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的88%。非洲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法属、西属非洲殖民地的独立 法属非洲面积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5。6
%,共分15个地区。根据法兰西联邦的海外“根本法”,1956年它们都获
得了半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但非洲民主联盟等民族主义政党不满足于此,进
一步提出独立要求。1958年戴高乐政府颁布第五共和国宪法,宣布建立“法
兰西共同体”以取代“法兰西联邦”,凡加入共同体的海外领地得享有自治
共和国的地位。但法属非洲人民要求彻底独立。1959年塞内加尔和马里组成
马里联邦,要求立即独立。法国不得不修改宪法,同意在1960年让法属非洲
各国独立。先后获得独立的国家在法属西非有达荷美 (8月1日)、尼日尔
(8月3日)、上沃尔特(现名布基纳法索,8月5日)、象牙海岸(现名科
特迪瓦,8月7日)、塞内加尔(8月20日)、马里(9月22日)、毛里塔
尼亚 (11月28日);在法属赤道非洲有:乍得(8月11日)、中非(8月
13日)、刚果'布'(8月15日)、加蓬(8月17日);法属托管地有:喀
麦隆(1月1日)、多哥(4月27日);法属东非殖民地有:马达加斯加(6
月26日)。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只占总面积的1%。1968年10月2日西
属几内亚独立后改称赤道几内亚。
在上述国家中,喀麦隆独立的道路最为曲折。它受法、英两国托管。工
会领袖尼奥勃和穆米埃等人于1948年4月创建喀麦隆人民联盟,从发动工人
运动开始进而开展民族独立运动。他们要求结束托管,统一两个托管区。1955
年5月又组织了全国总罢工和城市群众的示威运动。法国殖民当局进行残酷
镇压,屠杀爱国群众5000多人。这场“五月惨案”迫使喀麦隆人民不得不拿
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1956年7月人民联盟在萨纳加滨海地区发动起义,
迅速得到杜阿拉、雅温得等地的响应。游击战遍及全国21个省中的11个省,
法国调集军队8万多人进行镇压,并在1958年收买叛徒杀害了起义领袖尼奥
勃,1960年11月又命法国特务组织毒死了穆米埃,此后,武装力量陷于分
裂,终于失败。
以阿赫马杜·阿希乔为首的另一派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力图通过宪制改
革谋求独立。他们借法国的领地议会选举和戴高乐的法兰西共同体的选举改
革而进入各级议会和政府,并于1958年建立喀麦隆联盟,阿希乔任自治政府
总理。他利用人民的武装斗争对法国施加压力,与法国进行独立谈判,同时
向联合国呼吁,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1959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喀麦隆
于1960年1月独立的决议,法国同意法属托管区独立。英属托管区根据联大
决议,于1961年2月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南部地区赞成与喀麦隆统一,北部
地区赞成与尼日利亚统一。1961年10月南喀麦隆英属托管区并入喀麦隆共
和国,共同组成联邦共和国,阿希乔任总统。他致力于全国统一的事业。1966
年全国各政党合并为唯一的合法政党——喀麦隆民族联盟,并着手进行各种
… Page 130…
政治经济改革,遏制部族主义,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在1972年5月取消
联邦,建立了喀麦隆联合共和国。
英属非洲的独立 英属非洲殖民地占非洲总面积的29%,其中的英属
索马里和尼日利亚在“非洲年”独立。索马里曾被英、法、意瓜分为三。战
后,意属索马里成为联合国托管地,联合国决定于1960年实现其独立。英属
索马里人民也要求同时独立,并实现两地区的统一。经当地民族主义组织与
英国的多次谈判,英国被迫同意,1960年7月1日两地宣布合并,成立独立
索马里共和国。
尼日利亚是西非的大国,它的独立道路与加纳相同。英国殖民当局在镇
