逸提pa^tayantika^的戒条最多(学法本没有一定数目,不必研究)。从次第先後去研究时,首应注意十事为一偈的意义。同属於一偈(如从一──一0,从一一──二0),次第虽有先後差别,仍不妨看作大致相同。这样的去理解,部派间的关系,更会明白的显示出来。 


  尼萨耆波逸提,凡三0事。以十事为一偈,分三部分去观察,各部「戒经」的移动,都在自偈以内。『五分戒本』,比起其他的「戒经」来,以第三偈为第二,以第二偈为第三;这也只是 'P160' 在传诵中,偈与偈的次第倒乱而已。尼萨耆波逸提的分为三部,是一切「戒经」所同的。 


  波逸提,如上文所说,有九二、九一、九0──三类;而九0波逸提说中,也有三类。如分为九偈去观察,第二偈、第三偈、第四偈,在波逸提全部中,可说是最稳定的部分(第一偈,有二条移到别偈去)。现在以八种「戒经」,比对其次第先後;分九偈去观察,次第先後的同异,也大致可见了! 
图片

                          │优  僧  十  根  解  铜  四  五
                          │波  只  诵  有  脱     分  分
                          │离  戒  诸  诸  戒  戒  戒  戒
                          │问  本  本  本  经  本  本  本
    ───────────┼────────────────
    妄语                  │ 1   1   1   1   1   1   1   1
    毁訾语                │ 2   2   2   2   3   2   2   2
    两舌                  │ 3   3   3   3   2   3   3   3
    发诤                  │ 4   4   4   4   4  63  66   5
    与女人说法过限        │ 5   5   5   5   5   7   9   4
    与未受具人同诵        │ 6   6   6   6   6   4   6   6
    向未受具人说得过人法  │ 7   7   7   8   7   8   8   8
'P161'
    非受具人说粗罪        │ 8   8   8   7   8   9   7   9
    同羯磨後讥悔          │ 9   9   9   9  .  81  74  80
    回与僧物              │10  91  .  .   9  82  .  91
    毁毗尼                │11  10  10  10  10  72  72  10
                       ※ │          ※             ※
    伐草木                │12  11  11  11  11  11  11  11
    嫌骂僧知事            │13  13  12  12  12  13  13  13
    异语恼僧              │14  12  13  13  13  12  12  12
    露地敷僧物            │15  14  14  14  14  14  14  14
    舍内敷僧物            │16  12  15  15  15  15  15  15
    牵他出房外            │17  16  16  16  17  17  17  16
    强敷卧具              │18  17  17  17  16  16  16  17
    坐脱床脚              │19  18  18  18  18  18  18  18
    用虫水                │20  19  19  19  19  20  19  20
    覆屋过限              │21  20  20  20  20  19  20  19
'P162'
                       ※             ※             ※
    非选而教尼            │22  21  21  21  21  21  21  21
    与尼说法至日暮        │23  22  22  22  22  22  22  22
    往尼住处教诫          │24  23  .  .  23  23  .  23
    讥教比丘尼            │25  24  23  23  24  24  23  24
    与尼期行              │26  26  24  26  27  27  27  28
    与尼同船              │27  27  25  27  28  28  28  29
    非亲尼与衣            │28  28  26  24  25  25  24  26
    与非亲尼作衣          │29  29  27  25  26  26  25  27
    独与尼屏处坐          │30  25  28  29  .  30  26  25
    独与女人(露或屏处)坐│31  70  29  28  29  45  45  44
    食尼叹食              │32  30  30  30  30  29  29  30
                       ※             ※             ※
    展转食                │33  32  31  31  31  33  32  31
    施一食处过限          │34  31  32  32  32  31  31  33
'P163'
    受二三钵食            │35  38  33  33  33  34  34  34
    足食                  │36  33  34  34  34  35  35  35
    劝足食                │37  34  35  35  35  36  36  36
    别众食                │38  40  36  36  36  32  32  32
    非时食                │39  36  37  37  37  37  37  38
    食残宿食              │40  37  38  38  38  38  38  39
    不受食                │41  35  39  39  39  40  39  37
    索美食                │42  39  40  40  40  39  40  41
                       ※             ※             ※
    饮虫水                │43  51  41  41  41  62  62  .
    食家强坐              │44  53  42  42  43  43  43  42
    屏处与女人坐          │45  54  43  42  42  44  44  43