压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同时,又在1945、1949、1954年三次推行“宪法改革”。
以阿齐克韦为首的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民大会领导群众为争取独立进行了积
极的斗争。他们被选入尼日利亚联邦议会,1957年议会通过要求独立的议
案。1959年通过大选与北方人民大会党组建联合政府,之后便与英国谈判独
立问题。英国因迫于种种压力同意尼日利亚在1960年10月1日独立,并成
立联邦共和国。
接着取得独立的英属非洲国家有:塞拉利昂 (1961年4月27日)、坦
噶尼喀(1961年12月9日)、乌干达(1962年10月9日)、肯尼亚(1963
年12月12日)、桑给巴尔(1963年12月10日)、尼亚萨兰(1964年10
月24日,后改名为马拉维)、冈比亚(1965年2月18日)、贝专纳(1966
年9月30日,后改名为博茨瓦纳)、巴苏陀兰(1966年10月4日,后改名
为莱索托),毛里求斯(1968年3月12日)、斯威士兰(1968年9月6日)。
这些国家除肯尼亚外,独立道路基本上是“加纳模式”。
肯尼亚的独立有农民武装斗争的基础。1952年曾爆发“茅茅运动”,口
号是:“把白人抢去的土地夺回来”。吉库尤族农民首先发难,其他各族农
民和城市贫民纷纷卷入,并遍及全国,仅宣誓者就达百万人,影响很大。英
国殖民当局对起义人民进行残酷镇压。截至1955年9月止,殖民当局已屠杀
了9万人,监禁了8。7万人,俘获并绞死了起义军司令基马提。著名的泛非
运动领袖、肯尼亚非洲人联盟主席肯雅塔因涉嫌“茅茅”而遭逮捕。1960年
肯尼亚非洲人联盟改建为非洲民族联盟,提出“为争取立即独立而斗争”的
口号,农民运动再度高涨。1961年7月,肯雅塔获释,不久便代表肯尼亚出
席在伦敦召开的制宪会议,经过双方妥协,英国同意肯雅塔组建内部自治政
府,并宣告肯尼亚独立。
1964年4月26日,独立后的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联合政府,同年
10月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坦噶尼喀是由英国托管的原德属殖民地。
1954年尼雷尔领导建立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主张通过争取自治逐步取得
独立,他于1955和1956年两次赴联合国要求独立,得到国内人民的拥护。
1960年,他的党在立法议会选举中获胜,参加了政府。1961年联合国决定取
消托管制,使坦噶尼喀独立。桑给巴尔原为英国保护国,1963年英国允许桑
独立,但仍由受英国支持的封建王室和民族主义党掌握政权。1964年1月,
桑给巴尔非洲—设拉子党领导人民起义,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人民共和国。
为了巩固共和国,抵制帝国主义干涉而与坦噶尼喀共和国合并。从此,坦桑
尼亚成为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基地。
比属非洲的独立 比利时在非洲的主要殖民地是比属刚果,当时称刚果
(利),这里资源丰富,面积辽阔,占非洲总面积的7。7%,于1960年获得
… Page 131…
独立。此外,比利时还托管卢旺达和布隆迪,根据联合国结束托管制的决议,
两国于1972年7月1日独立。
比利时曾以极暴虐的手段统治刚果(利)。战后,这里一直被西方称为
“安定绿洲”、“沉默地带”。非洲的觉醒使刚果(利)不能再沉默了。1959
年1月4日,利奥波德维尔举行人民集会,刚刚出席全非人民大会归来的民
族主义领袖卢蒙巴在会上提出了独立的要求。会议立即遭到比利时军警的镇
压,发生了流血事件,随后,全国性的民族独立运动走向(禁止)。1960年初,
比利时政府被迫与刚果各民族主义政党举行圆桌会议谈判,同意移交政权。
1960年6月30日刚果(利)共和国宣告独立,卡萨武布任总统,卢蒙巴任
总理。7月8日比利时借口刚果打算驱逐比利时军官而进行武装干涉。比、
英、法老牌殖民主义者还在刚果的主要工矿区加丹加 (今沙巴省)支持冲伯
集团叛乱,制造加丹加、开赛省与刚果 (利)共和国分裂。
由于卢蒙巴向联合国求援,1960年7月14日联合国军进驻刚果。美国
妄图乘机以联合国的名义控制刚果(利)共和国,排挤比、英、法各殖民主
义势力。卢蒙巴对美国干涉其内政的行为深为不满,双方矛盾迅速激化。美
国遂于同年9月策划政变,推翻卢蒙巴政府,并假手冲伯集团于1961年1
月17日在伊丽沙伯维尔杀害了卢蒙巴及其战友。这一事件在国内外激起了普
遍的抗议浪潮。随后副总理基赞加在斯坦利维尔组建合法政府,继续卢蒙巴
未竟的事业。但由于新老殖民主义者的武装干涉和政治欺骗,该政府也于
1961年8月被颠覆。从1961年9月到1963年初,新老殖民主义者为争夺刚
果发生了三次火并,最后美国占了上风。1964年在刚果2/5的地区爆发了人
民武装斗争,然而由于武装力量内部不团结,以及军事路线上的错误,于1965
年下半年,武装斗争遭到失败。据估计,在独立后的5年中,约有50万人死
于战乱。人民渴望和平和统一。1965年11月24日国民军司令蒙博托宣布接
管政权,为实现和平与稳定,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首都改名为金沙萨,国
名称为刚果 (金),后又改称扎伊尔。
二、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后胜利
葡属非洲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葡属非洲占非洲总面积的7%,包括
安哥拉、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佛得角群岛、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岛、马德
拉群岛等。葡萄牙对殖民地的统治在所有老殖民主义者中是最野蛮和残暴
的。这里一直保留着强迫劳动制和奴隶制种植园。比属刚果的独立运动对葡
属非洲有直接的影响,各地先后爆发武装斗争。
1961年2月4日安哥拉的一些爱国青年为了营救被关押的爱国者,袭击
了罗安达监狱、电台、警察局,从此揭开了安哥拉武装斗争的序幕。
由内阁领导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人运”,1956年成立)在罗
安达—马兰热铁路线以北地区发动城乡居民起义。他们袭击殖民者的种植园
和军事据点、组建了2万多人的游击队,并在北部和中部森林山区中建立了
根据地。1962年3月,霍尔敦·罗伯特在安哥拉人民联盟(1957年成立)的
基础上组建了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解阵”),并建立了民族解放军,
总部设在扎伊尔的金沙萨。1966年3月,以萨文比为首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
立全国联盟 (简称“安盟”),在东南部地区开辟了根据地。60年代后期,
三派武装力量都开辟新战线,控制了全国1/3的地区,解放了1/5的人口,
… Page 132…
迫使葡萄牙从北部和东部的许多据点撤退。
在几内亚比绍,1961年7月以阿朱卡尔·卡布拉尔为首的几内亚和佛得
角非洲独立党(1956年9月建立)将活动重点从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游击
战。1963年1月23日,人民游击队在热巴河以南的蒂特市向葡萄牙驻军发
动了有组织的进攻。一年内就在南部稻米产区和北部、东南部建立了解放区。
1964年2月粉碎敌人的“扫荡”,建立了统一的指挥部。60年代末,人民军
发展到1万多人,解放了2/3的土地和 1/2的人口。 1973年9月 24日在
马迪纳…博埃解放区举行全国人民议会,宣告成立共和国。
在莫桑比克,1962年6月25日各派民族主义政党组成莫桑比克解放阵
线 (简称“莫解阵”),同年9月在坦桑尼亚召开代表大会,选举蒙德拉纳
为主席。1964年9月25日发表“武装起义宣言”。游击队在德尔加多角省
的沙伊镇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在短短的几年中,正规军便从250人发
展到1万人。在北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1972年7
月莫解阵的武装力量渡过赞比西河,进入葡萄牙统治的中心地区,使其统治
岌岌可危。
1969年3月葡萄牙的独裁者萨拉查被迫下台。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
再次发生军事政变,新上任的斯皮诺拉政府表示要用政治方式解决殖民地问
题。同年6月,葡政府与几内亚和佛得角非洲独立党代表团在