    与外道女食            │46  52  44  44  44  41  41  40
    观军                  │47  55  45  45  45  48  48  45
    宿军中过限            │48  56  46  46  46  49  49  46
'P164'
    观合战                │49  57  47  47  47  50  50  47
    嗔打比丘              │50  58  48  48  48  74  78  71
    搏比丘                │51  59  49  49  49  75  79  72
    覆他粗罪              │52  60  50  50  50  64  64  74
                       ※             ※             ※
    驱出他村落            │53  44  51  51  52  42  46  76
    露地燃火              │54  41  52  52  53  56  57  68
    与欲後悔              │55  43  53  53  51  79  76  79
    与未受具人同宿        │56  42  54  54  54   5   5   7
    恶见违谏              │57  45  55  55  55  68  68  48
    与被举人共住          │58  46  56  56  56  69  69  49
    与摈沙弥共住          │59  47  57  57  57  70  70  50
    捉宝                  │60  49  58  58  69  84  82  69
    不坏色                │61  48  59  59  68  58  60  77
    半月浴过              │62  50  60  60  70  57  56  70
'P165'
                       ※             ※             ※
    夺畜生命              │63  61  61  61  61  61  61  51
    疑恼比丘              │64  62  62  62  62  77  63  52
    击!5               │65  67  63  63  63  52  53  54
    水中戏                │66  66  64  64  64  53  52  55
    与女人共宿            │67  69  65  65  65   6   4  56
    怖比丘                │68  65  66  66  66  55  55  73
    藏他衣钵              │69  64  67  67  67  60  58  78
    净施衣不语取          │70  63  68  68  59  59  59  81
    无根僧残谤            │71  90  69  69  58  76  80  75
    与贼期行              │72  72  71  71  71  66  67  66
                       ※             ※             ※
    与女人期行            │73  68  70  70  60  57  30  57
    未成年者授具足        │74  71  72  72  72  65  65  61
    掘地                  │75  73  73  73  74  10  10  59
'P166'
    过受四月药请          │76  74  74  74  73  47  47  62
    拒劝学                │77  75  75  75  75  71  71  63
    屏听四诤              │78  78  76  76  76  78  77  60
    不与欲                │79  79  77  77  77  80  75  53
    不受谏                │80  77  78  78  78  54  54  58
    饮酒                  │81  76  79  79  79  51  51  57
    非时入村落            │82  80  80  80  80  85  83  83
                       ※             ※             ※
    不嘱同利入村落        │83  81  81  81  81  46  42  82
    突入王宫              │84  82  82  82  82  83  81  65
    无知毗尼              │85  92  83  83  83  73  73  64
    骨牙针筒              │86  83  84  84  84  86  86  86
    过量床足              │87  84  85  85  85  87  84  85
    贮绵床褥              │88  85  86  86  86  88  85  84
    过量雨浴衣            │89  88  87  89  89  91  89  89
'P167'
    过量覆疮衣            │90  87  88  88  88  90  80  88
    过量坐具              │91  86  89  87  87  89  87  87
    与佛等量作衣          │92  89  90  90  90  92  90  90

   


  在上表中,「十诵诸本」是『十诵戒本』、『十诵律本』、『十诵古本』、『十诵别本』、『十诵梵本』及『鼻奈耶』。「根有诸本」是『根有戒经』、『根有梵本』、『根有藏本』及『翻译名义大集』。这二大类,各本内部也有好几处先後不同,但都不出於同一偈内,所以简化而总为二类。 


  1。从上表的对照中,首先看出∶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本──「十诵诸本」与「根有诸本」,在波逸提的次第中,与饮光部Ka^s/yapi^ya的『解脱戒经』,不但偈与偈完全相同,次第也最为接近。除条文内容不同外(如上项所说),例外的不同,是五八、五九、六0─ ─三条,与六八、六九、七0──三条,互相移动了一下。虽从第六偈移到七偈,而列於偈末三条,地位还是一样。说一切有部本,与『僧只戒本』、『优波离问经』,这三条的次第是相同的,所以这是『解脱戒经』的移动。饮光部属於分别说部Vibhajyava^din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